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稻杂交对中国东北粳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虹 李飞飞 +5 位作者 夏英俊 王嘉宇 孙健 唐亮 徐正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06-1813,共8页
从系谱分析,中国东北粳稻改良品种大多是籼粳稻杂交育成的,以生产上推广的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InDel与SSILP标记分析籼稻血缘相对含量,以程氏指数法比较形态分化差异,同时测定10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籼稻血... 从系谱分析,中国东北粳稻改良品种大多是籼粳稻杂交育成的,以生产上推广的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InDel与SSILP标记分析籼稻血缘相对含量,以程氏指数法比较形态分化差异,同时测定10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籼稻血缘、形态分化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北粳稻在保持粳型遗传背景的同时引入了较多的籼型血缘,籼型位点频率平均为4.71%,显著高于日本粳稻的0.30%。中国东北粳稻12条染色体籼型位点频率差异很大,第5、第6、第10和第11染色体超过5%,最高的第5染色体达到9.83%,最低的第7染色体只有0.59%。籼型位点频率为辽宁(6.17%)>吉林(3.92%)>黑龙江(3.44%),辽宁显著高于吉林和黑龙江,而吉林与黑龙江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法分别将中国东北粳稻和日本粳稻判别为偏粳类型和粳型,穗颈维管束性状也有明显差异。日本粳稻碾磨品质明显优于中国东北粳稻。程氏指数与碾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籼型位点频率与碾磨品质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黑龙江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是中国东北粳稻垩白性状总体低于日本粳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粳稻 日本粳稻 籼型位点频率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钱春荣 王荣焕 +8 位作者 于洋 徐田军 宫秀杰 郝玉波 姜宇博 李梁 杨忠良 赵久然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8,共9页
以不同熟期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同步开展试验,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率及产量在不同生态区... 以不同熟期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同步开展试验,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率及产量在不同生态区之间、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存在生态区、品种、年际间的显著互作效应。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转运在不同生态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哈尔滨生态区,茎和鞘没有干物质转运输出,只有叶片干物质转运输出;北京生态区茎、鞘和叶片均有干物质转运输出。对比两个生态区叶片转运率,哈尔滨生态区比北京高6个百分点,叶片对子粒的贡献率哈尔滨比北京高1.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物质 积累 转运 分配
原文传递
增施秸秆有机肥及减施化肥对玉米产量形成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郝玉波 李梁 +5 位作者 于洋 钱春荣 宫秀杰 姜宇博 谢连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5-18,共4页
为提高黑土区玉米田肥料利用率并提升地力,本研究采用常规施肥(缓释肥,29-10-13,600 kg·hm^(-2))为对照(CK),设置4个不同秸秆有机肥+减施化肥处理,分析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产量构成及肥料偏生产力,评价玉米田增施秸秆... 为提高黑土区玉米田肥料利用率并提升地力,本研究采用常规施肥(缓释肥,29-10-13,600 kg·hm^(-2))为对照(CK),设置4个不同秸秆有机肥+减施化肥处理,分析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产量构成及肥料偏生产力,评价玉米田增施秸秆有机肥和减施化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有机肥+减肥20%处理(T2)玉米产量增加10.6%,秸秆有机肥+减肥30%和50%处理(T3、T4)均未降低玉米产量;3个秸秆有机肥+减肥处理(T2、T3、T4)提高了叶片SPAD值,株高和产量构成要素较CK无显著差异;相比于常规施肥,秸秆有机肥+叶面肥处理(T1)叶片黄化,叶片SPAD值降低,穗长和行粒数减少,显著减产46.9%。3个秸秆有机肥+减肥处理(T2、T3、T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对照提高38.4%、41.6%和1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不使用化肥仅依靠秸秆有机肥和叶面肥,无法满足玉米需肥水平而严重减产,同时减化肥20%~50%配施秸秆有机肥可实现玉米减肥不减产且能提高肥料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有机肥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葛选良 钱春荣 +3 位作者 李梁 姜宇博 宫秀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特征,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玉米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耕层土壤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试验以黑龙江省第一积... 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特征,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玉米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耕层土壤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试验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设置掺混肥+尿素(NHF)、碳基肥+尿素(TJF)和控释肥(KSF)3个施肥措施,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HF相比,灌浆期TJ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7.67%、7.29%,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7%、7.77%、7.29%、6.2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3.29%、5.92%、7.97%、15.70%;KS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0.80%、10.86%,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1.39%、12.30%、31.97%、21.0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5.81%、24.35%、12.76%、18.93%。与NHF相比,TJF、KSF产量分别提高了1.99%和13.24%。本研究推荐,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生产适宜施肥模式为70 cm宽行+40 cm窄行大垄双行种植,配施控释肥6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肥措施 玉米 产量 土壤质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早熟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商全玉 杨秀峰 +1 位作者 王万霞 《北方水稻》 CAS 2016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进行了9个早熟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在对本年度气象因子分析基础上,通过对产量显著性分析和熟期综合分析,筛选出3个品种较适应当地气候,为当地水稻种植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黑龙江省北部 早熟水稻 比较
