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0
1
作者 国忠 陈捷 +1 位作者 白金铠 王翠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1,共2页
当前我国玉米大、小斑病已得到控制,但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及病毒病等病害仍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上述病害生产上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为主。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发生现状 防治
下载PDF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 被引量:57
2
作者 白金铠 宋佐衡 +5 位作者 陈捷 梁景颐 刘伟成 国忠 赵廷昌 周永力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7-72,共6页
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约30余种,引起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50余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矮花叶病等.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10%.本文简要的... 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约30余种,引起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50余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矮花叶病等.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10%.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国内外对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与病菌致病性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概况.为掌握病菌的变异规律与今后应采取的选育抗病品种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育种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品种抗病性 被引量:54
3
作者 国忠 张益先 +5 位作者 梁景颐 杨红 陈刚 孙义 陈丽 王作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 ,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 ,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 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 7月上旬开始发病 ,在 8月中下旬至 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 ,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 ,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 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 7月上旬开始发病 ,在 8月中下旬至 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7月份降雨量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玉米杂交品种和自交系对玉米灰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 ,感病的杂交品种有掖单 13、丹 6 0 5和丹 2 181,抗病杂交品种有丹中试 6 1、辽 95 0 5、沈 972 8、辽 30 6、丹 30 79、丹 30 34;抗病的自交系有 90 4 6、冲 72、J5 99 2、齐 319、丹黄 2 5、795 32、5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流行规律 品种 抗病性 病原菌 病残体 越冬 分生孢子 萌发率 温度 湿度 降雨量
下载PDF
土壤真菌分离和计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2
4
作者 梁晨 国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综述了分离土壤真菌的方法以及测定土壤真菌的间接计数法和直接计数法 ;介绍了常见的分离和计数培养基 ;评价了各种方法和培养基的优缺点 ;
关键词 土壤真菌 分离 计数 培养基
下载PDF
Meek植皮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杨定文 国忠 +9 位作者 陈华德 叶胜捷 谭谦 吴杰 许澎 李宁生 郑东风 周宏初 杨涛 陈曦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5,共2页
2004年10月-2005年4月,笔者单位在国内首先应用Meek植皮机行皮片移植,修复7例患者创面,外观良好,具有省时、省皮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植皮 皮片移植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36
6
作者 董爱荣 国忠 +2 位作者 吴庆禹 宋瑞清 宋福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20 0 1年 5月~ 9月 ,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 ,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 ,选用PDA、孟... 20 0 1年 5月~ 9月 ,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 ,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 ,选用PDA、孟加拉红和查氏 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记录不同真菌的菌落数 (稀释平板法 ) ,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 ,以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 ,鉴定出了 32个属的土壤真菌 ,其中中国新纪录属 3个 ,即链二孢属 (Bispora)、拟毛孢属 (Chaetopsina)、田字孢属 (Dictyoarthrinium)。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 ,被孢霉属 (Mortierella)、青霉属 (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及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为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 ,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其它 3种林型 ,下层土壤 (AB、B、C层 )真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A0和A1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 森林土壤真菌 多样性 稀释平板法 植物残渣法 分离 培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志勇 张勤 +7 位作者 廖镇江 韩春茂 国忠 罗成群 陈炯 杨时昕 杨晓东 刘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创面作为目标创面,把321例烧伤患者(实际完成302例)分为...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创面作为目标创面,把321例烧伤患者(实际完成302例)分为用药组200例,创面涂rhGM—CSF凝胶;对照组102例,创面涂安慰剂。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创面分泌物、创缘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用药组创面愈合时间的中位数为17d,低于对照组(20d。P〈0.01)。用药第8、14、20、28天,用药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4.5%、70.5%、95.3%、99.6%,均高于对照组(15.1%、51.4%、84.6%、97.1%,P〈0.01)。用药8、14、20d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hGM—CSF凝胶剂能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伤口愈合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辽宁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的形态分类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孙军 段玉玺 国忠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38-44,共7页
对采自辽宁省内14个地方的173份土样和植物组织材料进行分离,获得了54株Trichoderma菌株,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鉴定出12种木霉菌,分别是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粘绿木霉(T.virens)、卷... 对采自辽宁省内14个地方的173份土样和植物组织材料进行分离,获得了54株Trichoderma菌株,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鉴定出12种木霉菌,分别是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粘绿木霉(T.virens)、卷曲木霉(T.spirale)、顶孢木霉(T.fertile)、粗壮木霉(T.strigosum)、长孢木霉(T.longipile)、钩状木霉(T.hamatum)、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oningii)、深绿木霉(T.atroviri-de)和哈茨木霉(T.harzianum)。其中长孢木霉为中国新记录种,粗壮木霉和卷曲木霉为东北地区首次报道。文中列有辽宁省木霉属真菌的分种检索表,并附有各木霉菌的生境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真菌 木霉属 形态分类
