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救治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林强 杨雄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治疗创伤性休克(T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T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42例)予以LFR治疗,对比两组凝...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治疗创伤性休克(T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T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42例)予以LFR治疗,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救治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TT、ATPP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准备、有效急救、休克纠正及恢复平稳生命体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FR治疗TS的效果较好,利于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救治所需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凝血功能 救治效果 并发症 疾病预后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及骨折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李丽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下,观察组行B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结果两组术后的...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下,观察组行B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结果两组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在缓解OVCF患者疼痛、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改善腰椎功能方面可以取得与PKP相似的效果,并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丽丹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 目的:分析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伸肘肌力缺损值、肘关节活动度、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患者健康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6.31±12.58)mL和(95.84±8.46)min,小于对照组的(179.53±16.42)mL和(137.59±12.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伸肘肌力缺损值(10.31±1.34)%,低于对照组的(13.25±1.87)%,观察组肘关节屈伸、外旋、内旋活动度分别为(129.57±5.36)°、(90.54±4.48)°和(91.63±4.11)°,大于对照组的(118.64±4.25)°、(82.35±3.97)°和(84.58±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复位优良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疼痛感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分别为(15.36±1.84)分、(7.95±0.90)分、(20.53±2.01)分和(30.21±2.87)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63)分、(6.48±0.83)分、(16.78±1.90)分和(26.94±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健康质量SF-36量表生理职能[(76.31±4.24)分vs(68.96±3.85)分]、一般健康状况[(78.64±4.85)分vs(69.54±4.01)分]、生理机能[(79.53±3.46)分vs(70.76±2.84)分]、躯体疼痛[(79.58±3.63)分vs(71.36±3.25)分]、社会功能[(76.95±4.83)分vs(69.56±4.21)分]、情感职能[(78.65±3.67)分vs(71.33±3.25)分]、精力[(80.31±4.21)分vs(72.76±3.89)分]、精神健康[(82.49±4.87)分vs(73.53±4.12)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显著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C型骨折 Schildhauer入路 复位内固定 交通创伤
下载PDF
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建明 肖向前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90-691,共2页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患者施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2例骨科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创口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2组...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患者施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2例骨科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创口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植皮次数与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创伤患者展开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可加快伤口肉芽的生长速度以及创面的愈合速度,有效缓解患者受到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封闭负压引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对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丽丹 尤珍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对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医院收治的10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对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医院收治的10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干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行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可有改善髋臼骨折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下肢关节康复器 髋关节功能锻炼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