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研究: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21
1
作者 毛建仁 厉子龙 叶海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93-2617,共25页
华南陆块是由华夏地块和扬子克拉通在新元古代早期碰撞拼贴形成,在古生代时期其北侧、西侧和南侧受到古特提斯洋消失的影响,在晚古生代末期在南、北两侧分别与印支陆块和华北陆块发生碰撞形成现今中国大陆东部的基本格架,自中生代起受... 华南陆块是由华夏地块和扬子克拉通在新元古代早期碰撞拼贴形成,在古生代时期其北侧、西侧和南侧受到古特提斯洋消失的影响,在晚古生代末期在南、北两侧分别与印支陆块和华北陆块发生碰撞形成现今中国大陆东部的基本格架,自中生代起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因此,华南陆块经历了三大构造体系的作用,产生了叠加复合型构造样式.华南与周边地区有关中生代地质的对比研究表明,尽管华南陆块中生代紧邻西太平洋俯冲带,但东缘尚未发现有新生的弧型地壳,华南中生代地质特征主体表现为古大陆边缘再造至陆内构造,缺乏洋岛玄武岩和大陆弧安山岩.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重点,是确定华南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展布和构造演化.本文通过总结华南具有挤压-伸展构造转换的三条结合带的岩浆岩记录,结合构造变形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试图推动华南地质研究,使其成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典型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岩浆岩成因 岩浆活动 大陆动力学 华南陆块
原文传递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以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18
2
作者 邓平 沈渭洲 +4 位作者 凌洪飞 叶海敏 王学成 濮巍 谭正中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0-528,共9页
仙石大型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NNE向硅化带和NWW向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 仙石大型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NNE向硅化带和NWW向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石英为主,蚀变作用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碱交代、硅化和赤铁矿化。沥青铀矿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矿床中存在81Ma(主要)和125Ma(次要)两期铀矿化。H、O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OH2O=1.4‰~6.6‰,δDH2O=-65‰~-34‰,反映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矿脉中方解石的δ13C=-8.5‰~-3.1‰,反映矿化剂∑CO2来自地幔。上述特征表明,地幔流体在仙石铀矿床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成矿作用 铀矿床 同位素 广东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来自锆石SHRIMP及LA-ICP-MS测年的证据 被引量:105
3
作者 张传林 陆松年 +1 位作者 于海锋 叶海敏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由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等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组成.报道了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内副变质岩、部分岩浆岩锆石SHRIMP及LA—ICP—MSU—Pb测年结果,并结合野外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由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等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组成.报道了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内副变质岩、部分岩浆岩锆石SHRIMP及LA—ICP—MSU—Pb测年结果,并结合野外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北昆仑地体出露的前寒武纪副变质岩,沉积的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晚期,在0.9~1.0Ga和约0.8Ga发生变质;(2)北昆仑地体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增生到塔里木南缘的造山带,两期变质作用是塔里木地块在Rodinia汇聚及裂解过程中的构造响应;(3)在南昆仑地体的西段,原认为属于古元古代的布伦阔勒群,实质是由北部中生代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及南部的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到这套火山-沉积岩系之上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孔兹岩)组成.获得南部的孔兹岩系继承性碎屑锆石的年龄为600-2200Ma之间,表明其沉积年龄大约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并在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发生变质;(4)在康西瓦,获得侵入于孔兹岩眼球状英云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505Ma,变质年龄为240Ma.结合前人对该区孔兹岩锆石U—Pb定年资料,表明南昆仑地体是加里东期增生到北昆仑地体南缘的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昆仑地体 南昆仑地体 前寒武纪基底 锆石SHRIMP及LA-ICP-MS U-PB 年龄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粤北帽峰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9
4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6 位作者 邓平 蒋少涌 姜耀辉 邱检生 黄国龙 叶海敏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87,共11页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Y而亏损Ba,Sr,P和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1.70-9.63,(La/Yb)N=0.41-6.25),Eu亏损明显(δEu=0.02-0.22);具有低的εNd(t)值(-12.3--10.8),变化的δ18O(4.1-11.3‰)、(87Sr/86Sr)i(0.71049- 0.73359)、206Pb/204Pb(18.345-22.019)和207Pb/204Pb(15.646-15.863)以及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79-1996Ma)。以上特征表明,帽峰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古元古代成分不均一的泥质变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帽峰岩体
