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热流体活动对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影响:以莺歌海盆地LDX区中新统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江骏 罗静兰 +6 位作者 范彩伟 李珊珊 吴仕玖 符勇 代龙 侯静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2-429,共18页
为了解莺歌海盆地深部热流体主要类型,研究热流体特征,判断热流体活动范围,分析热流体对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物性、电子探针、包裹体均一温度、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前人研... 为了解莺歌海盆地深部热流体主要类型,研究热流体特征,判断热流体活动范围,分析热流体对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物性、电子探针、包裹体均一温度、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LDX区中新统黄流组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及深大断裂控制,在超压驱动下,热流体活动范围主要为3900 m以下的黄流组中下部,以CO_(2)热流体为主,H_(2)S热流体次之。热流体影响下储层具有自生黏土矿物转化速率加快、镜质体反射率突变、地层水矿化度降低、包裹体均一温度大于正常地层最高温度、热液成因矿物发育等特点。将黄流组储层分为超压储层(黄流组中上部)及热超压储层(黄流组中下部)两类。其中,超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达中成岩A_(2)亚期,压实及溶蚀作用较弱,胶结作用较强,孔隙演化经历了压实减孔、压实与胶结减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溶蚀增孔3个过程,孔隙度从38.8%减少到现今的7.6%;热超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达中成岩B期,压实及溶蚀作用较强,胶结作用较弱,孔隙演化经历了压实减孔、压实与胶结减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溶蚀增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及无机酸溶蚀增孔4个过程,孔隙度从38.1%减少到现今的9.2%。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黄流组中下部黄二段的热超压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流体 成岩-孔隙演化 有利储层 中新统黄流组 LDX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差异性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对砂砾岩储层致密化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曹江骏 罗静兰 +5 位作者 马迪娜·马吾提汗 盛伟琰 于绍辉 符勇 王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3-940,共18页
为研究差异性沉积—成岩演化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砂砾岩储层致密化的影响,明确沉积—成岩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性致密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全岩及自生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图像孔喉、实测物性、岩屑录井、测井... 为研究差异性沉积—成岩演化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砂砾岩储层致密化的影响,明确沉积—成岩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性致密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全岩及自生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图像孔喉、实测物性、岩屑录井、测井成像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东道海子凹陷与白家海凸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进行分析,认为受差异性沉积—成岩演化影响,凹陷带上乌尔禾组有利储层主要位于裂缝发育地带的相对高渗区,凸起带上乌尔禾组有利储层主要位于高孔隙发育地带的相对高渗区.研究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导致的结构成熟度是决定储层致密化程度的基础条件,压实与胶结作用分别是增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与次要因素,溶蚀作用与构造裂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致密化程度.由于沉积—构造运动—成岩—孔隙演化过程的不同,凹陷带与凸起带上乌尔禾组储层致密化过程具有一定差异.凹陷带离物源较近,以连续沉降为主,现今埋藏较深,储层经历了低初始孔隙度→强-中等压实减孔→中等-强胶结减孔→强-中等溶蚀增孔的致密化过程,成岩阶段达中成岩A亚期,致密化程度较高,孔隙度从最初的36.6%减少到现今的7.5%.凸起带离物源较远,具有多期抬升的特点,现今埋藏较浅,经历了高初始孔隙度→中等压实减孔→中等-强胶结减孔→中等-弱溶蚀增孔的致密化过程,成岩阶段达中成岩A亚期,致密化程度较低,孔隙度从最初的40.3%减少到现今的10.7%.相比较凸起带,凹陷带储层初始孔隙度较低、压实与溶蚀作用较强、成岩阶段较晚,储层较为致密,但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裂缝降低了其致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成岩演化 砂砾岩储层致密化 二叠系上乌尔禾组 东道海子凹陷 白家海凸起 准噶尔盆地东部
原文传递
超压背景下中深层砂岩储集层沉积-成岩演化差异性分析:以南海莺歌海盆地中新统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倩茹 范彩伟 +6 位作者 罗静兰 曹江骏 尤丽 符勇 李珊珊 吴仕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60,共17页
南海莺歌海盆地内地层普遍发育超压,东方区和乐东区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的核心地带。其中,东方区位于底辟带中心,超压形成时间较早(9—5 Ma),主要物源来自西部昆嵩隆起区;乐东区位于莺东斜坡带,超压形成时间较晚(5—2 Ma),主... 南海莺歌海盆地内地层普遍发育超压,东方区和乐东区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的核心地带。其中,东方区位于底辟带中心,超压形成时间较早(9—5 Ma),主要物源来自西部昆嵩隆起区;乐东区位于莺东斜坡带,超压形成时间较晚(5—2 Ma),主要物源区为东部海南隆起区。本研究通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含烃包裹体微束荧光分析、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与均一温度、X射线衍射黏土矿物等分析测试研究方法,对东方区和乐东区超压背景下黄流组砂岩储集层的岩石学与物性特征、烃类充注与成岩作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东方区黄流组砂岩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较弱,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17.68%,平均渗透率11.11×10^(-3)μm^(2)),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乐东区黄流组砂岩整体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较强,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8.94%,平均渗透率1.52×10^(-3)μm^(2)),处于中成岩B期。(2)研究区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超压背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源、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沉积相类型,超压形成时间和烃类充注规模共同影响了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孔隙演化过程。(3)超压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压实作用强度,抑制了胶结作用,促进了溶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超压 烃类充注 成岩演化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层珠海组不同构造单元油气充注期次及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罗静兰 +4 位作者 陈林 符勇 徐守立 严敏 刘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6-792,共17页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部的古近系珠海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包裹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准确厘定文昌A凹陷珠海组烃类充注时期,以研究区珠海组砂岩储层中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部的古近系珠海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包裹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准确厘定文昌A凹陷珠海组烃类充注时期,以研究区珠海组砂岩储层中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测温等实验测试,结合包裹体捕获压力计算、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演化史等分析,开展了凹陷中心及近珠三南断裂带油气成藏期次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中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H_(4)、C_(2)H_(6)、CO_(2)和H2O,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95~180℃.断裂带与凹陷中心均存在3期烃类充注,但油气充注时间有差别.其中,凹陷中心第1期发生在21.9~13.9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12.0~8.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7.8~4.8 Ma;断裂带第1期油充注发生在约21.7~10.2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约9.1~4.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3.9~1.5 Ma.差异性构造沉降导致的烃源岩埋深的差异,以及多期断裂活动强度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的不同,是造成凹陷中心及断裂带烃源岩生烃高峰的差异及油气成藏时间有先后之分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研究区油气勘探目标的选取与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时期 珠海组 古近系 文昌A凹陷 珠江口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