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被引量:129
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13 位作者 郝希山 佟仲生 陈可欣 王瑛 刘佩芳 顾林 刘俊田 于津浦 宋丰举 黄育北 赵文华 李慧 肖怀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9-431,共3页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多项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筛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末先后制...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多项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筛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末先后制定并推行了女性乳腺癌群体筛查指南,从而将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89%。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指南
下载PDF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解读(精简版) 被引量:56
2
作者 黄育北 佟仲生 +11 位作者 陈可欣 王瑛 刘佩芳 顾林 刘俊田 于津浦 宋丰举 赵文华 李慧 肖怀远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2-440,共9页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最佳途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与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明显不同,制定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群体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势在必行。中国抗癌协会与国家肿瘤临床医学...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最佳途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与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明显不同,制定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群体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势在必行。中国抗癌协会与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组织专家在分析总结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数据的基础上,参考欧美及东亚等国家的最新乳腺癌筛查指南或共识,分别从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方法、筛查时间间隔3个方面,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癌一般风险人群和高危风险人群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供乳腺癌筛查相关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指南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继博 +1 位作者 贾勇圣 佟仲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794,共7页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近年来乳腺...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5%~20%。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由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缺少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因此患者无法从针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是目前较推荐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法。许多化疗方案及新型的化疗药物也正在探索之中。本文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晓 郝春芳 +4 位作者 王忱 何丽宏 李淑芬 佟仲生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7-11,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9.46%(246/126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小于35岁的患者所占比例大[8.54%(21/246),Z=-3.58,P=0.000],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多[8.13%(20/246),χ2=5.98,P=0.014],肿瘤直径≥5cm者多[11.79%(29/246),Z=-2.70,P=0.007],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多[58.13%(143/246),χ2=6.16,P=0.013],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占20.73%(51/246,χ2=13.55,P=0.000)。其复发、转移发生率高,占20.33%(50/246,χ2=8.70,P=0.003)。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67%(196/246)、89.84%(221/246),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χ2=8.70,P=0.003;χ2=15.07,P=0.000),其中骨、肺、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0)。亚组分析中,三阴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组(χ2=7.55,P=0.006),且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及HR(-)HER-2(+)组(χ2=15.31,P=0.000;χ2=5.77,P=0.01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复发、转移发生率高,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晓蕊 汪旭 +2 位作者 王忱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69-772,共4页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既往接受过两线以上化疗后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既往接受过两线以上化疗后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服用阿帕替尼500 mg/d治疗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2个周期以上治疗后评价疗效,观察PD时间、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共接受平均4个周期的治疗,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8(4~11)个月,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例,PD 1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5%(7/8),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0%(4/8),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个月。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3/8)、骨髓抑制(4/8)、高血压(2/8)、蛋白尿(3/8)、咯血(1/8)、恶心(2/8)、乏力(2/8)等。结论:阿帕替尼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及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阿帕替尼 转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27例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钱碧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69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例。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物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术式、有否肉眼肿...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69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例。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27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物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术式、有否肉眼肿瘤残余、放疗、化疗情况等参数,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Log-rank生存分布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通过变量逐步引入的方法进入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恶性度高,手术方式和放疗是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建议采取甲状腺癌广泛切除术,术后局部足量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预后 甲状腺癌广泛切除术
