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选育高效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JA 被引量:16
1
作者 叶枝 姚建铭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3-297,共5页
BacillussubtitlesJA能够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小麦赤霉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黑星、油菜菌核、小麦白粉等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本文利用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高效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并且对JA菌株的发酵特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获得了两株高效... BacillussubtitlesJA能够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小麦赤霉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黑星、油菜菌核、小麦白粉等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本文利用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高效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并且对JA菌株的发酵特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获得了两株高效拮抗菌。其发酵水平的抑菌圈直径从 16 .6 2mm提高到 2 1.2 3mm ,经传代实验表明 ,其遗传性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枯草芽孢杆菌 抗真菌物质 培养条件 植物病原真菌 拮抗菌
下载PDF
论休谟的怀疑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枝 王金福 《学海》 2003年第6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休谟 怀疑主义 经验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 必然性 心灵
下载PDF
石头希迁《参同契》的禅法思想与哲学逻辑
3
作者 叶枝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3,共2页
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 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其禅学思想远扬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为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及其海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希迁 哲学逻辑 中国禅宗 禅宗南宗 直指人心 禅学思想 云门 法嗣
原文传递
石头希迁禅法思想及其海外传播
4
作者 叶枝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石头希迁是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主张理事圆融、即心即佛、体用不二等禅门观点,其禅法思想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石头希迁是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主张理事圆融、即心即佛、体用不二等禅门观点,其禅法思想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石头禅法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希迁 希迁禅法 海外传播
下载PDF
六祖惠能的偈语中的心学思想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炳全 叶枝 张旭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7-301,共5页
六祖的偈语是其禅学思想的肇始和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学思想。概括起来,它所蕴含的心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的本体性与修心;心无与心存;心悟;静心等。这些思想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宗教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人们修... 六祖的偈语是其禅学思想的肇始和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学思想。概括起来,它所蕴含的心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的本体性与修心;心无与心存;心悟;静心等。这些思想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宗教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人们修心处世之道。它们给予当代人以很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祖惠能 偈语 心学
下载PDF
“理解”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枝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前理解、解释学循环、历史间距、语言等是理解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文本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依赖于读者的客观意义,理解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从相对理解走向绝对理解。正确理解文本的本来意义是有可能的和必要的。
关键词 理解 前理解 解释学循环 理解的目标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实的人”的三形态理论
7
作者 叶枝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31-32,共2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对应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形态进一步形象地表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这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地为每个时代的“现实的人”划定的,而是由每个时代的各...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对应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形态进一步形象地表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这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观地为每个时代的“现实的人”划定的,而是由每个时代的各种既有的历史条件、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及种种社会关系等因素划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社会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 自由个性 三形态理论 现实的人 生产方式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走近与远离
8
作者 叶枝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年第6期214-216,共3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中产生的一种“反传统”思潮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理解有极其深刻、独到之处。与传统理解相比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走近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 。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达国家 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意义的追问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枝 《嘉应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10-14,共5页
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意义追根溯源,揭示了"存在"与存在者的本体论差异,批判了传统本体论的实质所在。海德格尔从此在(人)的日常生活切入,运用现象学方法,追问和阐释此在的"存在"的意义及其时间性。由... 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意义追根溯源,揭示了"存在"与存在者的本体论差异,批判了传统本体论的实质所在。海德格尔从此在(人)的日常生活切入,运用现象学方法,追问和阐释此在的"存在"的意义及其时间性。由此,海德格尔对此在(人)进行的生成论剖析为当代哲学开辟了新的思考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存在者 此在 在世界之中 日常生成方式 时间性
下载PDF
论《史记》中的“大人”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6-91,共6页
"大人"一词,先秦时已出现,对"大人"内涵的探究则始于汉代,"大人"的概念和内涵也在汉代有了极大的扩展,且"大人"的意义仍在不断的解读过程中丰富化。《史记》囊括了自黄帝讫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 "大人"一词,先秦时已出现,对"大人"内涵的探究则始于汉代,"大人"的概念和内涵也在汉代有了极大的扩展,且"大人"的意义仍在不断的解读过程中丰富化。《史记》囊括了自黄帝讫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书中关于"大人"的记载共25处,作者借管窥豹,从汉以前的历史时期分析了"大人"的内涵发展历程,并详细论述了太史公笔下的家族、有德、神话传说和有位四种类型的"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大人” 历程 丰富化
下载PDF
“心”的本体性、根本性与前在性——心智哲学视域下“心”之地位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炳全 张旭东 叶枝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5-102,共8页
