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颜廷振 +2 位作者 魏彦春 牛士贞 孙国庆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后3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并获得随访患者8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椎间孔镜组(43例)及开窗组(43例)。所有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椎间孔镜组采用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开窗组采用经典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等一般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肢疼痛及腰部疼痛的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通过MRI观察术后椎旁肌残存率。结果:PEID组及FD组皮肤切口长度分别为(0.7±0.1) cm和(5.0±1.8) cm,出血量分别为(8.0±3.0) ml和(62.0±50.5) ml,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 d和(11.0±2.5) d,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0±0.5) d和(3.0±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1年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及FD组术后24 h腰痛VAS评分分别为2.99±0.32和5.44±1.31,术后1年分别为1.56±0.60和3.05±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肌酸激酶术后24、48 h较PEID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年,PEID及FD组Macnab优良率分别93%和95%。通过MRI观察,PEID组术后1年椎旁多裂肌残存率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安全可靠,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椎旁肌保护、手术切口、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椎间孔镜更具优势,更符合微创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内窥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方跃 +3 位作者 杨天府 王光林 刘雷 张晖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8期629-633,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及术前等待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治疗33例复杂髋臼骨折。男28例,女5例;年龄27~57岁,平均42岁。根据术前等待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术前等待时... 目的:回顾性研究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及术前等待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治疗33例复杂髋臼骨折。男28例,女5例;年龄27~57岁,平均42岁。根据术前等待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术前等待时间大于14d组,术前等待时间小于14d组。所有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复位质量评价,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及SF-36简便型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平均时间24个月(14~47个月),骨折均愈合。手术时间平均3.5h(1.5~6.5h)。术中出血量平均1330ml(300~2500ml),其中自体血回输25例。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4例,可4例,差3例。SF-36评分总分为(70.63±17.03)分。术前等待时间小于14d组与术前等待时间大于14d组相比,术后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并发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异位骨化6例,创伤性骨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适当的手术时机均有利于患者术后患髋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术前等待时间是较容易控制的因素,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可明显改善复杂髋臼骨折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骨折 髋臼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跃明 +8 位作者 刘浩 刘立岷 龚全 李涛 曾建成 孔清泉 裴福兴 屠重棋 段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8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8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18-75岁,平均45.7岁。随访以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评估支撑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问高度、生理曲度及支撑体是否下沉。结果8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支撑体的安放固定,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平均改善1.0级。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颈椎序列、椎问高度、颈椎稳定性以及支撑体的位置维持良好,支撑体无下沉、移位。术后即刻椎间高度(2.4±0.2)cm,术前椎间高度(1.9±0.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48,P〈0.001)。术后即刻、3个月、1年、2年不同时期随访各组椎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为9.8°±1.2°,术后即刻Cobb角为16.6°±1.2°,术后颈椎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4.25,P〈0.001)。术后即刻、3个月、1年、2年不同时期随访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进行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假体和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类 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白细胞介素1Β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涛 张子禄 +2 位作者 高凯 李康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52-254,28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形中的临床应用及术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100例临床资料,50例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 目的探讨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形中的临床应用及术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100例临床资料,50例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纳入可视改良组;50例使用传统工作套管配带环锯行PETD术,纳入盲法环锯组。两组均以镜下椎板钳作为辅助工具。手术以上关节突尖部为穿刺靶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使工作套管到达理想位置,并于镜下使用枪钳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VAS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相同时间点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进行PETD术,平均透视次数5.5次(3~9次),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01;平均手术时间40.5 min(28.3~59.4 min),与盲法环锯组相比P<0.05,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显示可视改良组与盲法环锯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6%、94%。结论使用可视化旋切工作套管行椎间孔镜关节突扩大成形,具有安全、充分、高效、简便等优势,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 关节突成形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徐仲阳 王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直视下清除结核病灶对胸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胸椎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切除结核病灶,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清除结核病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手术...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直视下清除结核病灶对胸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胸椎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切除结核病灶,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清除结核病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测手术前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SR),计算Cobb角,并进行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统计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GSH-PX、SOD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ESR和Cobb角均下降,Frankel分级C级例数均减少、E级例数均增加(P均<0.05);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间孔镜下摘除结核病灶可改善胸椎结核患者神经功能和脊椎侧弯,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手术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椎间孔镜 氧化应激 脊柱损伤程度 Frankel分级
