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中羞涩”的来源
1
作者 叶清 《语文知识》 1996年第5期20-21,共2页
近几年,“囊中羞涩”这一成语常见诸报端,使用频率较高。这一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宋代的阴时夫,在《韵府群玉·阳韵》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个叫阮孚的穷书生,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在会稽游学。有个客人问他:“布袋中... 近几年,“囊中羞涩”这一成语常见诸报端,使用频率较高。这一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宋代的阴时夫,在《韵府群玉·阳韵》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个叫阮孚的穷书生,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在会稽游学。有个客人问他:“布袋中装着什么东西?”阮孚说:“只有一个铜钱着守钱袋,害怕它不好意思。”(原句为“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唐代杜甫又因为这个故事写了一首《空囊》诗,其中有两句为“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囊中羞涩”的成语即由此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使用频率 故事 宋代 布袋 阳韵 会稽 唐代 晋朝 游学
下载PDF
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之门——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之案例
2
作者 叶清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
近几年,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我以为要从作文的根本性问题人手,要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 近几年,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我以为要从作文的根本性问题人手,要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活,深人生活,观察生活,“以我手写我心”,真正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训练再也不能局限于写作技法的训练,而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 作文指导课 写作思维 观察生活 案例 写作训练 写作技法 性问题
下载PDF
六艺·六书·六体·六义
3
作者 叶清 《语文知识》 1999年第4期5-,17,共2页
古籍中,“六艺”有两种意义。其一,指射、御、礼、乐、书、数六种知识技能。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其二,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绝大多数情况... 古籍中,“六艺”有两种意义。其一,指射、御、礼、乐、书、数六种知识技能。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其二,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六艺”指前一种意义。这是因为,后一种意义中,六本书中的《乐》已经失传,流传后世的只有五本书,常称之为“五经”,而很少称之为“六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六义 六书 知识技能 古籍 意义 五经 张衡 春秋 指前
下载PDF
同组磨课 如切如磋——《想北平》同课异构磨课及反思
4
作者 叶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1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磨课是许多中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通过磨课。可以探讨文本,研讨学情,调整教案,完善教法。本文详细记录了一次教研组磨课的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关键词 教研 课堂教学 磨课
下载PDF
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之门——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之案例
5
作者 叶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0年第1期83-85,共3页
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表明:写作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 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表明:写作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技法的训练,而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将生活真正变成学生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由此,我们必须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活,真正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技法 写作源泉
下载PDF
用思想点燃思想——由盆栽引发的写作训练及思考
6
作者 叶清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0期47-48,共2页
不久前.我所教的班级为了参加全校班容评比,买来了一批植物:两盆榕树,两盆仙人球,两株茶花,一束插在玻璃花瓶里的玫瑰花。
关键词 写作训练 盆栽 点燃 玫瑰花 班级
原文传递
立意为帅,拒绝“套作”——201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批改摭谈
7
作者 叶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套作”作文,贻害无穷 何谓高考“套作”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考生在语文高考时,不管作文的材料、要求、审题,用事先准备好了的范文稍微改头换面,而保留其主要的内容、语言、结构,套出一篇考场作文来。
关键词 作文批改 语文高考 套作 浙江省 立意 考场作文 考生 范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