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彦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102,共5页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的认同,文化传播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增强其文化认同程度的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理论之基,...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的认同,文化传播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增强其文化认同程度的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理论之基,人们对文化基础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当前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践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四重维度审视 被引量:12
2
作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重视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培育中的价值旨归越发明确。不仅如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保留锻造受教育者过硬劳动技能初始要求的基础上... 重视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培育中的价值旨归越发明确。不仅如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保留锻造受教育者过硬劳动技能初始要求的基础上,希图培育受教育者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催其投身现实实践中,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前进。但是,劳动内涵认知存在偏差、支撑保障稍显薄弱、主体参与略显不足影响着劳动教育的现实推进。为此,重视理念先行,强调制度保障,加强主体参与,自然成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劳动教育
下载PDF
基于FPGA+DSP的纸张缺陷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邱书波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2,共5页
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对生产中的纸张进行图像识别及缺陷检测的FPGA+DSP的视觉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硬件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高性能的DSP处理器作为图像处理的核心部分,保证了系统要... 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对生产中的纸张进行图像识别及缺陷检测的FPGA+DSP的视觉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硬件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高性能的DSP处理器作为图像处理的核心部分,保证了系统要求的大数据量处理能力及实时性。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并提出了基于SVM的纸张缺陷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机器视觉 FPGA+DSP SVM
下载PDF
黄河因素影响下的山东西部区域人文环境(1855—1911) 被引量:7
4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7,共21页
在黄河变迁史上,1855年黄河铜瓦厢北徙无疑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给铜瓦厢以下,尤其是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笔者分别从土壤与民生、齐东地方社会、荒地开发与利津地方社会、民风民俗嬗变、交通、市镇与商贸五个方面,... 在黄河变迁史上,1855年黄河铜瓦厢北徙无疑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给铜瓦厢以下,尤其是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笔者分别从土壤与民生、齐东地方社会、荒地开发与利津地方社会、民风民俗嬗变、交通、市镇与商贸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黄河铜瓦厢北徙后对山东西部区域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山东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存在内部差异,在黄河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类型人文景观的变迁在该区域内部亦表现各异,但总体看来,晚清山东西部地区与"水"和"土"相关的各人文景象又都或多或少地有着黄河的印迹,加深对黄河铜瓦厢北徙对山东西部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黄河变迁史的研究,更有利于推进对山东西部区域历史地理进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黄河 铜瓦厢 山东西部 人文环境
原文传递
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宪功 徐雪强 +2 位作者 王尚义 牛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1744—1823年间中度旱灾增加,轻度中度旱灾交替发生,旱灾频次提高;1824—1949年间,灾害频次大幅增加,大旱灾和特大旱灾频繁发生,灾情持续时间延长,呈现频次逐渐增加、等级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发生季节看,夏季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次为春季和秋季。从地域分布上看,旱灾的发生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该区旱灾的发生与气候波动有直接关系,降水量减少是诱发该区大旱灾和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而降水分配不均则是轻度和中度旱灾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则加剧了旱灾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时空特征 成因 1644-1949年 陕北
下载PDF
李希霍芬山西考察的地理学价值刍议 被引量:3
6
作者 安介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61,共16页
在近代中国的地理考察活动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考察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其所考察的主要省份,如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而言,李希霍芬考察的价值与意义同样不能低估。本文作者结合李希霍芬对山西... 在近代中国的地理考察活动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考察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其所考察的主要省份,如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而言,李希霍芬考察的价值与意义同样不能低估。本文作者结合李希霍芬对山西的考察活动,分别从地形地貌、山川形势、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区位、交通和商贸等人文地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与评估其考察活动的价值与影响。受制于肉眼观察以及当时地理学发展水平,李希霍芬对于山西的考察虽有偏失之处,但总体看来,李希霍芬在山西地区的考察,不仅对于其创立其黄土学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我们加深关于山西自然及社会地理环境变迁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霍芬 山西 地理考察 黄土高原 商贸地理
原文传递
铜瓦厢决口后黄河下游河道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1855—1911) 被引量:4
