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面粉白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朝柱 张磊 +1 位作者 马传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4-77,共4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面粉白度的变异范围、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小麦面粉白度的测定及表示方法、研究小麦面粉白度的意义以及面粉白度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提出了小麦面粉白度改良的研究重点即加强遗传规律的研究、以白度... 本文综述了小麦面粉白度的变异范围、影响小麦面粉白度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小麦面粉白度的测定及表示方法、研究小麦面粉白度的意义以及面粉白度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提出了小麦面粉白度改良的研究重点即加强遗传规律的研究、以白度为指标的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以白度为主要品质指标的品种布局的区域化和优质栽培的研究 ,同时在注意白度品质时要兼顾其它品质性状。并区别了白度、颜色和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粉 白度 小麦 品种差异 影响因素 磨粉品质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朝柱 马传喜 +1 位作者 赵海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 4 0 5 nm波长测定小麦全籽粒浸提液的吸光度变化 ,以此反映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从反应开始到 5 min时间段酶促反应最快 ,品种间差异较大 ,随后则逐渐下降 ;浸泡时间对全籽粒浸提法测定多酚...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 4 0 5 nm波长测定小麦全籽粒浸提液的吸光度变化 ,以此反映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从反应开始到 5 min时间段酶促反应最快 ,品种间差异较大 ,随后则逐渐下降 ;浸泡时间对全籽粒浸提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浸泡时间小于 2 0 h,品种间差异较小 ;浸泡时间超过 30 h,酶液自身吸光值增加较多 ,因此浸泡时间以 2 5~ 30 h为宜。小麦多酚氧化酶与底物反应较适宜的温度和 p H为 35℃和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多酚氧化酶 活性检测 分光光度法 浸泡时间 反应温度 pH值
下载PDF
小麦鲜面片色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华为 马传喜 +1 位作者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6-819,共4页
为了探讨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鲜面片色泽的影响程度,测定了52个小麦样品的鲜面片色泽、面粉色泽、蛋白质含量、硬度、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面片色泽主要与蛋白质含量、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有关。... 为了探讨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鲜面片色泽的影响程度,测定了52个小麦样品的鲜面片色泽、面粉色泽、蛋白质含量、硬度、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面片色泽主要与蛋白质含量、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有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面片色泽L*值的重要因素,与面片放置0 h和24 h的亮度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64;黄色素含量与面片放置0 h和24 h的黄蓝度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和0.71,与放置0 h2、4 h的红绿度a*值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8和-0.44,而与L*值相关不显著;PPO活性与0 h鲜面片的L*值没有明显相关,但与24 h面片的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0.47),与面片放置24 h后L*值的下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0.55)。因此,鲜面片的初始亮度L*值与PPO活性无关,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含量,放置24 h后的面片L*值既取决于蛋白质含量,也取决于P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粉色泽 面片色泽 多酚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乔玉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7,共4页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双单倍体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乔玉强 马传喜 +3 位作者 黄正来 蔡华 夏云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6-711,692,共7页
对两年度三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多酚氧化酶)活性、AWRC(碱性水保持力)、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 对两年度三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多酚氧化酶)活性、AWRC(碱性水保持力)、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稀懈值、回升值、Zeleny沉降值、硬度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最终粘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环境 品质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普通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朝柱 马传喜 +3 位作者 阎宗武 张磊 赵海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13-1717,共5页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全籽粒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0个普通小麦品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多酚氧化酶活性范围的品种频次分布呈偏态性,峰值倾向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一侧;(2)种皮颜色和胚乳质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有关。红皮品...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全籽粒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0个普通小麦品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多酚氧化酶活性范围的品种频次分布呈偏态性,峰值倾向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一侧;(2)种皮颜色和胚乳质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有关。红皮品种PPO活性高于100AU·min-1·g-1的占31.82%,高于200.0AU·min-1·g-1的占11.63%;白皮品种PPO活性变幅较小,主要集中在28.3AU·min-1·g-1左右,高于100AU·min-1·g-1仅占10.40%,高于200AU·min-1·g-1的占0.06%。总体上看,在平均PPO活性和具有高PPO活性的品种比例上,白皮小麦显著低于红皮小麦品种;(3)白皮粉质和半角质小麦中,PPO活性低的品种较多;(4)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一些小麦品种PPO活性差异很大,黄淮麦区的很多品种PPO活性在20~50AU·min-1·g-1之间,属PPO活性较低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多酚氧化酶 酶活性 品种变异 全籽粒浸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兴峰 马传喜 +1 位作者 王少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4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9个国内小麦品种中,5+10亚基的频率达64%。