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的三维超声评估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伟 朱亚 +3 位作者 尹慧 柯丽娜 吴海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8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评估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盆膈裂孔变化中的作用。方法产后行盆底康复治疗产妇76例,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40例,经阴道分娩组36例,分别于产后42d(治疗前)及盆底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行经会阴盆底三维...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评估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盆膈裂孔变化中的作用。方法产后行盆底康复治疗产妇76例,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40例,经阴道分娩组36例,分别于产后42d(治疗前)及盆底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运动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计算盆膈裂孔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剖宫产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运动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4.83±0.64)、(5.01±0.74)cm]、左右径[(4.14±0.44)、(4.53±0.64)cm]及盆膈裂孔面积[(13.41±2.33)、(16.09±4.81)cm^2]均低于阴道分娩组[前后径(5.12±0.56)、(5.46±0.87)cm,左右径(4.39±0.42)、(4.87±0.69)cm,盆膈裂孔面积(15.07±2.25)、(19.34±5.7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剖宫产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运动状态下、以及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Valsalva运动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5.02±0.57)cm]、面积[(16.90±3.46)cm^2]低于治疗前(P<0.05),左右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盆底肌恢复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有助于初步评估、随访盆底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膈裂孔 盆底康复 三维超声
原文传递
四川农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世全 李廷轩 +3 位作者 陈远学 庞学勇 邹金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32-438, ,共7页
四川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东部盆地的紫色丘陵农区,泥土流失主要来自坡度≥6°的坡土。全省坡土面积316-6 万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48 % ,坡土中坡度≥25°的陡坡土占17% 。因此,坡土的水土流失治理是... 四川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东部盆地的紫色丘陵农区,泥土流失主要来自坡度≥6°的坡土。全省坡土面积316-6 万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48 % ,坡土中坡度≥25°的陡坡土占17% 。因此,坡土的水土流失治理是我省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坡土水土流失治理,除陡坡土退耕还林种草外,还有83% 的坡土不仅要继续耕种,而且要持续稳定高产,治理难度大且任务艰巨。坡土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以集雨拦洪(地表径流) 蓄水即治水为中心,旱、洪兼治;主要治理途径是:充分开发土壤、工程( 以小微型蓄水工程为主) 、生物( 森林) 三大“水库”的拦洪蓄水功能,有效集蓄和利用天然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持续农业创造良性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丘陵农区 坡土 水土流失 治理 集雨拦洪蓄水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对策 被引量:17
3
作者 左有璐 王振孟 +2 位作者 习新强 孙书存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5-1203,共9页
生物量分配是整个植株净碳获取的重要驱动因子,对植物未来的生长与繁殖具有直接的影响;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研究高寒草甸不同类型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理解植物生活史对策有重要意义.对川西北高寒草甸中天... 生物量分配是整个植株净碳获取的重要驱动因子,对植物未来的生长与繁殖具有直接的影响;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研究高寒草甸不同类型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对理解植物生活史对策有重要意义.对川西北高寒草甸中天然草地、干扰草地和冬季返青草地等3类样地中不同功能型和生活型的植物共72个物种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MA)和异速生长分析(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类群的生物量分配对策.结果显示:(1)不同功能型植物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禾草的茎生物量百分比最高(60.60%±3.07%),莎草的根生物量百分比较高(37.49%±11.86%),杂草类植物(Forb)的叶生物量百分比更高(26.37%±1.64%),各构件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斜率在各功能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呈显著的同速生长关系;(2)生活型影响植物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大小,一年生植物对茎和繁殖构件投入的生物量比例相对更高,多年生植物则将更多生物量投资到根部;(3)样地类型对杂草类植物各构件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天然草地植物和返青植物的叶片与繁殖分配比更高,而干扰草地植物的茎生物量分配比更高.本研究表明植物功能型和生活型决定植物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固有的异速生长关系,而人为干扰则显著影响植物的生物量大小,这对加强草地应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以及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 生活史对策 功能型 生活型 干扰草地 返青植物 人为干扰
原文传递
