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色差异豹纹鳃棘鲈的色素及酶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成 陈帅龙 +2 位作者 齐兴柱 骆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鱼类体色发育在生物进化、生理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豹纹鳃棘鲈是一种体色变异丰富的珊瑚礁鱼类,在不同环境中呈现出显著差异的体色。本文选取了豹纹鳃棘鲈体色差异个体,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颜色、色素分布和相关色素酶含量进行了... 鱼类体色发育在生物进化、生理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豹纹鳃棘鲈是一种体色变异丰富的珊瑚礁鱼类,在不同环境中呈现出显著差异的体色。本文选取了豹纹鳃棘鲈体色差异个体,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颜色、色素分布和相关色素酶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鱼体表皮分布着大量黑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黑色个体的黑色素细胞密度较大、黑色素含量较高,黑色素酶含量较低;而红色个体的红色素细胞密度更大、胡萝卜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黑色素酶的含量也更高。实验结果表明,豹纹鳃棘鲈的体色差异与黑色素颗粒的聚集、分散程度以及黑色素代谢酶的含量相关,体色鲜艳程度与红色素细胞数量以及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本文解释了红黑豹纹鳃棘鲈体色在色素和酶含量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其体色变异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色素细胞 色素 色素代谢酶
下载PDF
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EST-SSR的开发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维炜 梁业松 +6 位作者 何靖 李岩强 陈帅龙 张浩 王茜 骆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通过人工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 Epinephelus fuscogutatus)的转录组序列,共获得了24 359 个微卫星位点,棕点石斑鱼转录组的微卫星重复基序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其中以单碱基( 34. 05 %)、二碱基( 37. 58%)和三碱基( 22. 75 %)为主要的EST-... 通过人工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 Epinephelus fuscogutatus)的转录组序列,共获得了24 359 个微卫星位点,棕点石斑鱼转录组的微卫星重复基序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其中以单碱基( 34. 05 %)、二碱基( 37. 58%)和三碱基( 22. 75 %)为主要的EST-SSR基序重复类型.根据微卫星引物设计原则,随机筛选了93 个EST-SSR位点来进行引物合成和多态性检测,最终开发了48 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并在不同棕点石斑鱼群体中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显示: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 Na)为2 ~ 22,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观测杂合度( Ho)为0. 111 ~ 1. 000,期望杂合度( He)为0. 636 ~ 0. 940;多态信息含量( PIC)为0. 538 ~ 0. 922 个,表明48 个EST-SSR位点均表现出高多态性( PIC > 0. 5).结果表明:基于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转录组数据,开发微卫星标记是可行的.本研究所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可应用于棕点石斑鱼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核发育 棕点石斑鱼 转录组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布氏鲳鲹GHRH基因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凡 王茜 +5 位作者 李岩强 周智 王海洋 骆剑 陈国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69-1976,共8页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GHRH)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刺激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已被证实是动物体生长轴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布氏鲳鲹是一种生长快速的海洋鱼类,为了揭示其代谢旺盛的调节机制,本研究从GHRH入... 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GHRH)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刺激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已被证实是动物体生长轴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布氏鲳鲹是一种生长快速的海洋鱼类,为了揭示其代谢旺盛的调节机制,本研究从GHRH入手,利用RACE技术和qPCR方法对布氏鲳鲹GHRH基因进行了克隆、组织和胚胎表达模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HRH基因cDNA序列全长1019bp,5’UTR、3’UTR长度分别为327 bp和164 bp,开放阅读框528 bp,共编码17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1%以上。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集中在中枢系统,其中下丘脑表达量最高;GHRH在受精卵期到后续发育过程中均检测到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仔鱼期达到最高。序列分析、组织及胚胎表达的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HRH的调节模式仍然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释放GH,GHRH在个体发育的较早阶段即开始发挥作用。本研究掌握了布氏鲳鲹GHRH基因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轴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鲳鲹 GHRH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胚胎表达
原文传递
六价铬在斜带石斑鱼胚胎中的生物累积及其对igf2、glut2和pparg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小芳 张鹏飞 +6 位作者 曾会玲 冯浩 李慧莹 靳方方 梁智策 郭志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1198,共8页