7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46-64,154,共20页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水困难的局面,东平湖的形成与扩大即区内积水不断增多的结果。鲁中丘陵西侧平原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阻挡或黄水倒灌影响,长清至齐东各县境内的入黄河流均难以宣泄,直接促成新清河的开辟。徒马平原地带,受黄河决口改道影响,靠近黄河的徒骇河诸多支流被淤没,徒骇河则被黄水冲宽刷深,1907年黄河利津决口后,其尾闾河段亦被淤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 黄河下游河道 地形 河湖环境
下载PDF
明清以来诸城城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尚义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6期17-28,共12页
明清以来诸城城市空间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对明清时期诸城县城规模与形态、街巷牌坊和坊隅、衙署和其他主要建筑和寺庙坛台的布局和演变进行了考释和复原。历经民国至诸城解放初期,随着古城墙的拆除和人民西路、兴华西路的建成... 明清以来诸城城市空间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对明清时期诸城县城规模与形态、街巷牌坊和坊隅、衙署和其他主要建筑和寺庙坛台的布局和演变进行了考释和复原。历经民国至诸城解放初期,随着古城墙的拆除和人民西路、兴华西路的建成,诸城城区不断向扶淇河以西的地区扩展,至20世纪80年代,诸城城区初步形成七大功能区,文章在对古城墙拆除和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诸城功能区的分布进行了阐释,并对近年来诸城城市空间的扩展进行了梳理。最后文章分析了诸城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以来 诸城 空间格局 演变
下载PDF
水患、治水与城址变迁——以明代以来的鱼台县城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61-69,共9页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史料,对明代以来山东鱼台县城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复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黄河水患是影响县城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在1964年重新恢复鱼台建制时,县城之所以选址于谷亭镇,主要是与当时的治水形势有关。文...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史料,对明代以来山东鱼台县城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复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黄河水患是影响县城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在1964年重新恢复鱼台建制时,县城之所以选址于谷亭镇,主要是与当时的治水形势有关。文章认为,城址,尤其是治所城址,影响其变迁的因素很多,不应过分强调自然或人的作用,而应充分结合史料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惠 鱼台县 城址 变迁
下载PDF
毛泽东青年学生教育的主要观点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林龙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年第1期136-139,142,共5页
毛泽东对青年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认为青年学生是革命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建设的主力军。毛泽东提出了为无产阶级事业培养接班人、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毛泽东对青年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认为青年学生是革命的先锋队和重要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建设的主力军。毛泽东提出了为无产阶级事业培养接班人、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提出了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并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内容体系。毛泽东认为青年学生教育的途径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个性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走与工农群众结合的道路。毛泽东青年学生教育的主要观点对成长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青年学生的教育依然具有深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青年学生 教育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79,共4页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安全,确保网络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安全,确保网络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程度泛娱乐化、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网络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文化的引领应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建构网络文化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弘扬网络文化正能量等路径,以真正推动新时代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文化 网络强国
原文传递
“五四”精英对唯物辩证法的传播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良书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2,共6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五四"精英占据显要位置。他们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方向。其中,对唯物辩证法关注最早、用力最深的是瞿秋白,而译介最多、著述最丰的是李达。在此过程中,"五四&qu...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五四"精英占据显要位置。他们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方向。其中,对唯物辩证法关注最早、用力最深的是瞿秋白,而译介最多、著述最丰的是李达。在此过程中,"五四"精英将唯物辩证法转化为"共有知识",并把它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和应用,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精英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瞿秋白 李达
原文传递
太原盆地河湖水环境变迁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金龙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7期121-123,共3页
介绍了太原盆地的概况,对历史时期太原盆地内河湖水环境变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太原盆地河湖水环境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 太原盆地 水环境变迁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历史时期太原盆地湖泊变迁的地名透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沧桑》 2010年第2期96-97,共2页
历史时期的太原盆地内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也较为复杂。随着气候的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古湖泊相继湮废。本文从地名的角度对历史时期太原盆地湖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对这些湖泊相继湮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太原盆地 湖泊 变迁 地名透视
下载PDF