下载PDF
丁香苷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
7
作者 张云鑫 张存鑫 +3 位作者 王倩 徐新 倪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04-5109,共6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由于椎间盘内部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发生损伤和退化导致的椎间盘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丁香苷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取10只雄性SD大鼠,将每只大鼠的尾椎Co_(4)/Co_(5)椎间盘设...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由于椎间盘内部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发生损伤和退化导致的椎间盘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丁香苷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取10只雄性SD大鼠,将每只大鼠的尾椎Co_(4)/Co_(5)椎间盘设为模型组、Co_(5)/Co_(6)椎间盘设为丁香苷组、Co_(6)/Co_(7)椎间盘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丁香苷组采用微型穿刺针进行纤维环全层穿刺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即刻,模型组、丁香苷组椎间盘分别注射2.5μL的生理盐水、丁香苷溶液(5μmol/L)。注射4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椎间盘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大鼠椎间盘组织内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椎间盘高度降低,软骨终板变薄且有裂隙出现,纤维环结构紊乱且出现裂隙,髓核消失;丁香苷组椎间盘高度正常或略低于对照组,软骨终板退变程度较模型组轻,纤维环排列较模型组相对规整且无裂隙,髓核部分皱缩。②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模型组椎间盘软骨终板出现缺损且软骨钙化层变薄,出现明显退变;丁香苷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形态有一定程度恢复。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椎间盘软骨组织内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降低(P<0.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升高(P<0.0001);与模型组比较,丁香苷组椎间盘软骨组织内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升高(P<0.001,P<0.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降低(P<0.001,P<0.0001)。④结果表明,丁香苷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提高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来改善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减缓椎间盘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苷 椎间盘退变 腰痛 针刺法 髓核细胞 中药单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脊柱内镜在腰椎椎间孔成形技术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迟文鑫 张存鑫 +1 位作者 张科峰 《医学信息》 2024年第3期169-175,共7页
随着微创概念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及器械设备的不断演进,脊柱内镜技术已由盲视技术更迭为可视技术,其以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与开放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而获得广泛认可,脊柱内镜的适应症也逐渐拓宽,已普遍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 随着微创概念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及器械设备的不断演进,脊柱内镜技术已由盲视技术更迭为可视技术,其以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与开放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而获得广泛认可,脊柱内镜的适应症也逐渐拓宽,已普遍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治疗中。椎间孔成形是侧路脊柱内镜技术的关键步骤,其通过靶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可视环境下利用多级工作套管按需多次成形,实现了对受压神经根的充分减压,椎间孔的成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影响患者预后。本文通过查阅近年该领域相关文献,对脊柱内镜在腰椎椎间孔成形技术中应用的发展概况、椎间孔解剖、成形器械变迁、应用现状及该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成形 微创
下载PDF
症状性许莫氏结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云鑫 张存鑫 +1 位作者 倪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68-172,共5页
目前症状性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SNs)的治疗首选服用消炎镇痛药、卧床休息及腰围保护等保守治疗,但对于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手术方式主要是脊柱外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 目前症状性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SNs)的治疗首选服用消炎镇痛药、卧床休息及腰围保护等保守治疗,但对于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手术方式主要是脊柱外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常见术式: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术式在OVF中效果显著,但在症状性SNs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且相关研究甚少。通过对近年来SNs诊治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本文综述了SN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分型及治疗方法,旨在为症状性SNs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腰痛 骨水泥 许莫氏结节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凌昊 张存鑫 +1 位作者 李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天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自噬及凋亡、调节内质网应激等多种药理特性,故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如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RSV的治疗机制在不同疾...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天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自噬及凋亡、调节内质网应激等多种药理特性,故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如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RSV的治疗机制在不同疾病中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归纳梳理,RSV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调节氧化应激水平;(2)抑制炎症反应;(3)激活自噬和减少凋亡;(4)调节内质网应激等。本文旨在总结RSV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分子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保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自噬及凋亡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与安全性
11
