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2
1
作者 高扬 王成英 +5 位作者 周艳丽 侯志辉 尹卫华 李震南 孙凯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 评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前瞻性对CCTA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30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扫描,并于1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定... 目的 评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前瞻性对CCTA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30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扫描,并于1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定性分析CT-MPI结果,并测量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共17段心肌节段的灌注量化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和达峰时间(TTP).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MPI结果为参照标准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MBF、MBV和TTP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CCTA、CT-MPI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 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灌注异常组MBF、MBV分别为(79.3±18.0)ml·100 ml^-1·min^-1和(8.9±2.9)ml/100 ml,显著低于灌注正常组的(135.1±35.2)ml·100 ml^-1·min^-1和(13.8±8.9)ml/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02、0.866,P〈0.01);而灌注异常组的TTP为(13.9±2.5)s,显著高于灌注正常组[(9.1±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24,P〈0.01).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147/161)、84.6%(281/332).血管水平上,CCTA〉70%狭窄预测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5(95%CI:0.517-0.753),CT-MPI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599-0.819),而CCTA〉70%联合CT-MPI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49-0.925).结论 负荷动态CT-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能,CT-MPI联合CCTA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血流灌注能更好地识别导致缺血的狭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超高速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2
作者 戴汝平 白桦 +5 位作者 吕滨 张少雄 荆宝莲 曹程 何沙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价超高速CT(UF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69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超高速CT检查。其中平扫1862次,单层增强279次,电影序列1101次,血流序列295次,连续容积扫描82次。结果:疑... 目的:评价超高速CT(UFCT)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69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超高速CT检查。其中平扫1862次,单层增强279次,电影序列1101次,血流序列295次,连续容积扫描82次。结果:疑诊冠心病1792例,其中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707例(39%),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0%。其他包括瓣膜病79例,心肌病30例,心包疾患25例,心脏肿瘤11例,大血管疾患97例,先天性心脏病25例,肺动脉血栓栓塞10例。结论:UFCT扫描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心脏大血管解剖影像,并可以评价心脏功能、器官灌注和血液动力学资料,在心血管病理上可以得到更详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CT 超高速 诊断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少雄 戴汝平 +7 位作者 高润霖 何沙 吕滨 荆宝莲 白桦 姚康宝 陈纪林 杨跃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对218例因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电子束CT(EBCT)检查其冠状动脉钙化。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方法对218例因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电子束CT(EBCT)检查其冠状动脉钙化。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01),二者积分分别为229±363,42±125。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全组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75%及79%,与老年组相比,年轻组的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 冠状动脉钙化 定量研究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被引量:48
4
作者 金征宇 +4 位作者 卢光明 吕滨 张佳胤 李东 侯志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4-1055,共12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临床适用标准,包括主要的检查适应证,以及相对禁忌证和限度,对主要适应证的推荐级别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重点阐述了CCTA图像判读规程和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依据扫描模式和程序,逐一阐明了C... 本文系统阐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临床适用标准,包括主要的检查适应证,以及相对禁忌证和限度,对主要适应证的推荐级别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重点阐述了CCTA图像判读规程和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依据扫描模式和程序,逐一阐明了CCTA读片的规程,以及诊断报告书写过程中应该加以描述的内容,对重点应该描述和诊断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推荐,并给予了推荐等级,以示其重要性。本部专家共识联合了数十位专家共同修订完成,并特意邀请了部分心血管内科和外科专家加入,以保证本共识能够更加切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并更加适用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适用标准 诊断报告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联合分析对提高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价值 被引量:44
5