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中不同浓度梯度六价铬(0、0.20、0.60、1、5、10、20、40、60和80 mg/L)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末期、脑泡形成期和心脏跳动期)的生物累积及其对细胞生长基因i... 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中不同浓度梯度六价铬(0、0.20、0.60、1、5、10、20、40、60和80 mg/L)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末期、脑泡形成期和心脏跳动期)的生物累积及其对细胞生长基因igf2和营养代谢基因glut2、pparg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中Cr6+生物累积量和吸收率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吸收率随胚胎发育时期的延伸而降低。在桑葚期时,斜带石斑鱼胚胎吸收Cr6+能力最强,是心脏跳动期的20倍。在桑葚期、囊胚期和原肠末期,Cr6+对胚胎中igf2和glut2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对pparg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在原肠末期和脑泡形成期,Cr6+对胚胎中pparg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研究表明水中Cr6+暴露在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生物累积,且对细胞生长水平和营养代谢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为斜带石斑鱼早期生活史阶段适宜生境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生物累积 斜带石斑鱼 胚胎 IGF2 GLUT2 PPARG
下载PDF
布氏鲳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祎 刘伊凡 +3 位作者 王怡 符丹凤 骆剑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0-2028,共9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通过歧化反应催化超氧化物转化为O_(2)和H_(2)O_(2)的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两种主要存在形式。本研究通过RACE法和RT-qPCR技术对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的SOD-1、SO...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通过歧化反应催化超氧化物转化为O_(2)和H_(2)O_(2)的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两种主要存在形式。本研究通过RACE法和RT-qPCR技术对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的SOD-1、SOD-2进行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组织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布氏鲳鲹SOD-1(icCuZnSOD)基因的ORF长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676 kD,蛋白结构预测无信号肽,含有1个SOD-CU结构域。布氏鲳鲹SOD-2(mMnSOD)基因的ORF长657 bp,编码21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4.261 k D,蛋白结构预测无信号肽,含有1个SOD-FE蛋白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布氏鲳鲹SOD-1有1段与其他鱼类显著差异的精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序列,且与鲈形目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CuZnSOD同源性较高;SOD-2与鲈形目的红甘鲹(Seriola dumerili)MnSOD同源性较高且聚为一支。组织分布结果表明,SOD-1和SOD-2在布氏鲳鲹的心脏和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在脑和鳃表达量相对较高,表明SOD-1和SOD-2可能在免疫反应和维持新陈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今后布氏鲳鲹的抗逆、免疫的研究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 超氧化物歧化酶 序列分析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禁食及进餐前后对布氏鲳鲹缩胆囊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冬冬 +4 位作者 王海洋 严耿杰 王茜 骆剑 陈国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06-3510,共5页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是生物体中抑制生物食欲的饱食信号因子,布氏鲳鲹属于摄食代谢十分旺盛的鱼类,揭示其CCK的表达规律能够进一步揭示鲳鲹的代谢机制。本研究开展了布氏鲳鲹禁食及餐前餐后养殖实验,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是生物体中抑制生物食欲的饱食信号因子,布氏鲳鲹属于摄食代谢十分旺盛的鱼类,揭示其CCK的表达规律能够进一步揭示鲳鲹的代谢机制。本研究开展了布氏鲳鲹禁食及餐前餐后养殖实验,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布氏鲳鲹的缩胆囊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在餐前餐后实验中,结果表明布氏鲳鲹下丘脑中的CCK的表达量在餐后0 h迅速上升达到峰值,随后在餐后1 h、3 h逐渐下降,并在+3 h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在禁食实验中,下丘脑中CCK的表达量在禁食阶段逐渐降低并在第5天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投喂后在第7天又上升到对照组水平并保持至第11天。布氏鲳鲹CCK的表达对于饱食的信号反馈非常迅速,CCK的高表达与鲳鲹食欲控制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布氏鲳鲹CCK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 缩胆囊素 禁食 进餐前后
原文传递
