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赤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改进及防治农业害虫应用现状 被引量:72
1
作者 张俊杰 阮长春 +2 位作者 臧连生 邵玺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8-646,共9页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系统研究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在适于赤眼蜂规模化繁殖的中间寄主种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我国在利用大卵(柞蚕卵)和小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方...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系统研究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在适于赤眼蜂规模化繁殖的中间寄主种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我国在利用大卵(柞蚕卵)和小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大卵繁蜂涉及的配套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小卵繁蜂过程中的幼虫人工饲料配方、饲养盘和成蛾收集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一次长效放蜂技术和大、小卵蜂混合释放技术在玉米螟和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应用。2004年以来,吉林省累计推广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近1300万hm2,我国在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最后,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工厂化生产 玉米螟 水稻二化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高宇 陈菊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4-815,共12页
大豆“症青”现象是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最新研究发现,“症青”现象与点蜂缘蝽的发生为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点蜂缘蝽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近年来,该害虫持续发生并呈蔓延趋势,对我国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 大豆“症青”现象是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最新研究发现,“症青”现象与点蜂缘蝽的发生为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点蜂缘蝽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近年来,该害虫持续发生并呈蔓延趋势,对我国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着重介绍了该虫的分布与寄主、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防治方法,为深入分析大豆“症青”现象形成机制、开展大豆害虫点蜂缘蝽综合治理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点蜂缘蝽 症青 发生规律 害虫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昆虫蛋白质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仲义 +1 位作者 梁煊赫 高华援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58-60,64,共4页
本试验以黄粉虫为试验材料,对昆虫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采用的提取方法共4种,分别为碱提蛋白法、盐提蛋白法、胰蛋白酶提蛋白法和Tris-HCl提蛋白法。经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提取方法为胰蛋白酶提蛋白法,碱提蛋白法和Tris-HCl... 本试验以黄粉虫为试验材料,对昆虫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采用的提取方法共4种,分别为碱提蛋白法、盐提蛋白法、胰蛋白酶提蛋白法和Tris-HCl提蛋白法。经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提取方法为胰蛋白酶提蛋白法,碱提蛋白法和Tris-HCl提蛋白法次之,盐提蛋白法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昆虫蛋白质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寄生蜂取食寄主特性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臧连生 +2 位作者 刘同先 阮长春 孙光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33,共10页
许多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雌虫不仅寄生寄主,而且还能取食寄主。在卵育型(synovigenic)寄生蜂类群中,取食寄主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综合近20年相关研究进展,从寄生蜂类群、取食类型、生态学意义及影响因子等方面对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行... 许多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雌虫不仅寄生寄主,而且还能取食寄主。在卵育型(synovigenic)寄生蜂类群中,取食寄主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综合近20年相关研究进展,从寄生蜂类群、取食类型、生态学意义及影响因子等方面对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寄生蜂通过取食不仅可以杀死寄主,直接起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还能通过取食策略为卵的成熟和再生提供营养来源,对延长雌虫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帮助。对取食寄主行为的了解可为筛选优势寄生性天敌种类、评估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食寄主行为 寄生 卵育型寄生蜂 天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温度对点蜂缘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菊红 崔娟 +3 位作者 唐佳威 毕锐 张金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9-584,共6页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6、20、24、28和32℃共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6、20、24、28和32℃共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蜂缘蝽不能完成生活史,32℃条件下成虫不产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通过拟合方程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点蜂缘蝽卵期、若虫期、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58、15.98、15.27℃,有效积温依次为102.32、203.28和103.94日·度。在24℃条件下,成虫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87.39粒,是20℃的2.78倍,28℃的5.34倍;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4.30,是20℃的2.34倍,28℃的4.27倍。环境温度对点蜂缘蝽的存活率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点蜂缘蝽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温度 发育历期 有效积温 种群趋势指数
