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能战斗部射流成型及侵彻性能仿真模拟
1
作者 王靖雯 袁浩 +4 位作者 任凯 梁福地 付建平 陈智刚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2,共8页
为在有限的战斗部空间内提升聚能装药战斗部对装甲的侵彻能力,提出一种隔板-药型罩贴合式新型聚能战斗部结构。采用LS-DYNA软件对新型聚能战斗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正交优化设计探究4个药型罩结构因素对射流成型形态的影响。... 为在有限的战斗部空间内提升聚能装药战斗部对装甲的侵彻能力,提出一种隔板-药型罩贴合式新型聚能战斗部结构。采用LS-DYNA软件对新型聚能战斗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正交优化设计探究4个药型罩结构因素对射流成型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药型罩结构参数为上锥角2α=24°、下锥角2β=90°、药型罩壁厚t=2 mm、上下药型罩口径比d/D=0.4,且当炸高为3倍装药直径时,对45#钢靶板极限侵彻深度可达686.2 mm。研究结果对聚能战斗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装药 聚能射流 数值模拟 药型罩结构 正交优化
下载PDF
杀爆战斗部动爆破片飞散仿真方法研究
2
作者 黄俊杰 印立魁 +5 位作者 赵晓尧 潘志威 王琪波 梁家栋 陈展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LS-DYNA常用仿真方法计算杀爆战斗部破片飞散参量结果的准确性,静爆选取圆筒壳体装药结构和预制破片壳体装药结构,动爆选取预制破片壳体装药结构,对比分析不同的装药算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动、静爆时,装药Lagrange算法... 为研究LS-DYNA常用仿真方法计算杀爆战斗部破片飞散参量结果的准确性,静爆选取圆筒壳体装药结构和预制破片壳体装药结构,动爆选取预制破片壳体装药结构,对比分析不同的装药算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动、静爆时,装药Lagrange算法均优于ALE算法;静爆时,圆筒装药结构的铜壳膨胀速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02%,预制破片壳体装药结构的破片初速、方向角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62%、16.12%;动爆时,空气域跟随战斗部运动的计算结果较优,其破片初速和方向角的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3%、15%。综合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装药采用Lagrange算法较适用于动、静爆破片飞散参量的研究,对破片初速、方向角的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方法 杀爆战斗部 初速 方向角 破片飞散 动爆
下载PDF
Al-Mg铝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亚哲 赵健 +3 位作者 谢会起 石磊 王雅仙 《焊接技术》 2024年第7期43-48,共6页
采用电子束焊对3 mm厚的5A06铝合金进行了焊接,对焊接接头的焊缝形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焊能量密度和焊接热输入对焊缝形貌、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聚焦电流和焊接热输入增加,焊缝熔宽逐渐变大... 采用电子束焊对3 mm厚的5A06铝合金进行了焊接,对焊接接头的焊缝形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焊能量密度和焊接热输入对焊缝形貌、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聚焦电流和焊接热输入增加,焊缝熔宽逐渐变大,热影响区逐渐变宽;电子束焊缝中心组织为均匀的细小等轴晶,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沿熔合线附近生成细等轴晶带;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加,焊缝中Mg元素含量减小,焊缝晶粒尺寸变大,导致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子束焊 热输入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电子束预控工艺对HfZrTiTa0.6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徐敬一 陈炯 +2 位作者 陈小虎 王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针对熔铸HfZrTiTa0.6含能高韧高熵合金弹体破片可控及多功能毁伤,开展材料与电子束预控工艺适配性研究。设计5种电子束预控工艺,分析电子束预控工艺对高熵合金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fZrTiTa0.6基体与电子束预控后改性区均由... 针对熔铸HfZrTiTa0.6含能高韧高熵合金弹体破片可控及多功能毁伤,开展材料与电子束预控工艺适配性研究。设计5种电子束预控工艺,分析电子束预控工艺对高熵合金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fZrTiTa0.6基体与电子束预控后改性区均由等轴晶组成。聚焦电流越小,改性区的显微硬度越高。经电子束预控后,由于淬硬层的产生,使得改性区硬度显著增强。并在束流为58 mA、聚焦电流为615 mA、扫描速度为15 mm/s时,改性区硬度达到最大值313.67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预控 高熵合金 组织与性能