两种光照生境下4种常绿阔叶树的单位叶面积干重、光合能力与化学防御物质含量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柳凤娟 +1 位作者 阳小成 孙书存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2-467,共6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分布着可塑性强的耐荫植物,其叶片应对外界干扰的防御对策至少有物理性防御和化学性防御两种,这两种防御代价在一定的昆虫取食压力下在理论上应该存在权衡.为检验这种权衡是否普遍存在,分别测定了重庆缙云山4个常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分布着可塑性强的耐荫植物,其叶片应对外界干扰的防御对策至少有物理性防御和化学性防御两种,这两种防御代价在一定的昆虫取食压力下在理论上应该存在权衡.为检验这种权衡是否普遍存在,分别测定了重庆缙云山4个常绿物种——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四川山矾(S.setchuensis)、四川毛蕊茶(Camellialawii)和细枝柃(Eurya loquaiana)在林窗和林下两种对照光环境下个体叶片的光饱和下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干重和部分化学防御物质含量.结果表明,4个物种生活在林窗的个体单位叶面积干重、叶片氮含量和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通常高于林下的个体,但是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的总酚含量和C/N值却低于林下的个体.蛋白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生境中没有显著差异.因为不同物种叶片对光照条件的响应不同,不同参数的变化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物种在林窗和林下分别倾向于采取物理和化学性防御对策,并初步证实了两种防御强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叶面积干重 生活史权衡 物理防御 化学防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圆齿野鸦椿开花动态特征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维红 袁雪艳 +2 位作者 吴玲娇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15-2221,共7页
为了解圆齿野鸦椿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本研究通过观测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及访花昆虫特性,采用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值)、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检测圆齿... 为了解圆齿野鸦椿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本研究通过观测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及访花昆虫特性,采用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值)、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检测圆齿野鸦椿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其生殖枝聚伞花序的开花顺序为:由上至下,由内及外,单花花期约为1 d;两性花,花小,雄蕊5,偶见4或6,子房由3心皮合成,花部具有吸引传粉者的特性;花粉活力在散粉2 h后达到最大值,柱头可授性在花朵开放后不断增强;P/O值为255.70±46.50,OCI值为3。人工套袋试验表明,圆齿野鸦椿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最高,但仅为48.76%,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均低于人工授粉,说明传粉者的不足导致传粉限制。综上判定圆齿野鸦椿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可孕,需要传粉者进行传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原文传递
常绿阔叶林林下6种木本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芳 王振孟 +2 位作者 朱大海 阳小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5-1083,共9页
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不仅为植物代谢提供重要能量,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6种植物:茶(Camellia sinesis)、细枝柃(Eurya loquaiana)、润楠(Machilus pingii)、短刺米槠(Castano... 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不仅为植物代谢提供重要能量,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6种植物:茶(Camellia sinesis)、细枝柃(Eurya loquaiana)、润楠(Machilus pingii)、短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大叶山矾(Symplocos grandis)和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为对象,研究各物种抽枝展叶进程中叶片大小、比叶重(LMA)、光合色素以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NSC组分之间及与光合色素与LMA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展叶过程中引起叶片NSC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各物种单叶面积随叶片展开而增加直至8月下旬达到最大,为9.20(茶)-40.81 cm^2(大叶山矾);而LMA在展叶初期下降后随叶片展开逐步升高,直到次年1月下旬还在持续缓慢增加,因各物种不同,最大值为82.90-152.10 g/m^2;光合色素则在展叶进程中逐渐增加,6月下旬达到较高值后在整个夏秋季维持较高的含量,次年1月有所下降.(2)在整个当年生叶片生长进程中,6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由展叶初期逐渐增加,而淀粉含量随着叶片的生长成熟逐渐降低;各物种NSC含量为87.00(薄叶山矾)-163.35 mg/g(细枝柃),除大叶山矾和薄叶山矾外,NSC含量随着叶片生长进程逐渐增加;(3)各物种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含量随着LMA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可溶性糖与LMA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淀粉与LMA呈显著负相关(R^2=0.51-0.86,P<0.004),表明展叶后期部分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这与展叶后期林内光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植物的生理活动相关.综上所述,随着展叶进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一方面与叶片增大增厚进程中的生理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叶片功能属性间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木本植物展叶期的碳代谢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可溶性糖 淀粉 光合色素 比叶重(LM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岷江百合的生物量分配对策及其海拔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丁建林 韩越 +1 位作者 包维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生物量分配关系是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生境梯度对植物各组分生物量分配关系特别是营养与繁殖分配权衡具有重要影响.以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的珍贵野生资源植物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为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 生物量分配关系是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生境梯度对植物各组分生物量分配关系特别是营养与繁殖分配权衡具有重要影响.