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s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古丽白热·素因 毛艳 +3 位作者 刘燕 贺金华 顾政一 穆合塔尔·阿卜杜热合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期50-53,58,共5页
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人们对于根治该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关于AR炎症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与AR相关的研究最多,主要包括TLRs/核因子κB通路、TLRs/髓样分化因子8... 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人们对于根治该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关于AR炎症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Toll样受体(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与AR相关的研究最多,主要包括TLRs/核因子κB通路、TLRs/髓样分化因子88通路、TLRs/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白细胞介素-33/受体瘤变抑制因子2通路、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OX40配体通路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TLR4通路等。TLRs作为与炎症相关的最重要通路之一,也参与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针对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治疗AR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TOLL样受体 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 髓样分化因子88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新疆软紫草中6种萘醌类成分 被引量:10
2
作者 毛艳 蔡晓翠 +1 位作者 古丽白热·素因 贺金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170-4175,共6页
目的建立新疆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6种萘醌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分辨LC-MS对软紫草药材中的主要萘醌类色谱... 目的建立新疆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6种萘醌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分辨LC-MS对软紫草药材中的主要萘醌类色谱峰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以乙酰紫草素为内参物,建立了乙酰紫草素与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和重现性。比较了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对新疆软紫草中6种成分的测定结果。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同时测定6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新疆软紫草药材的质量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新疆软紫草 多成分质量控制 紫草素 乙酰紫草素 去氧紫草素 异丁酰紫草素 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 β 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
原文传递
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新疆紫草根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3
作者 毛艳 古丽白热·素因 +1 位作者 蔡晓翠 贺金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05-1610,共6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新疆紫草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取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溶剂倍...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新疆紫草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取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溶剂倍量三个主要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50℃,溶剂倍量20倍。结论:优化的工艺提取条件合理可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新疆紫草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草根 层次分析法 响应面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古丽白热素因 唐成方 +4 位作者 穆合塔尔•阿卜杜热合 毛艳 刘燕 贺金华 顾政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组(OVA+PBS),阳性药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0.008 mg/kg体质量),... 目的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组(OVA+PBS),阳性药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0.008 mg/kg体质量),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组(64 mg/kg体质量)和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组(256 mg/kg体质量)。采用OVA全身致敏及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别滴鼻给于阳性药、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观察小鼠抓鼻次数、喷嚏次数、脏器指数和鼻腔灌洗液细胞;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显微镜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制备脾细胞悬液对比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变化。结果第2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抓鼻与喷嚏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时,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剂量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低剂量组小鼠抓鼻与喷嚏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9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多,血清IgE、IL-4、IL-10水平增大,IFN-γ水平和CD4^+CD25^+T细胞含量减小,血清IFN-γ/IL-4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减小,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含量减少,血清IgE、IL-4、IL-10水平减小,血清IFN-γ水平增大,血清IFN-γ/IL-4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一枝蒿滴鼻剂高、低剂量组小鼠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一枝蒿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改善1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1,Th1)/2型辅助性T细胞(He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一枝蒿滴鼻剂 变应性鼻炎 炎症因子 免疫因子
下载PDF
卵白蛋白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古丽白热·素因 唐成方 +3 位作者 穆合塔尔·阿卜杜热合 毛艳 刘燕 顾政一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3789-3794,共6页
目的研究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对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高浓度OVA模型+PBS组、中浓度OVA模型+PBS组、低浓度OVA模型+PBS组、高浓度OVA+阳性药组、中浓度OVA+阳性药组、低浓度OVA+阳性... 目的研究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对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高浓度OVA模型+PBS组、中浓度OVA模型+PBS组、低浓度OVA模型+PBS组、高浓度OVA+阳性药组、中浓度OVA+阳性药组、低浓度OVA+阳性药组。采用OVA全身致敏及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以PBS、丙酸氟替卡松(0.008 mg/kg)滴鼻,观察小鼠鼻部抓挠、喷嚏数症状和脏器指数;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制备脾细胞悬液对比脾细胞悬液CD4+CD25+T细胞变化。结果建模成功后,高浓度OVA+阳性药组与高浓度OVA模型+PBS组相比,血清IgE、IL-10、IL-4、IFN-γ水平和CD4+CD25+T细胞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浓度OVA+阳性药组与中、低浓度OVA模型+PBS组相比,血清IgE、IL-10和IL-4水平显著降低,CD4+CD25+T细胞水平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卵白蛋白的浓度选择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影响较大,致敏用卵白蛋白为中浓度时对阳性药的检测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白蛋白 变应性鼻炎 过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改良OVA结合铝佐剂诱导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古丽白热·素因 毛艳 +3 位作者 刘燕 贺金华 谭为 顾政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492-495,50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OVA结合铝佐剂诱导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6只雌性BALB/c小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OVA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OVA模型组于第1、2、3周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致敏用OVA溶液(100μg/mL),每只腹腔注射0.2... 目的:探讨改良OVA结合铝佐剂诱导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6只雌性BALB/c小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OVA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OVA模型组于第1、2、3周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致敏用OVA溶液(100μg/mL),每只腹腔注射0.2 mL,第22~28天给予滴鼻激发用OVA溶液(100 mg/mL),每只10μL,每只鼻孔5μL,连续滴鼻7 d。分别于第22~28天观察小鼠一般行为、体重、存活率;分别于第25、28天激发15 min后,记录15 min内打喷嚏、抓鼻次数;于第29天评估脾、胸腺指数;于第29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测定IgE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OVA可引起小鼠体重明显下降,OVA模型组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5天和第28天,OVA模型组打喷嚏次数多于对照组,抓鼻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模型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胸腺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模型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病变明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OVA-铝佐剂成功建立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 铝佐剂 过敏性鼻炎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