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强筋品种含有较多的1或2*、7+8或17+18或14+15... 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4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9个国内小麦品种中,5+10亚基的频率达64%。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强筋品种含有较多的1或2*、7+8或17+18或14+15、5+10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9~10分;弱筋品种含有较多的Null、7+9、2+12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5~8分;中筋品种则处于中间类型,亚基总评分差异较大。然而,有些中筋甚至弱筋小麦品种也含有5+10亚基或者一般强筋品种才具有的亚基组合,有的强筋小麦品种反而没有5+10亚基,说明低分子量的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质组分对面筋强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组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卢杰 董连生 +2 位作者 常成 马传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7,共7页
为了探索雨养农业区不同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特点,以黄淮南部大面积种植品种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个密度处理(225×10^(4)株·hm^(-2)、375×10^(4)株·hm^(-2)、525×... 为了探索雨养农业区不同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特点,以黄淮南部大面积种植品种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个密度处理(225×10^(4)株·hm^(-2)、375×10^(4)株·hm^(-2)、525×10^(4)株·hm^(-2)和675×10^(4)株·hm^(-2)),对其分蘖特性、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茎秆强度、倒伏指数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处理密度增加,各品种的冬前茎蘖数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和茎秆强度呈下降趋势,倒伏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茎蘖数、穗数、成穗率及产量等性状变化趋势受品种及试点区域影响。在五铺和大杨试点,当处理密度由225×10^(4)株·hm^(-2)增加为675×10^(4)株·hm^(-2)时,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的冬前茎蘖数(2015年)分别增加75.2%和133.1%、72.3%和72.6%、127.1%和80.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穗粒数(2015和2016年)平均分别减少13.0%和12.6%、12.6%和9.7%、19.9%和14.3%,且在五铺试验点2015年烟农19以及2016年各供试材料在两种处理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强度(2016年)分别减少36.3%和6.2%、22.8%和21.0%、45.6%和33.2%,且在五铺试验点各供试材料在两种处理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本区域小麦生产可通过选择茎秆强度高、抗倒伏的品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潜力,最终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结构 倒伏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异及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文寅 汪帆 +2 位作者 张文明 姚大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目的】研究新鲜全麦粉及储存3个月后全麦粉中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色泽性状与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储存时间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及其品种间的差异,为全麦... 【目的】研究新鲜全麦粉及储存3个月后全麦粉中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色泽性状与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储存时间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及其品种间的差异,为全麦粉或面粉色泽的改良和相关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63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用色差计法测定全麦粉色泽性状。【结果】品种间LOX、PPO活性、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它色泽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新鲜全麦粉和存储3个月的全麦粉的LOX、PPO活性变化较大,储存期间LOX、PPO活性丧失较快,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稳定;储存3个月后的白度和亮度等色泽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变化不大。新鲜全麦粉的白度和亮度均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黄度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OX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LOX活性与白度、亮度和黄度间相关均不显著;储存3个月的全麦粉的白度和亮度仅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全麦粉色泽改良中,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的遗传控制是关键;通过储存全麦粉或面粉的方式并不能大幅度的提高其亮度、白度和降低黄度。所以,遗传育种方法是改良小麦粉白度性状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麦粉 色泽 脂肪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的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海萍 常成 +6 位作者 游光霞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卢杰 马传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49-1656,共8页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子标记在试验材料中表现出丰富的等位变异,具有5~6种等位类型,与籽粒萌芽指数(GI)密切相关。根据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各位点的等位变异显著影响籽粒休眠,其中Vp1-b2和Xbarc294对籽粒休眠作用较其他标记大,可分别解释65.8%和61.2%的表型变异;其次是Xbarc310(56.3%)和Xbarc57(55.8%),最小的是Xbarc321(53.3%)。而5个标记联合可解释95.9%的性状变异,其次是Vp1-b2和Xbarc294的组合(89.1%),解释变异最小的标记组合是Vp1-b2和Xbarc321(79.4%)。5个分子标记即可解释籽粒休眠的绝大部分表型变异,说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受3AS和3BL上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休眠 分子标记 微核心种质
下载PDF
小麦2D染色体上多酚氧化酶(PPO)基因ST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晓波 马传喜 +2 位作者 何克勤 张业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83-1590,共8页