以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的珍贵野生资源植物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为对象,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和异速生长分析(Allometric scaling analysis)的方法,研究其各组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分配比例及各组分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岷江百合个体总生物量在数值上以中海拔较高(中海拔为100.45 g,高、低海拔分别为81.48 g,67.94 g),但各组分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海拔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配格局,总体上营养分配比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繁殖分配比例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植株各组分(除叶外)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成比例(同速,共同斜率为0.963-1.127,P为0.416-0.985)生长关系.岷江百合全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营养与繁殖分配均为同速生长关系(共同斜率为0.856-0.891,P为0.403-0.873);在营养分配一定的情况下,高海拔植株的繁殖分配比例较低海拔高.植物叶片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现不成比例的生长关系(斜率大于1,P=0.575),可能原因是叶面积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配的"报酬递减效应".因此,与群落尺度上的研究类似,单个物种各组分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同速生长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生境压力相对较大的高海拔物种的生物量分配对策倾向于繁殖分配高于营养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 同速生长 岷江百合 繁殖分配 营养分配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葡萄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丁建林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年第3期14-16,共3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的分析,认为该区域具有发展优质葡萄生产的气候生态条件,并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进行了气候分区,同时针对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发展葡萄生产,进行特色农业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 葡萄生产 气候适宜性 生态条件
下载PDF
抱茎金花茶(Camellia tienii)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丁祥青 毕远洋 +5 位作者 陈佳婷 练芳松 李文芳 吴丽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3-40,共8页
为明确抱茎金花茶(Camellia tienii)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对抱茎金花茶的叶片高通量重测序数据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组装和注释分析。抱茎金花茶叶绿体全基因组长为156591 bp,是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大单拷贝区(LSC)为86172 bp、小... 为明确抱茎金花茶(Camellia tienii)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对抱茎金花茶的叶片高通量重测序数据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组装和注释分析。抱茎金花茶叶绿体全基因组长为156591 bp,是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大单拷贝区(LSC)为86172 bp、小单拷贝区(SSC)为18275 bp、反向重复区(IRs)为26072 bp,序列已登录GenBank(OL435568)。抱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共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叶绿体全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抱茎金花茶结构与基因排序均保守,rps16、ycf3、ycf4-cemA、ycf15-trnL-CAA和rrn5-trnR-ACG序列可作为开发金花茶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热点。抱茎金花茶cpDNA中共有67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数分别为48、4、1、11、2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抱茎金花茶在金花茶组中形成基部分支,和金花茶、显脉金花茶等互为姐妹类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金花茶 叶绿体基因组 亲缘关系 文库构建 序列比对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容 叶春 +5 位作者 蒲玉琳 胡嗣佳 张世熔 贾永霞 徐小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5-1435,共11页
为明确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实地采样调查、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若尔盖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相对原生沼泽(RPM)向轻度退化沼泽(LDM)、中度退化沼泽(MDM)、重度退化沼泽(HDM)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 为明确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实地采样调查、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若尔盖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相对原生沼泽(RPM)向轻度退化沼泽(LDM)、中度退化沼泽(MDM)、重度退化沼泽(HDM)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演变特征及与有效氮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当沼泽发生中度、重度退化时,土壤全氮(TN)含量分别降低33.4%~77.8%、69.4%~93.7%(P<0.05),碱解氮(AN)含量分别降低36.8%~80.2%、57.6%~82.2%(P<0.05)。4类湿地土壤的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未知态氮含量均按RPM、LDM、MDM、HDM的顺序降低。与RPM相比,HDM土壤酸解氨态氮与未知态氮含量分别降低66.3%~70.8%、62.2%~78.4%(P<0.05),MDM和HDM土壤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7.2%~68.6%、85.7%~86.7%(P<0.05)。氨基糖态氮含量随着湿地退化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湿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氨基糖态氮与酸解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上升,而氨基酸态氮的比例下降。酸解氨态氮和未知态氮分别是影响RPM和HDM土壤碱解氮含量的主要有机氮组分,LDM与MDM土壤碱解氮含量却主要受有机氮组分中氨基酸态的控制。若尔盖湿地退化降低了土壤全氮及酸解组分氮含量,减弱了土壤氮“汇”功能,改变了有机氮组分对氮素有效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湿地退化 酸解组分氮 氮素积累 氮素有效性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葡萄栽培的土壤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世全 +2 位作者 陈庆恒 丁建林 乔永康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气候生态适宜的前提下 ,本区的土壤条件亦能确保鲜食和酿酒葡萄优质高产。运用叶片分析与土壤分析相结合诊断土壤对葡萄的养分供应 ,葡萄叶片的养分含量主要与品种特性有关 ,也因土壤条件而异 ,但又具有“中低氮、... 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气候生态适宜的前提下 ,本区的土壤条件亦能确保鲜食和酿酒葡萄优质高产。运用叶片分析与土壤分析相结合诊断土壤对葡萄的养分供应 ,葡萄叶片的养分含量主要与品种特性有关 ,也因土壤条件而异 ,但又具有“中低氮、高中磷和高钾”的总体营养组合特征 ,同时铁、锌营养大多不足。这大致与供试土壤部分供氮不足、大部磷、钾丰富的状况相对应。此外 ,土壤 pH、质地、土层厚度等基本能满足葡萄建园的要求。因此葡萄园应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 ,实施诊断、平衡施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土壤 适应性 干旱河谷 植物营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岷江上游坡耕地萝卜产品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建林 包维楷 +2 位作者 许维宏 朱亚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59-1964,共6页
