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柴油耦联丙酮丁醇发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翠英 堵益平 +2 位作者 杨影 史仲平 段作营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4种生物柴油(原料为地沟油、菜籽油、棕榈油和废肯德基油)作为萃取剂,开展了丙酮丁醇静态萃取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及发酵40 h后油水两相中的溶剂浓度,发现生物柴油对丙丁梭菌有毒性。另外,静置条件下丁醇在不同油水两相... 以4种生物柴油(原料为地沟油、菜籽油、棕榈油和废肯德基油)作为萃取剂,开展了丙酮丁醇静态萃取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及发酵40 h后油水两相中的溶剂浓度,发现生物柴油对丙丁梭菌有毒性。另外,静置条件下丁醇在不同油水两相中的液液平衡系数大致相同。在发酵24 h时加入棕榈生物柴油(油水体积比为0.4∶1),丁醇发酵强度达到最大值0.213 g.(L.h)-1、比对照(传统发酵)提高10.9%,且生物柴油中的丁醇质量浓度达到6.44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萃取发酵 丁醇
下载PDF
溶氧浓度对谷氨酸发酵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郜培 陆静波 +2 位作者 段作营 毛忠贵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75,共4页
谷氨酸发酵中,不同溶氧条件对产物谷氨酸和主要副产物乳酸的生成积累影响很大。文中研究了不同溶氧条件下和几种非正常条件下的谷氨酸发酵中主要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规律,为谷氨酸发酵的进一步优化和控制提供了基础... 谷氨酸发酵中,不同溶氧条件对产物谷氨酸和主要副产物乳酸的生成积累影响很大。文中研究了不同溶氧条件下和几种非正常条件下的谷氨酸发酵中主要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规律,为谷氨酸发酵的进一步优化和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氢酶(GDH) 乳酸脱氢酶(LDH) 溶氧水平 谷氨酸发酵
下载PDF
丁醇萃取发酵耦联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过程的性能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龙云 杨影 史仲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43-1948,共6页
传统丙酮丁醇发酵的产物浓度太低,蒸馏回收发酵产品大量耗能。为研究探讨直接利用发酵产物的可能性,在15%高初始玉米醪浓度条件下、以地沟生物柴油为萃取剂,探讨了生物柴油添加量、萃余液回用率、和添加微量电子供体对丁醇发酵耦联生产... 传统丙酮丁醇发酵的产物浓度太低,蒸馏回收发酵产品大量耗能。为研究探讨直接利用发酵产物的可能性,在15%高初始玉米醪浓度条件下、以地沟生物柴油为萃取剂,探讨了生物柴油添加量、萃余液回用率、和添加微量电子供体对丁醇发酵耦联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过程各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环境条件优化,地沟生物柴油的质量显著提高,16烷值由51.4提高至54.4;添加微量中性红后"丁醇实质性得率"可以达到18%,耗能的发酵产品回收过程有望省去;萃余液回用率超过50%,有望逐步向国家所大力倡导的"节能减排"的工业生产模式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发酵 丁醇 节能减排 生物柴油
下载PDF
在线推定和控制葡萄糖浓度改善谷氨酸发酵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艳 丁健 +2 位作者 段作营 刘立明 史仲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9-1624,共6页
谷氨酸发酵过程一般需要定时、人工分批式地添加葡萄糖。该流加操作方式会引起发酵罐内葡萄糖浓度的剧烈波动,不利于高效、稳定的谷氨酸生产。谷氨酸发酵具有显著的非增殖耦联特征,产酸期葡萄糖耗量与氨水耗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性。通... 谷氨酸发酵过程一般需要定时、人工分批式地添加葡萄糖。该流加操作方式会引起发酵罐内葡萄糖浓度的剧烈波动,不利于高效、稳定的谷氨酸生产。谷氨酸发酵具有显著的非增殖耦联特征,产酸期葡萄糖耗量与氨水耗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性。通过在线计量氨水耗量推定糖耗以及葡萄糖浓度,可比较准确地将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糖浓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水平。当糖浓度控制在5g/L^10g/L的低水平时,最终谷氨酸浓度可以达到80g/L的较高水平,高糖浓度下的渗透压效应有望得到缓解,有利于发酵生产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 流加操作 葡萄糖浓度.在线控制
原文传递
利用代谢网络模型和线性规划法在线预测谷氨酸发酵中产物浓度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成燕 郜培 +2 位作者 段作营 毛忠贵 史仲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7,41,共8页
在好氧型的谷氨酸发酵实验中发现,溶解氧(DO)对发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谷氨酸的生成方式也因此有很大不同:较低的DO水平能够延长产酸期、提高谷氨酸的最终浓度,但是代谢副产物———乳酸也有较大程度的积蓄;而DO水平过高,虽然代谢副产物... 在好氧型的谷氨酸发酵实验中发现,溶解氧(DO)对发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谷氨酸的生成方式也因此有很大不同:较低的DO水平能够延长产酸期、提高谷氨酸的最终浓度,但是代谢副产物———乳酸也有较大程度的积蓄;而DO水平过高,虽然代谢副产物不会生成积蓄,但菌体消亡过快导致产酸期缩短、谷氨酸的最终浓度降低.同时,谷氨酸的生成方式与发酵过程中摄氧率(OUR)和CO2的释放率(CER)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作者利用代谢网络模型并结合使用线性规划优化法,通过在线测定OUR和CER,比较准确地在线推定出发酵过程中谷氨酸的质量浓度变化.与传统的非构造式动力学模型相比,上述预测方法具有建模简单、模型物理意义明确、通用性能好等优点,为后续过程的在线控制和优化提供一种全新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网络 谷氨酸发酵 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 在线预测
