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 被引量:178
1
作者 殿 张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利用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结果显示: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标准差和极差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偏小;全国大部地区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 利用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结果显示: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标准差和极差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偏小;全国大部地区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比初霜冻日期大,无霜冻期的年际变化又比终霜冻日期大;从线性变化趋势看,近47年,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2.0d/10a,初霜冻日期推迟1.3d/10a,无霜冻期延长3.4d/10a;终霜冻日期提早幅度大于初霜冻日期推迟幅度;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推迟,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时间明显比初霜冻日期推迟时间长;同终霜冻期年代际变化一样,全国平均无霜冻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冻 无霜冻期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0
2
作者 殿 尹继福 +2 位作者 陈正洪 郑有飞 吴荣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全国753个站1961—2010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基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制定的高温热浪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我国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强度高值区基本相同,均在江... 利用全国753个站1961—2010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基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制定的高温热浪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我国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强度高值区基本相同,均在江淮、江南大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其中江西北部、浙江北部高温热浪频次最高,高温日数最多;浙江北部高温强度尤为突出。近50年来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频次、日数和强度总体呈增多、增强趋势,但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60—8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减少(弱)趋势,80年代后期以来,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增多(强)趋势。区域变化特征明显,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中北部、华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及四川盆地南部呈显著增多(强)趋势;而黄淮西部、江汉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温热浪的范围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频次 强度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88
3
作者 韩荣青 李维京 +3 位作者 艾婉 宋艳玲 殿 侯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32,共8页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部门在使用相关气象信息产品时带来了困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作了3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国家气候中心原有北方地区(30oN以北)初霜冻预测业务代表站由65个增加到233个,空间精细度达到行政县级,并且分析了233个测站分别用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和百叶箱观测日最低气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与气象观测日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地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普遍要更接近于初霜冻观测日期;第二,本文整理分析了1961-2008年北方地区233个站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定义的初霜冻日期的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各地初霜冻日期推迟最为明显,而且黑龙江东部地区初霜冻日期推迟到了9月30日以后,另外在北方许多地区初霜冻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较90年代偏晚;第三,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日期早晚对秋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之前若无持续性异常低温时段,初霜冻日期早晚变化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大小还受到作物成熟前各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年代际背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冻日期 地面温度 代表站 气候特征 产量影响 中国北方
下载PDF
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 被引量:71
4
作者 陈鲜艳 张强 +3 位作者 殿 廖要明 祝昌汉 邹旭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三峡库区地处鄂西和渝东的崇山峻岭中,局地气候受山谷和水体的共同影响,冬暖夏热,降水丰富。利用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降水与温度观测资料,对2003年蓄水前后的降水、气温等要素作了时间对比分析,同时分... 三峡库区地处鄂西和渝东的崇山峻岭中,局地气候受山谷和水体的共同影响,冬暖夏热,降水丰富。利用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降水与温度观测资料,对2003年蓄水前后的降水、气温等要素作了时间对比分析,同时分别选取近库区和远库区站点作降水比值和温度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库区降水较常年偏少,但降水趋势与西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一致。20世纪90年代之后三峡库区气温有显著上升趋势,蓄水后受水域扩大影响近库地区的气温发生了一定变化,表现出冬季增温效应,夏季有弱降温效应,但总体以增温为主。由于三峡工程局地气候影响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气候调节过程,所给出的结果只是三峡水库蓄水至今3年时间的观测分析结果,同时蓄水前后温度变化还需要更长时间观测分析统计,对水库水域扩大影响造成的局地气候效应有待更多研究方法及模式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候效应 局地变化
下载PDF
GIS在气候资源分析及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郭兆夏 朱琳 +1 位作者 殿 杨文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7-359,共3页
根据陕西省气候背景及地形、地貌特点 ,分区域建立气候要素网格推算模型 ,将陕西省气候资源推算至 0 .5km的地表网格单元上 ,利用 GIS技术使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气候资源信息在计算机上以图形的形式 ,得以精确地描述 ,从而实现气候资源的... 根据陕西省气候背景及地形、地貌特点 ,分区域建立气候要素网格推算模型 ,将陕西省气候资源推算至 0 .5km的地表网格单元上 ,利用 GIS技术使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气候资源信息在计算机上以图形的形式 ,得以精确地描述 ,从而实现气候资源的调查。在此基础上 ,并根据作物气候区划指标及每个区划因子不同分级的评分标准 ,进行多要素空间分析 ,完成综合评价 ,得到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空间数据集合。对生成的各种资源空间数据 ,进行多种图形整饰和矢量化处理 ,制作出气候资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矢量图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网格 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
下载PDF
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及区划 被引量:50
6
作者 朱琳 殿 +2 位作者 陈建文 郭兆夏 李美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Star)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Star)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支持下的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图 ,并分区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冬小麦 干旱灾害 风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灾损率 易灾性 抗灾能力
下载PDF
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定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53
7
