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武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39
1
作者 聂艳 于婧 +1 位作者 胡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34-1939,共6页
本文利用1998年~2008年武汉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年~2002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3年~2007年处于中等集... 本文利用1998年~2008年武汉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年~2002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3年~2007年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2007年接近高等集约利用状态,综合指数和5个子系统都朝有序方向发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为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和土地利用强度集约两个子系统。2001年、2002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复合环境系统协调度为负,系统出现无序化发展的征兆;1997年~2007年,Moran’sI值表明武汉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2007年的值最高,空间集聚特征最明显,而2001年的值最低。该结果对指导武汉市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系统协调度模型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被引量:34
2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3 位作者 刘少坤 韦千桃 罗金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分析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实现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推演基于"三生"空间的"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实现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推演基于"三生"空间的"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模型分析该地区2000-2018年"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采用TOPSIS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其多功能水平并诊断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广西边境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由平缓转向加速波动,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生态空间收缩,城镇化水平较高和边境贸易活动频繁的中部-东南部沿线的县市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更为剧烈;2)2000-2018年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稳速上升,生活功能评分最高,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波动式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多功能呈现"双核双副"的格局特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由低水平高差距阶段迈向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状态,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多功能变化特征一致;3)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要素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边境贸易活动。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下,优化旅游资源布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协调发展以提升多功能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土地多功能 影响因素 广西边境地区
下载PDF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时空分异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2 位作者 包博建 韦千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1-308,318,共9页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 为了分析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规律,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TOPSIS模型开展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综合评分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城市之间差异明显;(2)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各市由中低度协调发展转向中高度协调发展并以中度协调发展为主,协调类型呈现由片状分布向线性排列的空间演变特征;(3)广西各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以同步发展型为主,部分城市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4)广西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随机分布状态,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减弱,空间分异愈加突出,桂林市和梧州市成为区域极化两翼。协同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自然生态修复工作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生态文明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3 位作者 刘少坤 包博建 邓诗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3-1974,共12页
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是人地系统交互关系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前提。采用地学图谱、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18年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广西城... 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是人地系统交互关系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前提。采用地学图谱、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18年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广西城镇空间加速挤占农业、生态空间形成了“一增双减”的面积变化特征,国土空间动态变化速度加快;(2)广西国土空间相互转化频繁,转移轨迹多样性特征明显,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加速互换以及生态空间内部结构加快重组;(3)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互竞主导了广西国土空间的迁移路径,城镇、农业空间存在“南高北低”和生态空间存在“北高南低”的集聚特征;(4)广西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减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力增强,政策调控力度驱动作用深远。下一步可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和引导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岩溶地区 广西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下流域废弃矿山土地整治与产业布设研究——以桂林漓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贺斐 +1 位作者 江凡 吴静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4期781-785,共5页
针对目前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迫切需求及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良好形势,以桂林市漓江流域废弃矿山为例,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整治与产业布设进行研究,理清漓江流域废弃矿山土地整治复垦潜力及利用方向。通过对漓江流域内... 针对目前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迫切需求及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良好形势,以桂林市漓江流域废弃矿山为例,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整治与产业布设进行研究,理清漓江流域废弃矿山土地整治复垦潜力及利用方向。通过对漓江流域内废弃矿山的矿种、开采方式、周边产业情况等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矿山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地破坏土地资源的情况,对该区域待复垦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废弃矿山土地整治及产业布设方向,以期为研究区域内废弃矿山复垦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废弃矿山 土地整治 产业布设
下载PDF
中越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时空演变与耦合协调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树高 陆汝成 +1 位作者 刘少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91,共12页
