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瞬变电磁法波场变换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程久龙 邱浩 +4 位作者 闫国才 周健 程丰波 张珊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46-1650,共5页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电性界面分层的准确性关系到探测地质效果。探讨了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理论,提出了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算法,对实际矿井瞬变电磁数据进行了波场变换,提出了波场变换数据处理及成像方法,实现瞬变电磁剖面到拟地震剖面的...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电性界面分层的准确性关系到探测地质效果。探讨了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理论,提出了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算法,对实际矿井瞬变电磁数据进行了波场变换,提出了波场变换数据处理及成像方法,实现瞬变电磁剖面到拟地震剖面的转换,达到对电性界面的准确划分。结合矿井顶板岩层富水性探测的工程实例对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研究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取瞬变电磁数据中所包含的电性界面信息,解决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在准确确定电性界面方面的不足,突出弱异常进而提高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波场变换 数据处理 拟地震处理 电性界面
下载PDF
中国元古宇烃源岩成烃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文智 王晓梅 +6 位作者 胡素 张水昌 王华建 管树巍 任荣 王铜山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964,共26页
世界范围已发现大量元古宇油气藏.中国元古宇分布面积广,四川盆地震旦系大型气藏和华北中元古界大量液态油苗的发现,证实中国元古宇油气勘探潜力值得高度重视.文章探讨了元古宇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指出活跃的大气环流和天文旋回驱动上... 世界范围已发现大量元古宇油气藏.中国元古宇分布面积广,四川盆地震旦系大型气藏和华北中元古界大量液态油苗的发现,证实中国元古宇油气勘探潜力值得高度重视.文章探讨了元古宇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指出活跃的大气环流和天文旋回驱动上升洋流和陆表径流提供营养源,海洋表层氧化水体为生物勃发提供适宜生存环境;大陆开裂导致的火山活动和陆地风化作用向海洋注入大量营养物质,导致低等生物繁盛;海洋深部广泛的厌氧水体为有机质保存创造了良好条件.真核生物的出现,使得源岩生烃母质构成呈多样性,有效提升了油气生成潜力.通过跨克拉通地层对比,明确中国元古宇发育7套富有机质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间冰期,具全球可比性.华北地区洪水庄组和下马岭组是已证实的中元古界烃源岩,早元古界长城系有可能成为鄂尔多斯盆地潜在气源岩;新元古界大塘坡组和陡山沱组烃源岩在上扬子地区广泛分布,是四川盆地震旦系大型气藏和鄂湘黔地区新元古界页岩气藏的主要气源之一.南华系在塔里木盆地可能存在高有机质丰度页岩,但仍需证实.中国三大克拉通地块可能皆发育元古宇烃源岩,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主要接替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烃源岩 成烃特征 接替领域
原文传递
宽顶堰平板闸门闸孔出流水力计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建京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水闸运行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如准确计算下泄流量、流态判别、确定已知泄流量下的上下游水位等。为使平板闸门过闸流量计算准确又方便,根据平板闸门下宽顶堰模型实测数据,对闸孔出流的不同流态进行分析,提出了闸孔淹没出流的简... 在水闸运行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如准确计算下泄流量、流态判别、确定已知泄流量下的上下游水位等。为使平板闸门过闸流量计算准确又方便,根据平板闸门下宽顶堰模型实测数据,对闸孔出流的不同流态进行分析,提出了闸孔淹没出流的简易判别方法并用数学回归分析得到精度较高的自由出流、淹没出流流量计算公式,可供工程水力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顶堰 自由出流 淹没出流 流量系数
下载PDF
最小含氧带和硫化环境控制14亿年前有机质生烃能力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梅 张水昌 +4 位作者 何坤 王华建 米敬奎 苏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05-3017,共13页
显生宙沉积有机质富集和生烃潜力受控于初级生产力和保存环境,但元古宙以原核生物为主的广泛厌氧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不清楚.中国华北燕辽盆地中元古界下马岭组发育一套厚达250 m的富有机质烃源岩,主要形成于硫化厌氧和最小含... 显生宙沉积有机质富集和生烃潜力受控于初级生产力和保存环境,但元古宙以原核生物为主的广泛厌氧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不清楚.中国华北燕辽盆地中元古界下马岭组发育一套厚达250 m的富有机质烃源岩,主要形成于硫化厌氧和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OMZ)水体环境,沉积时限约为1400~1360 Ma.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类黑色页岩样品开展了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4亿年前富有机质页岩的生油气潜力与显生宙优质烃源岩相当,且明显受控于沉积时的海洋水体环境;硫化厌氧环境的沉积有机质,虽丰度略低(TOC 5%),但生油能力明显高于OMZ环境下的沉积有机质(TOC达12%);两类沉积环境有机质的生烷烃气能力却相反.这说明,厌氧环境不但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同时保存了对生油更加有效的富氢脂肪结构;尽管OMZ海洋初级生产力很高,在底层水有氧环境下也能够沉积高丰度的有机碳,但氧化作用使其生油潜力明显降低.研究证实,中元古代海洋环境的动态演化对沉积有机质的母源构成、生烃潜力和产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了解并探索中新元古界的烃源岩发育机制和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原核生物 厌氧环境 有氧环境 生油气潜力 降解作用