作者 冷涛 徐仲阳 +1 位作者 张存鑫 《医学信息》 2024年第7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接受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寰枢椎失稳患...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接受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寰枢椎失稳患者,其中9例患者采用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植钉(3D打印组),1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植钉(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植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3D打印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手术计划和3D打印导板辅助与传统手术方式下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失稳均疗效确切,但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植钉优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都更少,因此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计划 3D打印导航模板 寰枢椎失稳 寰椎侧块螺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存鑫 王倩 +1 位作者 王德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2-846,共5页
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期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导致腰背痛的首要原因,抑制IDD是防治腰背痛的重要靶点。导致IDD的原因包括老龄、遗传、机械负... 腰背痛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期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导致腰背痛的首要原因,抑制IDD是防治腰背痛的重要靶点。导致IDD的原因包括老龄、遗传、机械负荷、营养缺乏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机械应力(mechanical stress,MS)导致的IDD,MS诱导IDD的分子机制复杂多变,包括调控凋亡、焦亡、铁死亡、衰老、自噬、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性反应和ECM降解等,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对MS诱导IDD的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腰背痛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机械应力 直接损伤 继发损伤
原文传递
锁孔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景文(综述) 张存鑫 +1 位作者 卢公标(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9-704,共6页
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气管型、神经肌肉型,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最多^([1])。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导致一侧上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抗炎镇痛药、... 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气管型、神经肌肉型,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最多^([1])。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导致一侧上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抗炎镇痛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和物理治疗(按摩、针灸、颈椎牵引固定等),但均存在复发甚至加重病情的可能。20世纪40年代Scoville等提出采用颈椎后路切除突出椎间盘的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因其脊髓损伤风险高,学习难度大,当时未能推广。为避免对脊髓的直接损害,Cloward等^([2])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颈椎前路手术直接切除椎间盘,但是存在损伤气管、食管、颈动脉、喉返神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炎镇痛药 颈椎牵引 颈椎前路手术 椎动脉型 神经肌肉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川陈皮素抑制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
14
作者 迟文鑫 张存鑫 +2 位作者 高凯 张科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1327,共7页
背景:有研究证实,川陈皮素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和氧化还原失衡,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充分。目的:探讨川陈皮素抑制脂多糖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第3代BV2小胶质细胞分3组处... 背景:有研究证实,川陈皮素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和氧化还原失衡,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充分。目的:探讨川陈皮素抑制脂多糖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第3代BV2小胶质细胞分3组处理: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不进行任何处理),脂多糖组加入10μg/mL脂多糖处理24 h,脂多糖+川陈皮素组加入20μmol/L川陈皮素处理6 h后加入10μg/mL脂多糖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qRT-PCR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 p65、p-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01);(2)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P<0.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P<0.01);(3)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升高(P<0.001,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降低(P<0.01,P<0.05);(4)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内p-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升高(P<0.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内p-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0.001);(5)结果表明,川陈皮素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核因子ΚB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脊髓损伤 细胞增殖 活性氧 炎性因子
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曦 宋跃明 +3 位作者 刘立岷 孔清泉 屠重棋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n-HA/PA66支撑体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n-HA/PA66支撑体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8岁。损伤节段:C35例,C414例,C,12例,C67例,C74例。伤后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1例,C级13例,D级9例,E级5例。28例行前路伤椎次全切减压,14例行椎问盘切除减压。根据FrankeⅠ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依据疼痛视觉评分(VAS)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融合节段高度以及前凸角度;通过三维CT评估支撑体位置、外形以及植骨块融合情况。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3-5.2年,平均4.1年。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E级18例,较术前明显改善(Z=-4.845,P〈0.001)。术后3d及朱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6±1.8和1.3±1.0,均较术前改善(P〈0.05)。无支撑体脱出、塌陷、破裂等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2.4%)支撑体轻微移位(〈2mm),总体植骨融合率为97.6%(40/41)。患者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体下沉距离平均为(1.5±1.1)mm,下沉率(下沉距离〉3m)为4.8%。结论:n-HA/PA66支撑体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颈椎前路支撑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脊柱融合术 减压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生物材料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跃明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脊柱外科常见并发症,研究认为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密切相关。