【目的】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并对新标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条由小麦2D染色体上PPO基因编码的mRNA序列(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 【目的】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并对新标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条由小麦2D染色体上PPO基因编码的mRNA序列(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有差异的引物,对130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验证不同带型与PPO活性的相关性,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对STS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位于小麦2A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分子标记(PPO18),对新开发的标记在小麦低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在AY515506的不同位置共设计了8对引物,其中一对引物(STS01)在高、低PPO活性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该引物在7个低PPO活性的材料中能扩增出560bp的目标片段,在7个高PPO活性的材料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最终将该标记定位在2D染色体长臂上。利用该标记检测130份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有75个品种可以扩增出560bp的目标片段,其PPO活性均值为221.08A475/(min·g·103);55个品种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PPO活性均值为309.98A475/(min·g·103),方差分析表明两者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STS01和PPO18共同检测后发现,130份品种中,有37个品种的双标记扩增均表现出高活性带型(H1H2),这些品种PPO活性的均值为337.82A475/(min·g·103),显著高于其它几种扩增带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P<0.01)。32个双标记扩增均表现为低活性带型(L1L2)的小麦品种PPO活性值普遍较低,可作为改良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候选亲本。【结论】STS01是一个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PPO基因分子标记,可以在小麦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活性 STS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等位基因的PCR检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学永 马传喜 +2 位作者 张琪琪 乔玉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7-482,共6页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在麦谷蛋白中约占75%,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LMW-GS组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尚无统一的、标准的、综合的结论,中国小麦LMW-GS的分布现状尚很少研究。本研究利用7对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等位基因的特异引...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在麦谷蛋白中约占75%,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LMW-GS组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尚无统一的、标准的、综合的结论,中国小麦LMW-GS的分布现状尚很少研究。本研究利用7对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标记,对200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Glu-A3位点的分布状况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微核心种质中以c、a、d三个等位亚基的品种数目为多,近一半的品种含Glu-A3c,1/4的品种含Glu-A3a,14.5%的品种含Glu-A3d,三者占总品种数的85%。含Glu-A3b和Glu-A3e的品种各占5%左右,含Glu-A3f的只占1%,因此,对面筋强度作用较大的b、d亚基的数目较少,而对面筋强度作用最小的c亚基却占44.5%。可见通过调整LMW-GS亚基的组成将是改良我国小麦品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 LMW-GS Glu-A3等位基因 PCR检测
下载PDF
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俊 马传喜 +2 位作者 韩立德 陈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为了了解早代PPO活性的分布情况,以多巴(L-DOPA/MOPS)为底物,采用全麦粉过滤法测定了小麦组合(扬麦158×淮麦18)早代(F2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结果表明,F2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分布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且F2和F2∶3家系群... 为了了解早代PPO活性的分布情况,以多巴(L-DOPA/MOPS)为底物,采用全麦粉过滤法测定了小麦组合(扬麦158×淮麦18)早代(F2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结果表明,F2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分布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且F2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27。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组合的F2群体、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的PPO活性主要受两对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F2群体控制PPO活性的两对主基因遗传率为73.92%,F2∶3家系群体中两对主基因遗传率为8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PO活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品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乔玉强 马传喜 +2 位作者 蔡华 夏云祥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68-774,共7页
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对两年度3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活性、AWRC、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 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对两年度3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活性、AWRC、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Zeleng沉降值、硬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这一品质性状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环境 品质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乔玉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单倍体 成胚率
下载PDF
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夏云祥 马传喜 +2 位作者 乔玉强 何贤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8-451,470,共5页
