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 被引量:65
1
作者 袁承程 张定祥 +1 位作者 刘黎明 叶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7-278,共12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耕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分析2009-2018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掌握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与变化态势,有助于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耕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分析2009-2018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掌握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与变化态势,有助于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2009-2018年土地调查格网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数学指数模型等方法,从耕地数量、空间以及立地条件等方面研究近10年来中国的耕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9-2018年间中国耕地数量总体稳定,但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全国耕地共减少39.37万hm^(2),减少幅度为0.29%。2)从市域尺度分析,呈现以“哈尔滨-郑州-昆明”带为中心的东-中-西分异特征,该中心带内耕地净减少面积与全国耕地净减少总量基本持平,而该中心带以东地区的耕地净减少量与中心带以西地区的耕地净增加量相近。3)耕地空间变化率在长江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以及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相对较高,表明这些区域人为调整耕地空间布局的强度较大,但其市域内净增加耕地面积总量却不大。4)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距离主要城市中心30 km以内的区域,而耕地增加主要发生在离城市中心40 km以外区域,这进一步说明城市化发展仍然是当前耕地减少的主导因子。此外,石嘴山、延安、雅安、榆林、张家口、丽水和泉州等地的耕地平均海拔增加较大,说明这些地区耕地“上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今后应根据耕地变化“热点地区”的动态识别,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督察的精准定位和因地施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土地调查 耕地变化 格网数据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框架的兼业型农户城镇化意愿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魏雪 刘黎明 +1 位作者 孙锦 叶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兼业型农户即将务农和务工作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农户,是现阶段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也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潜在群体。为探索兼业型农户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中国中部的兼业型农户进行深度访... 兼业型农户即将务农和务工作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农户,是现阶段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也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潜在群体。为探索兼业型农户城镇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中国中部的兼业型农户进行深度访谈,搜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禀赋、农村吸引力和城市吸引力、社会网络关系分别作为内驱因素、外驱因素和调节因素对农户的城镇化意愿产生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兼业型农户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可为政府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成效和提供政策依据和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业型农户 城镇化意愿 扎根理论 农户生计
下载PDF
高集约化农区投入减量化与环境风险降低潜势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付永虎 刘黎明 +2 位作者 王加升 叶津 郭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该文应用氮足迹(nitrogen footprint,N footprint)、灰水足迹(grey water footprint,GWF)理论,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区,对集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 该文应用氮足迹(nitrogen footprint,N footprint)、灰水足迹(grey water footprint,GWF)理论,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区,对集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析,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综合评估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投入减量化趋势与环境风险降低潜势。结果表明:1)在考虑活性氮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约束下,2006-2013年青浦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率相对较低,2006-2013年均值仅为0.669;2)2006-2013年青浦区年均劳动力、肥料和机械动力的潜在减量比例较高,8 a间潜在年均缩减总量分别为8 10~4人,4 501.59 t,27 928.44 k W;非点源污染灰水足迹的潜在减排比例高于污染氮足迹,潜在减排总量年均分别为52 046.88万m^3和381.04 t。花香桥街道具有最大的潜在投入减量化与环境风险降低比例。白鹤镇、练塘镇等具有较大的潜在缩减规模,应成为青浦区农业投入减量化和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的重点区域。该文评价结果可为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农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污染 农业 氮足迹 灰水足迹 环境效率 投入减量 环境风险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农户经营规模的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承程 刘黎明 +2 位作者 叶津 邱孟龙 任国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8-696,共9页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合理确定农户适度经营规模,从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尝试对洞庭湖区不同农户农业用...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合理确定农户适度经营规模,从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尝试对洞庭湖区不同农户农业用地经营规模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以桃江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仅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单一效应分析,农户经营规模在>6.67~20.00 hm2时社会效应最佳,>0.67~2.00 hm2时经济效应最大,>20.00 hm2时环境效应最优;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应分析,在政府视角下,经营规模在>6.67~20.00 hm2之间的农户综合效应最高;而在农户和学者视角下,>3.33~6.67 hm2时农户综合效应最佳;结合协调度分析,桃江县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应在>3.33~6.67 hm2之间,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综合效应,而且社会-经济-环境效应的协调度较好。开展不同农户经营规模的农业土地利用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探寻社会-经济-环境效应均适宜的农户经营规模,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经营规模 层次分析法(AHP) 熵权法 综合效应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风险差异化分区防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永虎 刘黎明 +3 位作者 任国平 刘朝旭 郭赟 叶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灰色线性规划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差异化分区防控 青浦区
原文传递
凉拌黄瓜
6
作者 叶津 《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2011年第6期37-37,共1页
夏日炎炎,最消暑的凉菜莫过于拌黄瓜了,凉丝丝的沁人心脾。一天中午,妈妈从菜市场上买来了几根翠绿的黄瓜,用水冲洗干净。不一会儿,一根根挂着水珠的黄瓜就在妈妈的刀下变成了一块块翡翠丁。妈妈把黄瓜丁放入盘中,撒上盐,淋上香油,
关键词 黄瓜 菜市场 妈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