原文传递
扩散层孔隙率对平行流场PEMFC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熊牡 何仕荣 +1 位作者 张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为了研究扩散层孔隙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商业软件ANSYS Fluent在不同扩散层孔隙率(0.3、0.5、0.7)的条件下,对传统平行流场和斜坡平行流场的性能曲线、气体浓度分布、液态水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为了研究扩散层孔隙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商业软件ANSYS Fluent在不同扩散层孔隙率(0.3、0.5、0.7)的条件下,对传统平行流场和斜坡平行流场的性能曲线、气体浓度分布、液态水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电位下各案例对应的性能差异较小,在中低电位性能差异较大,随着扩散层孔隙率越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越好,且孔隙率在0.3~0.5时电流密度增长率最大,最大可达9.03%;当扩散层孔隙率较高时,有利于反应气体穿过扩散层,使得催化层氧气浓度增大,促进了燃料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随着扩散层孔隙的增大,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反应气体的传输,流道内水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液态水的排出;相比传统平行流场,斜坡平行流场电池性能更好,氧气分布更均匀,流道中气体流速更大,排水效果更好,且孔隙率为0.7时电流密度增长率最大,最大可达2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孔隙率 斜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微观动力学参数的高速公路特征路段事故风险分析
6
作者 何杰 张长健 +2 位作者 严欣彤 王琛玮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为剖析高速公路不同特征路段的致险机理,在研究中引入了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微观动力学参数,分别构建了标准有序Logit模型和二项Logit模型定量分析微观动力学参数与特征路段(分流区、合流区、曲线段等),以及微观动力学参数与事故风险之间... 为剖析高速公路不同特征路段的致险机理,在研究中引入了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微观动力学参数,分别构建了标准有序Logit模型和二项Logit模型定量分析微观动力学参数与特征路段(分流区、合流区、曲线段等),以及微观动力学参数与事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基于模型推导分析了不同特征路段对事故风险独立的作用效能。结果表明:纵向动力学因子可以映射路段追尾事故风险的高低,而不同特征路段又可以使纵向动力学因子发生不同倾向的浮动,即可以将该因子作为风险传递的中间变量,来判定路段事故风险的高低;相较于“无分流区的直线段”,“分流区”这一复杂特征对追尾事故风险的增益作用最大,“复合线形”次之,“平曲线”最弱,且平曲线路段的缓和曲线长度越大,追尾事故风险越高;发现了显著的风险补偿现象:较为轻松的驾驶环境可能会导致驾驶员放松警觉,引起追尾事故风险上升。本文的结论可以为高速公路不同特征路段的事故预防、针对某一特定类型事故的救援措施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道路事故风险 标准有序Logit模型 二项Logit模型 微观动力学参数 道路复杂特征
原文传递
20kPa下乙酸丁酯/正丁醇+环己酮/己内酯体系汽液平衡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芳 +4 位作者 张光旭 王浩强 陈亚春 石楷华 汪义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6,共6页
在20 kPa下,用Rose汽液平衡釜测定乙酸丁酯+环己酮、乙酸丁酯+ε-己内酯和正丁醇+环己酮、正丁醇+ε-己内酯的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均通过Herington面积积分法和Van Ness点检验法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分别采用NRTL和Wilson活... 在20 kPa下,用Rose汽液平衡釜测定乙酸丁酯+环己酮、乙酸丁酯+ε-己内酯和正丁醇+环己酮、正丁醇+ε-己内酯的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均通过Herington面积积分法和Van Ness点检验法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分别采用NRTL和Wilson活度系数模型回归实验数据得到二元交互参数,将所选的活度系数模型模拟得到的二元体系平衡温度计算值、汽相摩尔分率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乙酸丁酯 正丁醇 环己酮 Ε-己内酯 活度系数模型
下载PDF
大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优化建模
8
作者 江小辉 杨曦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2期1031-1040,共10页