下载PDF
粤北笋洞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4
5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5 位作者 邓平 蒋少涌 高剑峰 叶海敏 濮巍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 笋洞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年龄为189.1±0.7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 CaO/Na_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方面,富集Rb,Th,U,Ce,Sm,Y,亏损 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6.6~8.8,(La/Yb)_N=6.44~10.74),Eu亏损明显(δEu=0.14~0.31);它具有低的ε_(Nd)(t)(-11.4~-9.3),高的δ^(18)O(10.2~12.7‰)、(^(87)Sr/^(86)Sr);(0.72949~0.74923)、^(206)Pb/^(204)Pb(18.180~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2~1933Ma)。上述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成分为主的古-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笋洞岩体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伟晶辉长岩和玄武岩锆石SHRIMP年龄:库地蛇绿岩的解体 被引量:50
6
作者 张传林 于海锋 +3 位作者 沈家林 董永观 叶海敏 郭坤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9-643,共5页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是中国西部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之一。对这条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背景至今存在很大分歧。笔者等在库地超镁铁岩体中 ,获得侵入于橄榄岩中的伟晶辉长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5 2 5± 2 .9Ma,在库地一些克沟获...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是中国西部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之一。对这条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背景至今存在很大分歧。笔者等在库地超镁铁岩体中 ,获得侵入于橄榄岩中的伟晶辉长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5 2 5± 2 .9Ma,在库地一些克沟获得块状玄武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4 2 8± 19Ma,这表明库地超镁铁岩和库地一些克沟玄武岩不属于同一时代 ,因此它们可能形成的构造背景也存在差异 ,库地蛇绿岩应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库地蛇绿岩 锆石 西昆仑 玄武岩 辉长岩 超镁铁岩 解体 年代 资料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46
7
作者 毛建仁 陈荣 +2 位作者 李寄嵎 叶海敏 赵希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3-1734,共12页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舟花岗岩富Si、K、Rb-Th,Y含量高,铝弱过饱和,贫Sr、Ba、P、Ti、Eu,过渡元素显著亏损而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菜刀岐石英斑岩是其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莒舟岩体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中有少量幔源组分加入,岩石的ε_(Nd)(t)偏低(-7.21),t_(DM)偏高(1.52Ga)。太华花岗岩体的ε_(Nd)(t)稍高(-3.60~-3.68),t_(DM)稍低(1.21Ga),岩石中有较多幔源组分加入,是壳幔混合源花岗岩。过铝质壳源型花岗岩可以在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壳幔相互作用对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锡矿床 构造环境演化 闽西南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缘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裂解的证据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传林 叶海敏 +2 位作者 王爱国 郭坤一 董永观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塔里木西南缘(西昆仑北带)发育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辉绿岩侵入青白口系而被南华系超覆,玄武岩发育在南华系下部。初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及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背景,来自EMI型地幔源区。结合对本区格林威尔期造山... 塔里木西南缘(西昆仑北带)发育新元古代辉绿岩及玄武岩,辉绿岩侵入青白口系而被南华系超覆,玄武岩发育在南华系下部。初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及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背景,来自EMI型地幔源区。结合对本区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的确定以及新元古代815Ma左右的A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新元古代玄武岩喷发、辉绿岩岩墙侵入等是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员在新元古代发生裂解的岩浆事件,我们推测超大陆裂解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西南 新元古代玄武岩 新元古代辉绿岩 地球化学 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2
9
作者 赵希林 毛建仁 +3 位作者 陈荣 许乃政 曾庆涛 叶海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3-231,共9页
