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分析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建民 马景学 +2 位作者 黄灵欣 盛孟怡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原发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NVG患者97例108只眼的病因和手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NVG的患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原发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NVG患者97例108只眼的病因和手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NVG的患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者之合共67例74只眼,占总例数的69.1%,总眼数的68.5%。其他的病因包括眼缺血综合征5例6只眼,Coat病4例4只眼,慢性色素膜炎3例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3只眼,以及一些相对少见的病因。37只眼接受或者补充完成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其中34只眼(91.9%)新生血管完全消退。47只眼接受了全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其中38只眼(80.9%)的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在接受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前或术后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26只眼中,21只眼(80.8%)的眼压控制良好。在接受玻璃体切除+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的9只眼中,8只眼(88.9%)眼压控制良好。4只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手术,在平均5.5月随访期内眼压控制良好。39只眼先后接受52次半周睫状体冷冻术,其中30只眼(76.9%)眼压控制良好。结论NVG的病因复杂多样,手术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病因学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鹏 尚庆丽 +3 位作者 马景学 郝玉华 姚一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行PPV治疗的PDR患者137例13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0.1±8.8)岁...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行PPV治疗的PDR患者137例13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0.1±8.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2±3.6)年。存在同侧颈动脉狭窄49例。PPV前3 d行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53只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 PPV治疗。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手术后4~6周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情况。对同侧颈动脉狭窄、PPV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PPV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7只眼中,发生NVG者20只眼,占1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侧颈动脉狭窄[比值比(OR)=5.048,95%可信区间(CI)=2.057~12.389,P=0.000]、PPV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OR=4.274, 95%CI= 1.426~12.809,P=0.009)与PPV后NVG发生呈显著相关;PPV前抗VEGF药物治疗与PPV后NVG发生无明显相关(OR=1.426,95%CI=0.463~4.395,P=0.536)。但PPV前抗VEGF药物应用与未应用者之间NVG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0,P=0.000)。 结论 存在同侧颈动脉狭窄、PPV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是PDR患者PPV后NVG发生的危险因素;PPV前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可延迟NVG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病因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夕h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建民 马景学 +2 位作者 黄灵欣 盛孟怡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患者198例210只眼的病历资料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最多,为78例79只眼占39.39%;...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患者198例210只眼的病历资料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最多,为78例79只眼占39.39%;其次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为65例72只眼占32.83%;再次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EAMD),分别为19例20只眼和14例14只眼占9.59%和7.07%。少见的病因包括Terson综合征、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大动脉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白血病、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和Coat′s病。在RVO组中,玻璃体的大量积血迟发于RVO发生时间的患者为67例(85.90%),同时发生者只有7例(8.97%),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5.74,P<0.005)。结论RVO、PDR、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EAMD是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病因。眼底新生血管的破裂和出血是多数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非外伤性 病因学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与贝伐单抗联合激光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欣 马静 +3 位作者 尚庆丽 马景学 杨爱琴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795-800,共6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或贝伐单抗(Bevacizumab)联合激光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选择已进行全视...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或贝伐单抗(Bevacizumab)联合激光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选择已进行全视网膜激光治疗3个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FFA及OCT检查确诊为DME患者共55例60只眼纳入观察,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ⅣTA组)和Bevacizumab(ⅣB组),10天后黄斑补充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及各组内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黄斑区渗漏面积的改变.结果 BCVA:两组在治疗后1、3个月均显著提高;组间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ⅣTA组优于ⅣB组(t=0.032,P=0.047).CMT:治疗后1,3个月两组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ⅣTA组CMT减轻程度优于ⅣB组.FFA:两组在治疗后1、3个月FFA示黄斑区渗漏面积较治疗前均有减轻,6个月时超过50%的患者黄斑区渗漏面积再次增加,但较治疗前相比均减轻;ⅣTA组治疗后1个月时眼压较治疗前上升(t=4.58,P=0.003),ⅣB组治疗前后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或Bevacizumab治疗DME只能在短期内使黄斑水肿减轻,提高视力,不能改善视力的长期预后,需多次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贝伐单抗 糖尿病黄斑水肿 治疗 药物