研究目的:明晰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缓解中越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冲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理论推演,加权求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8年,中越边境地区由生态功能主导、城镇功能拉动、农业功能抬升... 研究目的:明晰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缓解中越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冲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理论推演,加权求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8年,中越边境地区由生态功能主导、城镇功能拉动、农业功能抬升的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呈上升态势,国土空间功能由“低水平高差距”的互竞阶段走向“高水平低差距”的优化提升阶段,自东(广西段)向西(云南段)过渡表现为递减的阶梯式变化过程,城镇功能和农业功能较高值区主要位于贸易口岸集中的东南部,生态功能以较高值区为主;(2)国土空间功能由勉强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型发展,广西段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云南段,耦合协调等级空间分布差异与国土空间综合功能格局吻合;(3)边境贸易水平、社会保障能力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国土空间功能协调发展。研究结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边境贸易活力、边民生活水平和制定差异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是提升中越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及其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功能演变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中越边境地区
下载PDF
对加快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南方国土资源》 2008年第12期27-28,共2页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关键是要强化农村宅基地产权管理,进一步加快宅基地...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关键是要强化农村宅基地产权管理,进一步加快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发证工作 中共中央 宅基地管理 农户宅基地 农村改革 用益物权 依法保障
下载PDF
基于AHP和GIS技术的桂林规划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伟 张漓黎 +2 位作者 郭尚其 江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5,共13页
文章采用AHP方法赋权计算桂林市规划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其工程建设适宜性指数,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桂林规划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桂林规划城区的... 文章采用AHP方法赋权计算桂林市规划城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其工程建设适宜性指数,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桂林规划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桂林规划城区的工程建设适宜性整体较好,以适宜、较适宜为主,其中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3.1%和48.3%,适宜性差区为11.4%,不适宜区为37.2%。建议桂林规划城区建设选址应在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避免适宜性差区,重大建设选址避开不适宜区;在适宜性差区应注意现有地质灾害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地基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的防治;不适宜区建议规划为生态用地,作为桂林旅游城市的生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桂林市规划城区 岩溶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趋势面分析的地价样点检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焦利民 刘耀林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7年第6期26-28,共3页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价趋势面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模型并结合可视化检视进行地价样点粗差检测的算法,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趋势面分析 样点检验 基准地价
下载PDF
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关系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树高 刘少坤 +3 位作者 陆汝成 王有小 王嘉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0-309,共10页
[目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交互关系,为促进地区新型城市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推演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加权求和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 [目的]探明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交互关系,为促进地区新型城市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推演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运用加权求和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8年二者关系的时空特征。[结果]①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紧凑度指数由0.301升至0.433,高紧凑度城市主要在桂中和桂北,低紧凑度城市集中于桂西北和桂东南两侧,中紧凑度城市环高紧凑度城市分布;②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经历了“稳步优化-加速增长”的梯度提升过程,评分由0.363跃至0.574,土地利用效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③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由0.408低速升至0.504,协调类型从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过渡,各市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协调类型总体上呈现“点面-簇团-线性带状”的格局演变。[结论]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的相互促进作用偏弱、协调关系不紧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对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度 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协调 新型城市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基于地形改进NPP指数的县域耕地产能测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金亭 董艳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234,F0004,共9页
为了快速准确测算耕地产能,开展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工作,落实"三位一体"的耕地占补政策,该研究尝试将耕地初级净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运用于耕地产能测算。在具体提取NPP指数时,使用顾及地形要素对于太阳辐... 为了快速准确测算耕地产能,开展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工作,落实"三位一体"的耕地占补政策,该研究尝试将耕地初级净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运用于耕地产能测算。在具体提取NPP指数时,使用顾及地形要素对于太阳辐射影响改进的CASA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以及空间相关性的方法比较了NPP数据与耕地利用指数数据以验证NPP数据运用于耕地产能计算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PP获得的耕地产能数据总体呈现中部东南-西北轴线方向以及南部平原NPP指数较高东北、西南两侧较低的布局,而通过与耕地利用指数的地理加权回归发现两者有较强相关性。NPP指数可以直接用于耕地产能评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形 NPP 耕地产能 耕地质量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广西南宁市县域化肥施用碳足迹及其减排潜力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蕙 +3 位作者 甘昉 袁建龙 刘灿 王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2-1150,共9页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和碳减排潜力,为广西乃至全国制定差别化农业低碳政策和可行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化肥碳足迹计算模型测算2005-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和碳减排潜力,为广西乃至全国制定差别化农业低碳政策和可行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化肥碳足迹计算模型测算2005-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和碳负荷,利用碳减排潜力模型分析科学施肥条件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结果】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05-2019年间呈单峰变化,在2017年达峰值(74.54×10^(4)t CO_(2)eq),但2019年降至61.70×10^(4)t CO_(2)eq,下降17.23%,氮肥使用是化肥碳足迹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在6个县(区、市)中,武鸣区的化肥碳足迹最高,但土壤碳固存最大的区域也是武鸣区。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普遍较低,平均为10.28×10^(4)t CO_(2)eq,但武鸣区、隆安县和宾阳县的化肥碳足迹较高,分别为31.48×10^(4)、9.26×10^(4)和9.82×10^(4)t CO_(2)eq。在土壤碳固存方面,武鸣区、横州市和宾阳县的土壤碳固存较大,分别为-8.43×10^(4)、-8.01×10^(4)和-7.08×10^(4)t CO_(2)eq;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平均化肥碳足迹强度(1.72 t CO_(2)eq/hm^(2))高于我国碳足迹负荷上限(1.22 t CO_(2)eq/hm^(2)),其中,武鸣区和隆安县的化肥碳足迹强度较高,分别为3.64和2.83 t CO_(2)eq/hm^(2),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强度(分别为0.64、1.09和0.73 t CO_(2)eq/hm^(2))处于中低水平。广西南宁市县域尺度的化肥施用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在空间上分布趋于一致,化肥碳足迹增加是由于碳足迹强度增加所致;从总体上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总计25.95×10^(4)t CO_(2)eq,其中,最高的是武鸣区,化肥减排潜力为20.21×10^(4)t CO_(2)eq,其次为隆安县和宾阳县,化肥碳减排潜力分别为4.49×10^(4)和1.25×10^(4)t CO_(2)eq,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粮食种植的实际施肥水平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化肥碳足迹 碳减排潜力 广西南宁市
