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患病家庭抗逆适应过程研究——基于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雪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困境或压力下的恢复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水平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和家庭成员的良好适应与发展。本研究采用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视角,在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在成员长期患病压...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困境或压力下的恢复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水平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和家庭成员的良好适应与发展。本研究采用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视角,在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在成员长期患病压力下的应对模式和适应过程,进而提出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建议。研究发现,长期患病家庭因为疾病的存在导致需要承担超常的照顾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家庭内部照顾者的理性选择模式、家庭生态系统的经济支持和亲情基础的精神抚慰作为家庭的重要保护性资源,与疾病及其继发风险进行博弈,共同构建了家庭抗逆力的适应过程。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可通过将家庭照顾纳入福利体系,提升政府支持资源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并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心理支持服务,有效提升长期患病家庭的抗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患病家庭 抗逆适应过程 家庭生活实践
下载PDF
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及社工干预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雪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1,共8页
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生成受个体生理、心理及社会认知三方面的制约,这些特质决定了儿童在逆境中如何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进而影响其抗逆适应的结果。通过对60例留守儿童及其抚养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包括了基于生理特... 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生成受个体生理、心理及社会认知三方面的制约,这些特质决定了儿童在逆境中如何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进而影响其抗逆适应的结果。通过对60例留守儿童及其抚养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包括了基于生理特征的适应与控制过程、基于心理环境的补偿与调节过程及社会认知基础上的挑战与调适过程。对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干预可通过对留守年龄的合理安排,并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利解释风格,并着力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以促进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生成,有效应对留守风险带来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抗逆力 社工干预
下载PDF
长期患病家庭的抗逆力叙事:两种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雪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长期患病的家庭成员往往需要整个家庭的持续照顾与经济支持,是家庭发展的重要逆境,会导致部分家庭陷入功能失调的失序状态。后现代的叙事研究认为语言建构了现实,问题是一种叙事,因此不同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不同的家庭问题。文章依据建构... 长期患病的家庭成员往往需要整个家庭的持续照顾与经济支持,是家庭发展的重要逆境,会导致部分家庭陷入功能失调的失序状态。后现代的叙事研究认为语言建构了现实,问题是一种叙事,因此不同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不同的家庭问题。文章依据建构主义的叙事分析研究范式,采用半结构深入访谈法,分析长期患病家庭的叙事模式,通过对不同适应状态的家庭叙事模式比较,探索不同家庭叙事对抗逆力生成的内在作用机制。文章对抗逆力不同的家庭叙事模式比较后发现:适应良好的家庭叙事表现为充满应对、情感丰富的困境认知,理性积极、促发性的家庭信念,支持的、网络型的家庭组织模式和随机通达、情感取向的沟通内容;而适应不良的家庭则建构出冗长的、冷漠的家庭困境认知,消极应对、抑制性的家庭信念,抱怨的、孤立型的家庭组织模式以及断裂的、信息取向的沟通内容。长期患病的困境家庭可通过对家庭问题的外化、改写和重构等方式,将家庭困境正常化、去病态化、脉络化,以使家庭重获掌控感和目标感,提高家庭抗逆力,完成家庭适应重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患病家庭 家庭抗逆力 叙事模式
下载PDF
高危青少年抗逆力模式干预研究——基于西北困境儿童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雪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38,共9页
生存与保护模式是高危青少年抗逆过程中常见风险应对模式,它们在帮助青少年应对逆境的同时,也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康的抗逆力策略模式,严重影响他们自我能力的健康发展。文章基于西北困境儿童调查资料的质性分析,探索高危青少年抗逆力模式... 生存与保护模式是高危青少年抗逆过程中常见风险应对模式,它们在帮助青少年应对逆境的同时,也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康的抗逆力策略模式,严重影响他们自我能力的健康发展。文章基于西北困境儿童调查资料的质性分析,探索高危青少年抗逆力模式的培养路径,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高危青少年的生存策略模式主要表现为情感隔离、行为冲动和亲密关系缺失的特点,保护策略的抗逆力模式则表现为隔离与拒绝的关系模式和工具性的人际互动模式,而健康策略的抗逆力模式则具有积极主动的认知特征和未来取向与目标导向的能力特征。对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模式干预可通过基于环境改善的提升家庭抗逆力以降低风险影响、提升父母效能以减少消极连锁两种方式;个体层面可通过改变认知模式理性应对逆境、提升自我效能促进应对能力、创造成功机会提高自信水平三种路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青少年 抗逆力模式 生存模式 健康模式 保护模式
