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解放军第180医院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41例)及对照组(43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解放军第180医院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41例)及对照组(43例)。替罗非班组术中靶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全脑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靶血管TICI血流分级情况,并观察两组术前,术后24 h、7 d的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CI 2b^3级血流比例(63.4%、73.2%)均高于对照组(39.5%、4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χ~2=7.2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4 h及7 d NIHSS评分[(6.51±3.67)分、(4.13±1.57)分]均低于对照组[(9.22±4.52)分、(7.98±2.7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t=7.85,P<0.01);替罗非班组90 d m RS评分0~2分比例65.9%高于对照组3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中采取替罗非班贯续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灌注,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是AIS患者术中出现灌注不良或"无复流"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成人发病的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和色素性胶质细胞(adult-onset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axonal spheroids and pigmented glia,ALSP)是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stim...成人发病的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和色素性胶质细胞(adult-onset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axonal spheroids and pigmented glia,ALSP)是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与其相关的编码基因突变已被证实是ALSP的潜在致病因素。然而,目前关于CSF1R基因突变致使ALSP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回顾CSF1R基因在ALSP发病过程中的突变位点及致病机制研究,发现CSF1R突变可以通过显性负性效应、功能丧失、单倍体剂量不足及功能获得等机制导致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引起ALSP的发病。对ALSP病因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潜在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达标组50例。对...目的分析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达标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达标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健康行为、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结果组内分析: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组间分析:干预后达标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达标组的压力应对、遵医行为、运动锻炼、健康责任等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分析:干预后两组的SPB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组间分析:干预后达标组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分析:干预后两组的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组间分析:干预后达标组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能改善神经功能、健康行为,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解放军第180医院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8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41例)及对照组(43例)。替罗非班组术中靶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全脑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靶血管TICI血流分级情况,并观察两组术前,术后24 h、7 d的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CI 2b^3级血流比例(63.4%、73.2%)均高于对照组(39.5%、4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χ~2=7.2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4 h及7 d NIHSS评分[(6.51±3.67)分、(4.13±1.57)分]均低于对照组[(9.22±4.52)分、(7.98±2.7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t=7.85,P<0.01);替罗非班组90 d m RS评分0~2分比例65.9%高于对照组3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中采取替罗非班贯续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灌注,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是AIS患者术中出现灌注不良或"无复流"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文摘目的分析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达标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达标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健康行为、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结果组内分析: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组间分析:干预后达标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达标组的压力应对、遵医行为、运动锻炼、健康责任等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分析:干预后两组的SPB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组间分析:干预后达标组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分析:干预后两组的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组间分析:干预后达标组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能改善神经功能、健康行为,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