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的中国石刻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成清
叶书亚
《西泠艺丛》
2022年第7期35-43,共9页
20世纪初,在中国西南地区还鲜为欧洲人所踏足之际,法国汉学家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于1914年首次前往中国腹地四川,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以四川、陕西两省为主,且着重考察了四川的古代石刻与佛像艺术,记录了大量两汉时期...
20世纪初,在中国西南地区还鲜为欧洲人所踏足之际,法国汉学家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于1914年首次前往中国腹地四川,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以四川、陕西两省为主,且着重考察了四川的古代石刻与佛像艺术,记录了大量两汉时期四川地区汉阙的珍贵材料,将其整理成研究报告《中国西部考古记》,为后来的考古研究积累了初步资料。本文将对谢阁兰中国石刻艺术研究进行历史考察。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中,谢阁兰对“碑”与“阙”概念做了辨析,主张对早期中国文物实施“因地制宜”的保护,并在著述中完整地归纳与总结了中国雕塑与石刻艺术的特点,提出佛教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病态”表现等观点。他的独特理论分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汉砖
写意
佛造像艺术
创新
原文传递
木心绘画艺术与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叶书亚
刘杨泽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2期62-63,共2页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绘画艺术
中国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休憩:东非头枕中的文化与图样
3
作者
赵成清
叶书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作为人类起源的摇篮,非洲大陆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品,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非洲头枕是这片广袤大陆从古至今文化沿袭及传承的最有力象征之一。通过对现存头枕中图样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非洲内部不同...
作为人类起源的摇篮,非洲大陆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品,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非洲头枕是这片广袤大陆从古至今文化沿袭及传承的最有力象征之一。通过对现存头枕中图样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非洲内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头枕并不罕见,但非洲头枕的样式与其他地区大相径庭,并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这让它在众多非洲艺术品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以埃及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头枕为主要对象,从历史文化以及工艺图样两方面入手,溯源其工艺价值与文化意义,并探讨头枕这一艺术品在现代,其内在含义与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艺术
头枕
民族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漾兮四川时期的版画艺术研究
4
作者
叶书亚
《艺苑》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张漾兮是我国20世纪初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创始人之一。张漾兮生长在成都,成都承载了他前半生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与国家存亡、民族危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来自作者对成都街头的深刻观察,包含了他青年时期的满腔...
张漾兮是我国20世纪初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创始人之一。张漾兮生长在成都,成都承载了他前半生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与国家存亡、民族危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来自作者对成都街头的深刻观察,包含了他青年时期的满腔热血与愤慨。与此同时他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于不满意的作品反复修改,力图以最佳方式凸显主题,作品布局也极为用心巧妙。张漾兮的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成都人民苦日子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危机下人民团结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漾兮
版画
四川漫画社
《自由画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希腊谚语到肥皂广告:洗涤埃塞俄比亚人
5
作者
赵成清(译)
叶书亚(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120-127,共8页
谚语“洗白埃塞俄比亚人徒劳而无获”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时常被提及,它经常与《圣经》中的“豹子无法改变其斑点”相比较,该谚语甚至出现在酒馆的招牌上。追溯西方古典学,埃塞俄比亚人(黑人)不可能变白,这是所有无用的、不可能的和...
谚语“洗白埃塞俄比亚人徒劳而无获”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时常被提及,它经常与《圣经》中的“豹子无法改变其斑点”相比较,该谚语甚至出现在酒馆的招牌上。追溯西方古典学,埃塞俄比亚人(黑人)不可能变白,这是所有无用的、不可能的和不合理行为的典范。但缘何埃塞俄比亚人需要洗白?本文以这一谚语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对照,描述和分析了欧洲文化传播进程中的黑人形象演变,从而展现了欧洲与非洲之间的文化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谚语
肥皂广告
洗涤埃塞俄比亚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点彩”到“像素”——浅析绘画与视觉技术的内在关系
6
作者
严俊雄
叶书亚
《艺术大观》
2019年第25期0103-0103,共1页
点彩派从科学技术上拓展了当时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视觉观看方式,像素艺术则是从如今高度发达科技的层面反向思考“观看”的问题,这两种艺术形式中,大众的观看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像素艺术中,则是在不断地挑战自点彩派以来的“清...