作者 赵娜 高扬 +9 位作者 徐波 蒋涛 徐立 胡红杰 李琳 陈文强 李笃民 张峰 范丽娟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测量并收集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负荷、钙化成分体积比、非钙化成分体积比、病变长度、斑块高危征象。以ICA引导下经压力导丝测量的心肌FFR为金标准,将所有病变血管分为FFR≤0.8(缺血)和FFR>0.8(非缺血)2组,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31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366支(缺血组血管169支,非缺血组197支)。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病变血管的斑块负荷更大[缺血组34.3%(30.3%,38.8%)、非缺血组32.4%(28.5%,37.9%);Z=-2.622,P=0.009],CT高危斑块比例更高[缺血组26.9%(45/169)、非缺血组11.7%(23/197);χ^(2)=15.311,P<0.001],病变长度更长[缺血组22.1(14.4,35.0)mm、非缺血组17.6(11.0,26.0)mm;Z=-4.3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94、2.461、1.027;P<0.001、P=0.002、P=0.002)。单独应用CCTA≥50%狭窄诊断缺血病变的AUC是0.625,联合CT斑块特征AUC为0.714(P<0.001)。结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及CT高危斑块特征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CCTA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9 位作者 赵世华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张岩 金敬琳 吕滨 戴汝平 刘玉清 王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自1986年4月至2009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6029例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88例并发症和5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自1986年4月至2009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6029例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88例并发症和5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遗留严重功能障碍及需要经介入或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定为严重并发症,将患者离开导管室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定为迟发。结果6029例先心病患者介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4%,其中房间隔缺损(ASD)组的并发症为7.69%(184/2392);动脉导管未闭(PDA)组为4.20%(87/2070);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1.31%(10/761);室间隔缺损组为14.94%(85/569);体肺侧支栓塞术组为3.13%(3/96);肺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组为30.95%(13/42);冠状动脉瘘栓塞术组为12.50%(2/16);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术组为20.00%(2/10);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66.67%(2/3)。6029例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65%,其中迟发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22%。总病死率为0.08%,其中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0.26%(2/761),PDA封堵术组为0.05(1/2070),房间隔造口术组为9.10%(1/11),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33.33%(1/3)。紧急手术占0.22%(13/6029),择期手术占0.13%(8/6029),安装永久起搏器占0.03%(2/6029),其余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或介入处理。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低,术前应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沟通,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部分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导管插入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CT心脏成像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吕滨 刘玉清 沈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1-1013,共3页
1972年Hounsfield和Cormack开发应用的CT技术是X线摄影、体层成像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结果,使影像检查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早年由于受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尚不能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
关键词 心脏成像 CT技术 技术进展 影像检查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计算机技术 空间分辨率 X线摄影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钙化和CT血管造影与常规危险因素诊断和预测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吕滨 庄囡 +2 位作者 戴汝平 蒋世良 Matthew J.Budoff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CS)、电子束CT血管造影 (EBA)与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和预测冠心病 (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率≥ 5 0 % )的价值。方法  10 7例患者同时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 (非增强扫描 )...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CS)、电子束CT血管造影 (EBA)与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和预测冠心病 (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率≥ 5 0 % )的价值。方法  10 7例患者同时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 (非增强扫描 )和电子束CT血管造影 (增强扫描 ) ,以及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EBA采用静脉法单层心电门控增强扫描 ,诊断在断层和三维重建图像上完成。CCS采用Agatston方法完成。电子束CT及常规冠心病危险因素与CAG结果做双盲法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为 6 5例 ( 6 0 7% )和 4 2例 ( 39 3% ) ,CCS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为 5 33 5± 6 0 6 5和 14 2 4± 2 93 6 (P <0 0 0 1)。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5 )。冠状动脉钙化阳性 (CCS >0 )诊断冠心病与EBA有相近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P >0 0 5 )。EBA诊断非钙化性 (CCS =0 )或少量钙化(CCS <10 0 )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CCS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对于较多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CCS >10 0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CS和EB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9%和 73% (P >0 0 5 ) ,以及 6 6 %和 88% (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钙质沉着症 诊断
