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质外科网和自体髂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吕碧 袁文 +2 位作者 王新伟 张竞 徐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比较钛质外科网(简称'钛网')与自体髂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恢复、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上的差异.方法:对59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其中22例行钛网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37例行自... 目的:比较钛质外科网(简称'钛网')与自体髂骨块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恢复、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上的差异.方法:对59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其中22例行钛网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37例行自体髂骨块植入加AO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时的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或后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或后凸),同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对各参数不同时期间差值分别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0.8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钛网组及自体髂骨块组融合节段后高(HPB)和前凸Cobb角相对于术后即刻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钛网组及自体髂骨块组融合节段后高(HPB)和前凸Cobb角相对于术后3个月变化有显著性关(P<0.01).但两组的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维持融合节段椎体后缘高度和前凸上钛网优于自体髂骨块,但在维持颈椎曲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钛质外科网 自体髂骨块 X线片
下载PDF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红宇 才志勇 +1 位作者 吕碧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小切口开窗56例,半椎板切除32例,全椎板切除10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小切口开窗56例,半椎板切除32例,全椎板切除10例,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以髓核组织的脱水,纤维环的破裂,小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骨终板退变为主要特点。临床特点为下肢疼痛多发,腰部活动受限较多;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肌力下降明显,生理反射改变明显。98例平均随访2.2年,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0.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体征多,病理改变明显,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百峰 袁文 +2 位作者 徐盛明 吕碧 汤俊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113例,后路手术方法治疗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8例。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113例,后路手术方法治疗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8例。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组JOA改善率为58.5%,后路手术方法治疗组54.6%;前后路联合方法治疗组56.8%;各手术组患者颈椎Cobb角、D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间高度前路手术方法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路手术方法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与后路Cobb角、D值、椎间高度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颈前路手术方法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和重建优于颈后路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外科减压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筱亭 王滨城 +7 位作者 吕碧 颜跃全 陈庆辉 林银辉 赖诗宏 赖传浩 黄彬 林禄江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0年8月,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组),30例采用传统局...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0年8月,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组),30例采用传统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ODI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并未增加风险、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中、术后早期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麻醉 传导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5
作者 巩陈 +3 位作者 胡伟 刘向阳 吴建明 吕碧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单纯前路手术治疗“钳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颖 王新伟 +5 位作者 陈华江 杨立利 徐盛明 吕碧 张竞 袁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4-720,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钳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钳夹型”颈椎病且影像学、随访资料完整的82例病历资料,男43例,女39例;年龄33-79岁,平均(54...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钳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钳夹型”颈椎病且影像学、随访资料完整的82例病历资料,男43例,女39例;年龄33-79岁,平均(54.4±8.6)岁。正中矢状位MRI测量手术前后的椎管总占位率、前方占位率(anteri oroccupying rate,AOR)及后方占位率(posterior occupying rate,POR)。对术前占位率、椎间隙高度、术后影像学改变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9-72个月随访,平均(25.8±10.6)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AOR、POR及椎间隙高度术后测量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前POR平均为29.0%±10.5%,术后平均为19.9%±11.6%,POR改善率平均为9.0%±6.1%。统计分析显示术前椎间高度丢失与术前POR无相关性,术前POR与POR改善率有相关性。术前POR在20%~40%的病例术后JOA评分改善明显,术前POR≥40%的病例前路间接减压效果较差。结论通过前路减压撑开、植骨融合固定重建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达到间接后方减压的目的。术前POR在20%±40%的患者后方间接减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带教中PBL和LBL教学法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碧 沈宏亮 +2 位作者 王新伟 叶晓健 袁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6期102-103,共2页
目的:对比性研究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将脊柱外科急诊临床本科实习生31人分为3组,采用PBL教学法组10人,采用LBL教学法组10人,采用L... 目的:对比性研究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将脊柱外科急诊临床本科实习生31人分为3组,采用PBL教学法组10人,采用LBL教学法组10人,采用LBL+PBL教学法组11人,教学4周后进行临床技能综合考评,统计学分析比较3组学生病史采聚、专科查体、影像学资料阅读、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分析、治疗方案拟定各项成绩及总成绩。结果:考评总成绩,LBL+PBL组优于PBL及LBL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病史采聚、专科查体、影像学资料阅读成绩,LBL、LBL+PBL组优于PBL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分析、治疗方案拟定PBL、LBL+PBL组优于LBL组。结论:脊柱外科急诊病种专业性强,涉及复杂的神经通路及解剖学结构,采用LBL+PBL教学法,既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尽快熟习脊柱外科急诊的病种特点,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LBL 教学模式 脊柱外科急诊
下载PDF
