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个品种核桃油品质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悦雯 +3 位作者 沈丹玉 莫润宏 汤富彬 刘毅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1,共5页
以山西地区的10个品种核桃为原料,通过溶剂浸提法提取核桃油,分析核桃油的脂肪酸和生育酚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品种对核桃油中不同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23.32%),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变异系数最... 以山西地区的10个品种核桃为原料,通过溶剂浸提法提取核桃油,分析核桃油的脂肪酸和生育酚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品种对核桃油中不同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油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变异系数23.32%),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变异系数5.84%);10种核桃油中均未检出β-生育酚,‘金薄香1号’γ-生育酚含量最高,为356.44 mg/kg,‘辽宁2号’γ-生育酚含量最低,为227.63 mg/kg,‘晋龙1号’α-生育酚含量最高,为13.49 mg/kg,‘辽宁2号’α-生育酚含量最低,为8.87 mg/kg;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金薄香1号’和‘西林3号’均为高γ-生育酚以及高总生育酚品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晋龙1号’综合得分最高,‘辽宁2号’综合得分最低。‘晋龙1号’、‘西林3号’、‘晋龙2号’和‘金薄香1号’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山西地区重点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核桃油 脂肪酸 生育酚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吸附剂针对性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油茶果中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8
2
作者 沈丹玉 袁新跃 +7 位作者 王蕤 王若辉 郑悦雯 刘毅华 莫润宏 钟冬莲 汤富彬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25,I0005,共13页
建立了针对性净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油茶果不同部位中16种多环芳烃、18种多氯联苯和21种有机氯共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油茶籽仁、油茶外种皮和油茶壳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离心分层后,分别向提取液... 建立了针对性净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油茶果不同部位中16种多环芳烃、18种多氯联苯和21种有机氯共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油茶籽仁、油茶外种皮和油茶壳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离心分层后,分别向提取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和PSA、C18、Florisil、Si、SCX、NANO Carb与Pesticarb等7种吸附剂进行多管漩涡振荡分散固相净化比较,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2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5~65.50μg/kg,定量限为0.84~218.34μg/kg,加标回收率为69.1%~138.2%。应用本方法检测来自湖南、江西和浙江共54份油茶的POPs,从油茶籽仁检出萘、狄氏剂、芴、毒杀芬、菲、α-六六六和苊萘嵌戊烷(4.36~566.26μg/kg);外种皮检出萘、芴、菲、毒杀芬、α-六六六和苊萘嵌戊烷(3.62~1109.43μg/kg);油茶壳检出萘、毒杀芬、芴和菲(5.13~703.57μg/kg)。该方法适用于油茶果不同部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对其他油料作物的POPs分析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净化 油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下载PDF
我国主产区油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沈丹玉 袁新跃 +5 位作者 郑悦雯 刘毅华 莫润宏 钟冬莲 汤富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5-60,共6页
为了明确油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对我国主产区45个采样点135批次油茶果不同部位及对应油茶林土壤进行16种多环芳烃(PAHs)、18种多氯联苯(PCBs)和21种有机氯(OCPs)污染... 为了明确油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对我国主产区45个采样点135批次油茶果不同部位及对应油茶林土壤进行16种多环芳烃(PAHs)、18种多氯联苯(PCBs)和21种有机氯(OCPs)污染水平分析。同时分析油茶籽仁和油茶林土壤中主要POPs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各部位及油茶林土壤PAHs污染以萘、苊烯、苊萘嵌戊烷、荧蒽等低环PAHs污染较为明显;PCBs污染程度很轻,含量均在1μg/kg以下;OCPs污染主要为狄氏剂、毒杀芬、α-六六六、硫丹、异狄氏剂和艾氏剂。