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阿尔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磊 +6 位作者 王依平 楼谦谦 陈力琦 高石宝 林秀斌 程晓敢 陈汉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12,共16页
位于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北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向N扩展的重要边界条件,目前对其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特征还存在较大争议。文中利用DEM数据提取了穿过北阿尔金断裂的18条河流及相关汇水盆地的地貌信息,分析了河流平、纵剖面的形... 位于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北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向N扩展的重要边界条件,目前对其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特征还存在较大争议。文中利用DEM数据提取了穿过北阿尔金断裂的18条河流及相关汇水盆地的地貌信息,分析了河流平、纵剖面的形态、标准化河流长度坡度指数(SLK)、标准化河流陡峭指数(K_(sn))以及汇水盆地面积-高程曲线和积分(HI)等多个构造地貌指标参数,以研究北阿尔金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和活动方式。结果表明,北阿尔金断裂西段的河流纵剖面和汇水盆地面积-高程曲线呈上凹型,河流纵剖面上发育较多小规模的裂点,SLK、K_(sn)和HI值相对较低。与之相反,其东段的河流纵剖面大都呈上凸型和平直型,在北阿尔金断裂上盘发育较大规模的河流裂点,对应较高的SLK和K_(sn)值;面积-高程曲线形态以S型和上凸型为主,HI值也相对较大。上述地貌指标反映北阿尔金断裂东段的地貌活动性较西段更强,推测为东段正好位于南阿尔金断裂阿克图受阻双弯曲北侧,受其强烈侧向挤压所致。此外,河流穿过北阿尔金断裂没有发生系统的左旋位错,新发现的一条错断晚第四纪冲积扇的前锋断裂也呈现出典型的逆冲特征,表明北阿尔金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以逆冲运动为主。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北阿尔金断裂在晚新生代存在从走滑向逆冲的构造转换,且与南阿尔金断裂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系 水系特征 地貌分析 走向变化 运动学转变
下载PDF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的构造耦合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磊 杨惠童 +12 位作者 张永庶 张军勇 魏岩岩 黄凯 曹冯威 葛梦佳 陈琰 唐建超 林秀斌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9-2955,共17页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四周均被巨型造山带所围限,共同构成了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主体。本文利用最新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地表地质和已发表的深反射地震数据,将上地壳变形与岩石圈深部变形有机结合,系统刻画了柴达木盆地与周缘三大造山带之间岩石圈尺度的构造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盆山汇聚过程与机制。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在上地壳尺度发育一系列倾向造山带的基底卷入高角度逆断裂体系,自新生代早期就开始活动,以垂直的基底抬升为主,水平缩短量有限;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深度则发育倾向盆地一侧的深大断裂,使得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发生截然的莫霍面错断。这些变形特征揭示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发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楔,即盆地的岩石圈楔入至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其发育主要受盆地与造山带岩石圈强度的横向不均一性控制。与上述挤压性盆山结构不同,阿尔金断裂作为一条巨型的左旋走滑断裂,直接切穿了柴达木盆地与西北侧阿尔金山的岩石圈,是柴达木盆地挤压成盆与变形的侧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 盆山耦合 岩石圈构造楔 地震反射剖面 接收函数成像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