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裴丽峰 韩英 +1 位作者 向东 胡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选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70例(30例单纯高血压、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入选者血浆Hc...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选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70例(30例单纯高血压、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入选者血浆Hcy浓度及其颈动脉IMT。对Hcy浓度与颈动脉IMT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各组血浆Hcy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浆Hc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老年高血压各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IMT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右颈内动脉IMT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浆Hcy浓度与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IMT正相关(r=0.585、0.404,P<0.05)。结论血浆Hcy浓度在老年高血压组升高,且合并2型糖尿病组比单纯高血压组更高。颈动脉IMT在老年高血压组增厚,合并2型糖尿病组右颈内动脉IMT比单纯高血压组增厚更为显著。血浆Hcy浓度与颈动脉IMT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血压病 糖尿病
下载PDF
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向东 韩英 +1 位作者 丁栗 林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RR间期所占的百分数(PNN50)、高频(HF)、低频(LF)、极低频(VLF)及LF/HF〕、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左心室肥厚指标〔包括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SDNN、RMSSD、PNN50、HF、LF、VLF、LF/HF及治疗后SD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F、VLF、LF/HF低于对照组,HF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aPWV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LVMI、LVEDD、LVPWT、IVST及治疗后IV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MI低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LVPWT大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动脉僵硬度,改善心率变异性,逆转左心室肥厚,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培哚普利 富马酸比索洛尔 心率变异性 动脉僵硬度 左心室肥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格林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训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栾澜 韩英 +1 位作者 向东 孔琳姝 《中国医药》 2020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究格林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训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入选的AMI患者(62例)为对照组,PCI... 目的探究格林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训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12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入选的AMI患者(62例)为对照组,PCI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指导;以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入选的AMI患者(62例)为观察组,PCI术后实施格林模式干预;干预时间均为术后住院期间至出院后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采用Champiom健康信念量表、自我管理行为测定量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估2组患者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hampiom健康信念量表、自我管理行为测定量表、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119±26)分比(80±20)、(99±25)分,(127±19)分比(94±15)、(111±14)分,(83±16)分比(58±16)、(6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康复训练管理中实施格林模式干预,对重塑患者健康信念、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格林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向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与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25例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参照组中9例治疗显效,20例治疗有效,1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29/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浅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参照组中1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2例,浅静脉炎5例,心力衰竭加重1例,转氨酶上升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5%(14/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向东 王婧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对血浆BNP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辛伐他...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对血浆BNP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曲美他嗪+辛伐他汀治疗)各60例。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血浆BNP与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5.0%;治疗后血浆BNP、血压、心率、LVEDD、LVESD均降低,LVEF升高,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BNP的含量,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辛伐他汀 心功能 BNP
下载PDF
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向东 韩英 裴丽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7期82-83,共2页
目的:评价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130例)与老年组(13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法,分析不同心律失常... 目的:评价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130例)与老年组(13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法,分析不同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结果:中年组室性心律失常23.1%,房性26.9%,窦性30.7%,复杂性26.9%,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38.4%,房性42.3%,窦性46.1%,复杂性42.3%,老年组的不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年组,相互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中年组的心肌缺血时间低于老年组,数据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方式对中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监察,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为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作用
下载PDF