本文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中的关键部件密封圈和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 GDL)在制造时产生的尺寸公差对其受力影响。通过建立一种弹簧–阻尼模型用于仿真大型电堆的压紧过程。... 本文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中的关键部件密封圈和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 GDL)在制造时产生的尺寸公差对其受力影响。通过建立一种弹簧–阻尼模型用于仿真大型电堆的压紧过程。此模型相比于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模型,极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传统FEM模型计算单片单电池所需的时间通常会超过20分钟,而当电堆层数增加时,计算时间会呈非线性增加,采用此模型计算100层电堆只需要8分钟。计算结果可以显示出每一层电池中的密封圈和GDL的受力大小,根据这些结果,可为电堆的夹紧力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比增大,密封圈和GDL的受力及力的标准差呈非线性增加,含有公差的部件与标准部件受力的值相差达到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堆 气体扩散层 优化建模 尺寸公差 密封圈 夹紧力 阻尼模型
下载PDF
南海北部西沙海槽沉积物管状黄铁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思思 吴朝东 +5 位作者 梁金强 王熠哲 方允鑫 马健 翟俪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92,共18页
南海北部西沙海槽S1站位的岩心柱沉积物中广泛发育自生矿物黄铁矿,其形态以管状为主,且具有内部中空的圈层结构。使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LA-ICP-MS、SI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管状黄铁矿的形态及圈层结构,结果显示:(1)管状黄铁矿发育内部... 南海北部西沙海槽S1站位的岩心柱沉积物中广泛发育自生矿物黄铁矿,其形态以管状为主,且具有内部中空的圈层结构。使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LA-ICP-MS、SI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管状黄铁矿的形态及圈层结构,结果显示:(1)管状黄铁矿发育内部中空的圈层结构,其中内圈层(Ipy)由莓球状黄铁矿呈五角十二面体紧密堆积组成,外圈层(Opy)由晶形较好晶粒较大的八面体黄铁矿组成,并混有沉积碎屑及钙质生物壳体;(2)内圈层和外圈层分别呈现出贫S富Fe和富S贫Fe的特征,其成因是甲烷渗漏造成的局部还原环境使得As进入黄铁矿中导致晶格空缺或被扭曲,从而促进Ni、Co、Cu、Zn、Pb等微量元素的掺入;(3)内圈层、外圈层发生了明显的硫同位素分馏现象,内圈层中δ34S平均为-37.8‰,外圈层中δ34S平均为-29.3‰。研究认为,管状黄铁矿作为曾经甲烷渗漏的通道,其生长机制可分为3个阶段:(1)气水通道形成阶段:向上运移的甲烷流体在沉积物孔隙中逐渐形成气水通道;(2)外圈层形成阶段:当向上运移的甲烷与硫酸盐发生甲烷厌氧氧化时,逐渐形成晶体较大、晶形较好的八面体黄铁矿外圈层;(3)内圈层形成阶段:随着甲烷浓度逐渐降低,在气水通道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剩余甲烷与向下运移的硫酸盐继续反应形成莓球状黄铁矿内圈层。因此,南海北部的泥岩中大量发育的管状黄铁矿常常与地层中甲烷水合物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 管状黄铁矿 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生长机制
下载PDF
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水泥砂垫层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陕西水利》 2019年第4期173-174,共2页
水泥砂垫层能够改善工程基础的渗透性,且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在水闸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汉江下游兴隆水利工程水闸施工水泥砂垫层施工为例,采用公式计算水泥砂材料渗透系数,检测水泥砂性能,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碾压参数;通过控制铺... 水泥砂垫层能够改善工程基础的渗透性,且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在水闸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汉江下游兴隆水利工程水闸施工水泥砂垫层施工为例,采用公式计算水泥砂材料渗透系数,检测水泥砂性能,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碾压参数;通过控制铺料参数确保水泥砂垫层使用性能;通过减少水泥砂暴露时间,避免水泥砂垫层受到破坏等措施控制水泥砂垫质量的施工过程进行研究,洞悉水利工程中水闸水泥砂垫层的质量控制要点,确保其施工质量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 水闸水泥砂垫层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催化氧化合成过氧乙酸的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榕 张光旭 +2 位作者 石楷华 汪义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6,共8页
