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和HYDRUS-1D模型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同化试验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文 刘永伟 +1 位作者 寇小华 吕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02-1311,共10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方法和HYDRUS-1D模型相结合的单点土壤水分同化方案,以期通过同化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实测值来改进土壤剖面含水量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同化方案能有效改进表层(4~10cm)及浅层(50cm)的土...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方法和HYDRUS-1D模型相结合的单点土壤水分同化方案,以期通过同化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实测值来改进土壤剖面含水量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同化方案能有效改进表层(4~10cm)及浅层(50cm)的土壤含水量预测精度,对下层(100~150cm)的土壤含水量预测精度仍有影响,但其影响有好有坏,而对于深层(≥200cm)的土壤含水量预测精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对同化过程中的状态变量及关键状态参数的变化分析表明,同化效果的产生是由于通过数据同化修正了模型的状态变量及关键参数,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变量和参数的调整量减小,同化效果也就随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卡尔曼滤波 HYDRUS-1D 数据同化 土壤剖面含水量
原文传递
荒漠植物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永华 仵彦卿 吕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2期75-79,共5页
关于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统 ( SPAC)的研究是当前热点之一 ,研究该连续统 ,土壤水分是联结纽带。土壤水分通过植物根系和土面蒸发进入大气从而使三者成为一连续统。植物根系吸水是把土壤中水分输送入大气的关键形式 ,搞清植物吸水模式... 关于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统 ( SPAC)的研究是当前热点之一 ,研究该连续统 ,土壤水分是联结纽带。土壤水分通过植物根系和土面蒸发进入大气从而使三者成为一连续统。植物根系吸水是把土壤中水分输送入大气的关键形式 ,搞清植物吸水模式将为认识 SPAC奠定基础。目前研究植物根系吸水模式的文章很多 ,按其研究对象来说 ,主要是农作物研究 ;按研究区域来说 ,主要为降水条件充足的区域。目前研究干旱荒漠区天然植物的根系吸水模式还没有 ,本文就此研究了中国干旱内陆荒漠区的多年生小灌木 (以苦豆子 ( 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根系吸水 数学模型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流 SPAC
下载PDF
基于温度效应的作物系数及蒸散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振龙 顾南 +3 位作者 吕海 胡永胜 朱永华 杨秒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准确估算作物蒸散量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为反映逐日需水量的动态变化,考虑温度对作物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计算作物系数及蒸散量,并对不同时间尺度上计算精... 准确估算作物蒸散量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为反映逐日需水量的动态变化,考虑温度对作物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计算作物系数及蒸散量,并对不同时间尺度上计算精度进行评价。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验资料及气象资料,建立了全生育期冬小麦和夏玉米蒸散量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模拟冬小麦和夏玉米作物系数变化拟合度均较高,相关系数均达0.80以上,平均绝对误差均约为0.10;不同时间尺度(1、3、5 d),蒸散量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冬小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8、0.98,夏玉米为0.90、0.94、0.97。随着时间尺度由1 d升至5 d,冬小麦绝对误差由0.67 mm·d-1降至0.41 mm·d-1,预报准确率(<1 mm·d-1)由73%升至90%,夏玉米绝对误差由0.94 mm·d-1降至0.37 mm·d-1,预报准确率(<1 mm·d-1)由67%升至90%,预报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效应 作物系数 实际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间尺度 预报模型
下载PDF
淮北平原气象因素对裸地潜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小明 杨秒 +2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 顾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1,共8页
【目的】理清气象因素对潜水蒸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62套原状土蒸渗仪及气象场1991─2015年长系列实验资料,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气温、降雨及地温的关系,并比较了气象因素对砂姜黑土与黄潮土潜水蒸发量影响的... 【目的】理清气象因素对潜水蒸发的影响。【方法】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62套原状土蒸渗仪及气象场1991─2015年长系列实验资料,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气温、降雨及地温的关系,并比较了气象因素对砂姜黑土与黄潮土潜水蒸发量影响的差异。【结果】砂姜黑土与黄潮土地下水埋深为0时的潜水蒸发均比水面蒸发小,且都与水面蒸发呈线性相关关系(R^2>0.9)。潜水蒸发与气温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对砂姜黑土在地下水埋深小于0.2 m影响较大,大于0.4 m影响较小;对黄潮土在地下水埋深小于1.0 m影响较大,大于2.0 m影响较小。地温是潜水蒸发的能量来源之一,5—8月,潜水蒸发随地温的增加而增大;11月—次年2月,潜水蒸发随地温的增加而减小,而3、4月和9、10月处于转折阶段,规律性不明显。对多年平均月潜水蒸发与地温进行曲线拟合,采用高斯曲线拟合最好(R^2均大于0.9)。【结论】气象因素对地下水埋深浅的潜水蒸发影响明显,且对黄潮土的影响大于砂姜黑土,可用地温计算潜水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气象因素 地温 裸地 淮北平原
下载PDF