锆石SHRIMP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50±3Ma。才溪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弱过铝。岩石富集LREE,具Eu负异常,*Eu值为0.54~0.66,亏损Ba、Nb、Ta、Sr、P、Eu、Ti。(87Sr/86Sr)i值较高,为0.710462~0.712265,ε... 锆石SHRIMP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50±3Ma。才溪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弱过铝。岩石富集LREE,具Eu负异常,*Eu值为0.54~0.66,亏损Ba、Nb、Ta、Sr、P、Eu、Ti。(87Sr/86Sr)i值较高,为0.710462~0.712265,εNd(t)为-8.68^-9.81,t2DM为1.51~1.61Ga。岩石中黑云母富铝、镁,在Fe2+-Fe3+-Mg2+三角图上落入壳幔混源区。根据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认为,才溪二长花岗岩是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在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溪岩体 锆石SHRIMP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闽西南
下载PDF
广东省22个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及成因:元素及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7 位作者 孙涛 蒋少涌 姜耀辉 倪培 高剑峰 黄国龙 叶海敏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87-2703,共17页
根据主要元素组成,将所研究的22个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分为强过铝花岗岩和弱过铝花岗岩两类,后者又区分出分异和未分异两种。它们总体具有较为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都是以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Nb,Ta,P与 Ti 呈负异常、... 根据主要元素组成,将所研究的22个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分为强过铝花岗岩和弱过铝花岗岩两类,后者又区分出分异和未分异两种。它们总体具有较为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都是以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Nb,Ta,P与 Ti 呈负异常、Eu 亏损为特征,但分异弱过铝花岗岩(包括禾洞、大埔、荷泗、白浆岩体)的 Ba、Ti 呈负异常和 Eu 亏损更为明显。强过铝和弱过铝花岗岩的 Nd 同位素组成区别明显:象头山等6个强过铝花岗岩体具有低的ε_(Nd)(t)值(-13.4~-10.0,平均为-12.1)和较老的 Nd 模式年龄(1.76~2.08Ga,平均为1.96Ga),是由成熟度较高的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在弱过铝花岗岩中,石背岩体以及禾洞和大埔两个分异岩体具有高的ε_(Nd)(t)值(-3.6~-4.9,平均为-4.4)和年轻的 Nd 模式年龄(1.23 ~1.34Ga,平均为1.3Ga),反映其源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地幔物质;佛冈等其余12个弱过铝花岗岩体(包括荷泗、白浆2个分异花岗岩)的ε_(Nd)(t)值(-12.3~-8.1,平均为-9.7)和 Nd 模式年龄(1.56~1.94Ga,平均为1.74Ga)都介于上述两类花岗岩之间,但相对较接近于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成熟度不同程度地低于强过铝花岗岩源区的陆壳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是在伸展构造及玄武岩底侵条件下,由以沉积变质岩为主的中下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饱和指数 Sr—Nd同位素 构造伸展 燕山期花岗岩 广东省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毛建仁 高桥浩 +6 位作者 厉子龙 中岛隆 叶海敏 赵希林 周洁 胡青 曾庆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4-856,共13页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岩浆作用 新生代 中国东南部和日本
下载PDF
湖南紫云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凯 毛建仁 +2 位作者 赵希林 叶海敏 胡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27,共20页
紫云山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组成,前者为岩体的主体,呈环状分布于岩体的周边,发育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后者为补充侵入体位于岩体的中央部位,两者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 紫云山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组成,前者为岩体的主体,呈环状分布于岩体的周边,发育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后者为补充侵入体位于岩体的中央部位,两者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2.5±1Ma和222.3±1.8Ma,都为印支晚期的产物。两种岩石类型的SiO2含量存在明显间断,A/CNK变化范围分别为0.99~1.05和1.08~1.15,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弱过铝-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两类岩石都具有高的Rb、Cs含量和Rb/Sr比值,低的Sr、Ba、Eu含量,强-中等负铕异常,以及高的(87Sr/86-Sr):值和低的ε-Nd(t)值,显示了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起源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两种岩石类型形成的温压条件和成岩深度有明显差别,暗示两者的源区不同。紫云山岩体两类岩石都是在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挤压一松驰构造环境下形成,岩浆底侵作用形成了少量有幔源组分加入的花岗闪长岩,其后上地壳泥砂质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了黑云母花岗岩。华南印支期主要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和高精度年龄数据显示,在华南内陆带和武夷-云开山脉带,由南而北,岩体形成时代逐渐变新,是印支陆块与华南陆块碰撞拼合所引起的挤压应力由南向北传递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山岩体 LA-ICP—MS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意义 湖南
下载PDF
粤北下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烈勤 黄国龙 +4 位作者 沈渭洲 凌洪飞 叶海敏 刘汝洲 邹志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5-71,共7页