油茶籽仁中荧蒽与菲具有强正相关(R^2=0.90);油茶林土壤中芴与菲,■与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苯并(a)蒽,PCB138与茚并(1,2,3-cd)芘,PCB180与苯并(g,h,i)苝,p,p′-DDE与o,p′-DDT、p,p′-DDD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2=0.81~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分布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储藏温度对干核桃品质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若辉 郑悦雯 +4 位作者 沈丹玉 莫润宏 倪张林 刘毅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在-20、4、20、50℃下分别贮藏40、90、120、150、180 d的干核桃仁色、抗氧化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索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干核桃仁色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干核桃贮藏的品质保全、精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通过对在-20、4、20、50℃下分别贮藏40、90、120、150、180 d的干核桃仁色、抗氧化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索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干核桃仁色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干核桃贮藏的品质保全、精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质成分受温度和时间影响效应明显,其中温度对核桃仁色、贮藏时间对抗氧化成分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温度和时间对大部分品质成分的交互增强效应显著,但对仁色无交互效应,且低温与短期贮藏有利于干核桃仁色的保全,尤其是直接销售的干核桃更适于4℃的贮藏以保全仁色和其他营养品质;而在4℃条件下贮藏不超过120 d是适宜于作为深加工原料的干核桃贮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核桃 贮藏 仁色 抗氧化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立地土壤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庆杨 王树凤 +4 位作者 王若辉 施翔 莫润宏 刘毅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种子中多个化学成分含量,揭示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特点,以及土壤因子对其影响,为弗吉尼亚栎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种子中多个化学成分含量,揭示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特点,以及土壤因子对其影响,为弗吉尼亚栎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GC-FID、ICP-MS法等测定种子中淀粉、脂肪酸、矿质元素等,运用方差分析比较地区间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异,进一步基于相关性分析法揭示不同土壤立地条件对种子成分的影响效应。【结果】弗吉尼亚栎种子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为56.59%-68.59%,支链淀粉(61.74%)占比显著高于直链淀粉(38.26%),单宁含量平均为30.14 mg/mL;种子油脂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1.36%,共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维生素E含量平均为358.44 mg/kg,以γ-V_(E)构型为主(97%);每100 g种子中检测出的15种氨基酸总量为4 250.00-4723.17 mg;种子中富含K、Ca、P等大量矿质元素,K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 460.20 mg/kg,微量元素中Na含量最高,为40.87 mg/kg;种子成分中单宁、含油率、必需氨基酸等地理有分布差异,其中单宁含量和含油率对立地土壤的响应最明显,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41;土壤因子中主要表现为土壤盐度的影响最广,与种子中单宁、含油率、饱和脂肪酸等多个成分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弗吉尼亚栎种子含油率较其他栎树种子的高,且富含淀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具有良好的工业开发利用前景;种子中单宁等成分对不同立地土壤的响应较为显著,主要受土壤中盐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对弗吉尼亚栎的种植选址、多功能利用以及弗吉尼亚栎种子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栎 种子 化学成分 立地土壤条件
原文传递
毛竹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沈丹玉 袁新跃 +5 位作者 郑悦雯 刘毅华 莫润宏 钟冬莲 汤富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9-324,共6页
以浙江省毛竹笋为对象,研究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的毛竹笋中21种有机氯、18种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三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氯在笋肉中分布高于笋壳,笋肉上部高于下部,春笋污染为冬笋的4倍,污染较重地... 以浙江省毛竹笋为对象,研究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的毛竹笋中21种有机氯、18种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三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氯在笋肉中分布高于笋壳,笋肉上部高于下部,春笋污染为冬笋的4倍,污染较重地区为上虞,含量最高的为毒杀芬(约105 μg/kg)。多氯联苯在笋肉中分布高于笋壳,笋肉下部高于上部,春笋污染高于冬笋,污染较重地区为武义,含量最高的为PCB52(1.14 μg/kg);多环芳烃在笋肉和笋壳中分布接近,笋肉上部略高于下部,春笋污染为冬笋的1.5倍,污染较重地区为永嘉,含量较高的为菲(5.85 μg/kg)。参照现有的限量标准,毛竹笋中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未超标,处于相对安全水平。研究结果不仅完善了竹笋的质量安全理论基础,也为环境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竹笋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