晚清山东黄河河道管理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想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1期214-251,共38页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北徙不仅是黄河河道变迁史上的一大转折,亦是黄河下游河道管理史上的重要转折。文章从山东黄河管理权归属、黄河大堤的修筑与河工员弁的设置、区段辖属与划分、省府与地方的权责分配、堤埝防护与防汛、河工腐败与...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北徙不仅是黄河河道变迁史上的一大转折,亦是黄河下游河道管理史上的重要转折。文章从山东黄河管理权归属、黄河大堤的修筑与河工员弁的设置、区段辖属与划分、省府与地方的权责分配、堤埝防护与防汛、河工腐败与奖惩等方面,对晚清山东黄河河道的管理情况展开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黄河北徙后,虽然朝臣与山东巡抚多次上奏禀请将山东黄河归由河道总督管辖,但最终未能实现。由于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北徙后流入新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沿线地方政府对黄河河道的管理亦呈现不断调适的过程。随着黄河大堤的先后筑建,山东地方成立了专管黄河的河政机构与部门,增置了各类河工员弁,划分了河防汛段,并沿河设立了防营。虽然此一系列举措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地方政府在黄河河道管理上的努力,但由于存在河工员弁整体素质不高、权责归属不清、河工腐败等诸多问题,未能形成有效的河防机制,故而最终未能保证黄河下游河道的安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山东黄河 河道管理 防汛 河工腐败
原文传递
1855年黄河北徙对山东运河漕运的影响与官方应对——以黄运交汇处和山东运河北段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运河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09-130,共22页
作为黄河变迁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迁徙,1855年黄河决口北徙给铜瓦厢以下沿黄区域的地理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山东运河即为受影响较大的对象之一。本文以黄运交汇处和山东运河北段为研究重点,对黄河北徙给山东运河漕运带来的影响与官方应对,进... 作为黄河变迁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迁徙,1855年黄河决口北徙给铜瓦厢以下沿黄区域的地理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山东运河即为受影响较大的对象之一。本文以黄运交汇处和山东运河北段为研究重点,对黄河北徙给山东运河漕运带来的影响与官方应对,进行了复原和分析。在黄运交汇处,黄河分多股岔流与运道相交,由于泥沙严重淤积,加之黄河各岔道的径流与汛情变化较大,致使此间漕运极为艰难,南北运口及两运口间漕运线路亦因之发生多次改变。黄河北徙后,在借黄济运的形势下,山东运河北段淤积亦较重。同、光之际,清廷围绕该段运道的水源问题,先后多次对导卫济运的奏请进行讨论,但均由于各方案对运、卫间地理形势、卫河径流特征等因素考虑不足而未能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北徙 山东运河 漕运 导卫济运
原文传递
明清以来(1368-1990)诸城洪涝灾害研究
17
作者 王尚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8-81,共4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明清以来诸城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清以来的623年间,诸城发生洪涝灾害67次,平均每9.3年发生一次。明代后期和清代中后期是洪涝灾害的多发期,而明代初期和...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明清以来诸城地区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清以来的623年间,诸城发生洪涝灾害67次,平均每9.3年发生一次。明代后期和清代中后期是洪涝灾害的多发期,而明代初期和明末清初洪涝灾害发生次数较少。诸城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地势低洼的潍河沿岸及潍河干支流交汇地带。根据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得出明清以来诸城的3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2级和4级涝灾发生次数大致相当,1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少。最后对洪涝灾害原因的分析表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变化、地形地势、水系分布与形状等是导致明清以来诸城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诸城 明清以来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研究概览
18
作者 陈光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5-56,共2页
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扶贫研究日益活跃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理念方面,学者们认为扶贫实践遵行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同时扶贫实践要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在扶贫的路径方面,学者们集中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扶贫路径和实现科... 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扶贫研究日益活跃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理念方面,学者们认为扶贫实践遵行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同时扶贫实践要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在扶贫的路径方面,学者们集中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扶贫路径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扶贫路径。在具体扶贫举措上,学者们提出促进平等就业、提高教育、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等诸多措施。建构扶贫的科学理念、可行路径以及有效措施,是今后学界扶贫研究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扶贫 理念 路径 措施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19
作者 王杰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从鲁迅与地理学的关系着手,回顾了青年时代鲁迅的学习历程及时代背景,总结出鲁迅对中国地理学的三大重要贡献: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地理科学作品;进行地理科普的创作;撰写地理学论著《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随后对鲁迅的地质佚... 从鲁迅与地理学的关系着手,回顾了青年时代鲁迅的学习历程及时代背景,总结出鲁迅对中国地理学的三大重要贡献: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地理科学作品;进行地理科普的创作;撰写地理学论著《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随后对鲁迅的地质佚文进行了说明和评价,最后对鲁迅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地质学 地理科普 中国地理学
下载PDF
北宋密州的灾荒与官方应对——基于苏轼知密州时期的考察
20
作者 牛俊杰 王尚义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北宋时期密州地区多次发生旱蝗灾害,苏轼知密州的两年更是密州旱蝗灾害极为严重的时期。文章结合北宋密州的地理环境,对苏轼在密州的救灾进行了考察。苏轼在上书朝廷力陈减免税收和禁官榷盐的同时,亲率百姓捕蝗并多次到常山祈雨,虽然取... 北宋时期密州地区多次发生旱蝗灾害,苏轼知密州的两年更是密州旱蝗灾害极为严重的时期。文章结合北宋密州的地理环境,对苏轼在密州的救灾进行了考察。苏轼在上书朝廷力陈减免税收和禁官榷盐的同时,亲率百姓捕蝗并多次到常山祈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对加深北宋时期地方官员进行灾荒救助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苏轼 密州 救灾 山东荒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