原文传递
挫伤性大范围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建民 马景学 +2 位作者 黄灵欣 盛梦怡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挫伤性大范围虹膜根部断离的临床特点和修复手术方法。方法挫伤性虹膜根部断离41例(41眼)。断离范围60°~240°。修复手术过程中,在29眼中使用黏弹剂,在11眼中应用虹膜钩。对其临床特点和修复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挫伤性大范围虹膜根部断离的临床特点和修复手术方法。方法挫伤性虹膜根部断离41例(41眼)。断离范围60°~240°。修复手术过程中,在29眼中使用黏弹剂,在11眼中应用虹膜钩。对其临床特点和修复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虹膜根部断离均得到修复,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瞳孔基本恢复圆形或椭圆形,复视症状消失。结论挫伤性大范围的虹膜根部断离应该把握时机、积极修复,黏弹剂和虹膜钩的应用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虹膜根部断离 挫伤性 修复手术
下载PDF
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白霞 包永琴 +2 位作者 蔡素贞 阎雪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6只眼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疗效,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术后失败的临床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06,P〈0.01):41—67岁的疗效较好;不同病程慢性泪囊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28,P=0.466);6个月撤管疗效优于3个月撤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27,P〈0.01)。结论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年龄和术后撤管时间是影响泪道插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插管术 慢性泪囊炎 疗效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治疗眼内异物继发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4
7
作者 郝玉华 马景学 +2 位作者 贾志旸 黄灵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2月~ 2 0 0 2年 10月期间 3 2例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继发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 3 2例 (3 4眼 )均成功摘...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2月~ 2 0 0 2年 10月期间 3 2例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继发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 3 2例 (3 4眼 )均成功摘出异物 ,3 0例 (3 0眼 )占 88.2 4% ,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或稳定在术前水平 ,视网膜复位 2 9例 ,占 85 .2 9% .结论 玻璃体牵引、裂孔形成是眼内异物继发视网膜脱离的关键。玻璃体切除手术可成功地摘出眼内异物 ,有效地处理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眼内炎的分级标准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景学 +1 位作者 张斌 黄灵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 提出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探讨其在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取标准三切口闭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手术中特别注意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标准。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38眼... 目的 提出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探讨其在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取标准三切口闭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手术中特别注意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标准。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38眼。Ⅰ级眼内炎5眼。Ⅱ级眼内炎8眼。Ⅲ级眼内炎2 4眼。Ⅳ级眼内炎1眼。手术治疗眼内炎38眼,一次手术成功率84 2 % ,其中Ⅰ、Ⅱ级眼内炎一次手术成功率92 . 3% ,Ⅲ级眼内炎一次手术成功率83. 3%。最终眼球保留者占89. 5 %。结论 根据玻璃体切除术中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是客观、直接、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标准 眼内炎 临床意义 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成功率 指导意义 手术治疗 眼球保留 术中观察 视网膜 三切口 手术中 患者 评判 Ⅲ级
原文传递
36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郝玉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54-855,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效果。方法 :对 3 6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分析 ,寻找复发原因 ,并根据复发原因进行再次手术。结果 :术后复发原因包括原裂孔未闭 9眼 ;新裂孔形成 8眼 ;玻璃体增殖 18眼 ;玻璃体积血 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效果。方法 :对 3 6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分析 ,寻找复发原因 ,并根据复发原因进行再次手术。结果 :术后复发原因包括原裂孔未闭 9眼 ;新裂孔形成 8眼 ;玻璃体增殖 18眼 ;玻璃体积血 1眼。经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 2 9眼 ,未复位 7眼。结论 :玻璃体增殖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正确评定玻璃体状态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对选择正确术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TNF—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军会 郝玉华 +3 位作者 崔平 杜颖华 申景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入点。方法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入点。方法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及术后无眼压升高、行硅油取出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病例行手术时抽取未稀释的房水约0.1-0.2ml,-70℃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房水标本中的TNF-α的含量。用SASV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组14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1.0404±0.2449)ng/ml,第Ⅱ组16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6894±0.3152)ng/ml,第Ⅲ组。17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7099±0.1992)ng/ml。经统计学分析,房水标本中的TNF-α含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P=0.0007,P〈0.05),第1组与第Ⅱ组、第Ⅲ组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水标本中TNF-α的含量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患眼中明显升高,TNF-α可能是硅油眼继发青光眼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 青光眼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殷志博 闵思 +2 位作者 魏玉华 郝玉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4例31只眼,...