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苏州市污染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苏州市环境空气中的整体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通过对2015年夏季苏州市出现的两次污染过程的在线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初步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主要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第一次污染过程是由于扬尘、...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苏州市环境空气中的整体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通过对2015年夏季苏州市出现的两次污染过程的在线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初步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主要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第一次污染过程是由于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源联合作用导致的,而燃煤源是第二次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源解析 苏州市
下载PDF
苏州市城区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月娥 朱彬 +11 位作者 王玥 汪俊峰 李昌平 宋安宇 林小华 朱燕玲 周民锋 缪青 魏恒 丁黄达 诗剑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8,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2021年4月至9月苏州市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组分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的平均浓...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2021年4月至9月苏州市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组分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的平均浓度为80.11μg·m^(-3),各组分质量浓度排序依次为烷烃、卤代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芳香烃、烯烃、炔烃.其中,丙烷、丙酮和二氯甲烷占TVOC质量浓度的24.0%.VOCs的化学活性与其体积分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VOCs的体积分数与·OH消耗速率(L·OH)、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VOCs与·OH的光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OH)约为5.3×10^(-12) cm^(3)·mole-cule^(-1)·s^(-1),VOC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的平均值为2.13mol·mol^(-1).OVOCs和烯烃对L·OH和OFP均具有较大贡献,对O_(3)生成起关键作用.特征比值分析表明在线监测数据合理,大气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气团存在变性老化现象.4月、5月、7月和9月O_(3)生成受VOCs控制,6月和8月O_(3)生成受VOCs和NO_(x)共同影响.正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VOCs来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源、二次生成源、溶剂使用源、工业源与植物排放源.进一步削减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源排放和溶剂使用源排放是控制本区域臭氧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臭氧生成潜势 污染特征 正矩阵因子分析(PMF)
下载PDF
苏州市区大气监测点位调整中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干旱环境监测》 2016年第2期49-53,87,共6页
根据苏州市8个国控大气监测站点2013—2015年的PM_(10)、PM_(2.5)、O_3、SO_2监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之间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发现苏州市大气国控点位的监测数据相关性均较高,点位设置存在一定的冗余,国控监测点位... 根据苏州市8个国控大气监测站点2013—2015年的PM_(10)、PM_(2.5)、O_3、SO_2监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之间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发现苏州市大气国控点位的监测数据相关性均较高,点位设置存在一定的冗余,国控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十分必要。利用最长距离法对各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中心城区的点位调整方案。点位调整前后4种污染物监测数据四季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正负偏差的二项检验结果表明,调整后未对监测结果产生显著的正/负影响。因此,经过优化的大气监测网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监测点位调整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二项检验 苏州市区
下载PDF
苏州市O_(3)污染气象要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旻妍 +2 位作者 魏恒 熊宇 缪青 《干旱环境监测》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2015—2017年苏州市南门站O_(3)污染物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气象要素对苏州市O_(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量在300 W/m^(2)以下时,O_(3)浓度随太阳总辐射量上升较快,在此后则... 根据2015—2017年苏州市南门站O_(3)污染物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气象要素对苏州市O_(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量在300 W/m^(2)以下时,O_(3)浓度随太阳总辐射量上升较快,在此后则上升速度趋缓。O_(3)污染天湿度主要分布在30%~60%,而O_(3)优良天的湿度主要在50%以上。风速较小时O_(3)浓度较低,风速较大时O_(3)浓度相对较高。O_(3)中度污染时,受东北偏东方向的O_(3)及其前体物传输影响较大。在日最高气温高于15℃时,可能出现O_(3)轻度污染;最高气温高于25℃时可能出现O_(3)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气象条件 苏州市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环境污染平台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与设计
5
作者 沈文渊 +1 位作者 魏恒 缪青 《电子制作》 2021年第2期46-47,63,共3页
环境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经引入了很多的信息化系统,比如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环境保护预警系统等,提高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自动化水平。环境污染信息平台经过长期的运行,目前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 环境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经引入了很多的信息化系统,比如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环境保护预警系统等,提高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自动化水平。环境污染信息平台经过长期的运行,目前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中隐藏着许多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可以为环境污染预警、治理、保护提供决策支撑,因此本文引入了深度学习技术,该技术是一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构建一个数据分析和挖掘模型,实现数据的预处理、加工和分析,生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型,从而为环境污染提供决策支撑,提高了环境污染平台的智能化、共享化和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环境污染平台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
下载PDF
COVID-19管控期间苏州市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缪青 杨倩 +4 位作者 魏恒 周民锋 张晓华 邹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51-2857,共7页