C_(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红宇 才志勇 +3 位作者 徐盛明 吕碧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 目的探讨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仍存有肢体麻木、无力症状,但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咳,给予对症性营养神经治疗后好转,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切口延期愈合。X线示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满意,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C2,3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RNA干扰Nogo受体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吕碧 袁文 徐盛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RNA干扰大鼠神经元Nogo受体(NgR)基因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前期实验中构建好的针对NgR的特异性小干扰RNA系列siNgR199慢病毒重组体,按感染复数=3体外转染已培养好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荧光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RNA干扰大鼠神经元Nogo受体(NgR)基因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前期实验中构建好的针对NgR的特异性小干扰RNA系列siNgR199慢病毒重组体,按感染复数=3体外转染已培养好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荧光电镜观察慢病毒重组体的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gR基因沉默效率,验证慢病毒重组体的有效性。建立大鼠重度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分组后分别于大脑皮层运动区注射生理盐水、慢病毒重组体,采用BBB评分法观测大鼠后肢运动恢复情况,采用神经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生长情况。结果慢病毒重组体体外转染神经元细胞的效率〉99%,NgR基因沉默效率为61%。大鼠模型给药后8周,慢病毒重组体组大鼠脊髓损伤区可观察到神经纤维生长通过,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损伤区未见神经纤维生长通过,BBB评分结果提示慢病毒重组体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慢病毒siNgR199重组体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属 RNA干扰 脊髓损伤 NOGO受体
原文传递
东南地区某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碧 汤立功 +1 位作者 蒋波 马秀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8期87-88,共2页
研究探讨了东南地区基层部队卫勤保障任务中卫生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方法模式,结合气候环境、病种分布特点相关因素,指出了东南地区某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目前在管理、使用、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成功经验,查找了相关问题,并提... 研究探讨了东南地区基层部队卫勤保障任务中卫生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方法模式,结合气候环境、病种分布特点相关因素,指出了东南地区某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目前在管理、使用、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成功经验,查找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基层部队 卫生装备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百峰 赵法章 +1 位作者 吕碧 汤俊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合并症、并发症及其治疗策略。方法总结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4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分析围手术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及其治疗选择。结果呼吸衰竭死亡2例,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围手术...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合并症、并发症及其治疗策略。方法总结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4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分析围手术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及其治疗选择。结果呼吸衰竭死亡2例,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障碍15例,均接受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肺部感染4例。术后局部血肿2例,严重咽痛、吞咽困难8例,声音嘶哑6例。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并发症常见,合并呼吸功能障碍较多,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管理,保证围手术期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竞 袁文 +4 位作者 张俊杰 王新伟 张颖 徐盛明 吕碧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设计制作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方法以6具新鲜人尸颈椎标本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N组)、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A组)和钛网(B组),A、B组附加颈前路钢板。分别测定轴向刚度、扭转刚... 目的设计制作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方法以6具新鲜人尸颈椎标本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N组)、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A组)和钛网(B组),A、B组附加颈前路钢板。分别测定轴向刚度、扭转刚度、颈椎整体运动范围等指标。结果轴向刚度值由小到大依次为N组、B组、A组(P>0.05);扭转刚度由低到高分别为B组、A组、N组(P<0.05);A组与N组相比,后伸、旋转位ROM较大,而前屈、侧屈位ROM较小(P>0.05)。结论使用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可满足颈椎减压植骨术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合金 颈椎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X射线九分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寅 周盛源 +5 位作者 苑博 许国峰 许政 吕碧 贾连顺 陈雄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0-455,共6页
背景:X射线九分法评分系统基于颈椎间盘退变建立,其是否适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评估尚未验证。目的:验证X射线九分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借助核磁共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验证,统计学分析X射线九分法与Pfi... 背景:X射线九分法评分系统基于颈椎间盘退变建立,其是否适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评估尚未验证。目的:验证X射线九分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借助核磁共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验证,统计学分析X射线九分法与Pfirrmann评分法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诊治的172例腰椎退变或单纯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退变椎间盘的核磁共振表现按Pfirrmann评估标准进行评价,X射线表现按九分法评估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得出的2组评分数据借助SPSS软件,经Spearman秩和检验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核磁共振Pfirrmann评分(自变量X):1分2例,2分8例,3分55例,4分84例,5分23例;X射线九分法评分(因变量Y):0分2例,1分6例,2分21例,3分43例,4分40例,5分26例,6分16例,7分8例,8分7例,9分3例;(2)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证明Pfirrmann评分和九分法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Pfirrmann评分与九分法评分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firrmann评分与九分法评分有直线回归关系;(3)结果表明,X射线九分法与Pfirrmann评分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一致性好;X射线九分法作为一种科学、快捷、有效的评估手段,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放射摄影术 回归性研究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Denis II型骶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席焱海 欧阳跃平 +2 位作者 苟三怀 吕碧 徐盛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3~55岁,平均35岁。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及固定,根...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3~55岁,平均35岁。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及固定,根据术后随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2.5h,平均2.0h;输血200~5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18d,平均15d。10例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2例出现患肢缩短(2cm),行走有轻度跛行。术后x线片示钉棒系统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骨折端均获一期骨性愈合。Majeed评分:满意10例,可2例。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
原文传递