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天杰 施建成 +39 位作者 徐红新 孙彦龙 陈德清 崔倩 贾立 黄硕 牛升达 李秀伟 阎广建 陈良富 柳钦火 赵凯 郑兴明 赵利民 郑超磊 姬大彬 熊川 王天星 李睿 潘金梅 闻建光 穆西晗 余超 郑姚闽 蒋玲梅 柴琳娜 卢麾 姚盼盼 马建威 吕海 武建军 赵伟 杨娜 郭鹏 李玉霞 胡路 耿德源 张子谦 胡建峰 杜爱萍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1-887,共17页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表层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观测手段,针对不同典型地表类型开展全波段主被动协同遥感观测,研究异质地表和山地条件下像元尺度遥感关键参量的观测方案,研究重要水热参量的遥感方法及其同陆面/水文过程模型的结合,支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相关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其中,航空飞行遥感试验搭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载荷、双角度热红外相机、四波段多光谱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协同观测,实现了土壤水分、组分温度、植被含水量、叶面积指数等地表参数以及湖泊、水库、湿地等的遥感监测;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利用车载微波辐射计、地基雷达和光谱仪进行了典型地物如裸土、植被、水体、人工目标等的遥感观测,并按照样区—样方—样点的多尺度嵌套方案进行了地表参数的同步采样,获取了该地区关键地表参数的短时期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配合卫星和机载观测,在闪电河流域完成了土壤温湿度、地表水热通量、地表辐射四分量、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地面观测网络的建设,为验证地表辐射/散射遥感模型,发展、优化和验证水热参量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地表水热参量尺度效应与尺度转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将促进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和反馈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试验 水循环 能量平衡 闪电河流域 航空遥感 观测网络
原文传递
长兴县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晨韵 朱永华 +1 位作者 吕海 苟琪琪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6-412,共7页
从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构建包含水(土)资源系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依据指标的精选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长兴县实际的水资源情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发... 从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构建包含水(土)资源系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依据指标的精选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长兴县实际的水资源情况、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包括2个水资源指标、10个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指标、7个社会经济指标的长兴县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采用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模型法评价得出长兴县2014年水资源余缺水平测度值为0.7119、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质量测度值为0.8808、社会经济水平测度值为0.8506、综合测度值为0.8207,说明长兴县2014年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总体上处于良好承载状态,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 承载力 承载状态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长兴县
下载PDF
基于气象-生理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估算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振龙 范月 +2 位作者 吕海 许莹莹 董国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了气象-生理双函数乘法模型,并结合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了精度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中,作物系数实测值和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2,均方根误差为0.15,相关性为0.91,蒸散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0 mm/d,均方根误差为4.5 mm/d,相关性为0.75。该模型计算的全生育期蒸散量准确率(误差在2~3 mm/d以内)相比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所得准确率提高了3倍以上,可更精确用于作物系数及蒸散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蒸散 作物 梯度下降法 夏玉米 蒸渗仪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仁升 沈永平 +16 位作者 毛炜峄 张世强 吕海 刘永强 刘章文 房世峰 张伟 陈春艳 韩春坛 刘俊峰 赵求东 郝晓华 李如琦 秦艳 黄维东 赵成先 王书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44,共12页
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升温、暴雪和雪面雨等事件增多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风险增大问题,简要概述了干旱区融雪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发生频率增加、灾害风险大,但在干旱区未引起重视的... 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升温、暴雪和雪面雨等事件增多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风险增大问题,简要概述了干旱区融雪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发生频率增加、灾害风险大,但在干旱区未引起重视的雪面雨洪水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高精度预报预警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需在揭示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致灾机理、成灾机制及其演化规律基础上,研发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并构建立体监测体系,研究雨雪冰混合洪水形成及演进过程并建立模型,构建洪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成干旱区融雪洪水智能化预报预警决策支持平台,动态展示流域实时、潜在及未来超标准融雪洪水的淹没范围,评估风险程度,并提出防洪技术和工程方案以及洪水资源化利用途径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升温过程 雪面雨 雨雪冰混合洪水 预报预警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洪水资源化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苟琪琪 朱永华 +1 位作者 吕海 崔晨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为精确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选择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两种耕作措施,通过对两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分析玉米土壤水分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深松能提... 