为了解COVID-19管控期间苏州市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和来源,利用多金属在线监测仪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3月31日测定了14种金属元素小时浓度,分析停产前、停产期和复工期金属元素浓度变化,并采用PMF模型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 为了解COVID-19管控期间苏州市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和来源,利用多金属在线监测仪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3月31日测定了14种金属元素小时浓度,分析停产前、停产期和复工期金属元素浓度变化,并采用PMF模型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停产期Cr、Mn、Zn和Fe浓度降幅最大,较停产前分别降低了87.6%、85.6%、78.3%和72.2%;复工期Mn、Cr、Zn和Fe浓度升幅最大,较停产期分别增加了227.0%、215.4%、147.4%和113.4%.K在3个阶段日变化均不相同;Zn在3个阶段日变化均呈单峰形,但峰宽和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Fe、Mn、Pb、Se和Hg日变化无明显变化,仅仅是浓度发生了变化;Ca、Ba、Cu、As、Cr和Ni停产期和复工期日变化较停产前变化较大.PMF模型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扬尘、机动车、燃煤、工业冶炼和混合燃烧源,其中工业冶炼源浓度变化最大,停产期浓度下降了89.0%,复工期浓度较停产期上升了3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PM_(2.5) 金属元素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来源
原文传递
苏州市初夏臭氧污染成因及年际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鑫 +7 位作者 顾钧 缪青 魏恒 熊宇 杨倩 沈文渊 马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2-1401,共10页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_(3))、氮氧化物(NO_(x))、总氧化剂(O_(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_(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_(3))、氮氧化物(NO_(x))、总氧化剂(O_(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_(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变化,解析了环境空气VOCs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苏州O_(x)平均体积分数以及NO_(x)和CO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VOCs的体积分数整体呈上升趋势;O_(3)污染天光化学反应前体物浓度水平仍较高,且显著高于优良天.(2)近年来苏州O_(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苏州市VOCs和NO_(x)长期减排比例应不低于5∶1,在VOCs控制方面应注重对芳香烃和烯烃的减排.(3)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汽油车尾气和柴油机尾气是苏州市VOCs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工业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有所下降,但汽油车尾气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上升明显,且上述两类污染源排放VOCs的O_(3)生成潜势较高.(4)综合分析各排放源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发现,溶剂使用源和汽油车尾气源的VOCs排放是影响苏州市O_(3)生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O_(3)-NO_(x)-VOCs敏感性 源解析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苏州市
原文传递
苏州市大气中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卢仁杰 +5 位作者 张晓婕 沈莹 福全 薛媛媛 邹强 麻春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02-3111,共10页
针对苏州市大气中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对苏州市大气中的气态元素汞(GEM)、气态氧化汞(GOM)和颗粒态汞(PBM)进行1 a的连续监测,并基于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和浓度玫瑰图法,研究2018年大气汞来源和... 针对苏州市大气中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对苏州市大气中的气态元素汞(GEM)、气态氧化汞(GOM)和颗粒态汞(PBM)进行1 a的连续监测,并基于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和浓度玫瑰图法,研究2018年大气汞来源和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苏州市大气中GEM、GOM和PBM浓度分别在0~53.3 ng·m-3、 0~256 pg·m-3和0~5 208 pg·m-3,年均浓度分别为(2.57±2.09)ng·m-3、(5.27±15.7)pg·m-3和(16.0±157)pg·m-3.其中,GEM是苏州市大气汞的主要成分,约占99.2%.监测期间,苏州市大气中GEM季节平均浓度表现出冬季(3.17 ng·m-3)>春季(3.09 ng·m-3)>秋季(2.30 ng·m-3)>夏季(1.98 ng·m-3)的规律.根据CWT分析结果,苏州大气中汞迁移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冬季的含汞气团主要来自于内陆,夏季主要来自于苏州本地、黄海和东海,秋季的含汞气团来自于内陆、黄海和渤海.同时研究发现西北方向来自内陆的大气汞浓度较高,东方向来自海洋的大气汞浓度较低.苏州市大气中GEM和PBM平均浓度表现为昼间低夜间高,与大气参数进行相关性拟合,得出大气中GEM日变化规律与太阳总辐射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64,P<0.001),与湿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859,P<0.001),与气温呈显著的相关性(r=-0.866,P<0.001);PBM与太阳总辐射呈一般相关性(r=-0.554,P<0.01),与湿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835,P<0.001),与气温呈显著的相关性(r=-0.831,P<0.001).苏州市大气中GOM平均浓度在1 d内出现多次峰值(05:00、 12:00、 18:00和23:00)和谷值(02:00、 10:00、 15:00和19:00).GOM浓度升高与早晚高峰燃料油燃烧排放正相关,亦与O3浓度升高导致GEM氧化生成GOM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元素汞 气态氧化汞 颗粒态汞 来源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苏州市一次秋冬季典型PM_(2.5)污染过程分析
9
作者 周民锋 +1 位作者 魏恒 杨倩 《绿色科技》 2022年第8期129-132,共4页
由于苏州市细颗粒物PM_(2.5)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对苏州市秋冬季典型PM_(2.5)污染过程开展了研究,探索了城市尺度的内源污染成因分析方法,为今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精准地开展内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发现... 由于苏州市细颗粒物PM_(2.5)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对苏州市秋冬季典型PM_(2.5)污染过程开展了研究,探索了城市尺度的内源污染成因分析方法,为今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精准地开展内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发现,2020年11月1-4日,苏州市区典型PM_(2.5)污染过程中,铵盐、硝酸盐与PM_(2.5)浓度变化的一致性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有大量二次无机颗粒物生成;硫酸盐和硝酸盐比值、颗粒物中元素锌和PM_(2.5)浓度的高相关,指示交通源是此次污染过程中PM_(2.5)浓度升高的主要来源;单颗粒质谱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源为整个污染过程的首要污染源,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季 细颗粒物 苏州市
下载PDF
浅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网络评价
10
作者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2期121-121,共1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自动监测网络已遍布重点城市和区县。自动监测网络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监测站点分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单个监测站点布设意...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区域,自动监测网络已遍布重点城市和区县。自动监测网络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监测站点分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单个监测站点布设意义可能因为整体监测网络的更新而发生变化。为保证自动监测网络能长期获得有效且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对自动监测网络实行定期的动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空气 自动监测 网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