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反应对液相法制得FeWO4微米晶光催化性能的改性(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泉岭 +1 位作者 叶同奇 周红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3-1380,共8页
通过简单的液相法制得FeWO_4微米晶,FeWO_4微米晶于310℃、空气气氛条件下烧结,研究了烧结反应对FeWO_4微米晶光催化性质的影响。烧结前后的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热重分析、红外分析... 通过简单的液相法制得FeWO_4微米晶,FeWO_4微米晶于310℃、空气气氛条件下烧结,研究了烧结反应对FeWO_4微米晶光催化性质的影响。烧结前后的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热重分析、红外分析和紫外-可见等分析方法加以表征。光催化实验证明烧结后其在降解罗丹明B溶液中表现出了较高活性,说明烧结反应有利于提高FeWO_4的吸附与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WO4 烧结 光催化
下载PDF
截面型式及槽宽比对高填明洞土压力影响分析
2
作者 何永泽 李盛 +3 位作者 马莉 贡力 余云燕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压力的影响,结合顾安全公式,分析高填明洞沉降差与土压力间的函数关系,并修正该函数,使其可以适用与不同的截面型式与槽宽比下的高填明洞。结果表明:(1)B/b确定,明洞采用矩形截面时,接触力链在洞顶分布,平均土压力更大,明洞采用拱形截面时,平均土压力更小,但拱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2)明洞截面型式一定,随着B/b的增大,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与沉降差均随之增大,当B/b较小时,边坡作用增强,外侧土柱沉降降低,对内土柱的作用力变小,从而导致明洞顶竖向土压力更小;(3)内外土柱沉降差与附加土压力呈线性相关,相对于矩形截面,拱形截面下较小的沉降差会产生相同的附加土压力,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明洞 截面型式 槽宽比(B/b) PFC2D 土压力 沉降差
下载PDF
基于PFC^(2D)的高填黄土减载明洞土体固结蠕变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盛 +1 位作者 尤著刚 何永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14360-14369,共10页
为探究黄土固结蠕变对减载明洞(cut-and-cover tunnel, CCT)周围土压力及土体位移的影响,首先通过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虚土减载的高填黄土明洞(high-filled cut-and-cover tunnel, HFCCT)模型,研究了明洞洞顶土压力,不同填方深度处... 为探究黄土固结蠕变对减载明洞(cut-and-cover tunnel, CCT)周围土压力及土体位移的影响,首先通过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虚土减载的高填黄土明洞(high-filled cut-and-cover tunnel, HFCCT)模型,研究了明洞洞顶土压力,不同填方深度处的竖向土压力和竖向位移,填土表面沉降及土颗粒接触力链随黄土(填土和虚土)固结蠕变的演化规律,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虚土(relatively low-compacted soil, RLC)厚度、宽度、矢跨比]变化对考虑土体固结蠕变条件下明洞受力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确定了虚土减载时的最佳参数取值。结果表明:虚土减载时,由于其压实度较低,压缩性较大,能够在土体内部激发土拱效应,具有减载效果;随着土体的固结蠕变,土颗粒间的接触趋于紧密,压缩性降低,土拱效应逐渐消失,减载效果被削弱;伴随土体的固结蠕变,减载明洞各层的竖向土压力及竖向位移呈现先增大、后回调、最终稳定的特征;明洞顶的接触力链由稀疏变为密集,分布趋于均匀,说明固结蠕变促进了土体内部的应力重分布,土颗粒间接触更加紧密,各土层的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当土体的固结蠕变基本稳定时,填土表面的竖向沉降量将达到累积沉降量的90%以上。明洞在考虑土体固结蠕变影响时,虚土的最佳减载厚度为6.0 m,最佳减载宽度为12.8 m,最佳矢跨比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明洞(HFCCT) 黄土 减载 固结蠕变 PFC^(2D) 土压力 竖向位移
下载PDF
城市规划转型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城市住宅》 2021年第3期97-99,共3页
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传统粗放扩张式城市开发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给城市发展造成阻碍。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向生态城市方向转型的必要性及转型过程中可能遇... 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传统粗放扩张式城市开发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给城市发展造成阻碍。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向生态城市方向转型的必要性及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基础上,探索未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镇化 生态城市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快速电化学剥离天然脉石墨制备石墨烯用于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代文 +3 位作者 孙红岩 赵文杰 林正得 周红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9-56,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电化学剥离天然脉石墨的石墨烯量产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剥离石墨烯的品质,最后验证以该量产石墨烯作为原料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可行性。方法以相同的电化学工艺剥离天然脉石墨、高定向热解石墨以及人工石墨制备石墨烯,然...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电化学剥离天然脉石墨的石墨烯量产制备工艺,并研究其剥离石墨烯的品质,最后验证以该量产石墨烯作为原料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可行性。