下载PDF
早粳新品种黑粳10号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秀峰 商全玉 +3 位作者 王万霞 梁吉利 张立军 《中国种业》 2016年第10期74-75,共2页
黑粳10号是以上育393为母本、黑粳5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粳新品种,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稻2016016。本文介绍了黑粳10号品种选育的经过、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品种的栽培要点。
关键词 早粳 黑粳10号 选育
下载PDF
水稻抗倒伏性评价方法及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慧 杨贤莉 +12 位作者 王立志 张天驰 迟力勇 赵茜 张喜娟 李明贤 李忠杰 李锐 孙兵 武小霞 吴立仁 姜树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后群体冠层结构遭到破坏,叶片光合速率锐减,同时群体内部湿度增加诱发真菌性病害和穗发芽,进而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评价方法和诱发原因、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理化特性的... 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后群体冠层结构遭到破坏,叶片光合速率锐减,同时群体内部湿度增加诱发真菌性病害和穗发芽,进而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评价方法和诱发原因、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理化特性的关系、抗倒伏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稻倒伏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了株型等形态性状、氮肥运筹、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以及大风、暴雨、臭氧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倒伏的影响,归纳了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维管束数目等茎秆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与水稻倒伏的关系,总结了矮化相关基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参与水稻抗倒伏的调控机制。此外,文章展望了未来水稻抗倒伏研究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1)创新和优化水稻倒伏评价体系;(2)挖掘鉴定新的抗倒伏基因,强化水稻抗倒伏的机理研究;(3)选育抗倒伏水稻品种;(4)根据品种、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制定倒伏综合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评价方法 诱发原因 抗倒机理
下载PDF
不同时期遮光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姜楠 马殿荣 +4 位作者 高虹 程效义 唐亮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后10d进行遮光处理,研究了不同遮光强度和遮光天数对秋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光导致产量降低的程度不同,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后产量分别下降至8t·hm^(-2)和7...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后10d进行遮光处理,研究了不同遮光强度和遮光天数对秋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光导致产量降低的程度不同,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后产量分别下降至8t·hm^(-2)和7t·hm^(-2),与对照相比最大降幅达10%以上;抽穗后遮光产量显著降低至6t·hm^(-2),最大降幅达40%以上。遮光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主要导致了每穗粒数的减少,而抽穗后主要导致了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抽穗前遮光对品质的影响不大,仅糙米率、垩白度及垩白粒率有所增加,但不显著;抽穗后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有所下降,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增幅达60%以上,但对精米率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着遮光天数的增加稻米品质有所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遮光胁迫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纬寒地水稻品种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商全玉 杨秀峰 +1 位作者 王万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3期36-37,43,共3页
[目的]筛选适合在高纬寒地黑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13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绥育117349、龙生02015、龙盾311-1496、育龙11709、田友9865、庆09-686、龙盾08-111、龙交13S6、龙丰... [目的]筛选适合在高纬寒地黑河市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13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绥育117349、龙生02015、龙盾311-1496、育龙11709、田友9865、庆09-686、龙盾08-111、龙交13S6、龙丰12393、龙育06087这10个水稻品种较适应黑河市气候条件。[结论]该研究可为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寒地 水稻 比较
下载PDF
适宜机收、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钱玉568的选育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玉波 于洋 +5 位作者 钱春荣 王俊河 宫秀杰 李梁 姜宇博 《中国种业》 2021年第5期84-85,共2页
钱玉5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GR012为母本、自交系GR05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及宜子粒机收等特点,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钱玉5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GR012为母本、自交系GR05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及宜子粒机收等特点,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300℃以上区域种植。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钱玉568 选育 宜机收
下载PDF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11
作者 张艺腾 管清杰 +5 位作者 于洋 郝玉波 姜宇博 宫秀杰 钱春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1-59,共9页