过氧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过氧化物.利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从而间接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是一种绿色生产过程,其中催化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是关键步骤.借助化学滴定分析法,使用Mg/Sn/W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 过氧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过氧化物.利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从而间接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是一种绿色生产过程,其中催化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是关键步骤.借助化学滴定分析法,使用Mg/Sn/W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以乙酸丁酯为共沸剂研究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过程的本征动力学及过程中H2O2分解动力学.当催化剂粒径为160~200目时,内扩散影响可基本消除,当搅拌速度大于800r·min-1时,外扩散可以忽略.使用幂函数型模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生成反应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对H2O2、乙酸均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6.761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6.78090×106;适用于该反应过程体系的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反应级数为1.59345,反应活化能为7.590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1.08795×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动力学 催化氧化 Mg/Sn/W 复合氧化物 过氧乙酸
下载PDF
NGSIM轨迹重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依 赵建有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4期204-208,共5页
NGSIM在交通领域被公认为是最全面地公开数据库,它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建立与验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有学者对NGSIM数据可靠性提出质疑,同时,也有很多学者为重构NGSIM轨迹做出不懈努力。文章首先明确了NGSIM数据问题——... NGSIM在交通领域被公认为是最全面地公开数据库,它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建立与验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有学者对NGSIM数据可靠性提出质疑,同时,也有很多学者为重构NGSIM轨迹做出不懈努力。文章首先明确了NGSIM数据问题——异常值和观测误差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然后阐述了移动平均法、局部多项式法、小波分析、卡尔曼滤波法等车辆轨迹修正方法,对比发现一步轨迹重构无法使各项质量检测指标达到最优,因此通过明确轨迹重构目的,总结多步轨迹重构原理,使得轨迹重构方法能够满足"内部一致性"和"排一致性"。最后对NGSIM数据从数据获取、数据质量、数据过滤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得到更可靠、通用的交通仿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回顾与展望 综述 NGSIM 轨迹重构
下载PDF
基于原位多元素成像分析龙马溪组笔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13
作者 竺成林 王华建 +4 位作者 王晓梅 黄家旋 朱玉梅 杨瑞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富含笔石,多以碳质薄膜形式富集于富有机质层段。前期研究多关注笔石形态和成岩后的演化过程,对笔石埋藏和早成岩阶段所经历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较少,笔石成因仍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富含笔石,多以碳质薄膜形式富集于富有机质层段。前期研究多关注笔石形态和成岩后的演化过程,对笔石埋藏和早成岩阶段所经历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较少,笔石成因仍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宁203井龙马溪组笔石进行原位微区多元素扫描成像,对主量成矿元素分布与富集程度进行解析,发现了碳质薄膜笔石体表面富集Mg、Al、Si、Fe元素,富集倍数在1.5~10倍以上,Sr/Ba值(1.4~2.3)则明显低于围岩(>5.0),指示黏土矿物包埋是笔石碳化的主要途径,包埋形成的硫化微环境导致部分笔石发生黄铁矿化。结合面笔石率、有机质、黄铁矿、黏土矿物含量和δ^13Corg值的剖面垂向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提出早期微生物席繁盛和后期硫酸盐还原菌繁盛导致水岩界面孔隙水普遍缺氧,是笔石和有机质大量埋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龙马溪组笔石的埋藏矿化机制,也为有机质富集和黑色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笔石 多元素成像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基于水利设计标准的水库渠道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陕西水利》 2019年第2期183-184,共2页