点彩派从科学技术上拓展了当时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视觉观看方式,像素艺术则是从如今高度发达科技的层面反向思考“观看”的问题,这两种艺术形式中,大众的观看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像素艺术中,则是在不断地挑战自点彩派以来的“清晰化”传统的视觉观看,应该说点彩与像素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极其相似,但他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抗的艺术,但他们都是在视觉技术的发展之下重新界定“观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彩派
绘画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的中国石刻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成清
叶书亚
机构
清华大学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西泠艺丛》
2022年第7期35-43,共9页
文摘
20世纪初,在中国西南地区还鲜为欧洲人所踏足之际,法国汉学家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于1914年首次前往中国腹地四川,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以四川、陕西两省为主,且着重考察了四川的古代石刻与佛像艺术,记录了大量两汉时期四川地区汉阙的珍贵材料,将其整理成研究报告《中国西部考古记》,为后来的考古研究积累了初步资料。本文将对谢阁兰中国石刻艺术研究进行历史考察。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中,谢阁兰对“碑”与“阙”概念做了辨析,主张对早期中国文物实施“因地制宜”的保护,并在著述中完整地归纳与总结了中国雕塑与石刻艺术的特点,提出佛教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病态”表现等观点。他的独特理论分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关键词
巴蜀汉砖
写意
佛造像艺术
创新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木心绘画艺术与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叶书亚
刘杨泽宇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2期62-63,共2页
文摘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关键词
木心
绘画艺术
中国画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休憩:东非头枕中的文化与图样
3
作者
赵成清
叶书亚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文摘
作为人类起源的摇篮,非洲大陆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品,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非洲头枕是这片广袤大陆从古至今文化沿袭及传承的最有力象征之一。通过对现存头枕中图样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非洲内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头枕并不罕见,但非洲头枕的样式与其他地区大相径庭,并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这让它在众多非洲艺术品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以埃及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头枕为主要对象,从历史文化以及工艺图样两方面入手,溯源其工艺价值与文化意义,并探讨头枕这一艺术品在现代,其内在含义与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非洲艺术
头枕
民族艺术
分类号
TS941.75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漾兮四川时期的版画艺术研究
4
作者
叶书亚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出处
《艺苑》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文摘
张漾兮是我国20世纪初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创始人之一。张漾兮生长在成都,成都承载了他前半生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与国家存亡、民族危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来自作者对成都街头的深刻观察,包含了他青年时期的满腔热血与愤慨。与此同时他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于不满意的作品反复修改,力图以最佳方式凸显主题,作品布局也极为用心巧妙。张漾兮的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成都人民苦日子的真实写照,更是民族危机下人民团结的旗帜。
关键词
张漾兮
版画
四川漫画社
《自由画报》
分类号
J52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希腊谚语到肥皂广告:洗涤埃塞俄比亚人
5
作者
赵成清(译)
叶书亚(译)
机构
剑桥大学艺术史系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120-127,共8页
文摘
谚语“洗白埃塞俄比亚人徒劳而无获”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时常被提及,它经常与《圣经》中的“豹子无法改变其斑点”相比较,该谚语甚至出现在酒馆的招牌上。追溯西方古典学,埃塞俄比亚人(黑人)不可能变白,这是所有无用的、不可能的和不合理行为的典范。但缘何埃塞俄比亚人需要洗白?本文以这一谚语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对照,描述和分析了欧洲文化传播进程中的黑人形象演变,从而展现了欧洲与非洲之间的文化联系。
关键词
希腊谚语
肥皂广告
洗涤埃塞俄比亚人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点彩”到“像素”——浅析绘画与视觉技术的内在关系
6
作者
严俊雄
叶书亚
机构
四川大学
出处
《艺术大观》
2019年第25期0103-0103,共1页
文摘
点彩派从科学技术上拓展了当时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视觉观看方式,像素艺术则是从如今高度发达科技的层面反向思考“观看”的问题,这两种艺术形式中,大众的观看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像素艺术中,则是在不断地挑战自点彩派以来的“清晰化”传统的视觉观看,应该说点彩与像素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极其相似,但他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抗的艺术,但他们都是在视觉技术的发展之下重新界定“观看”的意义。
关键词
点彩派
绘画艺术
分类号
J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的中国石刻研究
赵成清
叶书亚
《西泠艺丛》
2022
2
原文传递
2
木心绘画艺术与思想研究
叶书亚
刘杨泽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休憩:东非头枕中的文化与图样
赵成清
叶书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张漾兮四川时期的版画艺术研究
叶书亚
《艺苑》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希腊谚语到肥皂广告:洗涤埃塞俄比亚人
赵成清(译)
叶书亚(译)
《美术大观》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点彩”到“像素”——浅析绘画与视觉技术的内在关系
严俊雄
叶书亚
《艺术大观》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