下载PDF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9 位作者 郑荣生 何志勇 张莉莉 欧阳学农 陈锦飞 于浩 汪旭 李晓昕 张宜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第1周期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第2周期使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B方案与之相反。试验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试验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对照药物的患者。行2个疗程化疗方案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76.92%(50/65)、对照组为55.38%(36/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第1~5天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呕吐次数为(1.32±3.42)次、对照组为(1.94±3.03)次,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6)。试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对预防中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盐酸帕洛诺司琼优于盐酸格拉司琼,且盐酸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格拉司琼 化疗 呕吐
下载PDF
40例多原发癌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海燕 潘战宇 +6 位作者 张新伟 赵路军 肖建宇 刘方 邢文阁 张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74-678,共5页
目的:分析多原发癌临床特点,评价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多原发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4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多原发癌临床特点,评价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多原发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4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MDT决策执行情况及其最终达到MDT预期情况。结果:全组参加会诊的629例患者中,多原发癌占总会诊例数的6.4%(40/629)。随访的39例患者中,完全执行MDT决策为26例(65.0%),达到MDT预期25例(96.2%);部分执行MDT决策为7例(17.5%),达到MDT预期4例(57.1%);完全不执行为6例(15.0%),达到MDT预期1例(16.7%)。结论: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能为多原发癌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会诊模式 多学科团队 多原发癌 临床分析 预期 评估 治疗
下载PDF
局部晚期乳腺癌108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晓东 佟仲生 +3 位作者 李淑芬 汪旭 郝春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8-923,共6页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转移以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转移以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6%和56.9%,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和6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应根据临床病理特征,综合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实现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治疗结果 预后
原文传递
356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丽 赵晓 +4 位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王忱 何丽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3.0统计软...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疗效及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旭 佟仲生 +1 位作者 李淑芬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34例)和硫酸吗啡控释片(33例)进行治疗。所有...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34例)和硫酸吗啡控释片(33例)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观察至少15d,评价指标为两组的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的3度以上疼痛缓解率为82.35%,硫酸吗啡控释片为78.7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前者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硫酸吗啡控释片均可以有效地控制中重度慢性癌痛,但前者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更低,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 癌痛
下载PDF
乳腺癌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希希 贾勇圣 +2 位作者 李淑芬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26例乳腺癌MP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26例乳腺癌MP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26例中74例(32.7%)为同时型MPCs,152例(67.3%)为异时型MPCs。在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最常见,为9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4.75(4.1~384.5)个月,226例患者的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2.9%。乳腺癌MPCs患者的病理特征以肿瘤负荷大(65.5%vs.34.5%,P=0.005)和ER受体阳性(76.1%vs.23.9%,P=0.046)多见,异时型MPCs更倾向于高龄人群(62.4%vs.37.6%,P<0.001)。无淋巴结转移(95%CI:0.341~0.932,P=0.025)和异时型MPCs(95%CI:0.033~0.220,P<0.001)患者预后佳。结论:甲状腺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肿瘤,肿瘤负荷大及ER受体阳性患者易发生乳腺癌MPCs,高龄患者易患异时型MPCs,有无淋巴结转移和MPCs的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癌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倩 佟仲生 +3 位作者 汪旭 何丽宏 刘晓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9-614,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一机构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6年12月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并具备完整的病历和随访资料的280例MBC患者... 目的:分析单一机构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6年12月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并具备完整的病历和随访资料的280例MBC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本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个月(1~9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45个月(2~99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59.5%和36.9%。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淋巴血管侵犯、激素受体(hormonal receptor,HR)状态、分子分型、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内脏转移、首次转移部位数目、肝转移、脑转移、解救内分泌治疗和解救放疗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侵犯、分子分型、内脏转移和肝转移是MB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淋巴血管侵犯、三阴型乳腺癌、内脏转移和肝转移是MB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MBC患者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立艳 +2 位作者 汪旭 贾勇圣 佟仲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7,463,共5页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临床完全缓解率为46.25%(37/80),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为38.75%(31/80)。未获得pCR(non-pCR)患者的N分期较高、临床分期较晚以及应用不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pC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0.65%和93.55%,non-PC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3.06%和65.34%;pCR与non-pC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后pCR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较为敏感,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更易获得pCR,而pCR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non-pC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预后
原文传递
紫杉醇脂质体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丽 佟仲生 +2 位作者 李淑芬 郝春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关系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紫杉醇脂质体对MCF-7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 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关系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紫杉醇脂质体对MCF-7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紫杉醇脂质体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均可将MCF-7细胞阻滞在G2/M期,且随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紫杉醇脂质体作用后MCF-7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bcl-2比例明显上调。结论与紫杉醇相比,紫杉醇以脂质体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同样的抑制作用,其促凋亡机制之一为调控bcl-2及bax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乳腺癌 生长抑制