布氏鲳鲹VEGFA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岩强 郭辰浩 +4 位作者 朱凡 王茜 周智 骆剑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0-1027,共8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加小静脉血管与微血管的通透性,是血管生成过程最重要的正向调控因子。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布氏鲳鲹VEGFA基因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加小静脉血管与微血管的通透性,是血管生成过程最重要的正向调控因子。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布氏鲳鲹VEGFA基因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组织分布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VEGFA基因cDNA序列全长1 470 bp,5’UTR、3’UTR长度分别为617 bp和208 bp,ORF为645 bp,共编码214个氨基酸,其中包括一个信号肽和两个N-糖基化位点。理论分子量为25.23 kD,等电点为8.91。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VEGFA基因与同属鲈形目鱼类高体鰤的同源性最高(96.1%)。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VEGFA在布氏鲳鲹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心脏,在小脑、胃、肠表达较低,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说明布氏鲳鲹VEGFA基因在生理代谢以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布氏鲳鲹VEGFA基因的生理代谢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鲳鲹 VEGFA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原文传递
水相Cr(Ⅲ)和Cr(Ⅵ)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 leopardus)肝脏抗氧化指标影响
8
作者 李钰 +3 位作者 李争可 许悦 韦露 郭志强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4,66,共8页
将体质量(16.5±2.1)g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驯养在实验室0.8 m×0.6 m×0.6 m水族箱后,暴露于水相Cr(Ⅲ)(氯化铬CrCl_(3)·6H_(2)O,纯度≥99%)和Cr(Ⅵ)(重铬酸钾K_(2)Cr_(2)O_(7),纯度≥99.5%)14d... 将体质量(16.5±2.1)g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驯养在实验室0.8 m×0.6 m×0.6 m水族箱后,暴露于水相Cr(Ⅲ)(氯化铬CrCl_(3)·6H_(2)O,纯度≥99%)和Cr(Ⅵ)(重铬酸钾K_(2)Cr_(2)O_(7),纯度≥99.5%)14d和21 d,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05 mg/L、0.1 mg/L和0.2 mg/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水相Cr(Ⅲ)和Cr(Ⅵ)对豹纹鳃棘鲈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4 d时,Cr(Ⅲ)处理下,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 d时Cr(Ⅲ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4 d和21 d时,POD活性和GSH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Cr(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14 d和21 d时,Cr(Ⅵ)处理下,SOD和CAT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尤其是CAT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14 d和21 d时,0.2 mg/L浓度下P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Ⅲ)与Cr(Ⅵ)处理组相比,SOD、CAT、POD活性和GSH含量大多高于Cr(Ⅵ)处理下的活性,特别是在21 d时0.2 mg/L浓度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14 d时,0.05 mg/L、0.1 mg/L和0.2mg/L浓度暴露下Cr(Ⅲ)和Cr(Ⅵ)都会抑制肝脏抗氧化能力,但是,21 d时,0.05 mg/L、0.1 mg/L和0.2 mg/L浓度暴露下Cr(Ⅲ)增强了肝脏抗氧化能力,Cr(Ⅵ)仍为抑制作用且在较低的浓度下也会对豹纹鳃棘鲈幼鱼肝脏抗氧化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其毒性大于Cr(Ⅲ)。本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价不同价态水相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生理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六价铬 豹纹鳃棘鲈幼鱼 抗氧化酶活性 肝脏
下载PDF
布氏鲳鲹CC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欧阳冬冬 骆剑 +4 位作者 严耿杰 周智 陈国华 王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已被证实是生物体中一类能抑制食欲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为进一步补充鱼类CCK基因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和PCR方法对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CC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组织表达模式研究。结果... 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已被证实是生物体中一类能抑制食欲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为进一步补充鱼类CCK基因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和PCR方法对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CC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组织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布氏鲳鲹CCK基因cDNA序列全长822 bp,5'端、3'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 UTR)长度分别为70 bp和340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412 bp,共编码13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一个信号肽和一个CCK-8肽。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14.79 kD,理论等电点是5.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表明,布氏鲳鲹CCK基因与其与同属鲈形目的鰤鱼的同源性最高(91.9%),并且与其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PCR, RT-PCR)分析显示CCK在布氏鲳鲹的端脑高表达,垂体、肌肉和下丘脑相对表达丰富,肾脏、脾脏、肠和脂肪中低表达,证实了CCK在布氏鲳鲹的神经和消化系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布氏鲳鲹CCK基因的摄食调控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鲳鲹 缩胆囊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