下载PDF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及干预路径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雪莉 彭华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104,110,共8页
本文采用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近年来的大学生自杀个案,并借助抗逆力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抗逆重整自杀模型,得出影响自杀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抗逆力视角下的自杀危机干预策略,如聚焦优势的积极认知视角降低个体易感... 本文采用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近年来的大学生自杀个案,并借助抗逆力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抗逆重整自杀模型,得出影响自杀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抗逆力视角下的自杀危机干预策略,如聚焦优势的积极认知视角降低个体易感性,注重保护性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将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家庭咨询结合起来,共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力 大学生 自杀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文芳 雪莉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1-76,共6页
随着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应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也日显迫切和重要。目前,国内高校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尚属初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数据化工作仍存在专业人才和工作意识缺乏、心理数据碎片化、... 随着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应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也日显迫切和重要。目前,国内高校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尚属初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数据化工作仍存在专业人才和工作意识缺乏、心理数据碎片化、非结构化、无法有效利用等现实困境。为此,从构建高校学生心理行为数据库构架、整合心理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智慧化网络服务社区、实现心理危机大数据评估功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以期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路径 大数据时代 智慧化 数据评估 专业人才 心理危机 数据化 非结构化
下载PDF
失衡与重构:留守儿童抗逆力重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雪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88,共7页
家庭结构的变化为留守儿童带来了诸多风险,其成长必然遭遇原本平衡状态的失衡与重构过程。对留守儿童抗逆力过程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其积极应对风险及逆境。通过对陕西省秦巴山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的深度访谈,探索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失衡... 家庭结构的变化为留守儿童带来了诸多风险,其成长必然遭遇原本平衡状态的失衡与重构过程。对留守儿童抗逆力过程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其积极应对风险及逆境。通过对陕西省秦巴山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的深度访谈,探索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失衡与重构过程,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变化导致其照顾体系瓦解,重生存轻发展的养育模式造成其自我认同危机,重工具性轻情感性的社会支持导致其依恋关系疏离,家庭监护能力低下促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再生产。留守儿童的平衡重构过程表现为假性单亲家庭的功能补偿、扩大家庭的监护代偿、学校教育的发展保护及社区支持的远端缓冲。对留守儿童的福利提供要以照顾与保护体系的重构为目标,发展家庭社区联动职能,转变家庭政策,搭建学校福利平台,促进留守儿童抗逆力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抗逆力重组 儿童福利
下载PDF
青年“低欲望”的“困”“惑”与韧性调整 被引量:5
8
作者 雪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172,共11页
从20世纪90年代的“无所谓”“寄生”“傍老”“啃老”,到随后的青年“丧”“废”“佛系”,直到如今被广泛使用的“躺平”话语,不断表达着青年“低欲望”的社会现实。青年“低欲望”现象开始于对青年另类表达的批评反思,流行于网络文化... 从20世纪90年代的“无所谓”“寄生”“傍老”“啃老”,到随后的青年“丧”“废”“佛系”,直到如今被广泛使用的“躺平”话语,不断表达着青年“低欲望”的社会现实。青年“低欲望”现象开始于对青年另类表达的批评反思,流行于网络文化中的压力讨论,至如今已有泛化、大众化之势。青年“低欲望”现象是时代青年逃避现实、遭遇生命意义危机及自我效能感低下形塑的结果,是对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消解。对青年的心理韧性的塑造需从促进消极后果最小化的应对策略向积极后果最大化应对策略的转化,实现应对过程的韧性调节;通过社会责任品质的培养以促进其社会网络的联结,完善韧性保护机制;引导青年树立意义导向的生活目标以促进青年在积极情境中寻找意义、消极情境中创造意义,提升青年韧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低欲望” 韧性
下载PDF
