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猪链球菌整合性接合元件的鉴定及环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培娟 潘子豪 +2 位作者 古其 张越 姚火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5-1134,共10页
[目的]本试验以猪链球菌Chz型的2株临床分离株AH681和HN136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鉴定其整合性接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ICE)和检测其环化活性,探讨猪链球菌ICE与耐药基因转移的关系和多重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最小... [目的]本试验以猪链球菌Chz型的2株临床分离株AH681和HN136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鉴定其整合性接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ICE)和检测其环化活性,探讨猪链球菌ICE与耐药基因转移的关系和多重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猪链球菌AH681和HN136的耐药性。建立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细菌基因组中整合性接合元件,结合已报道猪链球菌ICE的位置特点对其进行定位;用环化试验和接合试验检测所预测ICE的活性;构建进化树分析猪链球菌中ICE的进化关系。[结果]AH681和HN136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其基因组中存在明显外源插入的基因岛,其中大小为73 kb和115 kb的基因岛具备整合性接合元件的典型特点,且这2个基因岛对应的ICE(ICESsuAH681和ICESsuHN136)属于ICESa2603家族。进一步分析发现,ICESsuAH681中存在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t(O)、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erm(B)、氟喹诺酮类药物出口ATP接合蛋白基因、细菌素操纵子和砷酸盐还原酶基因等;ICESsuHN136中存在tet(O)、erm(B)和细菌素基因簇等。环化试验证实ICESsuAH681可自主地从基因组上切离并成环,但未在P1/7菌株上获得ICESsuAH681的接合子;未检测到ICESsuHN136的切离和成环。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猪链球菌中已明确位置的ICE在进化关系上有6个大分支,ICESsuAH681与ICESa2603家族ICE的亲缘关系更近。[结论]猪链球菌Chz型多重耐药菌株AH681中存在1个73 kb的携带tet(O)、erm(B)和arsc等抗性基因的ICESsuAH681,它可从基因组上切除并环化,是一个有环化活性的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耐药性 整合性接合元件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六角恐龙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2
作者 赵蒙 陈梦媛 +2 位作者 刘畅子 古其 何文平 《科学养鱼》 2016年第6期80-81,共2页
六角恐龙学名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又名美西螈,俗称六角恐龙,属于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主产地为墨西哥的萨奇米丘湖和巧克湖。六角恐龙是蝾螈中唯一的幼体性成熟种类,是水栖的两栖类。六角恐龙3对火红的外鳃... 六角恐龙学名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又名美西螈,俗称六角恐龙,属于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主产地为墨西哥的萨奇米丘湖和巧克湖。六角恐龙是蝾螈中唯一的幼体性成熟种类,是水栖的两栖类。六角恐龙3对火红的外鳃一生也不会消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成为休闲渔业中重要的养殖种类。笔者近几年在学校和企业从事六角恐龙的养殖和繁育工作,现将六角恐龙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育工作 墨西哥钝口螈 饲养管理 美西螈 休闲渔业 外鳃 养殖种类 性成熟 疾病防治 细菌性败血症
下载PDF
六角恐龙的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3
作者 赵蒙 陈梦媛 +2 位作者 刘畅子 古其 何文平 《科学养鱼》 2016年第2期80-81,共2页
六角恐龙学名墨西哥钝口螈,又名美西螈,属于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是一种憨态可掬、生有六角的生物,素有水中精灵之称,因其独特的外貌、多变的体色及幼态延续而出名,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全球很多地方将其作为宠物饲养。笔者经过... 六角恐龙学名墨西哥钝口螈,又名美西螈,属于两栖动物纲、有尾目、钝口螈科,是一种憨态可掬、生有六角的生物,素有水中精灵之称,因其独特的外貌、多变的体色及幼态延续而出名,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全球很多地方将其作为宠物饲养。笔者经过大量的试验,成功实现六角恐龙的人工繁殖并获得一定数量的规格苗种,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态延续 墨西哥钝口螈 美西螈 宠物饲养 苗种培育技术 体色 人工繁殖 有尾目 产卵孵化 培育池
下载PDF
乙酰基转移酶毒素SsGNAT影响猪链球菌的黏附能力
4
作者 朱夏雨 古其 +2 位作者 杨雪梅 姚火春 潘子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74-3590,共17页
【目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本研究旨在鉴定猪链球菌乙酰基转移酶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系统,并对其毒素功能进行分析,探讨猪链球菌毒素-抗毒素系统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前期预测猪... 【目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本研究旨在鉴定猪链球菌乙酰基转移酶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系统,并对其毒素功能进行分析,探讨猪链球菌毒素-抗毒素系统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前期预测猪链球菌血清型5型菌株HN105基因组中假定的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进一步鉴定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活性并分析该毒素-抗毒素系统的遗传进化关系;运用Western blotting揭示毒素在猪链球菌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HN105为亲本株,构建毒素缺失株、抗毒素缺失株以及毒素-抗毒素缺失株,研究该系统对猪链球菌黏附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吞噬与胞内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预测并鉴定出猪链球菌血清型5型菌株HN105基因组中DF184_RS00980-DF184_RS00985编码的乙酰基转移酶(Gcn5-related N-acetyltransferase,GNAT)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系统,根据保守结构域将该系统命名为SsMarR-SsGNAT。SsGNAT毒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周质间隙发挥毒性作用,且抗毒素可以中和毒素的毒性;猪链球菌SsGNAT毒素与目前已鉴定的乙酰基转移酶毒素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低且亲缘关系较远;SsGNAT毒素在猪链球菌内存在被切割的现象,且抗毒素表达量降低可上调SsGNAT毒素的表达量;SsGNAT毒素对猪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吞噬与胞内存活能力无影响,但可影响猪链球菌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uman laryngeal cancer epithelial cells,Hep-2)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的黏附能力。【结论】发现并鉴定了猪链球菌中新的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SsMarR-SsGNAT,SsGNAT毒素在大肠杆菌周质间隙发挥毒性作用,缺失后导致细菌对细胞的黏附水平显著上升,该发现为进一步揭示猪链球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型猪链球菌 毒素-抗毒素系统 毒素 乙酰基转移酶 黏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