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思媛 +2 位作者 高雪婷 王雯 蔡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营养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102例5~12岁ISS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6);对照...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营养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102例5~12岁ISS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6);对照组采取饮食、行为指导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rhGH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体格相关指标(身高、体重、身高年增长速度及骨龄)、生长因子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维生素D 3(25-OH-D 3)、骨碱性磷酸酶(BAP)及骨钙素(OC)]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身高年增长速度和骨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2.36~-4.01,P<0.05),且实验组患儿身高、体重、身高年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75、5.59、23.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25-OH-D 3、BAP和O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5.68~-3.49,P<0.05),且实验组患儿25-OH-D 3、BAP和O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29、9.17、3.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IGF-1和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23.49~-4.12,P<0.05),且实验组患儿IGF-1和IGFBP-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0.57和3.3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7%)高于对照组(4.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P>0.05)。结论rhGH联合营养治疗ISS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骨代谢 生长因子
下载PDF
食物过敏儿童外周血中IL-4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2
作者 孙思媛 +2 位作者 高雪婷 王雯 蔡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在食物过敏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诊断为食物过敏的102例患儿为食物过敏组,并筛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2例同龄儿童...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在食物过敏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诊断为食物过敏的102例患儿为食物过敏组,并筛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2例同龄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4和IFN-γ水平,记录儿童过敏程度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过敏严重程度与IL-4、IFN-γ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食物过敏组外周血中IgE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5,P<0.05);食物过敏组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值分别为3.082、3.552,P<0.05);食物过敏组外周血中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2,P<0.05);两组外周血中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总评分与外周血中IL-4水平正相关(r=0.651,P<0.01),与外周血中IFN-γ水平负相关(r=-0.7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物过敏儿童外周血IL-4水平越高且IFN-γ水平越低,其食物过敏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儿童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源性SDF-1α促进HIBD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亭 +4 位作者 周小勤 谷燕 何慕兰 李廷玉 陈洁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5期902-910,共9页
该文主要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机制。hUC-MSCs移植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运用HE(hematoxyli... 该文主要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机制。hUC-MSCs移植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运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 Western blot检测hUC-MSCs与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神经干细胞分离共培养体系、HIBD大鼠海马组织中SDF-1α、CXCR4、PI3K/AKT表达;CCK-8测定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 hUC-MSCs移植后: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组织病变改善;海马区Nestin表达和海马齿状回区再生神经干细胞数量升高;海马组织hSDF-1α、SDF-1α、CXCR4、PI3K、AKT及p-AKT表达上调。hUC-MSCs促进OGD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及hSDF-1α分泌,上调PI3K和p-AKT表达。该文结果提示, hUC-MSCs移植上调HIBD大鼠海马组织hSDF-1α分泌,激活PI3K/AKT通路,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SDF-1Α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干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去分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重编程基因表达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修复
4
作者 代梦洁 +4 位作者 詹学 陈洁 李廷玉 周小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神经分化hUC-MSCs(Dif)、神经去分化hUC-MSCs(De-Dif)及神经再分化hUC-MSCs(Re-Dif)4种状态的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神经分化hUC-MSCs(Dif)、神经去分化hUC-MSCs(De-Dif)及神经再分化hUC-MSCs(Re-Dif)4种状态的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治疗效果,期望找寻治疗效率更优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按MNM成神经诱导方法进行神经分化、去分化、再分化诱导,通过对4种状态细胞光镜下形态观察及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移植入HIBD神经损伤动物体内,进行功能学检测;应用基因和蛋白检测手段,对最优种子细胞进行可能机制探讨。结果:hUC-MSCs在体外可成功进行神经分化、去分化、再分化诱导;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发现,诱导过程中hUC-MSCs、Dif、De-Dif及Re-Dif 4种状态细胞基因进行重编程表达,De-Dif与hUC-MSCs基因表达模式最相近;将4组细胞移植入HIBD实验大鼠体内,发现4种细胞均可促进HIB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但De-Dif较其他3组细胞发挥更大的神经修复潜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hUCMSCs与De-Dif 2组间进行GO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De-Dif主要参与缺氧反应;De-Dif组较hUC-MSCs组高表达神经标志物MAP2、NSE、Tau、β-tubulinⅢ,干性基因C-MYC、NANOG和视黄酸核受体RARβ。结论:去分化过程可能通过重编程调控神经标志物基因MAP2、NSE、Tau、β-tubulinⅢ,干性基因C-MYC、NANOG及RARβ基因表达,促进De-Dif参与HIBD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去分化 重编程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