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在重症主动脉瓣膜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丽映 陈海生 +6 位作者 李彬 张雄 张春曦 张海 叶东 朱大量 王雪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症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14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手术年龄(69.5±7.5)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协...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症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14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平均手术年龄(69.5±7.5)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平均评分(14.1±6.2)%,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者6例,其中1例术前1周因心源性休克行心肺复苏,主动脉瓣轻中度狭窄合并重度关闭不全者5例,其中2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行血液滤过,单纯主动脉瓣重度返流3例,其中1例是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败而导致主动脉瓣重度返流;12例经股动脉入路,1例经心尖入路,1例经左颈总动脉入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瓣口前向速度明显降低,主动脉瓣返流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术后即刻出现中度瓣周漏予瓣中瓣的治疗4例;术后住院内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23m,1例患者术后100d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2例在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例患者均生活良好。结论对重症主动脉瓣瓣膜疾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可行、安全的临床解决方案,而且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心脏瓣膜假体置入
下载PDF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彬 陈海生 +5 位作者 叶东 张春曦 张雄 吴丽映 崔亚玲 朱大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及经验.方法 总结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65岁以上的行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正中切口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主动脉病变患者通过胸骨上正中小切...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及经验.方法 总结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65岁以上的行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正中切口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主动脉病变患者通过胸骨上正中小切口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DSA下行TAVI术.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4.48±43.08) min,阻断时间(817.9±34.7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26±7.28)min,术后监护时间(54.12±19.96)min,术后住院(10.2±4.8)d.围手术期死亡1例(1.1%).结论 加强手术技术及脏器保护,能减少高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促进恢复.微创技术等新的技术能更好地处理高龄瓣膜病患者的病变,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瓣膜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小切口
下载PDF
术前肾功能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AKI的影响
3
作者 崔亚玲 陈海生 +3 位作者 张春曦 李彬 张海 叶东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1期1290-1296,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肌酐(sCr)、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急性A型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3级(AKI 3级)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6年间收治的143例行Bentall或升主动脉置换+Sun...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肌酐(sCr)、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急性A型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3级(AKI 3级)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6年间收治的143例行Bentall或升主动脉置换+Sun’s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前sCr及eGFR、术后24 h及48 h sCr、尿量、术后AKI及CRRT情况。应用ROC曲线(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术前sCr、eGFR对术后AKI 3级及CRRT的影响。结果术后AKI 3级27例(18.9%),CRRT 14例(9.8%)。发生AKI 3级及CRRT的患者术前sCr水平升高(AKI3级与AKI0-2级组间比较t’=-2.722,P=0.011,CRRT与非CRRT组间比较t’=-2.184,P=0.048)、eGFR降低(AKI3级与AKI0-2级组间比较t=4.585,P<0.001,CRRT与非CRRT组间比较t=4.932,P<0.001)。ROC曲线分析提示术前sCr可有效预测术后AKI 3级(AUC 0.768,临界点123μmol/L,灵敏度67%,特异度85%)及CRRT(AUC 0.848,临界点137.5μmol/L,灵敏度71%,特异度88%)。eGFR可预测AKI 3级[AUC 0.761,临界点56.25 mL/(min·1.73 m^(2)),灵敏度67%,特异度83%]及CRRT[AUC 0.855,临界点47.6 mL/(min·1.73 m^(2)),灵敏度71%,特异度87%]。手术合并低心排血量等肾灌注不良时,eGFR低于75.9 mL/(min·1.73 m^(2)),术后CRRT发生率增加。结论急性A型夹层术前sCr及eGFR影响术后AKI 3级及CRRT的发生。sCr>123μmol/L、eGFR低于58.25 mL/(min·1.73 m^(2))的患者术后AKI 3级发生率增加。sCr>137.5μmol/L、eGFR低于47.6 mL/(min·1.73 m^(2)),或合并肾灌注不良的患者术后CRRT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血清肌酐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下载PDF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婴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及中长期随访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丽映 陈海生 +4 位作者 叶东 张雄 李彬 邹增晓 朱大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评价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婴儿行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 目的评价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婴儿行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中,25例封堵成功,1例术中置入封堵器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而转外科修补手术,封堵成功率为96.15%,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VSD修补手术的1岁以下39例患儿对比,手术时间[(81.50±13.53)min比(129.62±29.2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94.55±102.94)min比(655.41±370.37)min]、术后引流量[(59.12±20.10)ml比(93.54±27.22)ml]、术后住院时间[(9.68±2.81)d比(11.03±1.9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封堵组无输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66个月,平均随访(34.76±24.55)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如健康同龄儿童.2例术后早期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半年随访已恢复,无新发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儿膜周部VSD,与同期常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封堵 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随访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术后发生纵膈感染临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大量 陈海生 +2 位作者 李彬 叶东 吴丽映 《广州医药》 2021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技术在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15日心脏术后发生纵膈感染成人患者,共有5例(1.2%),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9±19)岁,平均体质量(70±15)kg,2例为急性A型主动...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技术在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6月15日心脏术后发生纵膈感染成人患者,共有5例(1.2%),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9±19)岁,平均体质量(70±15)kg,2例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冠心病,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白塞氏病,患者确诊后出现创面感染重、分泌物多,行VSD(负压封闭引流)进行过渡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新鲜后入手术室行清创术,术中4例采用SternaLock胸骨固定系统进行固定,1例因未累及至胸骨后,仅在胸骨前方行清创缝合。结果4例完全治愈并顺利出院,1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但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VSD引流增加了胸骨血流,加速肉芽组织形成,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稳定胸骨,为进一步清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运用SternaLock■胸骨固定系统(8孔型钛板及2.4 mm自钻锁螺钉)进行固定,明显增加了胸骨的稳定性,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纵膈感染 SternaLock胸骨固定系统
下载PDF