小干扰RNA干扰大鼠神经元Nogo受体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碧 +2 位作者 徐盛明 徐建广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Nogo受体(NgR)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原代神经元干扰其mRNA表达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4对化学合成的大鼠NgR特异性siRNA,72h后提取细胞总RNA... 目的观察大鼠Nogo受体(NgR)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原代神经元干扰其mRNA表达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4对化学合成的大鼠NgR特异性siRNA,72h后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R mRNA表达情况。结果4对siRNA均能够下调靶基因NgR的mRNA表达水平,siNgR199、siNgR562、siNgR772和siNgR964等干扰后,NgR 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siRNA干扰组的6.5%、62.4%、15.2%和6.86%,与对照siRNA干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合成的NgR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干扰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内Ng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生长抑制物 髓磷脂蛋白质类 细胞表面受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碧 袁文 +2 位作者 陈华江 王新伟 周许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16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变化,在颈...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16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变化,在颈椎MRI中矢位上测量纤维性椎管矢状径变化,以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2ml,平均术后住院5.3d,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平均增加4.23 mm,颈椎前凸Cobb角平均增加7.2°,神经功能JOA评分平均升高6.1分.结论 颈椎管狭窄症压迫大多来自前方,前路手术能够直接减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病人恢复快,能够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管容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颈椎 外科手术 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重组pEGFP-N1-IGF-1质粒体内转染在损伤后脊髓组织内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宇 高松 +4 位作者 王莹 袁文 张竞 吕碧 徐盛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损伤脊髓内表达及mRNA定量分析,为基因治疗SCI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改良Nystrom’s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基因直接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pEGFP-N1-IGF-1混合后注入大鼠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损伤脊髓内表达及mRNA定量分析,为基因治疗SCI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改良Nystrom’s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基因直接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pEGFP-N1-IGF-1混合后注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以空白质粒及生理盐水对照,转染1周后取材,行冰冻切片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行RealTimePCR脊髓内IGF-1的mRNA定量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reagent成功介导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脊髓内转染其神经细胞,并表达EGFP和IGF-1的融合蛋白,通过RealtimePCR方法进行mRNA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重组质粒pEGFP-N1-IGF-1能在脊髓内明确地表达IGF-1,pEGFP-N1-IGF-1转基因组与IGF-1组和对照组mRNA表达相对数比较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质粒pEGFP-N1-IGF-1转染后能在脊髓内明确表达IGF-1。证明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IGF-1体内转基因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应用IGF-1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脂质体 质粒 转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脊髓损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构建重组大鼠pEGFP-N1-IGF-1基因表达质粒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宇 高松 +4 位作者 王莹 袁文 张竟 吕碧 徐盛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122-125,共4页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IGF-1),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前提。方法:实验于2005-04/06在上海基康生物公司实验室完成。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大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提取并扩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IGF-1),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前提。方法:实验于2005-04/06在上海基康生物公司实验室完成。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大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提取并扩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全长cDNA,并将该基因连接克隆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以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1。结果:实验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提取总RNA,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获取编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全序列cDNA。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DNA真核表达质粒时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融合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并经酶切后DNA电泳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结论: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1成功,实验中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融合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3'端,并以编码柔软肽段的核苷酸连接,即保留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神经营养活性,又便于基因治疗中可检测到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克隆 分子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应用ROI-C治疗食管型颈椎病1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 吕碧 +1 位作者 黄稳定 吴建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539-541,共3页
食管型颈椎病是一种以吞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特殊类型颈椎病。1950年,Forestier等[1]首次报道此类疾病并以“Forestier病”命名。1985年,国内学者赵定麟等[2]以“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首次描述类似疾病。1992年中国首届颈椎外科... 食管型颈椎病是一种以吞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特殊类型颈椎病。1950年,Forestier等[1]首次报道此类疾病并以“Forestier病”命名。1985年,国内学者赵定麟等[2]以“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首次描述类似疾病。1992年中国首届颈椎外科研讨会将颈椎退变引起吞咽困难的颈椎疾病定义为食管型颈椎病。该病罕见,缺乏大宗病例报道,至今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科于2012年11月采用零切迹自稳椎间融合器(ROI‐C )治疗1例伴呼吸困难食管型颈椎病,术后随访3年,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病 呼吸困难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脊柱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3+4”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碧 沈宏亮 +3 位作者 王新伟 周许辉 叶晓健 袁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在脊柱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八年制医学生共24人,随机分成A、B、C组,每组8人,A组采用双语+LBL教学法、B组采用双语+PBL教学法、C组采用双语+LBL+PBL教学法,同时将脊柱外科临床实习带教... 目的:在脊柱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八年制医学生共24人,随机分成A、B、C组,每组8人,A组采用双语+LBL教学法、B组采用双语+PBL教学法、C组采用双语+LBL+PBL教学法,同时将脊柱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细分成4个环节模块进行。以出科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比较不同的教学法组合的教学效果;以单纯采用LBL教学法教学的9名八年制医学生作为对照组,综合评价"3+4"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出科考试,C组明显优于A组及B组(P<0.05),A组与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B、C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双语教学法、LBL教学法、PBL教学法灵活运用到脊柱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同时将带教任务细分为4个环节模块进行,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 教学模式 脊柱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