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比较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4例31只眼,并将其分为2组: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设为手术组(17只眼);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接受定期随访观察的设为对照组(14只眼)。其中手术组的患者接受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分别比较手术组术前术后、对照组观察至少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最高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b波振幅和三维地形图的变化。手术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随访期前后的BCVA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MxFT、b波振幅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手术组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视力下降。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手术组术后视网膜劈裂高度较术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视网膜劈裂高度增加。mfERG:手术组术后b波振幅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大部分患者三维地形图示中央峰较术前逐渐增高,位于旁中心凹区域的低反应区变少或消失。对照组末次随访与初诊时比较b波振幅明显下降,三维地形图显示大部分患者末次随访较初诊时中央峰减低,旁中心凹区域不规则低反应区增加。并发症:手术组术中未造成医源性裂孔,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或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周边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遂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半年后行眼内硅油取出术,视网膜在位。对照组中有2只眼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黄斑裂孔。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能够使劈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丽 任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06-1609,共4页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糖、脂代谢紊乱,造成全身脏器包括心脑血管、肾脏、眼等的特征性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全世界重要的致盲原因。DR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科学合理地选...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糖、脂代谢紊乱,造成全身脏器包括心脑血管、肾脏、眼等的特征性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全世界重要的致盲原因。DR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和时机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现将治疗DR的临床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球贯通伤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志旸 张斌 +1 位作者 马景学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球贯通伤的疗效。方法 对2 4例(2 4眼)眼球贯通伤行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所有术眼均行巩膜扣带术,其中硅油填充16例,膨胀气体填充7例。随访3~3 2月,平均2 2月。结果 眼球贯通伤2 4例术后有18... 目的 探讨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球贯通伤的疗效。方法 对2 4例(2 4眼)眼球贯通伤行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所有术眼均行巩膜扣带术,其中硅油填充16例,膨胀气体填充7例。随访3~3 2月,平均2 2月。结果 眼球贯通伤2 4例术后有18例视力增进。3例无改变,3例下降。其中8例(3 3 . 3 3 %)视力0 . 0 5以上。13例视网膜脱离中有11例复位,复位率84 . 62 %。结论 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眼球贯通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球贯通伤
下载PDF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白霞 马景学 +3 位作者 包永琴 杨爱琴 休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郝玉华 杨娜 +2 位作者 陈鹏飞 马景学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 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累及黄斑的RRD并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4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及手术后3d,1、3、6个月,患眼均行最... 目的 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巩膜扣带手术前后黄斑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累及黄斑的RRD并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43只眼纳入研究.手术前及手术后3d,1、3、6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患眼及对侧健康眼同时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测量视网膜下液(SRF)高度、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及外核层(ONL)厚度,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外界膜(ELM)、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交界线及中间线等微结构改变,分析其与手术后6个月BCVA的关系.结果 手术前患眼平均BCVA为1.18±0.93.脱离的视网膜表现为中心凹形态存在且神经上皮层无明显水肿、神经上皮层弥漫性水肿伴ONL为主的层间囊样液腔、神经上皮层弥漫性水肿伴层间囊样液腔合并外层视网膜波浪样改变等3种形态.SRF高度为(885.05±493.28) μm.患眼与对侧健康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ONL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2、1.895,P<0.05).手术后3d,所有患眼神经上皮层积液明显吸收,囊样液腔消失,视网膜复位.手术后3d,1、3、6个月,SRF检出率分别为100.0%、93.0%、77.8%、46.5%;SRF高度分别为(219.00±117.02)、(163.51±72.83)、(101.27±64.47)、(55.69±21.15) μm.SRF残留呈弥漫性、中心凹下多量水泡样、中心凹下单一水泡样等3种形态.手术后3d,1、3、6个月,患眼与对侧健康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ONL厚度比较,除手术后6个月患眼与对侧健康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2.186,P=0.570),其余时间点患眼与对侧健康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t=-10.658、-8.550、-6.955)、ONL厚度(t=-6.240、-5.424、-3.326、-3.323)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感受器损伤表现为E1LM、IS/OS交界线及中间线均不连续;ELM连续,IS/OS交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外科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中央凹 病理生理学 巩膜扣带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亚伟 郝玉华 +3 位作者 尚庆丽 殷志博 杨雅青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眼分为PPV联合ILM剥...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眼分为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内外路联合手术)组、PPV联合ILM剥除手术(内路手术)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17例17只眼。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采用IOL-Master或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AL)。