采用L9(34)实验设计,即三因素三水平[施有机肥(22.5、15、7.5 t/hm2);氯化钾(300、250、150 kg/hm2),尿素(187.5、250、325 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萝卜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萝卜根重、可食率、萝卜总产量、... 采用L9(34)实验设计,即三因素三水平[施有机肥(22.5、15、7.5 t/hm2);氯化钾(300、250、150 kg/hm2),尿素(187.5、250、325 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萝卜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萝卜根重、可食率、萝卜总产量、总糖等指标中各处理都显著大于对照CK,其中以中等施肥水平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在岷江上游生产绿色食品萝卜最佳的施肥方案是A2B2C2(即施有机肥15 t/hm2,氯化钾250 kg/hm2,尿素250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表层土壤(0~20 cm)比下层(20~40 cm)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硝态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高,上下土层的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上层的粉粒含量高于下层,粘粒含量低于下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砂粒(2~0.05 mm)和粉粒(0.05~0.002mm)与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粘粒(〈0.002 mm)与土壤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在岷江上游的耕地褐土中,与养分含量相关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地力培肥中适当增施有机肥,促进褐土这种新成土的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是获得保肥保水的土壤从而确保农作物增收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施肥 土壤颗粒 蔬菜基地 坡耕地 岷江上游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海燕 +5 位作者 尹慧 张伟 李蓬 杨碧云 戴河柳 柯丽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481-483,共3页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TUI)观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提肌缺陷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基本评估和肛提肌触诊评估,然后根据经会阴三维TUI评估结果分析肛提肌缺陷情况。结果 130例患者中,...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TUI)观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提肌缺陷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基本评估和肛提肌触诊评估,然后根据经会阴三维TUI评估结果分析肛提肌缺陷情况。结果 130例患者中,经触诊检查发现51例患者有肛提肌缺陷,经会阴三维TUI评估发现61例患者有肛提肌缺陷,两种方法评估肛提肌缺陷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例肛提肌完整患者与61例肛提肌缺陷患者在静息和最大限度盆底肌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长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耻骨联合间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肛提肌触诊与经会阴三维TUI在评估肛提肌缺陷方面效果均较好,经会阴三维TUI可以更好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和判断肛提肌缺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断层超声成像 压力性尿失禁 肛提肌缺陷
下载PDF
四川盆中丘陵区旱作保土抗旱高产技术配套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世全 庞学勇 +3 位作者 张世熔 夏建国 陈远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20-24,107,共6页
1997~ 1999年在四川省中江县旱坡耕地实施以“目”字型种植法为核心的保土抗旱高产技术配套模式 ,玉米连续 3年获得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式具有集雨蓄水抗旱、拦洪保土及地膜保水增温等综合增产效益。集雨蓄水抗旱对玉米增产的贡献... 1997~ 1999年在四川省中江县旱坡耕地实施以“目”字型种植法为核心的保土抗旱高产技术配套模式 ,玉米连续 3年获得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式具有集雨蓄水抗旱、拦洪保土及地膜保水增温等综合增产效益。集雨蓄水抗旱对玉米增产的贡献为 12 %~ 19% ,地膜保水增温效应的贡献为 15 %以上 ,高低秆作物带状间套和平衡施肥等配套技术对增产也有显著贡献。“目”字型种植可使旱坡地减少地表径流 78%和泥土流失量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中丘陵 旱坡耕地 保土抗旱 “目”字型种植法
下载PDF
九寨沟核心景区外来植物的分布格局与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雨 朱忠福 +4 位作者 肖维阳 王丽华 邓贵平 吴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8-1014,共7页
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而生物入侵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采用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核心景区的外来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 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而生物入侵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采用野外踏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核心景区的外来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共发现13种外来植物,来自6科11属,以豆科、菊科植物最多.(2)引入方式主要是有意引入(绿化)和无意的旅游活动引入,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外来植物出现的概率与受人为干扰程度成正相关.(3)根据重要值(Important value)和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等级计算得出危害系数,小蓬草(50.2439)、红车轴草(41.1528)、野胡萝卜值(40.6883)较高,但目前外来植物在研究区域还未形成大规模的入侵现象.(4)影响外来植物分布和扩散的因素有生境适合性、路距、群落盖度,路距具有重要影响(P<0.05).(5)随着栈道距离的增加,外来植物(以草木犀为例)的重要值呈显著下降趋势.综上所述,九寨沟核心景区的外来植物分布主要受人为影响,豆科、菊科植物种类多且危害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外来植物 分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川渝地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和治理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世全 袁大刚 +2 位作者 刘洪斌 陈远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8,151,共6页