水利设计标准对水渠渠道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也决定了在水库渠道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多方面要素才让水库渠道发挥应有的作用。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某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水利设计标准下水库渠道设计中的线路布置、渠道流量确定... 水利设计标准对水渠渠道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也决定了在水库渠道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多方面要素才让水库渠道发挥应有的作用。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某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水利设计标准下水库渠道设计中的线路布置、渠道流量确定、纵断面与横断面设计等环节,确定了水利设计标准在水库渠道设计中的重要性,实现提高渠道设计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设计标准 水渠渠道设计 地质条件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Mg/Sn/W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义超 陈亚春 +1 位作者 张光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2-1218,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g/Sn/W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FTIR、SEM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和分散剂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探究了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W的流失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g/Sn/W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FTIR、SEM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和分散剂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探究了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W的流失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和三乙醇胺为混合分散剂制备的催化剂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小的孔径,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当混合分散剂的含量为7.5 g/L、钨酸质量浓度为6 g/L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环己酮转化率达66.23%,ε-己内酯选择性达89.56%;与共沉淀法制备Mg/Sn/W催化剂相比,水热法制备的Mg/Sn/W催化剂合成ε-己内酯的活性更高,可以有效解决活性组分W的流失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催化剂 分散剂 Ε-己内酯
下载PDF
旅游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5期76-78,103,共4页
为了对景区公共自行车站点进行合理布设,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归纳,以及对国内自行车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需求量预测、p-中位模型进行站址规划、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站址评价的旅游城市景区公共自行车网... 为了对景区公共自行车站点进行合理布设,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归纳,以及对国内自行车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需求量预测、p-中位模型进行站址规划、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站址评价的旅游城市景区公共自行车网络规划设计方法,并以大唐芙蓉园景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为旅游景区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进行合理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需求预测 选址规划 选址评价
下载PDF
20 kPa下己酸+乙酸/乙酸丁酯/环己酮/ε-己内酯体系汽液平衡的测定与关联
17
作者 陈亚春 张光旭 +1 位作者 王浩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2-47,共6页
在20 kPa下,用Rose汽液平衡釜测定己酸+乙酸、己酸+乙酸丁酯、己酸+环己酮、己酸+ε-己内酯,4个体系的二元汽液平衡数据,采用Herington面积积分法对汽液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数据均符合热力学一致性。采用N... 在20 kPa下,用Rose汽液平衡釜测定己酸+乙酸、己酸+乙酸丁酯、己酸+环己酮、己酸+ε-己内酯,4个体系的二元汽液平衡数据,采用Herington面积积分法对汽液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数据均符合热力学一致性。采用NRTL和Wilson活度系数模型对4个二元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4个二元交互参数。将模型模拟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ilson活度系数模型更适用于该4个组分体系的汽液平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己酸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活度系数模型
下载PDF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响应 被引量:20
18