下载PDF
不同补料控制方式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桑美纳 袁国强 +5 位作者 李红飞 赵艳丽 倪伟佳 段生兵 刘立明 史仲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1-1330,共10页
在7 L发酵罐下,对利用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ns acremonium)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的最优底物流加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式硫铵豆油耦联型的硫铵流加策略。该控制策略可将发酵液中的氨态氮浓度控制在3 6 g/L之间,同时满... 在7 L发酵罐下,对利用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ns acremonium)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的最优底物流加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式硫铵豆油耦联型的硫铵流加策略。该控制策略可将发酵液中的氨态氮浓度控制在3 6 g/L之间,同时满足了发酵前期细胞生长与CPC合成对氮源和硫源的需求,促进了顶头孢霉菌菌丝分化,为发酵后期的CPC高效生产奠定了前期基础。比较了CPC合成期内间歇、匀速和DO-Stat自动流加3种不同豆油流加方式的发酵性能。研究发现,耦联使用硫铵/后程通富氧空气DO-Stat法进行硫铵和豆油的同时补料和CPC发酵,可将碳源浓度与溶解氧浓度DO同时控制于适中水平,使CPC合成以高浓度和低副产物积累的方式进行,最终CPC浓度和得率分别达到35.77 g/L和13.3%。主代谢副产物脱乙酰氧头孢菌素C(DAOC)的积累量和DAOC/CPC分别仅有0.178 g/L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头孢霉菌 头孢菌素C DO-Stat 发酵 补料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麦芽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亮 张笑 +3 位作者 朴永哲 侯英敏 史仲平 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酿造大麦Sabastian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共分析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对酿造麦芽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有:醛类化合物13种占总峰面积的74.65%,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峰面积的4.63%,酮类2种占...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酿造大麦Sabastian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共分析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对酿造麦芽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有:醛类化合物13种占总峰面积的74.65%,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峰面积的4.63%,酮类2种占总峰面积的0.18%,酸类一种占总峰面积的0.62%,其它类化合物8种占总峰面积的11.84%;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异戊醛、2-甲基丁醛和正己醛,其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分别达到26.31%、24.69%和12.87%,搞清了酿造大麦嗅感物质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 嗅感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DHA高产菌株 被引量:9
8
作者 龚定芳 熊祎楠 +1 位作者 孙佼文 史仲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以野生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SR21)为出发菌株,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碘乙酸、丙二酸及丙二酸-碘乙酸复合平板筛选,摇瓶发酵及GC定量分析选育DHA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在功率100 W、气流量10 L/min下,经ARTP诱变... 以野生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SR21)为出发菌株,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碘乙酸、丙二酸及丙二酸-碘乙酸复合平板筛选,摇瓶发酵及GC定量分析选育DHA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在功率100 W、气流量10 L/min下,经ARTP诱变15 s,以1. 2 g/L丙二酸作为筛选平板,获得一株诱变菌NA2。摇瓶发酵120 h后,其生物量、油脂总量、DHA产量与原始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18. 11%、14. 87%、46. 12%,DHA产量为6. 59 g/L。经5次传代,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DHA ARTP 丙二酸 碘乙酸
下载PDF
酿造大麦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董亮 朴永哲 +4 位作者 张笑 侯英敏 刘宝祥 史仲平 赵长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3-577,共5页