为精确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选择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两种耕作措施,通过对两种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分析玉米土壤水分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深松能提高10、30、7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7.66%、8.74%和6.37%,两种耕作方式下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呈现较大差异;(2)从小时尺度研究发现两种耕作方式下雨后各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差异较大。雨后土壤水达到饱和后常规耕作时10 cm土壤水在晚上突降,而深松耕作在一天内逐渐下降;(3)除出苗期外,深松能显著提高其他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拔节期和灌浆期提升最多,分别提升5.00%和6.03%;(4)深松增产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保护性耕作 淮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裸地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关系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莹莹 李薇 +4 位作者 王振龙 吕海 范月 王兵 王怡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39,共8页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3~2015年潜水蒸发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多气象要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提取出主成分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潜水蒸发与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温、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的容忍度均小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大于10,气象要素间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反应地温、绝对湿度、平均气温、水汽压力差和水面蒸发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第三主成分与风速密切相关。建立的潜水蒸发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数据维度较低,精度较高且通过各项显著性检验,可用于潜水蒸发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气象要素 多重共线 主成分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地温月尺度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明亮 王振龙 +3 位作者 吕海 汪跃军 周超 赵雯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研究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0~320 cm土层月平均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方法】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71—2020年月平均气温和月0~320 cm(0、10、40、80、160、320 cm)土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以及Morlet... 【目的】研究五道沟地区1971—2020年0~320 cm土层月平均地温变化及其对气温的响应。【方法】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71—2020年月平均气温和月0~320 cm(0、10、40、80、160、320 cm)土层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1971—2020年0~320 cm土层温度月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结果】①五道沟实验站1971—2020年各土层地温趋势变化,除6—9月,其余月份均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增幅在3月,最小增幅在10月;0~160 cm土层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0 cm增幅最大,160 cm增幅最小,320 cm总体呈下降趋势。②利用小波分析可知各层年均地温具有明显的3~6、8~12 a和15~25 a周期变化,其中以3~6 a和8~12 a尺度为主周期。③M-K突变检验表明,0、10、80、160 cm和320 cm各层年均地温均发生突变,突变的年份分别在2013、2016、2019、2017年和1972年,其中0、10 cm和80 cm土层突变后地温显著性上升。④不同深度的月平均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0~8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160 cm地温对气温变化敏感性较弱;320 cm地温基本不受气温变化影响。0~160 cm各层年平均地温间的相关性较好;320 cm地温与其余层地温相关性较差。【结论】各层月平均地温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月份地温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各层年平均地温序列具有明显的突变以及周期变化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月平均地温与气温的相关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气温 月尺度 响应
下载PDF
气象数据不确定性对SWAT模型径流模拟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廖亚一 吕海 李占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8,共5页
气象数据是SWAT模型重要的输入数据之一,受当前大气观测技术的局限,实测气象要素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以黑河上游莺落峡流域为例,通过蒙特卡洛采样获得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在实测数据上加... 气象数据是SWAT模型重要的输入数据之一,受当前大气观测技术的局限,实测气象要素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以黑河上游莺落峡流域为例,通过蒙特卡洛采样获得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在实测数据上加入随机误差来表示数据的不确定性,进而探讨气象数据输入不确定性对SWAT模型径流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结果分析表明:总体上,输入的气象要素数据不确定性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其中降水数据的不确定性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同时发现在模拟过程中考虑气象数据本身的误差影响,可有效提高径流模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气象数据 不确定性 黑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模型水库洪水预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艺鼎 蒋名亮 +2 位作者 徐力刚 范宏翔 吕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332,共13页