下载PDF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荔浦市英山采石场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案例
13
作者 肖文彬 申浩原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4期49-50,共2页
荔浦市英山采石场废弃矿山存在大量危岩体,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荔浦市组织实施英山采石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开展危岩治理、废石清除、裸土区复绿和生态停车场建设等工程,消除了安全隐患,项目... 荔浦市英山采石场废弃矿山存在大量危岩体,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荔浦市组织实施英山采石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开展危岩治理、废石清除、裸土区复绿和生态停车场建设等工程,消除了安全隐患,项目区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施策 生态环境 废弃矿山 生命财产安全 采石场 荔浦 人居环境 危岩体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模型耦合的平果市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新伟 张漓黎 +2 位作者 莫德科 江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广西平果市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确定了平果市共发育251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崩塌189处、滑坡62处。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 广西平果市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确定了平果市共发育251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崩塌189处、滑坡62处。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土层厚度、距河流距离和降雨共9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结合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的优势,采用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耦合模型对平果市斜坡类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制图表明极高易发区占平果市面积的25.39%,主要分布于平果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山区。通过ROC曲线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检验获得AUC=0.809,表明模型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预测研究区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崩滑灾害风险评价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果市 斜坡类地质灾害 信息量 多层感知机分类器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广西南宁市石西村生态型土地整治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黄玉莉 +1 位作者 吴静 郑丛旭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3期27-29,33,共4页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采用生态型土地整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型土地整治 广西南宁市 保护和修复 实践与思考
下载PDF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燕飞 蒙月莹 +1 位作者 唐任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9期28-36,共9页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优势发展,还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生态环境。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广西2005—2019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优势发展,还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生态环境。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广西2005—2019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空间格局为桂东南高,桂西北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桂东地区和中部重点城市高,桂南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低的特征。(2)耦合协调发展值呈协同上升趋势,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差异,空间上呈“东部、中部高,西部低”的特征。(3)二者的耦合协调受到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土地产出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要推动土地利用优势转型,维护生态环境,加快绿色产业升级,促进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广西
下载PDF
游憩导向下喀斯特景观特征评估及空间格局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苑红 +2 位作者 吴静 覃盟琳 李萱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107,共6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魅力国土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游憩需求。景观特征评估及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是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品质的重要基础。以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游憩导向,运用LC...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魅力国土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游憩需求。景观特征评估及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是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品质的重要基础。以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游憩导向,运用LCA-MSPA-MCR综合模型评估喀斯特景观资源并构建景观游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漓江分为23个景观特征类型、211个特征区域,共识别13个景观源地,5个一级景观点、3个二级景观点、5个三级景观点,22条景观游廊道,划分喀斯特山水景观区、城市风光景观区、山地森林探险区、水库休闲与森林康养区四大游憩区域并提出空间管控与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将为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游憩的协调共存、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游憩 景观特征 空间格局 喀斯特 漓江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进龙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欧胜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36-11144,共9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018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但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态势应引起警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的10423.82亿元逐年提高至2018年的10631.62亿元,但增长幅度较小且内部差异明显,总体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仍任重道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程度影响深刻。距离县中心、人口密度和年均气温始终是解释力排前三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解释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下载PDF
片区综合开发,怎么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片区综合开发碳补偿机制的探讨
19
作者 黄玉莉 +1 位作者 张宇 李宁 《中国生态文明》 2023年第2期70-73,共4页
碳补偿是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碳补偿的核心理念是基于碳交易理论,运用社会经济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反哺投入”,以解决经济效益的外部性问题。其本质是将碳排放权作为稀... 碳补偿是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碳补偿的核心理念是基于碳交易理论,运用社会经济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反哺投入”,以解决经济效益的外部性问题。其本质是将碳排放权作为稀缺资源,将碳固定作为收益手段,对碳汇保护成本或放弃发展机会损失的经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损失 碳补偿 社会经济系统 稀缺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 碳中和 保护成本 碳排放权
原文传递
广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凡 廖千 《南方自然资源》 2022年第2期12-15,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为广西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形成了大量废弃矿山,从而引发了不少环境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共...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为广西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形成了大量废弃矿山,从而引发了不少环境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废弃矿山 问题及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 矿山生态修复 广西能源 开采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