下载PDF
串珠镰孢菌种名的废弃及其与腾仓赤霉复合种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国忠 赵志慧 +2 位作者 孙晓东 姜子德 杨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通常所说的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是镰孢菌属Fusarium Link中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侵染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病害,特别是在禾谷类作物上,如玉米穗腐病、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高粱穗腐病等(White 1999;Parry et a... 通常所说的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是镰孢菌属Fusarium Link中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侵染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病害,特别是在禾谷类作物上,如玉米穗腐病、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高粱穗腐病等(White 1999;Parry et al.1995;Nyvall et al.1999;Frederiksen&Odvody 2000:Leslie et al.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孢菌 小麦赤霉病 复合种 禾谷类作物 玉米穗腐病 种名 植物病原菌 水稻恶苗病
原文传递
玉米新病害-鞘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34
10
作者 徐秀德 姜钰 +4 位作者 王丽娟 董怀玉 胡兰 国忠 刘志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83-3087,共5页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的形态学与已报道的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相同,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与层出镰孢菌的同源性达100%;人工接种寄主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症状。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病菌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结论】玉米鞘腐病为中国玉米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Nirenb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鞘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郑雅楠 杨宇 +1 位作者 国忠 谷祖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7-1168,1170,共3页
研究了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150mg/L重铬酸钾,既有利于放线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土样在28℃或室温风干10~20d后,制成10%土壤悬浮液,40~50℃、pH7条件下,加6%酵母膏(或6%蛋白胨)和0.05%SD(S5mmol/... 研究了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150mg/L重铬酸钾,既有利于放线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土样在28℃或室温风干10~20d后,制成10%土壤悬浮液,40~50℃、pH7条件下,加6%酵母膏(或6%蛋白胨)和0.05%SD(S5mmol/L磷酸缓冲液),振荡10~20min,灭菌水稀释成1%后,与含250mg/L重铬酸钾的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最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分离方法 预处理 抑制剂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益先 国忠 +2 位作者 梁景颐 杨红 白金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玉米灰斑病菌 (Cercosporazeae maydisTehonandDoniels)适合分离的培养基有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PDA、V8汁、V8汁+蔗糖 2 0g和Richard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的pH 4~ 12 ,最适宜的pH 6~ 8,适宜温度为 2 0~ 2 5℃。病菌对葡萄糖、... 玉米灰斑病菌 (Cercosporazeae maydisTehonandDoniels)适合分离的培养基有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PDA、V8汁、V8汁+蔗糖 2 0g和Richard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的pH 4~ 12 ,最适宜的pH 6~ 8,适宜温度为 2 0~ 2 5℃。病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对酵母膏、硝酸钾、牛肉膏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或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 2 0~ 30℃ ,pH范围广 ,RH≥ 81%以上分生孢子萌发 ,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营养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 培养基 菌丝生长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及对玉米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国忠 薛玉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其致病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该毒素不是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毒素 玉米叶片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进一步重视慢性难愈性创面成因分析与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31
14
作者 国忠 杨敏烈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1,共4页
临床上通常将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且无愈合倾向的创面,定义为慢性难愈性创面。该类创面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特殊性,诊断又缺乏标准化指南,治疗十分棘手。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组织工程 慢性难愈性创面 成因分析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豚草及豚草的综合治理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绍芹 国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237-242,共6页
豚草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现已蔓延到19个省市。豚草素有“植物杀手”之称,对人类及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其密集成片的特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秋季所产生的花粉引发枯草热,沈阳豚草花粉过敏症人群的发病率达1.52%。根据豚草的生物学、... 豚草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现已蔓延到19个省市。豚草素有“植物杀手”之称,对人类及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其密集成片的特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秋季所产生的花粉引发枯草热,沈阳豚草花粉过敏症人群的发病率达1.52%。根据豚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及各种防治方法的可行性,认为我国豚草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并结合综合防治。另外,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Puccina xanthii Schwein.f.sp.ambrosiae-trifidae Batra)和豚草霜霉菌(暂定为苍耳轴霜霉Plasmopara angustiterminalis Novotelnova)在我国的发现,为豚草的病原菌防治带来了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主要危害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7
16
