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勉拉顿珠真迹 释迦牟尼佛师徒三尊唐卡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吉如·巴桑罗布
-
出处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第5期14-17,共4页
-
文摘
此幅丝质唐卡主尊佛是释尊师徒三尊,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舍利子和目犍连师徒三尊。释迦牟尼或释迦能仁、导师、净饭王子等都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不同名号,释迦是王族,牟尼有慈悲、聪慧、忍受之意,导师释迦牟尼佛父亲为净饭王,母亲是摩耶王妃,
-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唐卡
真迹
舍利子
导师
佛陀
慈悲
仁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一部珍贵的手抄藏文《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吉如·巴桑罗布
-
出处
《中国西藏》
2009年第4期56-57,共2页
-
文摘
2009年初,西藏博物馆又得到了一件珍宝,那是从山南地区泽当镇一户农家征集到的一部珍贵的手抄藏文《八干颂般若波罗密多经》。这部《八千颂》长61厘米,宽8厘米,共365页,完整,成书于18世纪、保存状况良好。配有一对松木经夹板。整书以藏文乌金体即正楷字书写,其中前三页为蓝淀纸金汁书写,两端各彩绘释迦牟尼、般若佛母等六张尊像,而其余均为白纸黑墨,整书字迹工整、流畅而清晰可辨。
-
关键词
般若
藏文
西藏博物馆
山南地区
18世纪
释迦牟尼
书写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H214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帕里仁青岗历史初探
- 3
-
-
作者
吉如·巴桑罗布
轰巴宅曲
-
机构
不详
西藏博物馆
-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3-23,193,194,共13页
-
文摘
“帕里”毗邻不丹,是我国西藏通往不丹、印度等南亚诸国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商贸古镇,该地地处喜马拉雅南侧的高山草原地带,现行政上隶属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帕里仁青岗”是一个古地名,早在吐蕃时期,该地名便曾在各类人物传记、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据史料分析,仁青岗是该地域历史最为久远的古刹之一,如今除原寺院所处位置被用作耕地,且依然沿用“仁青岗”之地名外,并无地面建筑或其他任何文物遗存,该地历史也渐成鲜为人知的掌故。文章以《大成就者吉噶传记》《卡热·電氏世系史》等与该地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献作为基本线索,结合实地考察,初步梳理论证了帕里仁青岗之修建年代、建造者身份等重要历史信息,较为深入地挖掘了该寺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分析了该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
关键词
電·拉仁青旺给杰布
帕里仁青岗
当巴日巴:强达尔
帕巴白
同仁
-
Keywords
Nyoilha Rinchenwang
Rinchengang
Damri Rinchen
Changdar
Phakpape
Dungreng
-
分类号
K928.7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宗喀巴大师的六种造像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吉如.巴桑罗布
-
出处
《中国西藏》
2007年第4期54-57,共4页
-
文摘
“没有上师之前,就无佛陀之说;千年佛陀之果,源自上师之因”。正是由于视上师为佛陀的传统文化观念,上师或祖师像成为藏传佛教造型艺术当中最为普遍,最具特色的一种题材。不论是唐卡,壁画等绘画艺术,还是石刻、泥塑、木雕、金属等造像艺术,上师像都是题款最多的一项作品,这将十分有助于后人辨认他们的具体身份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宗派的造像风格。
-
关键词
造像艺术
宗喀巴
传统文化观念
佛教造型艺术
绘画艺术
造像风格
佛陀
藏传
-
分类号
J315
[艺术—美术]
-
-
题名西藏珍宝
- 5
-
-
作者
吉如·巴桑罗布
-
出处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第4期18-21,共4页
-
文摘
大明永乐铜镏金烟墨天女像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在当时朝廷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庞大、工艺精美的诸多佛教造像及其他法器,包括佛教乐器和供器,且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境内。国内外佛教造像研究者普遍认为,西藏境内收藏的永乐和宣德年间制作的佛教器具基本属于明朝皇帝赏赐给西藏各大教派上师、法王的礼品。
-
关键词
佛教造像
明永乐
造办处
噶举派
上师
大宝法王
吉祥天母
噶当派
尊造
嘎巴拉碗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