浅低温联合术中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丽映 朱大量 +4 位作者 陈海生 叶东 张雄 李彬 李观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的8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中... 目的探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与传统孙氏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的8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操作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按照传统孙氏手术方式处理主动脉弓部,在肛温25℃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改良组采用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在肛温30℃停循环,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后立即恢复全流量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传统组(55例)术后死亡4例,改良组(26例)死亡1例。术后昏迷、截瘫、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传统组显著多于改良组。传统组与改良组在停循环时间[(26.6±2.1)比(2.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4±22.6)比(101.2±13.6)min]、体外循环时间[(222.2±35.8)比(187.7±36.3)min]、手术时间[(482.4±36.1)比(401.2±13.6)min]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的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737±374)比(451±407)ml]、术后清醒时间[(17.6±9.8)比(7.2±4.3)h]、机械辅助通气时间[(61.1±13.3)比(31.0±9.4)h]、ICU停留时间[(5.5±1.6)比(3.1±1.1)d]、住院时间[(20.8±2.1)比(12.7±2.4)d]、术后肾功能改变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恢复优于传统组。结论支架象鼻内球囊阻断联合浅低温停循环、双侧脑灌注技术能明显缩短各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输血,有益于保护全身脏器,术后康复快,在合适病例中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浅低温 球囊阻断 支架象鼻技术
下载PDF
MiRNA与获得性主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叶东 杨建安 刘银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获得性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其中AD与AA的发病率最高,为3~4人·10万人-1·年-1[1],其总体病死率和手术相关死亡率都很高.年龄、吸烟、男性... 获得性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其中AD与AA的发病率最高,为3~4人·10万人-1·年-1[1],其总体病死率和手术相关死亡率都很高.年龄、吸烟、男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AA与AD形成的危险因素,主动脉中层的退化、变性、坏死是AD与AA的致病基础.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致力于阐释获得性主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大部分研究着重于基因起源异常、临床病理不同及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作用[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MIRNA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策略
8
作者 叶东 陈海生 +3 位作者 李彬 张雄 崔亚玲 朱大量 《广州医药》 2018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本组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策略。方法对本团队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的3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为术中I型内漏、1例术后支... 目的探究和分析本组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策略。方法对本团队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的3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为术中I型内漏、1例术后支架移位致Ⅰ型内漏、1例术后Ⅲ型内漏、1例术中Ⅳ型内漏,全部经处理后内漏消失;术后髂动脉支架内血栓1例,经取栓后血流恢复;术后股动脉狭窄闭塞1例,经取栓并行股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后血流恢复;术后移植物反应1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出院; 2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致术后盆腔疼痛,随访疼痛消失,无跛行。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本身存在内漏、血栓、血管入路损伤、移植物反应等相关并发症。术前正确评估并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具有成熟的操作经验,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并发症 内漏
下载PDF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高龄高危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
9
作者 李彬 陈海生 +5 位作者 叶东 张春曦 张雄 吴丽映 崔亚玲 朱大量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今本院收治的8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均行一站式杂交手术,比较分析其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时间...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今本院收治的8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均行一站式杂交手术,比较分析其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主动脉阻断时间(62±9.8)min,体外循环时间(135±16.4)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3±35.9)h,监护室时间(96±42.6)h,术后均康复出院,复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杂交手术避免了高风险的深低温停循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时间短,在高龄、高危A型夹层治疗效果明确,但中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主动脉夹层 高龄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评估下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探讨
10
作者 吴丽映 陈海生 +6 位作者 赵海森 张雄 张春曦 叶东 李彬 张海 朱大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无CT血管造影评估,超声评估下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12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心力... 目的探讨术前无CT血管造影评估,超声评估下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12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患者因术前病情危重,不能耐受CT检查,通过超声评估下急诊行经导管TAVR。结果全部患者经股动脉入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其中2例患者术前因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后急诊行TAVR手术。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51.2±15.4)mmHg比(10.2±1.8)mmHg]及瓣口前向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4.4±0.6)m/s比(2.1±0.1)m/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减小[(44.2±12.6)mm比(36.0±6.1)mm],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31.7±10.5)%比(54.2±4.7)%],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反流程度明显减少,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改善,术后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4~14.6个月,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分别于出院后2个月、3个月后死亡,无患者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其余患者均生活良好。结论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无法行CT血管造影检查,超声评估下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重症主动脉瓣疾病 急诊手术 多普勒超声评估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B型夹层血管重建手术处理方式的探讨
11
作者 李彬 陈海生 +4 位作者 叶东 张春曦 陈伟民 张雄 吴丽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讨论累及主动脉弓部的B型夹层血管重建手术处理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24例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36~78(50.68±11.19)岁,发病时间2天至15天.16例TEVAR+烟囱手术,其中一例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行双烟囱手术治疗。2例... 目的:讨论累及主动脉弓部的B型夹层血管重建手术处理方式的探讨。方法:总结24例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36~78(50.68±11.19)岁,发病时间2天至15天.16例TEVAR+烟囱手术,其中一例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行双烟囱手术治疗。2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锚定区不足,通过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6例行Hybrid手术;2例累及无名动脉,升主动脉未累及,予以在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与三分支血管转移至升主动脉;1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但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部,予以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转移至升主动脉;3例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转移至升主动脉。结果:24例患者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23±56)min,2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5 min,术后住院时间(10±4)d。1例"烟囱"术后出现Ⅱ型内漏(6.2%),术后3个月复查CTA提示内漏闭合,余患者均无内漏。术后均无特殊并发症,治愈出院,现均存活。结论:TEVAR+烟囱技术、分叉型覆膜支架手术、Hybrid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处理复杂累及弓部主动脉瘤的方法,我们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 夹层 TEV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