作者 丁羚涛 杨敏烈 +3 位作者 朱宇刚 严炯 谢龙炜 国忠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CBP治疗中抗凝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30例。... 目的观察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CBP治疗中抗凝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3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和柠檬酸盐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床旁CBP治疗,肝素组患者采用局部肝素抗凝,柠檬酸盐组患者采用局部柠檬酸盐抗凝。统计患者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CBP治疗时间达标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患者CBP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创面、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处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1)2组患者的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一致。柠檬酸盐组患者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长于肝素组。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时间达标率明显高于肝素组(χ2=16.655,P〈0.01)。(2)2组患者CBP治疗前的PT、APTT、INR、FIB、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1.006、0.203、0.039、-1.591、-0.824,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分别为(14.2±1.6)s、(45±7)s、1.13±0.12、(3.5±0.6)g/L,PT、APTT明显短于肝素组的(15.5±1.4)、(53±6)s,INR明显小于肝素组的1.24±0.12,FIB明显高于肝素组的(3.0±0.6)g/L(t=2.395、3.321、2.395、-2.427,P〈0.05或P〈0.01)。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明显低于肝素组(t=2.520、2.710,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降低程度分别为(1.8±0.6)ng/mL、(143±69)mg/L,显著高于肝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抗凝药 柠檬酸盐类 连续性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振 陈烨 +3 位作者 王朋 郑大伟 宗亚力 国忠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纳入此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3...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纳入此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32±11)岁,瘢痕面积为(612±195)cm2。每例患者选取1处瘢痕均分为2个等面积瘢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激光组,每组12个瘢痕。单纯激光组瘢痕仅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瘢痕每次先予注射自体颗粒脂肪,再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2组瘢痕均每2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后6个月,对2组瘢痕行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末次治疗后6个月,对2组瘢痕评定疗效,计算瘢痕治疗有效数;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cNema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末次治疗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瘢痕mVSS评分为(4.5±0.4)分,明显低于单纯激光组的(7.8±0.6)分(t=10.000,P<0.01)。联合治疗组、单纯激光组瘢痕末次治疗后6个月mVSS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13.5±0.7)、(13.8±0.6)分,t=8.805、9.010,P<0.01]。联合治疗组瘢痕治疗有效数明显多于单纯激光组(P<0.05)。2组瘢痕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瘢痕加重、感染等不良反应。首次治疗前,2组瘢痕均有胶原粗大、排列紊乱,毛细血管增生,部分炎症细胞浸润,皮肤附属器消失。末次治疗后6个月,2组瘢痕胶原稀疏、排列较整齐,血管密度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激光组改善更加明显。末次治疗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瘢痕厚度明显小于单纯激光组(t=2.657,P<0.05)。首次治疗前,2组瘢痕内血流丰富;末次治疗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瘢痕血流较单纯激光组明显减少。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脂肪类 激光疗法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25
18
作者 慕东艳 国忠 +2 位作者 孙晓东 王娜 赵志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9-237,共9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结构和区系分布特点,于2010年7月份和10月份,在黑龙江省的伊春、铁力、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和佳木斯6个中药材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220份,所采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主要有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 为了解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结构和区系分布特点,于2010年7月份和10月份,在黑龙江省的伊春、铁力、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和佳木斯6个中药材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220份,所采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主要有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党参、防风、柴胡、桔梗、黄芩等14种。经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分离共获得1016株真菌,经形态鉴定归为35属86种,其中接合菌7属10种,占7.78%;子囊菌1属2种,占0.69%;无性型真菌27属74种,占70.76%,其余20.77%的菌株为不产孢真菌。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多样性丰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是优势种群,粘帚霉属Gliocladium、金孢属Chrysosporium、毛霉属Mucor、枝孢属Cladospo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根霉属Rhizopus是亚优势种群。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区系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无孢类群外,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镰孢菌属Fusarium是14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五味子、平贝母和柴胡是黑龙江省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它们在6个采样地点间的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伊春地区的多样性指数(H'=2.9574)和丰富度指数(R=5.6683)最高,而佳木斯地区的均匀度指数(J=0.9200)最高。不同地区的相似性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牡丹江与绥化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组成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Cj=0.6315),牡丹江与哈尔滨的相似性最低(Cj=0.3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土壤真菌 优势菌群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于慧瑛 国忠 +1 位作者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279-8279,8291,共2页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土壤真菌 种类 数量
下载PDF
东北地区保护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国忠 孙晓东 李贺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对采集的200余份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土壤平板法分离,获得近千个菌株,共鉴定出真菌49属9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11个.初步明确了土壤中常见真菌类群,如曲霉属Aspergillus、镰孢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 对采集的200余份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土壤平板法分离,获得近千个菌株,共鉴定出真菌49属9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11个.初步明确了土壤中常见真菌类群,如曲霉属Aspergillus、镰孢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等真菌的数量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保护地 土壤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