下载PDF
色板诱杀技术的防治对象和常用颜色谱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宇 韩琪 +3 位作者 刘杰 崔娟 徐梦蕾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现简要概述了色板诱杀技术的防治对象和常用颜色谱。该技术用于29科48种作物的害虫防治和预测预报,防治对象主要有蚜虫、叶蝉、飞虱、粉虱、木虱、蓟马、蝽类、蝇蚊类等小微型害虫;常用的颜色谱集中于黄色、绿色和蓝色。
关键词 色板 诱杀技术 防治对象 颜色谱 绿色防控
原文传递
大豆“荚而不实”型“症青”与蝽类害虫为害的相关性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0-655,共6页
为探明大豆症青与蝽类害虫的相关性,解决目前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荚而不实"型"症青"的问题,归纳总结最新研究进展,对"荚而不实"型"症青"与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等蝽类害虫为害的相... 为探明大豆症青与蝽类害虫的相关性,解决目前黄淮海流域大豆生产上"荚而不实"型"症青"的问题,归纳总结最新研究进展,对"荚而不实"型"症青"与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等蝽类害虫为害的相关性做了简要剖析,结合大豆蝽类害虫的发生及为害特点,提出了当前大豆"症青"的防控策略。重点针对点蜂缘蝽等蝽类害虫开展统防统治和兼防兼治,控制越冬和早春虫源,抓住花荚期科学防治。以期为开展大豆"症青"发生及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点蜂缘蝽 蝽类害虫 防控策略
下载PDF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文敬 高宇 +4 位作者 胡英露 李昇 毕锐 张金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影响不仅与点蜂缘蝽密度有关,还与其为害时期密切相关,R4期是防控其为害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大豆 症青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三种本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 被引量:20
9
作者 林英 宋丽威 +2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810-3816,共7页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蜂种、定量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编制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育的3种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繁殖特性以及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单雌寄生卵数、雌蜂平均寿命和羽化率等寄生特性参数。【结果】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在羽化当日均达到产卵高峰,分别占其总产卵量的68.1%、69.1%和64.0%,随着时间的延长,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无任何营养补给时,10.0%的黏虫赤眼蜂雌蜂个体可存活7 d,羽化3 d后,平均单雌寄生10.5粒大豆食心虫卵,占总寄生量的22.5%;黏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R0、T、rm和λ分别为24.75、23.78和21.13;9.46、10.34和10.37 d;0.3393、0.3064和0.2941;1.4040、1.3585和1.3419;而3种供试赤眼蜂的平均单雌寄生卵数、平均寿命以及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各项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R0、T、rm和λ)最好,其次是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的表现最差。【结论】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有较强的嗜好性和适应性,其主要生殖力特征参数均优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是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大豆食心虫 寄生潜能 生命表
下载PDF
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诗禹 崔娟 +3 位作者 徐伟 张文芳 李淮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682,共6页
为明确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大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28 d的相关农艺性状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 224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对大豆生长的促进... 为明确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大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28 d的相关农艺性状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 224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对大豆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可使植株显著增高27.06%,根显著增长10.53%,茎叶鲜重显著增加35.62%、干重显著增加33.33%,根系鲜重显著增加70.45%。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383~1 530 g(a.i.)/hm^2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药剂处理浓度均可增强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3 060 g(a.i.)/hm^2处理最高,比对照显著增强32.10%;在765、1 224 g(a.i.)/hm^2浓度下均可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1 224 g(a.i.)/hm^2处理时分别比对照提高20.72%和2.88%。表明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在一定使用浓度范围内对大豆苗期植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其叶绿素合成无显著影响,可有效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是一种对大豆田环境友好且安全性高的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精异丙甲草胺 抗氧化酶 叶绿素 生长促进