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MxFT)。采用德国罗兰公司视诱发反应成像系统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b波振幅。两组患者年龄(t=0.460)、AL(t=1.520)、屈光度(t=0.020)、logMAR BCVA(t=-2.280)、MxFT(Z=-4.179)、b波振幅(Z=-0.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路联合手术组行23G 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内路手术组行23G PPV联合ILM剥除手术。手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眼BCVA、AL、MxFT、b波振幅变化。结果末次随访时,内外路联合手术组18只眼劈裂腔高度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劈裂腔消失,视网膜完全复位4只眼。内外路联合手术组、内路手术组患眼logMAR BCVA(t=7.272、5.951)、MxFT(Z=-3.724、-3.622)、b波振幅(Z=-3.223、-3.243)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1、0.001)。两组患眼之间logMAR BCVA(t=-2.280)、MxFT(Z=-4.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b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8,P=0.843)。内外路联合手术组患眼AL较手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7,P=0.000)。随访期间无眼底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近视 退行性/外科学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巩膜成形术
原文传递
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白霞 包永琴 +3 位作者 马建刚 郭从容 崔月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69例(70眼),分为泪道插管术组24例(25眼)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45例(45眼),观察2组疗效.结果 随访6~42个月,泪道插管术组治愈18眼,好转2眼,无效5眼,总...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69例(70眼),分为泪道插管术组24例(25眼)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45例(45眼),观察2组疗效.结果 随访6~42个月,泪道插管术组治愈18眼,好转2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0.00%;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治愈38眼,好转6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7.78%.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泪道插管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吻合术 外科 插管法
下载PDF
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玉华 左建霞 +1 位作者 马景学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价玻切(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取18例(22只眼)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术后随访9~12月... 目的评价玻切(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取18例(22只眼)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行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术后随访9~12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改善及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术后患眼视力和黄斑水肿均明显改善,经治疗的22只眼中15只眼(68.19%)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7只眼(31.81%)视力不变;术后9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的0.07±0.05增加到0.14±0.06(t=5.26,P=0.000)。OCT结果显示: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有20只眼,占90.91%,2只眼水肿消退不明显,占9.09%。黄斑中心凹厚度从术前的(554.18±140.14)μm降至(291.45±95.38)μm(t=7.23,P=0.000)。其中有6只患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玻切、内界膜撕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
原文传递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志旸 马景学 +1 位作者 滕龙学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116例(11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共检出视网膜裂孔208个。其中合并黄斑部脱离81眼。PVR程度分级A级及B级106眼,C1级8眼,C2级2眼。所有病例均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在双...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116例(11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共检出视网膜裂孔208个。其中合并黄斑部脱离81眼。PVR程度分级A级及B级106眼,C1级8眼,C2级2眼。所有病例均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冷凝封闭裂孔。结果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10例,复位率94.83%。4例再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2例放弃治疗。最终,114眼视网膜解剖复位,复位率为98.28%。视网膜复位病例视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术后评价玻璃体视网膜及在巩膜扣带术中直视下定位裂孔,冷凝封闭裂孔具有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间接检眼镜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黄斑脱离
下载PDF
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对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雅从 尤明玲 +6 位作者 张立红 董京辉 张晓琳 任骞 于华 张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血压对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24例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平均年龄63.64(S=12.13)岁,男女比例1.8∶1;96.77%的患者有颈动脉狭窄,主要...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血压对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24例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平均年龄63.64(S=12.13)岁,男女比例1.8∶1;96.77%的患者有颈动脉狭窄,主要的全身合并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眼部症状为视力下降和一过性黑矇,眼前节主要发生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视网膜主要表现为动脉狭窄和静脉扩张、点片状出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微血管囊样扩张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视力障碍与没有高血压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严重的慢性缺血性眼部症候群,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由颈动脉狭窄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常需要神经科和心内科等医师联合诊治,高血压可以加重患者的眼部病变,眼底镜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早期确诊该病的关键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狭窄 高血压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镜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