洪涝灾害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优化洪水预报方案对防洪决策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水文模型存在参数多、调参受人为因素影响,泛化能力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自动优化参数的WOA-LSTM... 洪涝灾害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优化洪水预报方案对防洪决策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水文模型存在参数多、调参受人为因素影响,泛化能力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自动优化参数的WOA-LSTM模型,通过优化神经网络结构进一步增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并且建立不同预见期下的洪水预报模型来分析讨论神经网络结构与预报期之间的关系。以横锦水库流域1986-1997年洪水资料为例,其中以流域7个雨量站点的降雨以及横锦站水文资料为输入,不同预见期下洪水过程作为输出,以1986-1993年作为模型的率定期,1994-1997年作为模型的检验期,研究结果表明:(1)以峰现时差、确定性系数、径流深误差和洪峰流量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相比较于LSTM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检验期的模拟结果表明WOA-LSTM模型拥有更高的精度、预报结果更稳定;(2)结合置换特征值和SHAP法分析模型特征值重要性,增强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解释性;(3)通过改变神经网络结构在一定程度避免由于预见期增加和数据关联性下降而导致的模型预报精度下降的问题,最终实验表明该模型在预见期1~6 h下都可以满足横锦水库的洪水预报要求,可以为当地的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 鲸鱼优化算法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植物生长条件下荒漠土壤水分预报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永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吕海 蒲锦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9,共6页
通过对生长了 3a的荒漠植物骆驼刺的根系分布规律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分布资料的研究 ,利用动态模拟方程 ,分析了骆驼刺根系吸水的分布规律 ;以及根系吸水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拟合了骆驼刺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 ... 通过对生长了 3a的荒漠植物骆驼刺的根系分布规律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分布资料的研究 ,利用动态模拟方程 ,分析了骆驼刺根系吸水的分布规律 ;以及根系吸水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拟合了骆驼刺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 ,利用所得到的骆驼刺根系吸水模式对实验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模拟 .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表明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土壤 含水量预测 数学模型 植物生长条件 骆驼刺 根系分布规律
下载PDF
淮北地区干旱胁迫对冬小麦不同土壤中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与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佩 王怡宁 +3 位作者 吕海 朱永华 王发信 崔雪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不同干旱胁迫在各生育期中对冬小麦在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中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差异,基于2022年五道沟水文实验站桶栽干旱试验,在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期进行水分控制,设置轻旱、中旱、重旱3个胁迫水平及全生育期无... 为探究不同干旱胁迫在各生育期中对冬小麦在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中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差异,基于2022年五道沟水文实验站桶栽干旱试验,在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期进行水分控制,设置轻旱、中旱、重旱3个胁迫水平及全生育期无旱对照(CK),分析各生育阶段不同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在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中株高、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与差异。结果表明:①两种土壤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受旱影响下,株高小于对照组,重旱对株高的抑制最显著,拔节-抽穗期受旱对株高造成持续抑制影响;收获时黄潮土各处理株高均低于砂姜黑土,但干旱影响下,黄潮土各生育阶段受旱组株高抑制水平均小于砂姜黑土。②两种土壤各生育阶段耗水量随干旱加重而减少,重旱减少趋势最显著,且耗水量减少均会使总耗水量低于对照组,但黄潮土各受旱组基于对照减少水平均小于砂姜黑土。③两种土壤随干旱加重减产加剧,砂姜黑土各处理组产量均大于黄潮土,但黄潮土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相比砂姜黑土有一定抗旱能力;抽穗-乳熟期,砂姜黑土抗旱能力优于黄潮土。④各处理砂姜黑土WUE均高于黄潮土,抽穗-乳熟期差距最显著,该生育阶段受旱对黄潮土冬小麦的影响比砂姜黑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土壤 不同干旱程度水分胁迫 水分亏缺 调亏灌溉 亏缺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差异性
下载PDF
奇异P-Laplace方程存在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海 白占兵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89-296,共8页
讨论了一维奇异 p - Laplace方程(p(u′) )′+ f (t,u) =0 ,  t∈ (0 ,1)u(0 ) =u(1) =0存在 C1[0 ,1]或 C[0 ,1]正解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用到的方法主要有上下解方法和 Schauder不动点定理 .