下载PDF
复合装甲材料厚度比对其抗侵彻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越 +1 位作者 任凯 刘玉军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8,共6页
穿甲弹是应用较多的、更为有效的击毁装甲目标的弹种,为抵御穿甲弹侵彻,主战坦克上带有各式附加装甲,如复合装甲。研究复合装甲三层材料厚度比对其抗侵彻性能的影响,基于ANSYS/LS-DYNA软件在显示动力分析上显现出的良好性能及长杆弹穿... 穿甲弹是应用较多的、更为有效的击毁装甲目标的弹种,为抵御穿甲弹侵彻,主战坦克上带有各式附加装甲,如复合装甲。研究复合装甲三层材料厚度比对其抗侵彻性能的影响,基于ANSYS/LS-DYNA软件在显示动力分析上显现出的良好性能及长杆弹穿甲理论,建立多组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并得出:三层材料厚度比为5∶3∶1时,抗侵彻性能最优。对文中所述数值模拟进行理论计算,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所得结论可对优化武器攻击与防护体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装甲 杆式穿甲弹 陶瓷材料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软磁合金Cr17NiTi与不锈钢1Cr18Ni9Ti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健 石磊 +4 位作者 陆煜 崔烺 王英 陈东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6,共5页
以某型号磁性功能组件的加工为背景,用电子束焊接工艺制备软磁合金Cr17NiTi/不锈钢1Cr18Ni9Ti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显微硬度计、软磁性能测试装置分析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接头X、Y焊缝区边缘... 以某型号磁性功能组件的加工为背景,用电子束焊接工艺制备软磁合金Cr17NiTi/不锈钢1Cr18Ni9Ti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显微硬度计、软磁性能测试装置分析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接头X、Y焊缝区边缘的凝固组织主要为柱状晶,生长方向垂直于熔合线;而焊缝区中心组织主要为相对细小的等轴晶。在不锈钢/焊缝界面附近存在一个较窄的熔合过渡区,该区的细小铁素体无方向性,且不连续地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而软磁合金HAZ的晶粒与焊缝边缘的铁素体晶粒呈联生结晶形式长大。由于接头X、Y热输入不同,导致接头X的凝固结晶模式为铁素体-奥氏体(FA)模式,接头Y的凝固结晶模式为奥氏体(A)凝固模式。接头X、Y焊缝中心细小的等轴晶使其显微硬度最高,而软磁合金HAZ粗大的晶粒使其显微硬度明显降低。电子束焊接试样的软磁性能均接近焊前水平,满足软磁性能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软磁合金Cr17NiTi 显微组织 软磁性能
下载PDF
W型、N型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越 +1 位作者 付建平 任凯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1,共5页
为解决单层、双层爆炸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不彻底、仍有逃逸射流侵彻主战坦克装甲,以及双层平行反应装甲与楔形反应装甲面对聚能射流垂直侵彻的问题,根据反应装甲爆轰阶段对聚能射流的干扰机理,建立W型、N型布置的3层爆炸反应装甲结... 为解决单层、双层爆炸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不彻底、仍有逃逸射流侵彻主战坦克装甲,以及双层平行反应装甲与楔形反应装甲面对聚能射流垂直侵彻的问题,根据反应装甲爆轰阶段对聚能射流的干扰机理,建立W型、N型布置的3层爆炸反应装甲结构模型,通过使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45°时,N型反应装甲干预聚能射流的能力优于W型反应装甲,干预射流开坑深度能力提高了3.17倍;当入射角度为90°时,W型反应装甲干预射流的能力优于N型反应装甲,干预射流开坑深度能力提高了1.81倍。该仿真可为未来新型爆炸反应装甲设计、打击新型反应装甲的破甲导弹战斗部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反应装甲 聚能射流 ALE算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