为给啤酒风味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了两个优质酿造大麦品种Sabastian和Gairdner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在两个大麦品种中共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Sabas-tian中检出28种,Gairdner中检出32种。在Sabastia... 为给啤酒风味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分析了两个优质酿造大麦品种Sabastian和Gairdner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在两个大麦品种中共分析鉴定出34种化合物,Sabas-tian中检出28种,Gairdner中检出32种。在Sabastian中共检出醛类化合物11种,占总质量分数的17.58%;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质量分数的7.32%;酮类3种,占总质量分数的13.08%;酸类化合物2种,占总质量分数的8.41%;其他类化合物5种,占总质量分数的9.54%。在Gairdner中共检出醛类化合物10种,占总质量分数的38.36%;醇类化合物9种,占总质量分数的25.36%;酮类化合物4种,占总质量分数的9.07%;酸类化合物2种,占总质量分数的6.81%;其他类型化合物7种,占总质量分数的7.77%。两个大麦品种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正己醛(Sabastian,13.56%;Gairdner,30.76%)、丙酮(Sabastian,12.82%;Gairdner,8.39%)、乙酸(Sabastian,8.00%;Gairdner,4.86%)。作为大麦特征风味物质的异戊醛和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Sabas-tian中分别为0.51%和0.79%,在Gairdner中分别为1.93%和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嗅感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酒精发酵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估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欣 董明盛 +2 位作者 张晓娟 史仲平 毛忠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82,共5页
对1株产高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的间歇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非结构发酵动力学模型, 以描述高基质(葡萄糖)和高产物(酒精)浓度条件下的酒精间歇发酵过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非结构发酵动力学 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求取,并将该模型用... 对1株产高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的间歇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非结构发酵动力学模型, 以描述高基质(葡萄糖)和高产物(酒精)浓度条件下的酒精间歇发酵过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非结构发酵动力学 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求取,并将该模型用于预测24.7%初糖浓度下的酒精间歇发酵,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应用 于高基质(葡萄糖)和高产物(酒精)浓度条件下的酒精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酒精发酵 动力学模型 酿酒酵母 参数估计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在焙炒大米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益波 张建华 +1 位作者 史仲平 毛忠贵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6,共6页
焙炒是一种全新的使原料淀粉糊化的方法.它用热风替代水蒸气,在高温,短时间的条件下处理原料米,具有无废水污染,容易保存等优点,为食用酒酿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对焙炒大米的3个指标:糊化率、脂肪含量和氨基氮进行测定,利用人工... 焙炒是一种全新的使原料淀粉糊化的方法.它用热风替代水蒸气,在高温,短时间的条件下处理原料米,具有无废水污染,容易保存等优点,为食用酒酿制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技术.通过对焙炒大米的3个指标:糊化率、脂肪含量和氨基氮进行测定,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对上述性能指标和操作参数的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得到可以描述焙炒过程操作条件和性能指标之间关系的模型.在所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GA对大米的焙炒条件实施优化,对未参与ANN建模的数据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发现,结合使用ANN和GA,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对应于期望指标的操作条件,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焙炒 糊化率
下载PDF
毕赤酵母流加培养诱导生产植酸酶的流加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虎 肖杰 +2 位作者 段生兵 郑志永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16,共5页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酶诱导生产时刻提前。然而,在诱导期ANNPR—Ctrl和pH—Stat法等均不能有效地提高植酸酶酶活。为此,在生长阶段采用ANNPR—Ctrl法,当菌浓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引入一个5~6h的过渡期,并在此阶段继续利用ANNPR—Ctrl法流加葡萄糖和甲醇的混合物,使细胞对甲醇逐步产生适应。最后,利用纯甲醇和离线检测甲醇的控制方法开始诱导。在此阶段,离线控制可粗略地将甲醇浓度控制在5~15g/L的范围内,酶活高达320U/mL,比3种基本控制方式提高了5倍。同时,ANNPR—Ctrl法和离线检测甲醇控制模式的有效组合还缩短了酶活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植酸酶 流加培养 流加控制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莉 史仲平 潘丰 《微计算机信息》 2009年第4期287-289,共3页