关键词 P-LAPLACE方程 充分必要条件 奇异 正解 不动点定理 上下解方法 一维
下载PDF
可解释性长短期记忆模型用于预测湖泊总磷浓度变化
17
作者 丁艺鼎 范宏翔 +4 位作者 徐力刚 蒋名亮 吕海 朱永华 程俊翔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6-1059,I0007,共15页
对湖泊总磷的变化预测和来源识别对水资源调度和流域生态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复杂的生化反应和水动力条件导致的非平稳性给湖泊总磷浓度的准确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为克服这一挑战,本文引入了基于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easonal a... 对湖泊总磷的变化预测和来源识别对水资源调度和流域生态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复杂的生化反应和水动力条件导致的非平稳性给湖泊总磷浓度的准确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为克服这一挑战,本文引入了基于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STL)技术和夏普利加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构建了一个可解释的预测框架,以增强对湖泊总磷浓度演变的预测并提高其可解释性。研究表明:(1)在骆马湖总磷浓度的预测中,该框架拥有较好的预报精度(R^(2)=0.878),优于LSTM和卷积长短期记忆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nd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CNN-LSTM)。当预测时间步长增加到8 h时,该框架有效提高了总磷浓度的预测精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7.1%和33.3%。从预测趋势来看,骆马湖在汛期的总磷平均浓度为0.158 mg/L,相较于非汛期的平均浓度,增加了202.1%。(2)运河来水是骆马湖总磷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贡献权重为60.0%,并且不同断面(三湾、三场)的污染源受水动力、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本文凸显了神经网络模型在预警水体污染方面的可实施性,并且为提高传统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可解释性的开发与验证提供了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LSTM SHAP 总磷 可解释性研究 骆马湖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法的降尺度预报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欧阳芬 吕海 黎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2,共4页
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缺少趋于气候信息,很难精确预测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统计降尺度法简单,可弥补此缺陷。结合NCEP数据和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站点数据构建月平均降水量的统计降尺度模型,选取HadCM3、ECHAM5和CSIRO-Mk3.... 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缺少趋于气候信息,很难精确预测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统计降尺度法简单,可弥补此缺陷。结合NCEP数据和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站点数据构建月平均降水量的统计降尺度模型,选取HadCM3、ECHAM5和CSIRO-Mk3.0模型的SRA2气候排放情景,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淮河流域蚌埠上游地区未来3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检验期逐月降水量拟合结果较好,未来30年年平均降水量与基准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模型 排放情景 月平均降水量 统计降尺度方法 主成分分析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淮北平原36种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19
作者 陈雨 章启兵 +4 位作者 吕海 陈小凤 李杰 蒋鑫平 王振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0,共9页
为分析不同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方法在淮北平原的适用性,以FAO56 Penman-Monteith(FAO56PM)模型为标准,基于五道沟实验站2009-2022年气象观测数据,选取6种统计指标,从日、月尺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方法中,日尺度下FAO24Penman(FAO24... 为分析不同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方法在淮北平原的适用性,以FAO56 Penman-Monteith(FAO56PM)模型为标准,基于五道沟实验站2009-2022年气象观测数据,选取6种统计指标,从日、月尺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方法中,日尺度下FAO24Penman(FAO24PM)法、1996 KiM-Berly Penman(K-P)法、Pristley-Taylor(P-T)法最优,月尺度下FAO24PM法、P-T法、Debruin-Keijman(D-K)法最优;综合法最优,其次依次为辐射法、质量传输法和温度法;综合法中FAO24PM法最优,辐射法中P-T法最优,温度法中FAO24BC法最优,质量传输法中Mahringer法日尺度下最优,Trabert法月尺度下最优。因此,当数据资料充足时推荐FAO24PM法,资料不齐全时推荐P-T法、FAO24BC法、Mahringer法(日尺度)或Trabert法(月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估算方法 适用性 淮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淮北五道沟日尺度地温对气象要素的响应
20
作者 孙博 王怡宁 +6 位作者 吕海 王发信 朱永华 周超 高佩 方晶晶 卢怡然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4期351-362,共12页
为探讨淮北地区地温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未来地温进行预测,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86-2021年0-320cm深度土壤内9个土层地温和8个逐日气象要素(平均气温、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降水量、1.5m高度平均风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 为探讨淮北地区地温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未来地温进行预测,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86-2021年0-320cm深度土壤内9个土层地温和8个逐日气象要素(平均气温、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降水量、1.5m高度平均风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水汽压力差)实测资料,分析地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气象要素进行数据降维,以提取出的主成分作为输入构建PCA-BP地温模拟模型,并与仅使用平均气温作为输入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除平均气温外,地温还受水面蒸发、绝对湿度、水汽压力差等气象要素影响,气象要素对地温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深层地温对气象要素的响应表现出时滞性特点,滞后时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2)0-80cm处PCA-BP地温模型在预测未来1、3、7d后地温时精度较高,R^(2)(决定系数)均高于0.79。由于地温对气象要素响应的滞后性,预测天数增加时,PCA-BP地温模型对深层地温的预测精度提高。(3)引入新的气象要素作为输入,可提高地温预测模型的精度;与仅使用平均气温作为输入的BP模型对比,PCA-BP模型在预测未来3d和7d后地温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气象要素 响应关系 预测模型 滞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