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L1与PD-1在宫颈鳞癌与宫颈良性病变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宋安 张洋 +4 位作者 古丽.吐鲁翁 胡尔西旦.尼牙孜 张蕾 迪丽达尔.斯地克 赵化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246-1251,共6页
目的:通过分别对宫颈鳞癌、宫颈良性疾病组织和配对血液标本检测,了解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肿瘤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一致性,初步评价其与宫颈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癌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各70... 目的:通过分别对宫颈鳞癌、宫颈良性疾病组织和配对血液标本检测,了解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肿瘤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的一致性,初步评价其与宫颈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癌及宫颈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各70例,并收集配对的外周血标本鳞癌24例,良性病变3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PD-L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亚群的比例,并结合生存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PD-1与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r^2=0.734,P=0.000;r^2=0.66,P=0.000),宫颈良性病变者外周与组织的表达不相关(r^2=0.138,P=0.043;r^2=0.174,P=0.022)。宫颈癌患者血CD8^+PD-1^+细胞百分比、组织PD-L1^+的细胞数大于宫颈良性病变组(P=0.000,P=0.002)。宫颈癌患者随肿瘤直径增大、分期升高,肿瘤组织PD-L1表达量也相应升高,外周T细胞表面PD-1表达也有类似趋势。但是外周T细胞表面PD-1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深肌层侵犯均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外周CD4^+T细胞低表达PD-1的、组织低表达PD-L1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表达对患者生存有影响(B=1.844,P=0.019)。结论: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PD-1、组织PD-L1表达与肿瘤的分级、预后有关,组织PD-L1表达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Ki-67、p16和CK34βE12蛋白对可手术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古丽.吐鲁翁 张宋安 +3 位作者 胡尔西旦.尼牙孜 张蕾 热合曼.衣明 包永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Ki-67、p16、CK34βE12蛋白、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对可手术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宫颈癌术后病理组织中Ki-67、p16、CK34βE12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以患者疾病进... 目的:探讨Ki-67、p16、CK34βE12蛋白、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对可手术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宫颈癌术后病理组织中Ki-67、p16、CK34βE12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以患者疾病进展为研究终点,随访截止至2016年10月。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P=0.006)、CK34βE12(P=0.007)、生产次数(P=0.018)、绝经情况(P=0.008)、民族(P=0.034)、有无疼痛(P=0.008)、肿瘤分期(P=0.000)、肿瘤大小(P=0.015)、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0)、化疗情况(P=0.016)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发病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情况、绝经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深肌层受到侵犯、是否沿子宫侵犯、是否放疗是影响可手术宫颈癌患者PFS的显著性因素(P<0.05)。而患者p16和CK34βE12蛋白的表达、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初潮年龄、民族、职业、手术和化疗情况等对PFS无明显影响(P>0.05),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Ki-67的高表达、低龄、早产、肿瘤分期晚、深肌层及沿子宫受侵犯、放射治疗均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16和CK34βE12蛋白的表达、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初潮年龄、民族、职业、手术和化疗情况仅与预后相关,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P16 CK34ΒE12 宫颈癌 预后
下载PDF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晶 薛思麒 +4 位作者 闻淑娟 古丽·吐鲁翁 阿尔申·木拉提 莫正敏 宋大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1163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4例发生IP(病例组),另随机抽取未发生IP的95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1163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4例发生IP(病例组),另随机抽取未发生IP的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R-CHOP、CHOP、R-CDOP和CDOP。归纳总结IP治疗转归,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P发生的因素。结果B细胞NHL患者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8.1%(94/11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肺基础疾病,IPI评分,结外侵犯部位数量,应用含利妥者单抗(RTX)和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PLD)的方案,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与IP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应用含RTX的方案,治疗前后LDH和ESR水平变化以及IPI评分是影响IP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后LDH变化预测I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54.7%;治疗前后ESR变化预测IP发生的AUC为0.788,特异度和灵敏度为83.2%和67.0%。IP多发生在治疗第3和第4周期,70例患者接受治疗,6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缓解,2例患者因IP引发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在B细胞NHL患者中应用含RTX的方案进行第3和第4周期治疗时,需要加强IP的预防和监测,尤其是IPI评分中高危,治疗后较治疗前LDH、ESR水平升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间质性肺炎 利妥昔单抗 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