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 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2)基因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显著升高,对紫穗槐的AfAPX2基因进行克隆,采用无缝克隆技术连接入门载体(pQB-V3),通过Gateway体系LR反应将目的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并用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愈伤组织培养成T 0代苗,收获种子后种植研究其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fAPX2基因表达蛋白与拟南芥和水稻的APX2同源比对,同样有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域,推测可以通过ROS途径增强植物抗逆性。AfAPX2蛋白质二级结构有13处α-螺旋,17处β-折叠,4处β-转角和多处无规则卷曲,AfAPX2酶三级结构具有铁离子的结合位点。在干旱胁迫和胁迫后恢复供水下,过表达AfAPX2基因株系的叶片以及植株的茂盛程度明显大于野生型。本研究发现转AfAPX2基因阳性植株对自然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增强,提高了烟草的抗旱性,说明AfAPX2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调节角色。进而验证了紫穗槐干旱胁迫转录组的上调基因与其相关,可以找到提高抗旱性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干旱 转基因 烟草
下载PDF
科学规划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布局及加快玉米须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春荣 顾万荣 +5 位作者 徐洪岩 赵健宇 沈铁恒 石铁 来永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90-96,共7页
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的产量贡献和区域分布,并从市场需求、种植优势和市场营销角度分析... 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的产量贡献和区域分布,并从市场需求、种植优势和市场营销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鲜食玉米的优势。总结了当前制约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的四大因素,即种植分散,未形成集群优势;种植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普通产品多,绿色、有机、知名品牌少;深加工高端产品少,精加工能力不足。研究得出,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科学规划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布局、加快玉米须产业链发展,一是科学布局,扬长避短,做大做强“龙江鲜食玉米”品牌;二是加快推广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三是构建药食同源产业链,将玉米须变废为宝;四是加强鲜食玉米“种管收、产加销”联合攻关与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鲜食玉米生产 玉米须产业链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玉波 于洋 +4 位作者 钱春荣 宫秀杰 李梁 姜宇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4-18,共5页
为促进黑土区玉米抗倒伏栽培和育种,本试验以不同熟期16个玉米品种(早熟品种4个,中熟品种3个,晚熟品种9个)为供试材料,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对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度、粗度、质量、密度及其穿刺强度、折断力进行研究,探讨黑龙江... 为促进黑土区玉米抗倒伏栽培和育种,本试验以不同熟期16个玉米品种(早熟品种4个,中熟品种3个,晚熟品种9个)为供试材料,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对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度、粗度、质量、密度及其穿刺强度、折断力进行研究,探讨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就不同熟期品种而言,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高系数随熟期延迟呈增加趋势,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玉米品种穗高系数分别为0.33、0.39和0.43。早熟品种第1、2、3节间长度和粗度与中晚熟品种差异显著,而中熟品种与晚熟品种差异不显著。早熟品种第1、2节间重和第1、5节间密度显著高于中晚熟品种。不同品种穗下全部节位的节间重和密度均值呈早熟品种>晚熟品种、中熟品种的变化趋势。就玉米茎秆不同节间而言,随玉米节间位置的上升,各玉米品种节间粗度、密度、穿刺强度和折断力下降;中晚熟品种节间重和长度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第5、6节。总体而言,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株高、穗位低,节间重、密度和穿刺强度大,有利于茎秆抗倒伏,而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节间长度小、粗度大和抗折断力强,因此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需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倒伏 熟期 品种
下载PDF
沈农系列水稻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贤莉 王嘉宇 +3 位作者 刘丹 张玲 李晓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502,共7页
以沈农265、沈农606、沈农9741、千重浪1号、沈农9903、沈农9816等6个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的570份品系为材料,通过对DEP1、GS5、qSW5、Gn1a、qGW8、GS3和GW2等7个功能基因位点的检测来分析这些已经克隆的控制产量性状的基因在辽宁水稻育种... 以沈农265、沈农606、沈农9741、千重浪1号、沈农9903、沈农9816等6个高产品种及其衍生的570份品系为材料,通过对DEP1、GS5、qSW5、Gn1a、qGW8、GS3和GW2等7个功能基因位点的检测来分析这些已经克隆的控制产量性状的基因在辽宁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利用籼粳特异性的InDel标记分析籼稻血缘含量对北方高产优质粳稻育种的贡献。结果表明,除了GW2外,其他6个功能基因位点均检测到等位基因的变异。576份材料中,DEP1、qSW5和qGW8在沈农系列粳稻品种中被广泛利用。检测到467份材料含有DEP1基因,占总数的81.9%;550份材料含有qSW5基因,占96.5%;351份材料含有qGW8,占61.6%;而GS5、Gn1a以及GS3在育种中被利用得较少,仅在少数品系中被利用,比例分别为5.4%、0.7%和1.1%。籼粳特异性标记分析表明,54.0%的参试材料在32个位点上有一定籼型血缘引入,且第5染色体上存在的籼型位点较多,占该染色体的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基因 遗传结构 籼型位点频率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宇鹏 钱春荣 +3 位作者 姜宇博 于洋 李梁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25-25,27,共2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对种植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玉米株型、株高、穗位、茎粗等方面归纳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选择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品质等方面总结了种...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对种植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玉米株型、株高、穗位、茎粗等方面归纳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选择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品质等方面总结了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最后对未来我国玉米密植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不同玉米产区应结合生产实际,采用适宜当地玉米生产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产量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虹 姜楠 +6 位作者 夏英俊 王嘉宇 孙健 唐亮 徐正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 【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东北粳稻改良的影响。