宏观统计分析表明,川渝地区人为耕垦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土,其中6°~25°的坡土是主体,且大部分要继续耕种,并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双重威胁.据此,本区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坡土及其集中分布的盆地紫色... 宏观统计分析表明,川渝地区人为耕垦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土,其中6°~25°的坡土是主体,且大部分要继续耕种,并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双重威胁.据此,本区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坡土及其集中分布的盆地紫色丘陵为重点,以治水为中心,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工程及兴修集雨蓄水工程等,按小流域合理配置生物(森林)、工程、土壤三大"水库",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拦洪保土和蓄水防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盆地紫色丘陵 水土流失因素 土地垦殖指数 坡土
下载PDF
变形监测方法在地质灾害中的运用分析——以三都县国道G321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
17
作者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3期0111-0113,共3页
为有效预防滑坡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文章以贵州省三都县国道G321公路改扩建工程K2 300-K2 477左侧边坡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该边坡变形监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该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监测目的、内容、方法... 为有效预防滑坡这一地质灾害的发生,文章以贵州省三都县国道G321公路改扩建工程K2 300-K2 477左侧边坡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该边坡变形监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该边坡变形监测技术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监测目的、内容、方法、要求、步骤与结果,并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使边坡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达到预期目标,掌握准确的边坡一手资料,进而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方法
下载PDF
测绘新技术在露天开采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18
作者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8期118-120,共3页
测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金属矿山测量、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巨大便利。为探究测绘新技术在露天开采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文章针对其在露天开采金属矿山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结合分析GZCORS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地面三维激... 测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金属矿山测量、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巨大便利。为探究测绘新技术在露天开采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文章针对其在露天开采金属矿山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结合分析GZCORS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露天开采金属矿山中的应用实例,明确不同测绘新技术的测量精度,以期为露天开采金属矿山测量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技术 金属矿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下载PDF
西南高山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庆 庞学勇 +1 位作者 潘开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3-518,共6页
介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取得的进展,展望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未来的研究重点.该项目针对西南高山亚高山退... 介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取得的进展,展望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未来的研究重点.该项目针对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迹地恢复困难、次生灌丛演替缓慢、低效林结构不合理以及生态功能低下等主要问题,从森林恢复演替不同阶段的角度,研发了森林采伐和火烧迹地恢复、次生灌丛生态系统恢复、低效次生林功能提升等关键恢复技术,以及特色资源培育与开发技术,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亚高山森林 演替阶段 恢复重建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西部农村小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感知与理解的绘画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兰 白若微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容、数字化技术类型、学习活动类型、情绪和态度6个类目、37个子类目的框架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定量计算各类目占比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信息化学习概念理解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类型是学生提及频率最高的类目,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信息化学习概念在所有类目的某些子类目中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理解与家庭ICT资本、信息化学习经验及信息化自我效能感有关。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要切实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需着力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农村家庭ICT基础资源建设等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小学生 学习概念 信息化学习 绘画分析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