方法以相同的电化学工艺剥离天然脉石墨、高定向热解石墨以及人工石墨制备石墨烯,然后用共聚焦光学显微镜(OM)、扫描探针显微镜(AFM)、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考察天然脉石墨剥离的石墨烯尺寸和品质,并将其与另外两种石墨烯及基于文献报道的热/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行对比,最后以天然脉石墨剥离的石墨烯制备成透明导电膜并测量其电导率和透光率。结果以天然脉石墨通过电化学剥离得到的石墨烯主要以1—3层石墨烯为主,平均横向尺寸和厚度分别为5.9μm和2.4 nm。Raman及XPS分析表明,该石墨烯的品质可与电化学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得到的石墨烯相媲美,并且优于人工石墨烯和基于热/化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品质。最后以天然脉石墨烯为原料,通过界面自组装及后续的转移工艺于石英基板上制备了透明的石墨烯导电薄膜,在83.1%的透光率下,该薄膜的方阻低至13 k?/□,相对于以人工石墨经电化学剥离得到的石墨烯为原料所制备的导电薄膜有较大的提升。结论以天然脉石墨作为原料并通过电化学剥离得到的石墨烯的尺寸较大、缺陷少、官能化程度低,可应用于透明导电膜的制备,这主要归因于天然脉石墨的致密结晶性及高含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剥离 天然脉石墨 石墨烯 自组装 透明导电薄膜 方阻
下载PDF
多平衡点切换系统可脉冲控制研究
6
作者 冯伟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5-51,共7页
考察了较为一般形式的多平衡点切换系统的可脉冲控制问题.在系统解存在唯一且所有子系统只含一个公共平衡点的前提下,运用系统的区域稳定性可以等价于系统解的最终有界性方法,得到了可脉冲控制区域稳定和区域吸引的结论,同时还得到脉冲... 考察了较为一般形式的多平衡点切换系统的可脉冲控制问题.在系统解存在唯一且所有子系统只含一个公共平衡点的前提下,运用系统的区域稳定性可以等价于系统解的最终有界性方法,得到了可脉冲控制区域稳定和区域吸引的结论,同时还得到脉冲控制的具体算法.最后给出了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衡点切换系统 可脉冲控制 区域稳定 区域吸引
下载PDF
基于增强Tiny YOLOV3算法的车辆实时检测与跟踪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军 +2 位作者 张凯 张睿 胡超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125,共8页
针对深度学习方法在视觉车辆检测过程中对小目标车辆漏检率高和难以实现嵌入式实时检测的问题,该文基于Tiny YOLOV3算法提出了增强Tiny YOLOV3模型,并通过匈牙利匹配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目标车辆的跟踪。在车载Jetson TX2嵌入式平台上... 针对深度学习方法在视觉车辆检测过程中对小目标车辆漏检率高和难以实现嵌入式实时检测的问题,该文基于Tiny YOLOV3算法提出了增强Tiny YOLOV3模型,并通过匈牙利匹配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目标车辆的跟踪。在车载Jetson TX2嵌入式平台上,分别在白天和夜间驾驶环境下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Tiny YOLOV3模型相比,增强Tiny YOLOV3模型的车辆检测平均准确率提高4.6%,平均误检率减少0.5%,平均漏检率降低7.4%,算法平均耗时增加43.8 ms/帧;加入跟踪算法后,本文算法模型的车辆检测平均准确率提高10.6%,平均误检率减少1.2%,平均漏检率降低23.6%,平均运算速度提高5倍左右,可达30帧/s。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实时准确检测出目标车辆,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嵌入式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机器视觉 模型 车辆检测 车辆跟踪 TINY YOLOV3算法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车辆姿态角估计和逆透视变换的车距测量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军 +1 位作者 张凯 晏晓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0-76,共7页
针对一般的单目视觉测距方法忽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姿态角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参数逆透视变换和道路消失点检测的单目视觉测距模型,实现了车辆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纵向距离和横向距离实时测量。首先,该文通过基于纹理方向估... 针对一般的单目视觉测距方法忽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姿态角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参数逆透视变换和道路消失点检测的单目视觉测距模型,实现了车辆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纵向距离和横向距离实时测量。首先,该文通过基于纹理方向估计的道路消失点检测算法计算出汽车运动的偏航角和俯仰角,然后运用变参数的逆透视变换和几何建模分析方法,建立车辆测距模型。对不同道路环境和测距方法的2组对比试验分析该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测距模型能够有效测量纵向70 m、横向4 m以内的目标车辆距离,测量误差在5%以内,且道路环境越好,误差越小,道路良好的平坦道路测距误差在3%以内;该文算法的平均处理速度达到了40帧/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模型 车辆 单目视觉 逆透视变换 道路消失点检测 单目测距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换道防碰撞预警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凯 刘军 +1 位作者 晏晓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53,共8页
结合正弦函数换道轨迹模型估计换道压线时间,识别换道意图。根据危险安全时间阈值建立换道安全预警距离模型和换道预警规则,并在Simulink中建模,对换道预警规则进行仿真分析。与其他换道安全距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模型的换道... 结合正弦函数换道轨迹模型估计换道压线时间,识别换道意图。根据危险安全时间阈值建立换道安全预警距离模型和换道预警规则,并在Simulink中建模,对换道预警规则进行仿真分析。与其他换道安全距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模型的换道安全预警距离较小,在保证换道安全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换道效率。因此,参照换道危险状况建立的预警规则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道识别 换道安全距离 换道预警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