原文传递
超高速CT评价心室容积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崔炜 戴汝平 +5 位作者 郭玉印 吕滨 何沙 荆宝莲 白桦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1)评价超高速CT(UFCT)计算心室容积的准确性;(2)比较长轴和短轴观在计算心室容积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采用ImatronC-150超高速CT扫描系统对14个人的心脏左室铸型和15个人的心脏右室铸型进行扫... 目的:(1)评价超高速CT(UFCT)计算心室容积的准确性;(2)比较长轴和短轴观在计算心室容积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采用ImatronC-150超高速CT扫描系统对14个人的心脏左室铸型和15个人的心脏右室铸型进行扫描。以修正的面积-长径(Simpson)法计算左右心室铸型的容积。心室铸型的实际容积通过铸型排除水的容量来计算。结果:左、右心室的实际容积分别为55.57±28.91ml和64.23±24.51ml;UFCT长轴观计算的左、右心室的容积分别为66.50±33.04ml和76.47±28.70ml,UFCT短轴观计算的左、右心室的容积分别为60.36±29.90ml和75.36±28.73ml。UFCT的计算值均明显大于心室容积的实际值(P<0.001),长轴观和短轴观计算的左心室容积值之间亦有显著差异(P<0.001),但长轴观和短轴观计算的右室容积值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324)。UFCT计算的心室容积与心室的实际容积间有高度相关性(r均>0.990),长轴观与短轴观计算的左、右心室容积之间亦有高度相关性(r均为0.999)。结论:UFCT能够准确计算心室容积,并且长轴观和短轴观在计算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心室容积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被引量:33
10
作者 高润霖 张澍 +8 位作者 王增武 吕滨 王浩 蒋雄京 何建国 蔡军 徐仲英 李思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3-843,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逐渐发生变化,传染病逐渐被控制,慢性病逐渐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是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病学专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形成,在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不断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逐渐发生变化,传染病逐渐被控制,慢性病逐渐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是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病学专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形成,在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文简述了我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主要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阐述了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心律失常和心电生理技术以及心血管影像学领域的进展,回顾了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70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治的发展成绩斐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早日达到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的拐点,还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学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与报告书写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怡宁 吕滨 曹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已成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技术发展,后64排高端CT设备近年已有大量装机,但在扫描适应证、扫描方式及对比剂使用等方面仍存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已成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技术发展,后64排高端CT设备近年已有大量装机,但在扫描适应证、扫描方式及对比剂使用等方面仍存在大量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CCTA扫描与报告书写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制定本共识的目的即是建立可共同遵循的扫描适应证及规范化扫描方案和影像报告等指导原则,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范化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适应证 碘对比剂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医疗质量报告 被引量:31
12
作者 吕滨 任心爽 +6 位作者 安云强 赵迎新 李希 李静 卢光明 金征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5-633,共9页
无创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稳定性冠心病诊断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在我国缺乏诊断冠心病影像学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数据。“心血管影像质控专家工作组”于2018年开始,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进行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经导管... 无创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稳定性冠心病诊断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在我国缺乏诊断冠心病影像学技术应用情况的调研数据。“心血管影像质控专家工作组”于2018年开始,对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进行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率为65.8%,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开展率为64.5%,而负荷超声心动图(9.0%)、心脏磁共振成像(13.5%)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12.9%)等检查技术均未得到广泛开展。本研究通过收集冠状动脉CTA操作规程及原始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8%,二级医院为87.3%,检查失败率分别为3.7%和8.5%。无论三级医院(平均11.5 mSv)还是二级医院(平均12.7 mSv),给予患者的辐射剂量均过高。本次调查还包括放射影像工作人员现状,以及其它常见心血管病的影像检查现状。通过本次调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成为我国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技术工具,其普及使用率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接近,而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的应用明显不足。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是有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的空间,特别是低辐射剂量的规范化扫描技术亟待普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影像 横断面调查 应用现状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 被引量:29
