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主体性:“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 被引量:11
1
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人民通过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彰显自己在"中国梦"中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人民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理所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只有从人民主体的利益出发选择评价标准...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人民通过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彰显自己在"中国梦"中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人民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理所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只有从人民主体的利益出发选择评价标准,才能顺利推动"中国梦"的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体 价值主体 评价标准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主体培育中的灌输 被引量:3
2
作者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53-56,共4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就是培育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实践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灌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环节。灌输是单向的客体主体化过程,灌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灌输的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就是培育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的实践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灌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环节。灌输是单向的客体主体化过程,灌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灌输的主体能否以身作则以及灌输客体的生活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主体是执政党,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成员应该首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这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灌输的关键,否则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流于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 实践主体 灌输教育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价值哲学意蕴
3
作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0-36,共7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价值哲学的维度上,人民主体性思想表现为人民是价值主体、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首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人民,“人民”应被辩证地理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价值哲学的维度上,人民主体性思想表现为人民是价值主体、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首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人民,“人民”应被辩证地理解为全体人民及一个个“现实的个人”。人民群众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并高度认同理论的内容;人民群众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评价和审美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认识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物质资料的所有权和共享物质生产的成果来体现。人民主体性在任何一重维度的缺失,都将导致其流于“抽象的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性 价值主体 认识主体 实践主体
下载PDF
从超自然力量的消解看诚信危机 被引量:2
4
作者 《武陵学刊》 2010年第6期32-36,共5页
"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社会挑战。诚信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非常复杂,其中,诚信规则依靠力量的脆弱是重要原因。在传统道德秩序中,对诚信规则的维护离不开人们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但在以"现代性"... "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社会挑战。诚信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非常复杂,其中,诚信规则依靠力量的脆弱是重要原因。在传统道德秩序中,对诚信规则的维护离不开人们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但在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社会中,人们用"人本位"代替了"神本位",用人性代替了神性。人们再也不怕地狱的惩罚,也不再渴求天堂的恩赐,神圣的力量已经不能再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的缺陷需要制度的弥补,如果制度也不能让道德行为主体内心产生敬畏感,那么,诚信危机就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自然力量 诚信危机 制度 诚信规则
下载PDF
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视阈中的自爱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共4页
传统社会以"首孝悌"作为德育的出发点,成功地将以"三纲"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内化为当时民众的信仰。其顺利实现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就是"孝悌"的出发点符合了每一个道德主体的切身利益,能够在道德主体内心产生... 传统社会以"首孝悌"作为德育的出发点,成功地将以"三纲"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内化为当时民众的信仰。其顺利实现大众化的成功经验就是"孝悌"的出发点符合了每一个道德主体的切身利益,能够在道德主体内心产生共鸣、形成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实现大众化,内化为广大社会民众的信仰,才能真正发挥"兴国之魂"的作用。信仰的确立离不开主体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自爱的情感体验是以自我需要的满足为根据的。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的德育,应该首先满足人民主体的低层次需要,在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出主体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能够把自爱作为将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国民信仰的德育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信仰 自爱 自我实现
下载PDF
对中职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2年第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道德行为 行为养成 中职生 个人与社会 “知行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下载PDF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彰显思政课时效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重大疫情防控的理论把握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9-32,65,共5页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因时而进”,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立足我国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学思路,及时将党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因时而进”,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立足我国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学思路,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教材和课堂,使之以最有效的方式进入学生头脑。思政课的时效性要求思政课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实时地对社会热点作出理论把握。这就要求在教材内容与重大社会现实的融合、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要充满时代气息,思政课堂讲授的理论要能够对社会重大事件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社会热点 思政课 时效性
下载PDF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8期80-83,共4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立德树人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之"德"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立德树人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之"德"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体,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屏障;立德树人之"树人"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价值