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英 黄朴忠 +4 位作者 靖涛 栾澜 芦珊 向东 丁栗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6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降压药物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后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方法在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口服的降压药物类型分成两组,A组57例患者服用缬沙坦,B组63...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降压药物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后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方法在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口服的降压药物类型分成两组,A组57例患者服用缬沙坦,B组63例患者服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3.8±7.6)mm Hg、(72.4±7.3)mm Hg;B组为(111.2±8.2)mm Hg、(70.2±8.4)mm 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hs-CRP、ba PWV分别为(8.4±0.7)mg/L、(9.5±1.1)m/s;B组为(7.0±0.5)mg/L、(7.2±1.0)m/s;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在取得满意降压效果的情况下改善动脉僵硬度,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 缬沙坦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胺碘酮转复房颤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栗 韩英 +8 位作者 芦珊 裴丽峰 向东 盛英杰 林芳 王冲 薛叶 张琳 李寒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70例持续性房颤的老年快速房颤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A组(37例, Hcy水平偏高)和B组(33例, Hcy水平正常)。两组均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70例持续性房颤的老年快速房颤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A组(37例, Hcy水平偏高)和B组(33例, Hcy水平正常)。两组均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复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 B组复律时间、QT间期、转复房颤成功率分别为(30.15±5.04)min、(0.54±0.06)s、78.8%,均优于A组的(47.53±6.20)min、(0.42±0.07)s、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房颤患者Hcy水平升高直接影响复律效果,控制Hcy水平是提高老年房颤患者胺碘酮转复房颤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 同型半胱氨酸 胺碘酮 转复房颤
下载PDF
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向东 韩英 李寒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647-36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4月龄Wistar大鼠分离提纯心肌细胞,用H2O2作为刺激剂,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EGCG低剂量治疗组... 目的探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4月龄Wistar大鼠分离提纯心肌细胞,用H2O2作为刺激剂,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EGCG低剂量治疗组(60μmol/L)、EGCG高剂量治疗组(100μmol/L)。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光度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酶活性;ELISA检测NO分泌量;Wstern Blot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MDA、LDH的含量升高(P<0.05),而SOD和GSH的酶活性及NO的分泌量下降(P<0.05),且BDNF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EGCG组能显著降低MDA、LDH的含量(P<0.05),而SOD和GSH的酶活性及NO的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BDNF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且EGCG高剂量组促分泌效果比低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EGCG组能明显提高心肌细胞成活率,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EGCG激活细胞内BDNF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最终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氧化应激 BDNF 心肌细胞
原文传递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英 黄朴忠 +5 位作者 栾澜丁 栗芦珊 向东 王冲 薛叶 盛英杰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0期142-143,198,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在2015年7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49例和46例。A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B组给... 目的分析和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在2015年7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49例和46例。A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B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相关因子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B组为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所提升,且A组(95.92%)高于B组(80.43%),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A组的CRP(C反应蛋白)(23.62±7.31)ng/L低于B组的(34.25±8.91)ng/L,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CRP均低于治疗15 d后,且A组(15.34±5.27)ng/L低于B组(24.26±7.92)n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UA可获得显著疗效,降低CRP(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抑制血栓与血管炎症形成,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初始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老年N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向东 韩英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初始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老年N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分... 目的:探究不同初始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老年N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分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00mg氯吡格雷初始剂量治疗;干预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600mg氯吡格雷初始剂量治疗,对这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胸痛发作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共有2例出现并发症,占6.7%,对照组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23.3%,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发生干预组的胸痛发作次数差值与发作持续时间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干预组共有2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仅有20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老年NSTEMI患者给予高初始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胸痛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剂量 氯吡格雷 老年NSTEMI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12
作者 向东 王婧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4月龄Wistar大鼠80只,采用以5μg/kg剂量尾静脉注射乌头碱生理盐水溶液,建立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灌胃给药6 d,随机...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4月龄Wistar大鼠80只,采用以5μg/kg剂量尾静脉注射乌头碱生理盐水溶液,建立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灌胃给药6 d,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记录给药后30 min内各实验组大鼠心电图变化,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次数和首次出现时间,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次数和持续时间;Evans blue染色计算心肌梗死率;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VPB、VT和VF频数明显增加(P〈0.05),大鼠室速和室颤程度显著加重(P〈0.05),心肌梗死率明显增加(P〈0.05),LDH和CK-MB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过EGCG治疗后,大鼠的心律失常明显改善(P〈0.05),VPB,VT和VF频数明显减少(P〈0.05),VPB首发时间推迟(P〈0.05),VT和VF持续时间缩短(P〈0.05),心肌梗死率下降(P〈0.05),LDH、CK-MB表达也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更明显。结论 EGCG能明显改善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与血清中LDH和CK-MB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缺血性心律失常 钙离子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