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喻永婷 郑安云 +2 位作者 雪莉 高晓彩 张富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296-2299,共4页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和差异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某综合院校3040名大一新生进行人格普查,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并将不同性别、专业及成长背景的新生群体进行比...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和差异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某综合院校3040名大一新生进行人格普查,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并将不同性别、专业及成长背景的新生群体进行比较.结果:大学新生的16PF的标准分的总体均值都处于正常范围(3<Z<8),与全国常模相比较,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M(幻想性),Q3(自律性)8个因素得分较高(P<0.01);G(有恒性),L(怀疑性),N(世故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4(紧张性)6个因素得分较低(P<0.01);I(敏感性)和Q1(实验性)2个因素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心理健康、专业成就2个次级因素得分高于正常人群水平(P<0.01),创造能力和新环境成长能力2个因素得分偏低(P<0.01);不同性别、专业和成长背景的16PF的多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大学新生总体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不同性别、专业以及成长背景的学生群体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因人而异,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16PF 大学新生 精神卫生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文芳 雪莉 《未来与发展》 2020年第11期88-92,87,共6页
后疫情时代,是对疫情持续应对、反思和调整的时期。心理资本是大学生疫情下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中介变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有助于降低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推动高校心理育人模式科学化。重... 后疫情时代,是对疫情持续应对、反思和调整的时期。心理资本是大学生疫情下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中介变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有助于降低重大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推动高校心理育人模式科学化。重大疫情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冲击有利有弊,政府的有效防控、民众的齐心努力和居家亲情陪伴等正性的环境和支持资源,有利于心理资本的乐观和希望因子生长;同时,重大疫情对于应激经验少、人格基础弱、心理压力大、社会支持少的大学生,对其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都呈现出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推动"三全"育人、加强教育和推动实践3个途径,从营造乐观希望的环境、提升效能感和增强韧性3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大学生 心理资本
下载PDF
青年“低欲望”认同的抗逆力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雪莉 宋佳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1,93,共15页
在“躺平“”摆烂“” emo”等词语充斥青年网络生活及其现实世界时,学者们一方面认为青年“低欲望”是挫折后的无奈和缺乏奋斗精神的低迷状态,另一方面指出青年“躺平”“摆烂”只是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偶尔休憩,并非真正的欲望降低。那... 在“躺平“”摆烂“” emo”等词语充斥青年网络生活及其现实世界时,学者们一方面认为青年“低欲望”是挫折后的无奈和缺乏奋斗精神的低迷状态,另一方面指出青年“躺平”“摆烂”只是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偶尔休憩,并非真正的欲望降低。那么现状究竟如何?这种“低欲望”的认同状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调节?为此,本文以抗逆力的缓冲与免疫模型为研究框架,对青年“低欲望”认同的调节过程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青年“低欲望”认同的发生率为19.39%,其“低欲望”认同受韧性品质与韧性资源共同调节,韧性资源与性别等人口学指标共同构建了青年的结构性不利,两种路径缓冲机制与免疫机制同时存在,且其间接效应同等重要。这提示人们对青年“低欲望”的教育引导可通过韧性品质培育与韧性资源两种方式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低欲望” 抗逆力 韧性品质 韧性资源
下载PDF
抗逆力的发展:人格、家庭环境及生活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雪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运用目前抗逆力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方法,从个体人格、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经历3个方面积极探索和分析抗逆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抗逆力提升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91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目的:运用目前抗逆力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方法,从个体人格、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经历3个方面积极探索和分析抗逆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抗逆力提升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91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人格(16PF)、生活事件(GSES)、抗逆力(CD-RISC)及家庭环境(FES)4个量表进行测试。结果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这些因素与抗逆力的关系。结果:人格中的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和自律性是影响抗逆力的主要因素,对抗逆力的可决系数为0.386;影响大学生抗逆力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体现为人际挫折;家庭中的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和组织性是影响抗逆力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对抗逆力的可决系数为0.13。结论:人格是大学生抗逆力发展影响之核心,人际困扰是大学生抗逆力发展影响之重要风险,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抗逆力发展之重要缓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力 家庭环境 生活事件 干预策略