印支期下庄花岗岩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石的主要元素显示出富硅、富碱、过铝质等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U、Ce、Sm、Y,亏损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7.54~11.18,(La/Yb)N=7.36~16.03),Eu... 印支期下庄花岗岩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石的主要元素显示出富硅、富碱、过铝质等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U、Ce、Sm、Y,亏损Ba、Sr、P、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7.54~11.18,(La/Yb)N=7.36~16.03),Eu亏损明显(δEu=0.24~0.33);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下庄花岗岩属于后碰撞花岗岩范畴.这些特征表明,下庄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以泥质岩和砂质岩组成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过铝质花岗岩 下庄岩体
下载PDF
针刺“四关”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叶海敏 张鹏 +3 位作者 林旭明 姚雯 任珍 吴清明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对穴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合谷穴组)针刺双侧合谷穴治疗,B组(太... 目的:观察"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对穴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合谷穴组)针刺双侧合谷穴治疗,B组(太冲穴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治疗,C组(四关穴组)针刺四关穴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运用HAMD抑郁量表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A组、B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分别与A组、B组比较,C组总体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针刺"四关"穴疗效优于单用"合谷"或"太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四关穴 针刺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肖靓宜 刘未艾 +4 位作者 吴清明 王凌燕 周魁明 叶海敏 付磊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造模,连续21d。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施灸穴位均分为Ⅰ组("肝俞""脾俞""胃俞")和Ⅱ组("章门""期门""中脘"),两组穴位隔日交替,每穴连续灸4~5壮(约30min);逍遥散组及多潘立酮组按1mL/100g分别灌服逍遥散水煎剂和多潘立酮水溶剂。分组治疗14d后,通过观察大鼠胃肠对营养性半固体糊的排空情况检测胃排空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模型组上升(P〈0.01),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的5-HT、DA、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含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隔药饼灸、逍遥散均能显著增加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的5-HT、DA、NE含量,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提高大鼠胃排空率,达到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艾炷灸、多潘立酮对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隔药饼灸 下丘脑 5-羟色胺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华南中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和迁移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凯 厉子龙 +5 位作者 徐维光 叶海敏 赵希林 胡逸州 周静 毛建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155,共15页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在华南中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和迁移以及地质构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认为单一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不可能形成如此多方向和如此宽的(>1000km)构造变形和岩浆岩;评述了目前被广泛引用在华夏地块晚中生代岩浆活动...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在华南中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和迁移以及地质构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认为单一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不可能形成如此多方向和如此宽的(>1000km)构造变形和岩浆岩;评述了目前被广泛引用在华夏地块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模式,确定了其主要贡献以及有待完善的要点。提出华南在中侏罗世(约175±5Ma),古太平洋板块进入大致由南往北斜向俯冲为主的构造体系,晚侏罗世早期(约120Ma)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了急剧变化,为古太平洋板块向西正向俯冲的构造体系,在白垩世中期(85±5Ma)由于华南大陆已成为被动陆缘。此时,大致同时代的东南沿海和台湾东部处于完全不同的构造背景,前者为伸展型的板内环境,后者为挤压型的弧陆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中生代岩浆岩 板块俯冲 华南
下载PDF
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覃佐爱 薛海兵 +3 位作者 吴清明 谭志高 张鹏 叶海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915-921,共7页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行为学能力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四关"组穴的协同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空白组10...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行为学能力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四关"组穴的协同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的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关组、合谷组、太冲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阻术后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及孤养法造PSD模型。