作者 付勇 周文喜 +7 位作者 王华建 谯文浪 江冉 王晓梅 苏劲 李迪 夏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548,共13页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我国华北、华南及塔里木盆地等广泛发育,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未有定论。本文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同时期地层)不同沉积相带典型剖面中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我国华北、华南及塔里木盆地等广泛发育,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未有定论。本文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同时期地层)不同沉积相带典型剖面中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寒武纪早期不同沉积相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明显差异。台内凹陷相主要岩性为黑色页岩,底部为不等厚的薄层磷块岩和硅质岩或硅磷质结核,沉积的黑色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V、Ni、Mo、U等微量元素显著富集,反映了贫氧-缺氧环境,以及短暂动态的硫化环境,Mo/TOC反映了其为局限盆地特征;上斜坡相为贫氧到氧化的沉积环境,但更多地是表现为氧化的沉积环境,其中牛蹄塘期存在局部的硫化环境,沉积的黑色页岩厚度小,但有机质丰度最高,V、Ni、Mo、U等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盆地相为黑色硅质岩与富有机质的黑色硅质页岩间互沉积,同期沉积厚度较小,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V和U的富集程度大于台内凹陷相,而Ni和Mo的富集程度则低于台内凹陷相,指示了缺氧环境,期间伴随有贫氧和短暂的氧化环境存在,且可能存在局部的硫化环境,Mo/TOC反映了中等的局限程度。总的来说,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厚度以及微量元素富集程度等特征主要受控于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黑色岩系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黔北
下载PDF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其与生物演化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华建 +4 位作者 翟俪娜 周文喜 王晓梅 张水昌 吴朝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新元古代的地球表层系统经历了超大陆裂解与重组、大规模冰期、古海洋氧化、埃迪卡拉生物群辐射与灭绝、后生动物兴起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地质事件与生物演化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长期受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Rodinia超大陆的... 新元古代的地球表层系统经历了超大陆裂解与重组、大规模冰期、古海洋氧化、埃迪卡拉生物群辐射与灭绝、后生动物兴起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地质事件与生物演化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长期受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伴随有超级地幔柱活动、古地磁真极移等复杂响应,裂解过程影响了大气圈和水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并可能直接导致了新元古代极端的气候条件。构造格局的变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来源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上,强上升洋流和强地表径流区域的富营养化促使生物大量繁盛。"雪球地球"期间巨大的选择压力为生物的多样化演变提供了可能,而其后冰川的快速消融则促进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及多种沉积矿产的形成。与此同时,大气—海洋氧气含量的增加和海水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多项元素及同位素指标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波动,这种特殊的地质背景可能最终对生物演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超大陆事件 冰期事件 大气氧含量 生物演化
下载PDF
中元古代增氧事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水昌 王华建 +1 位作者 王晓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52,共27页
富含氧气是地球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本质特征之一,也被认为是各种复杂生命诞生并不断演化的关键.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表层氧化是幕式的,其中两个关键时期是古元古代早期(2.45~2.10Ga)和新元古代晚期(0.80~0.54Ga)的两次大... 富含氧气是地球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本质特征之一,也被认为是各种复杂生命诞生并不断演化的关键.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表层氧化是幕式的,其中两个关键时期是古元古代早期(2.45~2.10Ga)和新元古代晚期(0.80~0.54Ga)的两次大氧化事件,之间则是长达13亿年的低氧环境.但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基于中国华北燕辽中元古界的独立研究证实,至少在1.59~1.56、1.44~1.43和1.40~1.36Ga三个时期的大气氧含量为现今水平(PAL)的4%以上,高于国际普遍认知的<0.1~1%PAL.高的大气-海洋氧化程度在澳大利亚、西伯利亚的同期地层中也得到验证,指示两次幕式氧化事件之间的中元古代早期(1.59~1.36Ga)增氧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中元古代增氧事件与Columbia(Nuna)超大陆裂解、富有机质页岩和铁-锰矿床沉积、真核藻类早期演化相耦合,指示地球表层系统演变和资源形成受地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中元古代 氧气 华北 燕辽盆地 下马岭组 高于庄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