13
作者 高扬 吕滨 +4 位作者 侯志辉 曹慧丽 于方方 蒋世良 戴汝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5-939,共5页
目的 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手段,分析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 1年6月因冠心病或疑诊冠心病在我院3个月内同时行CCTA和IC... 目的 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手段,分析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 1年6月因冠心病或疑诊冠心病在我院3个月内同时行CCTA和ICA检查的患者,排除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冠状动脉病变按16节段分析,比较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2组患者在钙化积分、斑块特征及梗阻性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872例患者,平均年龄(60.2±10.0)岁,男性634例(72.70%).代谢综合征组37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495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02(10,410),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58(0,274)(P<0.01).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代谢综合征组无钙化患者所占比例较低[19.63%(74/377)比30.71% (152/495),P<0.01],而钙化积分≥1000的重度钙化所占比例较高[8.22%(31/377)比4.65% (23/495),P=0.03];左主干及各支冠状动脉中远段钙化斑块所占比例较高(P均<0.05);单支病变患者所占比例较低[23.61% (89/377)比36.77%(182/495),P<0.01],而二支病变[29.71% (112/377)比22.83%(113/495),P<0.05]和三支病变[35.54%(134/377)比24.44%(121/495),P<0.01]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多,左主干和各支冠状动脉中、远段钙化斑块数显著增高,钙化病变更弥漫,且梗阻性病变累及的血管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X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宏 蔡正旗 +5 位作者 谭秀成 何秀琼 吕滨 杜伟峰 牟春 陈东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此基础上,将4种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方法的相对曲率值并取其最大值(即综合曲率)进行裂缝分布预测,即综合曲率法,以克服单一曲率计算方法预测的不足。通过与油气显示、气井产能测试等资料对比分析,认为用综合曲率法预测裂缝效果优于单一曲率方法,综合曲率值与区内气井产能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综合曲率法提高了曲率法预测裂缝的准确程度,能更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大池干井构造带 高陡构造 碳酸盐岩 薄层 综合曲率法 裂缝预测
下载PDF
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韩磊 尹卫华 +3 位作者 吕滨 李楠 侯志辉 蒋世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时,低管电压(100 kV)、低碘浓度(270 mgI/ml)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至5月行CCTA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将... 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时,低管电压(100 kV)、低碘浓度(270 mgI/ml)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至5月行CCTA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案,即管电压采用120 kV,碘对比剂浓度为370 mgI/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重建卷积核为B26f;试验组(40例)管电压采用100kV,碘对比剂浓度为270 mgI/ml,采用迭代重建,重建卷积核为I26f.其他扫描和对比剂注射参数两组间完全一致.对两组的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和质量评分,并计算碘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5.3±3.0) kg/m2和(25.4±3.0) kg/m2(P=0.852),图像信噪比分别为22.2 ±5.5和23.6±5.8(P=0.277),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35.6±17.6和41.1±17.6(P =0.163),图像质量分别为(4.70 ±0.52)分和(4.63±0.59)分(P =0.545).对照组和试验组碘用量分别为(25.27±0.94)g和(18.49±0.75)g(P <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少26.8%.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52±1.16) mSv和(2.31±0.73) mSv(P <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少34.4%.结论 行CCTA检查时,采用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和迭代重建可以在保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显著减少碘对比剂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明利 吕滨 +10 位作者 吴润泽 韩磊 刘刚 于方方 侯志辉 高扬 李世国 蒋世良 戴汝平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HR)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诊断冠心病(CAD)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连续患者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根据患者DSCT扫描时的心率分...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HR)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诊断冠心病(CAD)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连续患者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根据患者DSCT扫描时的心率分成3组,低心率组[〈60次/min(bpm)]34例、中等心率组(60~70bpm)36例和较高心率组(HR〉70bpm)33例。分析各组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1~4分),以ICA为金标准,评价不同心率下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诊断CAD(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性用Х^2检验。结果共1648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1580个(95.9%)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要求,低、中、较高心率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1±0.3)、(3.1±0.3)和(3.0±0.4)分(Х^2=2.80,P〉0.05)。各组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77/93)和98.4%(428/435),88.3%(91/103)和98.7%(442/448),80.3%(57/71)和98.6%(424/430)(Х^2值分别为0.69和0.13,P值均〉0.05)。总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92~0.9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60±1.60)mSv。