【方法】利用In Del和SSILP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程氏指数、维管束数目比分析比较中国东北与日本粳稻的籼粳成分和属性及与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东北粳稻育成品种产量比日本典型粳稻高15.79%,每穗粒数多15.22%,粳型基因频率极显著低于日本粳稻。按程氏指数分类标准,东北粳稻籼粳类型是偏粳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穗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一、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正相关。【结论】东北粳稻籼型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同时将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是东北粳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中国东北 日本 籼型基因频率 产量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宇博 李金霞 +5 位作者 于洋 宫秀杰 郝玉波 李梁 钱春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8期4-5,8,共3页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生产规模、人力资源投入、科技水平、农资投入和自然环境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 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生产规模、人力资源投入、科技水平、农资投入和自然环境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应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产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春荣 于洋 +7 位作者 郝玉波 宫秀杰 姜宇博 李梁 杨忠良 王俊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以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生产力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及不同供氮水平下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结果表明,吉单27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父本四144相同,施氮量在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 以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生产力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及不同供氮水平下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结果表明,吉单27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父本四144相同,施氮量在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水平增加子粒产量呈递增趋势;施氮量超过150 kg/hm^(2)后,单株子粒产量对增施氮肥无响应。四单19的单株子粒产量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与其母本444相同,施氮与不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75、150、225和300 kg/hm^(2)4个供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其父本Mo17对施氮与不施氮及不同供氮水平的变化均没有响应。吉单27和四单19两个品种的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子粒产量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趋势明显不同,吉单27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四单19的杂种优势随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力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模式玉米群体光合及碳氮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选良 钱春荣 +3 位作者 李梁 姜宇博 宫秀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典型地区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基于玉米专用控释肥施用,设置常规垄作(CK)、二比空(M1)和大垄双行(M2)3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玉米群体光合及碳氮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M2处理叶绿素含量... 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典型地区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基于玉米专用控释肥施用,设置常规垄作(CK)、二比空(M1)和大垄双行(M2)3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玉米群体光合及碳氮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M2处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瞬时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80%、27.68%和27.72%,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6.69%、15.98%、4.65%、5.49%和33.42%,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15.14%、17.80%、54.99%和2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光合生理 碳氮代谢 产量
原文传递
玉米须采收时期对其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春荣 李梁 +7 位作者 姜宇博 于洋 郝玉波 宫秀杰 葛选良 王伟明 来永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7期14-18,共5页
为研究玉米须的最佳采收时期,以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玉米须采收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对玉米须的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含量随吐... 为研究玉米须的最佳采收时期,以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玉米须采收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对玉米须的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含量随吐丝日数延长呈下降趋势,总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采收期的玉米须总黄酮含量的变幅大于多糖的变幅。以雌穗套袋方式延迟授粉能有效促进玉米须生长,但显著降低果穗结实率。‘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套袋6天的玉米须产量比自然授粉条件下的采收产量分别提高79.2%和65.5%,穗粒数分别下降了57.9%和88.2%;套袋12天玉米须产量分别提高107.6%和74.8%,穗粒数分别下降96.1%和96.0%;套袋3天果穗结实未受影响。不同品种玉米须生长量差异显著,玉米须产量变异范围界于0.443~1.003 g/穗之间,平均值为0.655 g/穗,变异系数24.78%。为兼顾玉米产量与玉米须品质及产量,吐丝3~5天为玉米须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须 多糖 总黄酮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