作者 邹燕 殿 +1 位作者 林毅 刘爱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0-364,共5页
该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识别方法和综合强度评估模型。采用福建省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首先在给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94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次选取区域最大日降水量、... 该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识别方法和综合强度评估模型。采用福建省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首先在给定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94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次选取区域最大日降水量、区域最大过程降水量、区域暴雨范围和区域暴雨持续时间4项暴雨过程指标,采用百分位数方法分别确定4项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并给出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业务服务和历史事件验证表明:采用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较为合理,且与历史重大暴雨事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强度 评估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邹旭恺 张强 殿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利用长江三峡库区34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库区连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及秋季降水日数以及春、秋季降水量都存在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会导... 本文利用长江三峡库区34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库区连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及秋季降水日数以及春、秋季降水量都存在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会导致连阴雨天气特征发生一定改变。统计表明,近40多年来,库区平均年连阴雨频次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主要发生在库区西部和南部地区,这种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秋季连阴雨的减少造成的。按照连阴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年型划分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库区秋季连阴雨在近40多年来有明显的减弱,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是三峡库区秋季连阴雨的多发季节,秋雨影响范围广、程度重,197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后期,秋季连阴雨影响程度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连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静 张晓煜 +3 位作者 杨有林 马力文 张学艺 殿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1期17-21,24,共6页
计算研究了枸杞全生育期及不同生长阶段气温、光照、降水、相对湿度、大风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各自的指标。结果表明,枸杞全生育期需要≥10℃积温为3450℃·d,日照1640h;不同生长阶段存在不同的相关气象因子,尤其夏果幼果期... 计算研究了枸杞全生育期及不同生长阶段气温、光照、降水、相对湿度、大风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各自的指标。结果表明,枸杞全生育期需要≥10℃积温为3450℃·d,日照1640h;不同生长阶段存在不同的相关气象因子,尤其夏果幼果期最敏感。枸杞在夏果幼果期不耐高温,受干热风影响严重,这是枸杞研究中迄今为止的一个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产量 气象条件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殿 张强 邹旭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d/10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趋势,且提前速率为2~4d/10a;库区大部雷暴期呈缩短的变化趋势,缩短速率为2~8d/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雷暴气候 长江三峡库区 雷暴日数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2001年 气候倾向率 周边地区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持续时间 气象站 终日 年平均 中南部 西北部 持续期 中西部 速率 初日 缩短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夏季降温耗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陈峪 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97-104,共8页
该文采用降温度日数作为评估夏季降温耗能的指标 ,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温度日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温度与降温耗能相关分析表明 ,两者相关密切 ,相关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降温耗能的 1℃效应量 ,北方大于南方。文章最后 ,利用气温距平与... 该文采用降温度日数作为评估夏季降温耗能的指标 ,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温度日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温度与降温耗能相关分析表明 ,两者相关密切 ,相关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降温耗能的 1℃效应量 ,北方大于南方。文章最后 ,利用气温距平与降温度日变率建立了夏季降温耗能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夏季 降温耗能 降温度日数 评估模型 气温
下载PDF
1961—2016年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35
12
作者 殿 王遵娅 +2 位作者 高荣 王荣 肖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5-583,共9页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客观方法对1961—2016年中国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其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38.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一年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综合强度强,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现象有关。一年中,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3月6日,末次出现日期平均为11月14日;1961—2016年,我国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呈明显提前、末次日期呈显著推后、暴雨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年发生总频次呈微弱增多,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和综合强度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南方型区域暴雨过程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基本一致;北方型首次日期呈提前、末次日期呈推后趋势,发生频次有微弱减少趋势,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综合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 客观识别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殿 邹旭恺 +1 位作者 张强 陈鲜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围地区34个气象站1961~2002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区高温日数、极端高温、高温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高温日数和危害性高温日数均存在年际变化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减...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围地区34个气象站1961~2002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区高温日数、极端高温、高温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高温日数和危害性高温日数均存在年际变化大,阶段性变化明显、减少趋势三大特征,其中危害性高温日数减少趋势显著;高温过程频次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且这种趋势主要是中等强度高温过程减少所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存在地域差异,江北大部地区有微弱的升高趋势,库区其余大部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或降低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高温天气 气候特征
下载PDF
2013年中国气候概况 被引量:33
14
作者 侯威 陈峪 +10 位作者 李莹 王有民 王遵娅 朱晓金 周兵 殿 赵珊珊 蔡雯悦 尹宜舟 钟海玲 赵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2-493,共12页