原文传递
黄褐油葫芦虫体营养成分与发育阶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伟 +1 位作者 程彬 王哓龙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9-443,共5页
对黄褐油葫芦不同发育阶段虫体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虫为高蛋白低脂肪昆虫,各发育阶段虫体的蛋白含量平均为15.92%,脂肪含量为5.40%,PG值平均为3.45,蛋白质、脂肪含量随着个体发育逐渐增加,... 对黄褐油葫芦不同发育阶段虫体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虫为高蛋白低脂肪昆虫,各发育阶段虫体的蛋白含量平均为15.92%,脂肪含量为5.40%,PG值平均为3.45,蛋白质、脂肪含量随着个体发育逐渐增加,但卵期蛋白含量较高。虫体含有7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57.3%,其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25.47%;富含矿物质元素,其中以Ca,Fe,Zn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64,320.3和107.9μgg。5种脂肪酸和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与发育阶段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油葫芦 食用昆虫 营养成分 发育阶段 油葫芦 相关性研究 虫体 矿物质元素含量 不饱和脂肪酸 蛋白含量
下载PDF
三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宇 +3 位作者 崔娟 李佳 熊晋锋 刘延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42,共5页
为了改进大豆田蓟马监测方法,提高防治效率,通过田间诱集试验研究了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色板的诱集效果较好;蓟马主要在大豆植株上方0.2-0.4 m高度范围活动;南面朝向色板诱集的蓟马数量较多;蓟马日间活... 为了改进大豆田蓟马监测方法,提高防治效率,通过田间诱集试验研究了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色板的诱集效果较好;蓟马主要在大豆植株上方0.2-0.4 m高度范围活动;南面朝向色板诱集的蓟马数量较多;蓟马日间活跃时段为6∶00-10∶00;色板田间诱集益害比均较低,黄色、绿色、蓝色色板分别为1∶89.4、1∶74.3、1∶62.7。因此,建议用黄、蓝色板监测大豆田蓟马种群动态时,色板设置高度以色板下缘与植株顶部平齐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色板 蓟马 诱捕效果 趋性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的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7
13
作者 田径 崔娟 +3 位作者 吴磊 徐伟 陈宝存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效果比较的研究,筛选出控制该害虫的适宜药剂,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大环内酯类、烟碱类、苯基吡唑类6大类... [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效果比较的研究,筛选出控制该害虫的适宜药剂,为生产上有效防治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大环内酯类、烟碱类、苯基吡唑类6大类共10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效果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及室外盆栽罩网验证试验。[结果]在供试药剂中,2.5%高效氟氯氰菊酯EC、90%灭多威DP和40%毒死蜱EC三种药剂室内防治效果最佳,用药24 h后防效均达到85%以上。3种药剂不同剂量防效试验显示,在用药24 h后各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盆栽罩网试验防治效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90%灭多威速杀性及持效性均高于40%毒死蜱EC。[结论]建议在生产上选择2.5%高效氟氯氰菊酯EC制剂用量135 mL/hm2或90%灭多威DP制剂用量180 g/hm2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蝽类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菊红 毕锐 +2 位作者 黄佳敏 崔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5-589,共5页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蝽象 口器 大豆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月波 +2 位作者 臧连生 杨微 高敬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9-1254,共6页
通过田间调查明确了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构成及其优势种群,利用群落参数并结合笔者提出的群落扰动系数比较分析了马拉硫磷、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等杀虫剂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亚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田... 通过田间调查明确了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构成及其优势种群,利用群落参数并结合笔者提出的群落扰动系数比较分析了马拉硫磷、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等杀虫剂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亚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田间天敌、害虫和中性昆虫亚群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中性昆虫亚群影响最大。4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对群落的影响最小;高效氯氰菊酯对群落的影响最大,大量杀伤了天敌并引起大豆蚜的再猖獗;不同杀虫剂作用下节肢动物群落恢复速度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阿维菌素防治田群落恢复速度较快,其它药剂防治田的群落恢复明显滞后或根本无法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节肢动物 群落 杀虫剂 群落扰动系数
原文传递
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种群时间生态位及营养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月波 +3 位作者 孙嵬 张强 周佳春 李启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2-399,共8页