为阐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4个地点的小麦溶剂保持力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各溶剂保持力的变异系数与平均变异系数的比值作为稳定性参数,初步分析... 为阐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4个地点的小麦溶剂保持力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各溶剂保持力的变异系数与平均变异系数的比值作为稳定性参数,初步分析了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4种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间差异均极显著;(2)基因型效应是影响小麦溶剂保持力的主要因素,其方差占总方差的56.7%~83.4%,远大于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3)环境对蔗糖溶剂保持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受环境的影响较小;(4)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因基因型而异,同时基因型间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变化趋势亦不一致。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溶剂保持力 基因型 环境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小麦RILs群体叶绿素含量和千粒重相关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胜男 甘剑锋 +4 位作者 张海萍 常成 卢杰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0-574,共5页
以京411/红芒春2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包括177个家系),研究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花后7 d(Ⅰ期)、14 d(Ⅱ期)、19 d(Ⅲ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与千粒... 以京411/红芒春2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包括177个家系),研究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花后7 d(Ⅰ期)、14 d(Ⅱ期)、19 d(Ⅲ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连锁分析及QTL定位结果表明,2AS2存在一新的QTL位点(Barc5~Gwm448),控制I期和II期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于2011年和2012年均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I、II时期叶绿素含量表型变异的16.38%~20.12%和17.27%~19.35%。而另一位点2AS1(Barc1138~Barc212)只在2011年检测到,可分别解释Ⅰ、Ⅱ期叶绿素含量变异的11.43%和9.67%。同时,该新位点(Barc5~Gwm448)也与千粒重变异有关,可分别解释其表型变异的13.35%(2011年)和10.14%(2012年)。未检测到花后其他时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叶绿素含量 千粒重 相关性 QTL分析
下载PDF
溶剂保持力与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夏云祥 马传喜 +1 位作者 乔玉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0,共4页
为阐明溶剂保持力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并为小麦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SRC与籽粒硬度、AWRC、淀粉黏度特性和蛋白质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与籽粒硬度、AWRC... 为阐明溶剂保持力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并为小麦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SRC与籽粒硬度、AWRC、淀粉黏度特性和蛋白质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与籽粒硬度、AWRC间极显著正相关(r=0.708~0.862),蔗糖SRC与籽粒硬度间相关不显著,与AWRC间相关显著(r=0.546);4种SRC皆与糊化温度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r=-0.569^-0.682),除水SRC、碳酸钠SRC与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外(r=0.496,0.465),SRC与其他淀粉黏度特性指标间相关皆不显著;水SRC与蛋白质品质性状间相关不显著,碳酸钠SRC与SDS沉降值间相关显著(r=0.475),与其他指标间皆相关不显著,蔗糖SRC与蛋白质含量间相关显著(r=0.469),乳酸SRC与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间相关显著(r=0.466,0.559),与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和Zeleny沉降值间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溶剂保持力(SRC) 蛋白质 黏度特性
下载PDF
小麦粉溶剂保持力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云祥 乔玉强 +2 位作者 常成 马传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9-432,共4页
为了探讨小麦粉溶剂保持力(SRC)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用1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小麦粉SRC、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与小麦粉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间相关达1%... 为了探讨小麦粉溶剂保持力(SRC)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用1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小麦粉SRC、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与小麦粉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间相关达1%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8、0.7453和0.8523,与蔗糖SRC间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蔗糖SRC、乳酸SRC间相关达5%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5545和0.5206,与水SRC及碳酸钠SRC间相关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粉4种SRC中,籽粒硬度能够解释乳酸SRC变异的72.6%,蛋白质含量能够解释蔗糖SRC变异的30.7%,回归方程分别为Y(Hardness)=1.814X(LASRC)-120.242和Y(Protein content)=0.081X(SSRC)+3.363。参试材料在不同地点的品质指标与所有地点品质指标平均值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合肥点与品质指标平均值之间总体相关程度较高;不同地点间小麦粉4种SRC极显著正相关,差异表现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溶剂保持力 蛋白质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普通小麦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差异及低溶剂保持力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云祥 马传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0-784,共5页
以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SRC存品种间的差异情况以及4种SRC之间的相互关系。水SRC主要分布在85%~95%,占材料总数的6... 以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SRC存品种间的差异情况以及4种SRC之间的相互关系。水SRC主要分布在85%~95%,占材料总数的66.9%;碳酸钠SRC主要分布在100%~110%,占材料总数的48.8%;乳酸SRC土安分布在90%~105%,占材料总数的80.6%;蔗糖SRC主要分布在125%~140%,占材料总数的72.0%。4种SRC品种间差异皆达极显著水平。SRC的相关分析显示,4种SRC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水SRC与乳酸SRC的相关系数最人,为0.907,而与蔗糖SRC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为0.177。在简单相关分析的摹础上,利用多元同归线性模型预测了水SRC(Y)与碳酸钠SRC(x1)、乳酸SRC(x2)和蔗糖SRC(x3)之间的回归天系,得到方程Y=18.618+0.320x,+0.473x2-0.066x3。同时根据SRC值的分布情况,初步筛选了一批SRC表现较低的小麦品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低SRC小麦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溶剂保持力 相关分析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