针对BP(Back Propagation)网络训练时,会遇到陷入局部极小点、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将BP训练看成多目标寻优过程,以网络输出节点的误差最小作为并行搜索的多个目标,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 针对BP(Back Propagation)网络训练时,会遇到陷入局部极小点、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将BP训练看成多目标寻优过程,以网络输出节点的误差最小作为并行搜索的多个目标,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对BP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步骤。通过仿真验证,这种NSGA-Ⅱ&BP算法对一个单输入双输出非线性系统进行逼近,能克服BP网络训练的缺陷,且所建模型对检测样本的拟合程度比单独BP网络的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NSGA—Ⅱ 初始权值和阈值优化
下载PDF
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丁醇萃取发酵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影 张龙云 史仲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30,共6页
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丁醇萃取发酵的影响。丁醇发酵中有大量H2、CO2气体生成,生成的气泡携带发酵溶剂产物(丁醇、丙酮)进入萃取液相,促进了水相中发酵毒性产物向萃取液相的移动。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气-液膜的表面张力,促使... 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丁醇萃取发酵的影响。丁醇发酵中有大量H2、CO2气体生成,生成的气泡携带发酵溶剂产物(丁醇、丙酮)进入萃取液相,促进了水相中发酵毒性产物向萃取液相的移动。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气-液膜的表面张力,促使大气泡破碎,从而使发酵产气以较小气泡的形式穿过萃取液相。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发酵溶剂产物从水相到萃取相的移除速度,缩短发酵产物在油水两相中达到平衡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发酵生产强度。以地沟生物柴油为萃取剂,吐温-80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140%时,与对照相比(无表面活性剂的萃取发酵),相同发酵时间内萃取相中丁醇体积分数提高了21.2%,总溶剂生产强度也提高了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丁醇 萃取发酵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Schizochytrium sp.S31生产DHA底物流加策略及呼吸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佼文 丁健 +3 位作者 贾禄强 陈珊珊 槐强强 史仲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考虑到培养液内的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及其比例关系对细胞生长以及油脂积累的特性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分批补料、间歇流加方式考察底物流加策略对Schizochytrium sp.S31生产DHA的影响,同时对发酵尾气CO_2释放与DHA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考虑到培养液内的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及其比例关系对细胞生长以及油脂积累的特性有明显的影响,采用分批补料、间歇流加方式考察底物流加策略对Schizochytrium sp.S31生产DHA的影响,同时对发酵尾气CO_2释放与DHA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分批培养的方式确定最佳的初始碳氮比为7∶1,此条件下最终的DHA含量达到2.66 g/L;最佳的底物流加策略为培养80 h内间歇流加酵母提取物使培养液中酵母提取物质量浓度达5 g/L,同时将葡萄糖质量浓度控制在30 g/L的恒定水平,DHA含量最终提高至16.75 g/L;分析呼吸特性发现,氮源耗尽后平均CO_2释放速率与DHA的积累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底物流加 DHA CO2释放速率
下载PDF
多变量在线测量条件下的猪α干扰素高效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虎 高敏杰 +4 位作者 徐俊 段作营 刘立明 李震 史仲平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3-567,共5页
在5L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培养表达猪α干扰素(IFN-α)的研究.在诱导阶段,高且稳定的摄氧速度(OUR)是实现毕赤酵母流加培养高效表达IFN-α的最关键因素,利用多变量在线测量可有效地帮助寻找高且稳定的OUR的形成条件.... 在5L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培养表达猪α干扰素(IFN-α)的研究.在诱导阶段,高且稳定的摄氧速度(OUR)是实现毕赤酵母流加培养高效表达IFN-α的最关键因素,利用多变量在线测量可有效地帮助寻找高且稳定的OUR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高且稳定的OUR[约200-280mmol/(L·h)]可通过适度控制混加期及诱导期的菌体比增殖速度和甲醇浓度(约10g/L)而得以实现.在此条件下,猪α干扰素最高活性可达6.6×10^6IU/mL,是较低OUR的罐发酵及摇瓶条件下的10-3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表达 流加培养 摄氧速率 猪Α干扰素
下载PDF
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发酵罐内桨叶组合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伟佳 段作营 +3 位作者 桑美纳 刘烦 史仲平 段生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