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53.5 mm,较常年偏多4%,比2012年略偏少;冬季降水偏少,春、夏、秋三季偏多。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6℃,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年,较2012年偏高0.8℃;冬季气温偏低,春、夏、秋三季偏高。2013年,东亚冬季风偏强;夏... 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53.5 mm,较常年偏多4%,比2012年略偏少;冬季降水偏少,春、夏、秋三季偏多。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6℃,为1961年以来第四暖年,较2012年偏高0.8℃;冬季气温偏低,春、夏、秋三季偏高。2013年,东亚冬季风偏强;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早,结束晚,强度弱。201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长江中下游人梅晚、出梅早、雨量少;华北雨季早、雨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西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少。2013年,我国暴雨、台风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比较突出,局部地区灾情重。总体来看,2013年气象灾害为中等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重,死亡失踪人数和受灾面积均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热气候指数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32
15
作者 郑有飞 尹继福 +1 位作者 吴荣军 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9-715,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夏季舒适度预报质量,该文根据国际生物气象研究学会制定的体感指标计算软件和国内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引进并修正了热气候指数(UTCI),根据对2009年8月21—25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5名军训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比验... 为进一步提高夏季舒适度预报质量,该文根据国际生物气象研究学会制定的体感指标计算软件和国内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引进并修正了热气候指数(UTCI),根据对2009年8月21—25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5名军训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比验证了国内外多种指标,结果表明:国内指标基本能够表征人体热感觉,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热气候指数较其他体感指标能更好地表达人体实际热舒适度,结合天气数值预报结果和SolAlt模型预报的太阳辐射,非常适宜作为南京市人体舒适度的预报指标。热气候指数的建立,提高了南京市的公共气象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气候指数 气象参数 指标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医学气象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贤为 殿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6-380,共5页
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心脑血管病医学气象研究的主要成果 ,总结分析了这些研究的结论、进展和不足 。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医学气象 发病率 气象条件
下载PDF
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国复 殿 +2 位作者 张颖娴 黄大鹏 侯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呈现强度强、日数长、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单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最大影响范围呈极明显扩大趋势。2017年7月上中旬,强大的大陆高压控制我国北方地区,进而造成了这次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高温事件。7月下旬,我国广大南方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的控制下,强大的下沉气流和反气旋环流,使得大气层更加稳定,最终导致高温天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过程 2017年夏季 形成机理
下载PDF
近35年登陆我国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及灾害特点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凌 罗勇 +3 位作者 徐良炎 张强 陈峪 殿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23-25,共3页
根据近35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及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也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登陆的台风... 根据近35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及在我国登陆台风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有减少的趋势,并且登陆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也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但登陆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7m/s)略有增加的趋势。分析表明,7-10月是生成台风和热带风暴最为频繁的季节,生成个数占全年生成总数的71%,而在我国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登陆总数的78%。我国台风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受灾程度重等特点。此外,对近几年我国的台风灾害进行了总体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年际变化 灾害
下载PDF
2011年中国气候概况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莹 高歌 +5 位作者 殿 陈峪 邹旭恺 艾婉 张培群 王朋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71,共8页
2011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个暖年;年降水量556.8 mm,较常年偏少9%,为1951年以来最少。年内,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和流域性洪涝灾害,低温冰冻和雪灾、局地强对流... 2011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个暖年;年降水量556.8 mm,较常年偏少9%,为1951年以来最少。年内,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和流域性洪涝灾害,低温冰冻和雪灾、局地强对流、热带气旋灾害较轻。但区域性、阶段性气象灾害频发。华北、黄淮出现近41年来最重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出现近60年来最重冬春连旱,6月旱涝急转,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西南出现近60年来最重夏秋旱;华西和黄淮秋汛明显;华南南部10月发生较重暴雨灾害;强降水造成北京等大城市发生内涝;夏季南方大部持续高温,多地高温破历史纪录;台风纳沙、梅花影响范围广、致灾程度较重。2011年中国气象灾害为正常偏轻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多,死亡人数和受灾面积均为1990年以来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1961-2011年陕西省汛期短时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20
作者 蔡新玲 殿 +3 位作者 孙娴 李莹 毛明策 赵晓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8-1626,共9页
利用1961-2011年陕西省23个气象站的逐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时数、小时雨强、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近51年陕西汛期降水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在空间上不一致,陕北和陕南西部表现为减少趋势... 利用1961-2011年陕西省23个气象站的逐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时数、小时雨强、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近51年陕西汛期降水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在空间上不一致,陕北和陕南西部表现为减少趋势,关中大部和陕南东部表现为增多趋势,但降水强度长期变化均呈增强趋势。区域平均降水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区域平均降水强度在波动中呈增强趋势;(2)陕西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降水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较为一致,极端强降水时数明显增多,强度明显增强。(3)汛期降水日变化南北不同,陕北午后至傍晚主峰突出,而陕南则早峰明显,关中平原降水日变化相对较小。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量在03:00-10:00(北京时)显著增多,这将增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发生在夜间,其危害则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时数 降水强度 极端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