下载PDF
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雪莉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受城乡迁移和自身资源的影响,低收入流动女性是女性中更需关注的弱势群体,其家庭需要经历更为严峻的压力挑战。那么,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其家庭如何能够获得困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其间女性在家庭困境应对中发挥怎样的作... 受城乡迁移和自身资源的影响,低收入流动女性是女性中更需关注的弱势群体,其家庭需要经历更为严峻的压力挑战。那么,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其家庭如何能够获得困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其间女性在家庭困境应对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在对34例低收入流动女性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的核心策略。结果发现,低收入流动女性及其家庭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非正式/低保障的就业困境、家庭工作兼顾的生活困境、迷茫无奈的未来发展困境和双向支出的家庭资源分配困境。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表现为低水平资源流动的家庭功能维持机制、灵活重整的家庭结构协调机制、代际团结的家庭关系缓冲机制和积极传递的家庭信念免疫机制。流动女性通过敏锐识别困境以调节应对策略、角色灵活安排以重整家庭结构、双向照顾支出以促进代际团结、协调整合资源以提升凝聚力等个体与家庭的互动方式为家庭抗逆力提升作出贡献。在完成家庭抗逆力的使命中,流动女性发挥着其独立能动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造就了她们自身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抗逆力 低收入流动女性 家庭策略
下载PDF
独生子女人格特征与数字搜索能力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安云 雪莉 +1 位作者 田兵权 吴运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为了研究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独生子女的人格特点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某综合性大学新生共1 498人进行卡氏16种人格测试问卷(16PF)和数字搜索能力测验(FST)测试,大学新生按照是否是独生子女分为研究组(独生子女组)和对照组(非独生... 为了研究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独生子女的人格特点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某综合性大学新生共1 498人进行卡氏16种人格测试问卷(16PF)和数字搜索能力测验(FST)测试,大学新生按照是否是独生子女分为研究组(独生子女组)和对照组(非独生子女组)。应用多功能心理测量仪(DXC^IV)收集数据。结果表明:与非独生子女组相比,独生子女组16PF兴奋性得分明显偏高(P<0.01),而有恒性、忧虑性和自主性得分偏低(P<0.05);FST得分明显偏高(P<0.01)。认为独生子女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优势,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辅导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数字搜索能力 人格特征
下载PDF
非常规风险下的社区抗逆力能力结构与福利治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雪莉 彭华民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82,共11页
非常规风险以风险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给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制度化的社区应急能力由此受到威胁,因而急需提升非制度化的社区抗逆力,形成弹性社区防御功能,以保护社区居民健康安全。为了非常规风险的有效应对,... 非常规风险以风险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给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制度化的社区应急能力由此受到威胁,因而急需提升非制度化的社区抗逆力,形成弹性社区防御功能,以保护社区居民健康安全。为了非常规风险的有效应对,社区作为保护居民健康的基础防线,针对非常规风险的非技术选择性、跨界性及制度性等新特征,在社区内部需要构建以社区经济资源、社区人力资本、社区组织能力和信息沟通功能为核心的内在抗逆力能力结构;同时,为外部政府福利提供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搭建平台,积极发挥社区自治能力,发展居民自身潜能,构建韧性社区福利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抗逆力 非常规风险 能力结构 福利治理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家庭抗逆力的应激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雪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6,共11页