【目的】阐明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生态位及营养关系,为大豆害虫生态调控手段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分析。【结果】统计得到种类220余种,物种可分为天敌、害虫和... 【目的】阐明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生态位及营养关系,为大豆害虫生态调控手段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分析。【结果】统计得到种类220余种,物种可分为天敌、害虫和中性昆虫3个类群,以天敌物种丰富度最高;害虫中以烟蓟马Thrips tabaci(0.36902)和大豆蚜Aphis glycines(0.13122)优势度最高,且有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指数(0.8163),蚜小蜂Aphytis sp.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害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很高,其他天敌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黑带食蚜蝇Zyistrophe balteata和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等对害虫的重叠指数居中;大豆田中各类群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结构。【结论】综合考虑天敌的种群数量,确定捕食性天敌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研究可知不能单纯从时间生态位的重叠指数的高低来判断天敌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节肢动物群落 天敌 时间生态位 食物网
原文传递
大豆田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动态及其经济阈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小奇 +3 位作者 田径 高宇 崔娟 朱诗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为7月26日到8月22日,共40 d,随着该害虫虫口密度上升,大豆植株有效结荚数降低,瘪荚率上升,百粒重下降,同时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双斑萤叶甲成虫密度与大豆瘪荚率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模型y=8.720/(1+e^((0.718 9-0.026 0x))),与百粒重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模型y=19.608 5-0.155x+0.002 4x^2,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符合修正指数模型(y=53.207 8+33.408 9×0.940 8x,p<0.000 1),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y=-0.602 8+1.812 6x-0.025 8x^2,p<0.01)。目前,大豆生产中使用有效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35m L/hm^2)和90%灭多威DP(180g/hm^2)防治双斑萤叶甲时,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81%、2.91%,经济阈值分别为193.63头/百株和199.47头/百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萤叶甲 大豆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 经济阈值
下载PDF
玉米田残留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药害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锦 陈雅琳 +3 位作者 刘丹竹 武婷婷 崔娟 《大豆科技》 2016年第5期23-26,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乙草胺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除草剂 大豆药害 轮作
下载PDF
我国大豆田蓟马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宇 刘延超 +2 位作者 崔娟 熊晋峰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大豆田蓟马原属次要害虫,近年来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已知2亚目3科12属21种,少数种类为捕食性;大部分为植食性,且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植食性蓟马不仅在大豆上取食或产卵为害,还能传播植物病毒,栖花的蓟马是大豆不育系的传粉媒介之一。... 大豆田蓟马原属次要害虫,近年来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已知2亚目3科12属21种,少数种类为捕食性;大部分为植食性,且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植食性蓟马不仅在大豆上取食或产卵为害,还能传播植物病毒,栖花的蓟马是大豆不育系的传粉媒介之一。从大豆出苗到结荚期均有发生,尤以苗期为害严重。在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蓟马的优势度较高;在不同生育期,蓟马空间分布型有所差异。有害蓟马综合治理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总结大豆田蓟马种类、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可为大豆田有害蓟马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害虫 蓟马 综合治理
原文传递
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崔娟 +5 位作者 徐伟 武婷婷 齐灵子 李维宇 宋鹏翔 张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在17~33℃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egg=0.61/[1+exp(3.19-0.08t)](F=128.5976,p=0.0077,R=0.9961),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在17~33℃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egg=0.61/[1+exp(3.19-0.08t)](F=128.5976,p=0.0077,R=0.9961),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幼虫期发育速率模型为:Ylarva=0.10/[1+exp(3.25-0.17t)](F=21.7316,p=0.0440,R=0.9778),其中2龄、3龄幼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其它龄期,33℃条件对1龄和4龄、5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孵化率影响不明显,而对各龄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较大,幼虫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随龄期增加而增强。温度影响幼虫的营养积累,在25℃条件下老熟幼虫体重为17.26mg,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大豆食心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4℃,有效积温为117.63d.℃;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4.71℃,有效积温为285.3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温度 发育速率 存活率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