结论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能够用于较高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与较低心率组在诊断CA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测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洋 张舒媛 +5 位作者 司斌 侯志辉 杨云云 冯聪蕊 吕滨 张伟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4-899,共6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进行CCTA检查且...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进行CCTA检查且显示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的患者517例,其中男性327例,女性190例。根据C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222例)和混合斑块组(295例),应用128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图像的重建与分析。通过电话、查阅病历以及联系主管医师等方式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原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急性心力衰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斑块易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OR和95%CI;采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计算HR和95%CI。结果:本研究5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9±8.4)岁,男性占63.2%。混合斑块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钙化斑块组(P<0.05)。混合斑块组的脂质成分负荷和纤维成分负荷显著高于钙化斑块组(P=0.01),造成的血管狭窄率显著大于钙化斑块组(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脂质成分高负荷的斑块发生斑块易损性的风险增加(OR=2.30,95%CI:1.45~3.64;P<0.001),而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与斑块易损性风险呈负相关(OR=0.73,95%CI:0.38~0.91;P<0.001)。平均随访15个月(范围3~2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结束时,有42例(8.1%)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发现纤维成分高负荷的斑块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HR=3.33,95%CI:1.24~8.98;P=0.02),钙化高负荷的斑块也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R=4.29,95%CI:1.47~12.46;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性斑块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实现图像质量均一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于易通 尹卫华 +4 位作者 马伟 高扬 侯志辉 任心爽 吕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CTA检查的连续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CCTA扫描方案及对比剂(350mg I/mL),实验组基于BS... 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CTA检查的连续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CCTA扫描方案及对比剂(350mg I/mL),实验组基于BSA制订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10700BSA/350mL;Ⅱ期:对比剂1160BSA/350mL,生理盐水1160BSA×0.7/(350×0.3)mL;Ⅲ期: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碘负荷和注射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60mL;Ⅱ期: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70mL;Ⅲ期:生理盐水30mL)。比较两组患者CCTA图像上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两组内不同体重人群(<60、60~70和>70kg)血管强化程度的一致性。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重与血管强化程度关系。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升主动脉的CT值分别为(483.26±76.79)和(477.98±69.15)HU;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CT值分别为(479.39±78.25)和(481.78±65.66)HU;右冠状动脉的CT值分别为(452.09±89.89)HU和(465.75±74.21)HU,3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前降支图像的CNR分别为46.94±20.07和44.07±18.18(P>0.05),右冠状动脉图像的CNR分别为50.75±10.34和49.80±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r=-0.33和-0.19,P<0.0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无统计学相关性(r=-0.09,P=0.280;r=-0.14,P=0.587)。两组中各体重亚组之间比较,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各亚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9,P=0.799)。结论:CCTA检查中采用基于体表面积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体表面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再认识 被引量:24
19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5 位作者 戴汝平 蒋世良 唐翔 吴文辉 宋会军 乔树宾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4-858,共5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量评价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成正相关(r=0.41、0.37、0.41,P<0.001)。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6、0.67,对狭窄≥7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5、0.66。依据ROC曲线获得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钙化积分切点为255分、374分(特异度均为95%,敏感度分别为42.2%和39.4%)。结论:钙化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患者或每支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状动脉大量钙化患者,钙化积分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手段或辅助CTA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延坤 郑宏 +5 位作者 徐争鸣 孙鑫 杨新令 兰天 吕滨 杨帆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3D (3-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设计、汽车制造、文物保护等... 3D (3-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设计、汽车制造、文物保护等领域。医学上则多见于人工肝、人工耳及人工骨骼等方面,而该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上的应用,国外虽有不少研究,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