根据不同文献报道,5%~60%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是硬膜外瘢痕粘连引起的。硬膜外瘢痕粘连会大大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治疗效果也...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脊柱外科常见并发症,研究认为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密切相关。根据不同文献报道,5%~60%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是硬膜外瘢痕粘连引起的。硬膜外瘢痕粘连会大大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找寻一种更加安全合理的预防方法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重点。自体组织、天然高分子等作为物理屏障阻隔硬模外瘢痕的方法已使用了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随着对硬膜外瘢痕粘连机制的认识以及材料学的发展,新的方法层出不穷。自体组织、天然高分子及人工合成高分子等生物材料在动物实验甚至临床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对近年国内外有关生物材料在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硬膜外瘢痕粘连 椎板切除 天然材料 合成材料
原文传递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布氏杆菌病颈椎硬膜外脓肿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子昂 李康 +1 位作者 张存鑫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7期116-118,共3页
颈椎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定植于颈椎椎体或椎间盘引起的感染性脊柱疾病,目前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病以多西环素等药物对症抗感染治疗为主,当出现脓肿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后,通过外科手术干预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既往颈椎... 颈椎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定植于颈椎椎体或椎间盘引起的感染性脊柱疾病,目前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病以多西环素等药物对症抗感染治疗为主,当出现脓肿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后,通过外科手术干预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既往颈椎感染性疾病产生压迫症状后多采用开放手术进行脓肿清除,随内镜技术不断发展,经皮脊柱内镜对比开放手术具有临床效果确切,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文章报道2021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例颈椎布氏杆菌病性硬膜外脓肿患者,并通过敏感抗生素及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该患者,结合该病例、最新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感染性疾病 硬膜外脓肿 颈椎内镜技术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孕25周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涛 李康 +2 位作者 成伟 高凯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1-383,共3页
患者女性,34岁,因“孕25周,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2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孕12周)出现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给予严格卧床休息、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左下肢疼痛剧烈。给予甘露醇250 m... 患者女性,34岁,因“孕25周,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2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孕12周)出现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给予严格卧床休息、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左下肢疼痛剧烈。给予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治疗6 d,症状缓解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照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腰痛 卧床休息 地塞米松 甘露醇 症状缓解
原文传递
瑞香素联合IGF-1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申宁 席晓云 +2 位作者 李飞 张普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3-749,共7页
目的初步研究瑞香素(dephnetin,DAP)联合IGF-1基因转染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取第3代ADSCs以IGF-1基因转染作为实验组,未转染的A... 目的初步研究瑞香素(dephnetin,DAP)联合IGF-1基因转染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取第3代ADSCs以IGF-1基因转染作为实验组,未转染的ADSCs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DAP(0、30、60、90μg/mL)处理,培养72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14 d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和蛋白表达,并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CCK-8法检测示,随DAP作用浓度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吸光度(A)值均逐渐增加(P<0.05);相同DAP浓度下,实验组细胞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示,随DAP作用浓度增加,对照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其中60、90μg/mL DAP浓度组显著高于0μg/mL DAP浓度组(P<0.05)。相同DAP浓度下,实验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苯胺蓝染色示,随DAP作用浓度增加,对照组内和实验组内细胞着色无明显差异;相同DAP浓度下,实验组比对照组细胞着色略深。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随DAP作用浓度增加,对照组细胞的细胞质内着色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细胞的细胞质内着色逐渐加深,其中60、90μg/mL DAP浓度组明显深于0μg/mL DAP浓度组。相同DAP浓度下,实验组比对照组细胞着色明显加深。结论 DAP对大鼠ADSCs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单独使用DAP诱导大鼠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作用极微弱,但DAP联合IGF-1基因转染有明显协同作用,促进ADSCs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瑞香素 IGF-1 成软骨分化 大鼠
原文传递
脊柱外科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临床病例分析
20
作者 张存鑫 孙磊 +2 位作者 王倩 靳留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3期23-27,共5页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脊柱外科行全身麻醉(全麻)手术后并发SU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 2例患者给予胃肠减压、止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等保守...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脊柱外科行全身麻醉(全麻)手术后并发SU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 2例患者给予胃肠减压、止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等保守治疗后病情逐渐控制,粪便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阴性。1例患者因急腹症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手术后康复出院。2例患者因持续血红蛋白降低,给予输血、胃肠减压、应用止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病情加重后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进一步抢救治疗,但病情危重,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 脊柱外科全麻术后并发SU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糖皮质激素、隐匿性消化道溃疡、高龄等患者围手术期应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以防止SU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术后 脊柱外科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