心智哲学将心智(心)作为哲学关注的对象,把它置于语言、世界之前的本体性、前在性、根本性位置。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心"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或基础;(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心"建构的结果 ;(3)"心"是... 心智哲学将心智(心)作为哲学关注的对象,把它置于语言、世界之前的本体性、前在性、根本性位置。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心"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或基础;(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心"建构的结果 ;(3)"心"是人的根本性存在,使人成为人;(4)从认识视域看,"心"是主体所认识到的事物的前提或基础。心智哲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进而重视生命、关注生命。而人的存在是"心"的作用使然;人所存在的世界是"心"作用的世界;"心"决定人的存在状况与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心”或心智 本体性 前在性 存在
下载PDF
“慢城运动”及其发展理念在肇庆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光明 和飞 叶枝 《肇庆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回顾了国际慢城运动的起源、基本要求及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慢城运动的主要发展理念。分别从总体发展策略、中心城区与下属县城、乡镇与农村地区三个层面指出这些理念对肇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性,对冷坑镇构建国际慢城的规... 回顾了国际慢城运动的起源、基本要求及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慢城运动的主要发展理念。分别从总体发展策略、中心城区与下属县城、乡镇与农村地区三个层面指出这些理念对肇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性,对冷坑镇构建国际慢城的规划内容进行了解读。文章指出,慢城运动中注重生活品质、保持城市个性、塑造优美空间、追求绿色发展等理念对肇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切实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城运动 发展理念 冷坑国际慢城规划 肇庆市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实的人”的三形态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0-175,F0003,共7页
“现实的人”既是历史发展的前提,也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现实的人”呈现不同的存在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表述为三大形态:自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或阶级的个人、有个... “现实的人”既是历史发展的前提,也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现实的人”呈现不同的存在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表述为三大形态:自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或阶级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或自由的个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的三大形态进一步形象地表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人”的三形态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人 人的依赖 物的依赖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下载PDF
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14
作者 叶枝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体论是任何哲学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一元论。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或主张马克思主义节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理论相悖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论 物质一元论 一般世界观
下载PDF
“国际慢城”的发展及其生态哲学
15
作者 叶枝 和飞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6-60,共5页
"国际慢城"起源于1986年的"慢餐运动",旨在提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抵制只追求速度不注重内涵的"快餐文化"。如果说"快餐文化"是以资本扩张为导向的概念文化,那么,"... "国际慢城"起源于1986年的"慢餐运动",旨在提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抵制只追求速度不注重内涵的"快餐文化"。如果说"快餐文化"是以资本扩张为导向的概念文化,那么,"慢城运动"则是以人性发展为前提的的生态文化。"慢城"发展是一种生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慢城 快餐文化 慢城运动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存在与马克思的超越--解读《神圣家族》的哲学史论评
16
作者 叶枝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6,共9页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专门列出一节系统考察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对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关于人的存在的观点进行评论。这一评论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上开始超越旧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它具有特殊的重要...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专门列出一节系统考察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对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关于人的存在的观点进行评论。这一评论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上开始超越旧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试图解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史评论,以重现这种特殊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的存在 机械的存在 抽象的存在 历史的存在
下载PDF
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纪念实践标准大讨论30周年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座谈会综述
17
作者 叶枝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8-128,F0003,共2页
关键词 思想大解放 座谈会 解放思想 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 标准 实践 纪念
下载PDF
论《左传》中的婚姻
18
作者 叶枝 《西部学刊》 2015年第11期73-80,共8页
《左传》中关于婚姻关系的记载是研究当时婚姻形式与文化的重要文史资料,在这种稳定婚姻形式形成的初始阶段有迷信色彩,也留下了鲜明的阶级烙印,从中可见后世婚姻的雏形。各种婚姻形态的存在,佐证了《左传》中的婚姻观基本符合儒家观点... 《左传》中关于婚姻关系的记载是研究当时婚姻形式与文化的重要文史资料,在这种稳定婚姻形式形成的初始阶段有迷信色彩,也留下了鲜明的阶级烙印,从中可见后世婚姻的雏形。各种婚姻形态的存在,佐证了《左传》中的婚姻观基本符合儒家观点,而且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是在缺乏妇女守节观念下的一种独特婚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婚姻 婚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命运与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172,192,共6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取得丰盛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对指导我们今天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文本命运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意义
20
作者 叶枝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3期33-34,共2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在布鲁塞尔共同完成的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形态》)创立了唯物史观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一百多年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对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在布鲁塞尔共同完成的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形态》)创立了唯物史观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一百多年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对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实践和生产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革命实践 哲学著作 唯物史观 当代意义 《形态》 生产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