2020年在中国暴发了潜伏期长、传播广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疾病的恐惧及家庭需求的难以满足使中国几乎所有家庭暴露于疫情之下的被动应激过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急速暴发造成的健康与自主威胁,家庭抗逆力的应激过程究竟如何... 2020年在中国暴发了潜伏期长、传播广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疾病的恐惧及家庭需求的难以满足使中国几乎所有家庭暴露于疫情之下的被动应激过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急速暴发造成的健康与自主威胁,家庭抗逆力的应激过程究竟如何?文章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暴发期间的5个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不同家庭在特定疫情背景下的基本需要及应对过程,指出家庭抗逆力的应激过程包括了家庭应激的启动过程和家庭应激抗逆过程。家庭应激的启动是外部信息冲击和内部主观评估的结果,家庭应激的抗逆过程主要是完成对家庭成员基本需要和特定需要的满足,并促使成员维持一定的抗逆力水平。家庭应激中的抗逆力促进可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的资源提供和促进家庭信念的心理援助两种途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 家庭抗逆力 应激过程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产业链韧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17
作者 宋佳荣 雪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4—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时间区间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 文章基于2014—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时间区间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配置能够强化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用于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低创新要素错配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要素配置 产业链韧性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就业压力下的反向选择:“全职儿女”现象的多维审视
18
作者 宋佳荣 吴玉荣 雪莉 《青年探索》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全职儿女”作为社会经济变化和青年就业困境下的新型生活方式,其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产物。文章基于对20名青年质性访谈,深入剖析“全职儿女”选择背后的内在动机及现实考量,发现“全职儿女”现象一方面... “全职儿女”作为社会经济变化和青年就业困境下的新型生活方式,其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产物。文章基于对20名青年质性访谈,深入剖析“全职儿女”选择背后的内在动机及现实考量,发现“全职儿女”现象一方面是对过高就业压力的消极抵抗,既是青年自我矛盾困惑而感到无所适从心态的被动选择,同时也可能是个体意义重塑后怡然自得的主动选择,这些原因可能使“全职儿女”沦为“花式啃老”;另一方面,“全职儿女”也可能是逆卷而行下基于家庭内部协商一致的个性选择,是强烈的家庭互助需求以及期望的结果,是青年就业压力下的阶段性缓冲。面对当下对“全职儿女”被忽视的情感付出、过渡缓冲期的否认以及对青年长期职业发展的担忧,建议将“全职儿女”置于老龄社会新形态下作为青年就业形式的新拓展进行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鼓励青年充分利用这段就业缓冲期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职儿女 就业 躺平 内卷 老龄社会
下载PDF
高抗逆力的家庭结构与生效机制研究——基于对长期患病家庭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雪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年第1期42-52,共11页
家庭是个体应对风险的最后一座壁垒,风险社会中的家庭抗逆力研究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和个体有效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结构决定了家庭内外资源的凝聚与互动方式,是家庭抗逆力的核心要素。采用家谱图分析法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进行深度访谈... 家庭是个体应对风险的最后一座壁垒,风险社会中的家庭抗逆力研究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和个体有效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结构决定了家庭内外资源的凝聚与互动方式,是家庭抗逆力的核心要素。采用家谱图分析法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进行深度访谈以考察怎样的家庭构建更有利于抵御和化解外部风险压力,并总结出每类家庭抗逆力的核心结构。研究发现,高抗逆力的家庭结构呈现出核心三角模式、夫妻共同体模式和流动与协作模式;中等抗逆力的家庭结构表现为相对独立的合作模式、冲突与联盟共存的矛盾模式及责任分配的协作模式;而低抗逆力家庭则表现为松散或断裂的代际失能模式及松散或冲突的子代失能模式。高抗逆力家庭的生效机制表现为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了家庭功能的恢复与重整,清晰而明确的家长协商地位保障了有效的家庭互动模式,核心三角与主干家庭的灵活调整为家庭抗逆提供了多种抗逆模式的选择,夫妻主轴能动性则是家庭禀赋发挥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抗逆力 家谱图分析 抗逆模式
下载PDF
逆境中成长:困境青少年抗逆力重组的认知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雪莉 张文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96,共8页
抗逆力理论指出,同样遭遇逆境,有些人能适应良好甚至更好,其中更好代表了人在逆境中成长的可能。那么,逆境何以能使人获得成长?探索困境青少年在逆境应对中的认知策略,可以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找到其自我成长之路。困境青少年抗逆力的认... 抗逆力理论指出,同样遭遇逆境,有些人能适应良好甚至更好,其中更好代表了人在逆境中成长的可能。那么,逆境何以能使人获得成长?探索困境青少年在逆境应对中的认知策略,可以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找到其自我成长之路。困境青少年抗逆力的认知策略包括逆境认知、行为应对、效果检核和策略调整四个过程,抗逆力重组的青少年能够在逆境认知中反思目标偏离,在行为应对中优化问题空间,在效果检核中创新行动方案,在策略调整中获得方法论的迁移。可见,抗逆力重组的困境青少年在认知策略上具有将逆境转化为发展机会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经验,整合策略,形成方法论,有效提升其在类似困境中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境青少年 抗逆力重组 认知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