使用CFD模拟软件Fluent对实验室用7 L通气搅拌发酵罐内不同桨叶组合的搅拌效果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首先对发酵罐自带桨叶组合进行模拟,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两种改进桨型组合,对比分析3种组合的速度矢量图、速度分布柱形图和速度云图,以此... 使用CFD模拟软件Fluent对实验室用7 L通气搅拌发酵罐内不同桨叶组合的搅拌效果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首先对发酵罐自带桨叶组合进行模拟,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两种改进桨型组合,对比分析3种组合的速度矢量图、速度分布柱形图和速度云图,以此优化出一种搅拌效果较好的桨型组合。结果表明:发酵罐内的流场可受通气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通气发酵过程的模拟采用多相流模型更为准确;底层桨离底距离的不同可导致发酵罐内流场的不同,以六直叶圆盘涡轮桨为底桨时,离底距离应不小于T/3;液相死区的大小是由桨叶组合、桨叶安装位置以及气液两相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的,不能单纯靠提高转速改善;在800 r/min下,搅拌效果组合3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桨叶组合 速度场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S1产胞内海藻糖合成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魏 段作营 +1 位作者 史仲平 毛忠贵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恶臭假单胞菌S1干重和胞内海藻糖合成酶酶活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1):葡萄糖25,玉米浆15,麦芽糖20,豆粕水解液10 mL.L-1,Na3C6H5O7.2 H2O 0.5,Na2HPO4.12 H2O 0.5。...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恶臭假单胞菌S1干重和胞内海藻糖合成酶酶活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1):葡萄糖25,玉米浆15,麦芽糖20,豆粕水解液10 mL.L-1,Na3C6H5O7.2 H2O 0.5,Na2HPO4.12 H2O 0.5。优化后菌体密度、单位细胞产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44倍和7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S1 海藻糖合成酶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甲醇/山梨醇共混流加诱导改变毕赤酵母生产猪α干扰素过程的代谢产能途径强化发酵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汇慧 金虎 +5 位作者 高敏杰 戴科科 董世娟 于瑞嵩 李震 史仲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77,共14页
旨在探讨毕赤酵母生产猪α干扰素过程的代谢产能规律及其对发酵性能的影响。在10 L罐下,开展了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毕赤酵母高效发酵生产猪α干扰素过程的代谢酶学和能量再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单独诱导条件下、将诱导温度从30℃降低... 旨在探讨毕赤酵母生产猪α干扰素过程的代谢产能规律及其对发酵性能的影响。在10 L罐下,开展了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毕赤酵母高效发酵生产猪α干扰素过程的代谢酶学和能量再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单独诱导条件下、将诱导温度从30℃降低到20℃,胞内醇氧化酶(AOX)、甲醛脱氢酶(FLD)和甲酸脱氢酶(FDH)的比活性增加显著,细胞的甲醇代谢和甲醛异化产能能力、猪α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大幅提高,最高抗病毒活性达到1.4×106IU/mL,约为30℃诱导条件下的10倍。30℃、甲醇/山梨醇共混流加下,主要供能途径由甲醇单独诱导时的甲醛异化代谢转向TCA循环,甲醛异化供能途径被弱化、毒副产物甲醛的生成积累得到抑制,走向目标蛋白合成途径的甲醇分配比例得到提高。此时,最高抗病毒活性达到1.8×107IU/mL,是30℃甲醇单独诱导下最高活性的100倍以上。更加重要的是,共混流加诱导可以在常温、使用空气供氧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成本明显下降、整体发酵性能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代谢分析 甲醇 山梨醇 温度 诱导 猪Α干扰素
原文传递
厌氧减量废弃毕赤酵母耦联丁酸和丁醇高效生产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雪寒 程文君 +3 位作者 宫立鹏 卫津宇 丁健 史仲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丁酸和丁醇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生物燃料,传统发酵法生产丁酸和丁醇存在原料价格高、前处理操作复杂等问题;丁酸和丁醇发酵均需要充足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作为氮碳源,而重组毕赤酵母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蛋白和多糖,可以满足上述需求.利用... 丁酸和丁醇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生物燃料,传统发酵法生产丁酸和丁醇存在原料价格高、前处理操作复杂等问题;丁酸和丁醇发酵均需要充足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作为氮碳源,而重组毕赤酵母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蛋白和多糖,可以满足上述需求.利用Na OH处理废弃酵母,形成废弃酵母悬浊液,使用该悬浊液与葡萄糖直接复配形成废弃酵母含量(细胞干重,DCW)5.6 g/L的初始发酵培养基,可直接启动丁酸发酵.当发酵进行到24 h,酪丁酸梭菌足以耐受高SO_(4)^(2-)环境时,一次性或分批添加上述悬浊液,使废弃酵母总投料量达到26.3 g/L.当葡萄糖浓度降低到10 g/L以下,连续流加浓缩葡萄糖溶液,最终丁酸浓度可达51-54 g/L的高水平,比对照(80 g/L玉米粉培养基)提高~160%.其中,废弃酵母表观减量率~49%,丁酸占总酸比例达到98%;蛋白降解所得氨基酸的利用率为70%;多糖降解为寡糖,有效利用率~66%.使用相同操作工艺进行丁醇发酵,最终丁醇浓度可达11.5 g/L,废弃酵母表观减量率高达71%.利用上述厌氧减量法处理废弃酵母,充分利用了悬浊液中的氨基酸、寡糖、SO_(4)^(2-),提高了产物浓度,省去了昂贵的有机氮源和生物酶的使用,简化了复杂的前处理过程,从而实现了废弃酵母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发酵产品丁酸和丁醇的高效清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丁醇发酵 丁酸发酵 废弃毕赤酵母 废弃生物质减量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