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双排斜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金 周先齐 +2 位作者 王晨飞 张森华 魏群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8-404,519,共8页
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开发,基坑开挖深度逐步加大,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单排桩满足不了位移要求时,发展出双排直桩、斜直交替桩等新型支护形式,然而支护效果仍不够理想。为进一步优化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支护桩,增大其抗侧刚度,将桩设置为斜... 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开发,基坑开挖深度逐步加大,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单排桩满足不了位移要求时,发展出双排直桩、斜直交替桩等新型支护形式,然而支护效果仍不够理想。为进一步优化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支护桩,增大其抗侧刚度,将桩设置为斜桩形成基坑双排斜桩。为了验证双排斜桩的支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双排斜桩在开挖与堆载作用下的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进行监测,并与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双排斜桩的侧向刚度均优于单排桩;(2)当桩顶排距较小时,前后排形成的空间刚架作用不强,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承载力弱于双排直立桩,当桩顶排距与双排直立桩相同时,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桩顶位移增长速度比双排直立桩缓慢,承载力提高;(3)双排斜桩在开挖和堆载过程中,位移增长最为缓慢,桩身弯矩较小,相比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和前排倾斜双排桩有一定优势;(4)对5种工况的桩型布置进行排序,双排斜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单排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双排斜桩 前排倾斜双排桩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水平推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金 俞缙 +3 位作者 林植超 周先齐 刘士雨 涂兵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93-201,共9页
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 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设计了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支护形式,并进行了室内水平推桩模型试验,得到桩顶及坡顶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滑体内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水平推桩模式下,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随荷载增大而增大,模型边坡沿着滑动面破坏,根据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双排桩在推力作用下的发展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适度增大前排桩的桩间距并不会明显降低双排抗滑桩的临界荷载;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悬臂式双排抗滑桩,前排作用被充分调动,前后排最大弯矩差值变小;双排抗滑桩存在明显的三维土拱效应,在推力方向上被划分为后排桩后土拱效应、桩排间土拱效应、前排桩前土拱效应,在深度方向上,滑体中部土拱效应与滑体下部有所不同;适度扩大前排桩的间距,桩排间土体保持稳定,未见土体绕流现象,桩排间土拱效应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双排抗滑桩 变刚度调平设计 水平推桩 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海 叶金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6-80,共5页
深基坑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难以用一个准确的数值表述.本文选取侧压力,墙体侧斜,墙体弯矩,支撑轴力,立柱隆起及地表沉降作为评估指标;将深基坑的安全性等... 深基坑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难以用一个准确的数值表述.本文选取侧压力,墙体侧斜,墙体弯矩,支撑轴力,立柱隆起及地表沉降作为评估指标;将深基坑的安全性等级划分为5级,并建立评估指标和安全等级的定量关系表;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论证其在深基坑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并建立用于深基坑安全性评估的模糊神经网络,并将训练好的网络用于某深基坑的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深基坑进行评估是深基坑安全评价的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安全评估 指标体系 模糊神经网络
下载PDF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课堂教学探索--以土力学为例
4
作者 叶金 赵花丽 +1 位作者 金晓勤 叶国琛 《高教学刊》 2022年第7期89-92,共4页
为了应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挑战,凸显地方特色,实现根植地方,服务地方的目标,混合式课堂被引入到土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思维导图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设置实验教学班和传统教... 为了应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挑战,凸显地方特色,实现根植地方,服务地方的目标,混合式课堂被引入到土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思维导图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设置实验教学班和传统教学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1)在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参与度提高,兴趣浓厚,较易形成土力学知识框架;(2)混合式课堂教学班成绩总体优良,传统教学班学生则以中等分数段居多,混合式课堂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3)雨课堂是混合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授课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梳理的有效辅助工具,未来应探索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土力学课堂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课堂 土力学 雨课堂 思维导图
下载PDF
多支护形式共同作用下深基坑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辉 吕明 +2 位作者 叶金 刘波 张笈玮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9,共5页
在开挖深度较大时,组合支护结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设计中一般是将各种支护结构单独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共同作用。以某深基坑为例,通过FLAC3D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土钉、顶撑以及排桩联合支护下深基坑的稳定性,得到排桩水平位移、... 在开挖深度较大时,组合支护结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设计中一般是将各种支护结构单独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共同作用。以某深基坑为例,通过FLAC3D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土钉、顶撑以及排桩联合支护下深基坑的稳定性,得到排桩水平位移、土钉轴力、支撑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的进行,支护结构受力增大,但土钉变化不大;超载使桩身位移变大,地表沉降增大;过大或过小的排桩嵌固深度不利于受力;土钉的长度应合理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支护 有限元分析 土钉 共同作用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医院施工过程集成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金 《物联网技术》 2018年第10期74-75,79,共3页
文中基于物联网研究了大型医院建设项目施工过程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物联网实现集成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内容进行研究,包括建立适合医院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感知层,制定信息标准和规范,EPC编码,及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分析... 文中基于物联网研究了大型医院建设项目施工过程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物联网实现集成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内容进行研究,包括建立适合医院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感知层,制定信息标准和规范,EPC编码,及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分析、判断及对策。该研究可解决大型医院施工中的难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减少经费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大型医院 施工 集成化管理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岩土工程学科开设研究
7
作者 叶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16期46-47,共2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体系与地质学体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具有横向跨度大、内容多、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开设难度很大.我校岩土工程开设面临专业课程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岩土方向师资队伍不足,缺乏岩土工程方面办学经验等问题.为了解决...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体系与地质学体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具有横向跨度大、内容多、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开设难度很大.我校岩土工程开设面临专业课程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岩土方向师资队伍不足,缺乏岩土工程方面办学经验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突出重点,外聘专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继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职业考试接轨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岩土工程 学科开设
下载PDF
锥型组合桩竖向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先齐 叶金 +1 位作者 金晓勤 郭登圻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7-1103,共7页
阶梯型变截面桩竖向承载力大,但其在变径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限制了该桩型的适用范围,为减轻其在变径处的轴力突变,将水平变截面设置为一定倾角,形成锥型组合桩。为了摸清该新桩型的竖向承载性能,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锥型组合桩在竖向荷... 阶梯型变截面桩竖向承载力大,但其在变径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限制了该桩型的适用范围,为减轻其在变径处的轴力突变,将水平变截面设置为一定倾角,形成锥型组合桩。为了摸清该新桩型的竖向承载性能,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锥型组合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等截面桩、阶梯型桩进行对比,揭示锥型组合桩的竖向承载机理。模型试验依据相似理论进行设计,在试验中保持三种桩型的体积近似相等,竖向荷载采用分级加载,获取桩顶沉降曲线以及桩身轴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等截面桩的竖向承载力最小,阶梯型桩的竖向承载力居中,锥型组合桩的竖向承载力最大;(2)等截面桩的轴力随深度增大近似线性减小,阶梯型桩在截面变小处轴力发生突变,产生应力集中,锥型组合桩在上下两个截面变化处轴力未发生显著突变,在下变截面处往下一定位置产生轴力极大值,轴力分布较为均衡;(3)等截面桩侧阻力占比随荷载增大急剧减小,阶梯型桩侧阻力占比随着荷载非线性变化,锥型组合桩侧阻力占比稳定在55%左右;(4)锥型组合桩既可以发挥阶梯型桩承载力大的优点,又可以克服阶梯型桩在变截面处的轴力突变问题,竖向承载力大于阶梯型桩,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型组合桩 模型试验 倾角 竖向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