下载PDF
371例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欧阳华强 潘战宇 +7 位作者 张新伟 赵路军 肖建宇 刘方 邢文阁 宫立群 权曼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工作概况,评价MDT模式在肿瘤姑息治疗领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参加本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的371例患者的...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工作概况,评价MDT模式在肿瘤姑息治疗领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参加本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的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MDT决策执行情况,并对部分姑息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患者401例次共获得318(79%)项治疗建议,其中293项为姑息治疗建议。MDT为119例疼痛患者提供了合理化镇痛方案,对95例患者提出营养治疗意见,对36例患者采取了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有效随访到的374项MDT决策,全部执行者273项(73%),部分执行者49项(13%),总体执行率86%。执行MDT决策的患者,在疼痛控制、营养状况改善及与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缓解方面均优于未执行者(P<0.001,P<0.001及P<0.01)。结论: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能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执行MDT决策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疼痛、营养障碍及焦虑抑郁等症状,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镇痛 姑息治疗 多学科会诊模式 多学科团队
下载PDF
血清CA15-3和CEA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丽 佟仲生 +4 位作者 郝春芳 何丽宏 王忱 李淑芬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分析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及化疗后随访期间血清CA15-3和CEA的变化情况,探讨二者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治疗期间每2个周期以及随访期间每3月检测血清CA15-3和CEA,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化疗疗效,分析血清标志物变化与... 目的分析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及化疗后随访期间血清CA15-3和CEA的变化情况,探讨二者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治疗期间每2个周期以及随访期间每3月检测血清CA15-3和CEA,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化疗疗效,分析血清标志物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疗效部分缓解(PR)的患者CA15-3及CEA在化疗期间明显降低(P<0.05);疾病稳定(SD)<1年组CA15-3和CEA出现明显升高,而SD≥1年组CA15-3在治疗第4周期时出现降低(P<0.05)。疾病进展(PD)患者血清CA15-3及CEA在治疗期间出现明显升高(P<0.05)。再次PD组患者CA15-3在进展前3月与进展时均有明显升高(P<0.05);CEA则在进展时出现有意义的升高。分析CA15-3升高组、CEA升高组、CA15-3及CEA同时升高组无进展生存情况,发现CA15-3和CEA同时升高组无进展生存率最低,肿瘤复发进展最快。结论CA15-3与CEA明显升高多可提示转移性乳腺癌化疗期间或随访期间的疾病进展,若出现明显降低则可能预示化疗疗效较好,二者同时检测,其结果较单一标志物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癌胚抗原 CA15-3抗原 肿瘤转移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对78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宣辰 赵伟鹏 +7 位作者 汪旭 李淑芬 郝春芳 陆宁 贾岩 王昊天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257,共5页
目的:分析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78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 目的:分析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78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个月,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6.7%(22/60),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73.3%(44/60)。既往使用解救治疗<2线和≥2线的ORR分别为71.4%(20/28)和6.3%(2/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既往解救治疗线数和是否行解救化疗是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良事件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为96.2%(75/78)最常见,3~4级占62.8%(49/78),14.1%(11/78)患者因3~4级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调整用药剂量。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是乏力,占23.1%(18/78)。不良事件引起的停药发生率为7.7%(6/78)。结论: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更适合既往解救治疗线数少、未行解救化疗的患者,较后线使用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事件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柏西利 激素受体阳性 HER-2阴性 晚期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丽 佟仲生 +2 位作者 李淑芬 郝春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关系,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紫杉醇脂质体对SKOV-3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分析紫杉醇脂质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药物作用的时间-浓度关系,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紫杉醇脂质体对SKOV-3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阻滞状态,Western blot分析Bcl-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利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紫杉醇脂质体对SKOV-3细胞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均可将SKOV-3细胞阻滞在G2/M期,且随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发现,紫杉醇脂质体作用后SKOV-3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Bal-2比例明显上调。结论紫杉醇以脂质体为转运载体后,并未改变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作用周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脂质体 紫杉酚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系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传涛 佟仲生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6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单药紫杉醇组、单药TRAIL组和联合给药组1(同...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单药紫杉醇组、单药TRAIL组和联合给药组1(同时给予紫杉醇和TRAIL)、联合给药组2(先给予TRAIL再给予紫杉醇)、联合给药组3(先给予紫杉醇再给予TRAIL)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不同给药方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紫杉醇对MCF-7细胞TRAIL受体——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4与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提高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MCF-7细胞对TRAIL呈一定程度的耐药;联合给药组1(同时给予紫杉醇和TRAIL)与紫杉醇单药组1、TRAIL单药组1比较无协同作用(CDI=1.00,>0.85);联合给药组2(先给予TRAIL再给予紫杉醇)与紫杉醇单药组1、TRAIL单药组2比较亦无协同作用(CDI=0.87,>0.85);联合给药组3(先给予紫杉醇再给予TRAIL)与紫杉醇单药组2、TRAIL单药组1比较可见协同作用(CDI=0.46,<0.75)。先给予紫杉醇再给予TRAIL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3)较单药组凋亡细胞数目多。紫杉醇可诱导MCF-7细胞DR5表达上调,而对DR4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紫杉醇与TRAIL联合可协同抑制MCF-7细胞生长,机制可能与紫杉醇诱导的死亡受体5mRNA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紫杉醇 肿瘤坏死因子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