治疗组大鼠分别使用电针"四关"、合谷、太冲穴治疗,30分钟/次/日,连续21天。采用糖水试验、敞箱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下丘脑区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结果 (1)造模后,SD大鼠行为学指标及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较空白组均明显减少(P<0.01);(2)治疗后,四关组及太冲组大鼠的敞箱试验数据高于模型组(P<0.01),且太冲组直立次数治疗后与空白组无差别,而合谷组基本无变化且治疗后与模型组无差异(P>0.05);治疗三组糖水消耗比逐步上升,且合谷组治疗后达到了与空白组无差别的水平(P>0.05);(3)治疗后,四关组及太冲组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太冲组的NE、5-HT含量又明显高于四关组(P<0.05),而合谷组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低于四关组及太冲组(P<0.01)。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及太冲穴均能显著增加P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的增加有关;但四关穴治疗该病的协同效应并不突出,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关穴 电针 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 脑单胺神经递质
下载PDF
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两类花岗质岩体与成矿作用:以赣南—闽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希林 刘凯 +1 位作者 毛建仁 叶海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1-886,共16页
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花岗岩(170~150Ma)分布广泛,且与成矿关系密切。该时期的花岗岩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南岭东段地区以东西向分布,在武夷山地区呈北东向分布,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赣南地区出露的小岩株... 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花岗岩(170~150Ma)分布广泛,且与成矿关系密切。该时期的花岗岩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南岭东段地区以东西向分布,在武夷山地区呈北东向分布,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赣南地区出露的小岩株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具有钨锡找矿潜力,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于同时代出露的大岩基。东西向展布的小岩株与同时代的大岩基可能是由时代相当于元古宙中等成熟度的陆壳富泥砂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小岩株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流体相参与的高程度的分异作用,是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的产物:而北东向分布的岩体可能是由中元古代泥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所形成。该时期南岭及邻区大陆岩石圈以伸展背景为主,而整体上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已处于东亚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制作用下,古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的北西向碰撞挤压作用已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早期 岩浆作用 成矿 构造背景
下载PDF
江西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花岗岩独居石U-Pb精确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9
作者 叶海敏 张翔 朱云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70,共13页
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湖塘矿田的北部,赣北九岭成矿带中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几个钨矿之一。本文对矿区出露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独居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150.0... 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湖塘矿田的北部,赣北九岭成矿带中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几个钨矿之一。本文对矿区出露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独居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其年龄分别为150.0±0.7 Ma、149±1 Ma和148.2±1.2 Ma。独居石测年数据显示,三种岩性的样品Tera-Wasserburg反向谐和图的下交点年龄与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一致,反映了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燕山期,结合矿区辉钼矿的Re-Os成矿年龄(150.4±1.4 Ma),表明石门寺钨矿成矿作用与花岗岩的形成密切相关。大湖塘钨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与钦杭成矿带的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上一致(^(150) Ma),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形成于岩石圈拉张减薄的动力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独居石U-Pb定年 花岗岩 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 江西
下载PDF
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付中应 李向荣 +4 位作者 吴清明 李丹丹 姚雯 刘未艾 叶海敏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5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通络汤口服及普通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通络汤口服及普通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偏瘫 化痰通络汤 针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