下载PDF
现代家庭伦理对《孝经》的扬弃 被引量:1
9
作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继承、既抛弃又保留的辩证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家庭伦理也在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新型的家庭伦理不仅要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而且也要批判地继承传...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继承、既抛弃又保留的辩证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家庭伦理也在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新型的家庭伦理不仅要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而且也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扬弃 家庭伦理
下载PDF
主导·核心·主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整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9-26,共8页
主导价值体系的价值主体是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主导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金字塔式的由上而下多方位辐射。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主体是社会群体,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圆周式的由中心向外围辐射。主导价值体系和核心... 主导价值体系的价值主体是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主导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金字塔式的由上而下多方位辐射。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主体是社会群体,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圆周式的由中心向外围辐射。主导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整合说明权威机构和所属群体利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质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成为主流价值体系的过程,就是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过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只有体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反映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才能得到绝大多数社会群体的认同,从而实现主导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整合,成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避免边缘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主体 核心价值体系 主导价值体系 主流价值体系
下载PDF
道德评价的权威性
11
作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3,共4页
权威并不等同于权力,权威并不是威权,权威以服从为标志。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评价的权威性是道德发挥调节功能的前提。如果道德评价丧失了权威性,如果道德主体不再服从道德评价权威性的引导,那么,道德规范将成为... 权威并不等同于权力,权威并不是威权,权威以服从为标志。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评价的权威性是道德发挥调节功能的前提。如果道德评价丧失了权威性,如果道德主体不再服从道德评价权威性的引导,那么,道德规范将成为一纸空文,道德将丧失其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权威性 道德规范
下载PDF
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的生命价值观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第9期13-15,共3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所论述的在"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难以消除。异化劳动的主体对生命的漠视和价值的迷茫需要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引导。陶行知"每天四问"的自我反省式的教育思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所论述的在"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难以消除。异化劳动的主体对生命的漠视和价值的迷茫需要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引导。陶行知"每天四问"的自我反省式的教育思想,关注着生命价值的基础地位、责任担当与境界提升,对转型社会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天四问 生命价值
下载PDF
谁之绝对价值? 何种绝对价值?——与刘尚明博士商榷
13
作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当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化危机成为我们社会的挑战时,寻求对多元价值观的统摄就具有紧迫性。绝对价值与最高价值处于不同的论域,绝对价值要求满足价值主体的绝对需要,而最高价值要求满足主体的最高需要。人的绝对需要是维持生命的需要,而最... 当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化危机成为我们社会的挑战时,寻求对多元价值观的统摄就具有紧迫性。绝对价值与最高价值处于不同的论域,绝对价值要求满足价值主体的绝对需要,而最高价值要求满足主体的最高需要。人的绝对需要是维持生命的需要,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对人们生活提供范导的是以绝对价值为基础的最高价值。脱离价值主体现实生活世界的"绝对价值",因其"空洞的抽象"而最终流于价值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价值 最高价值 自我实现 价值虚无主义
下载PDF
民主机制在防止权威评价活动价值主体“错位”中的作用
14
作者 《社科纵横》 2007年第10期47-49,共3页
权威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之一。个体评价活动的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是同一的,在评价活动中不会发生价值主体的错位。权威评价活动的现实主体是权威机构,价值主体是权威机构所属的社会群体。权威机构应该从社会群体的需要出... 权威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之一。个体评价活动的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是同一的,在评价活动中不会发生价值主体的错位。权威评价活动的现实主体是权威机构,价值主体是权威机构所属的社会群体。权威机构应该从社会群体的需要出发进行评价,如果它从权威机构本身的需要或权威机构的组成人员"官员"的需要出发,这就是权威评价活动的价值主体的错位。民主机制对于防止权威评价活动价值主体的错位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权威评价 错位 民主
下载PDF
恪守诚信时的利益抉择与制度保障
15
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12,共4页
经济人假设的逻辑起点设定了行为主体在行为选择时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金钱和权力的理性化"。在面临恪守诚信与自身利益的冲突时,行为主体很容易"理性"地选择追求自身利益。专制社会... 经济人假设的逻辑起点设定了行为主体在行为选择时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金钱和权力的理性化"。在面临恪守诚信与自身利益的冲突时,行为主体很容易"理性"地选择追求自身利益。专制社会遗留下来的"唯上"思维就是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唯上"思维的行为主体在不健全的制度体系下,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择"唯上"而放弃"唯实",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来引导和约束。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构建,让制度来均衡利益,提高违背诚信规则的成本,从而通过利益导向引导行为主体恪守诚信规则。通过制度约束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逐渐地积淀为主体的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诚信 唯上 制度
下载PDF
教育评价活动中价值主体的错位与评价对象的错位
16
作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年第9期58-59,共2页
以教育行政机构为主体的教育评价活动在实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实践的发展,同样,教育评价活动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为了促进教育活动实践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教育行政机构 评价活动 价值主体 认识活动 教育评价 教育活动 实践
下载PDF
从道德评价的脆弱性看诚信危机
17
作者 刘凌霞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9,共2页
本文从习俗等非正式制度道德评价的脆弱性、现代"理性"面前良心评价的脆弱性以及健全制度的滞后导致舆论监督的脆弱性三个方面揭示当代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道德评价 权威性 服从
下载PDF
主导价值体系主流化的认识论思考
18
作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6,共4页
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执政党所倡导的主导价值体系与社会的价值体系在应然上处于同一关系。但如果部分官员从自身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那么就有可能损害其所代表的执政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 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执政党所倡导的主导价值体系与社会的价值体系在应然上处于同一关系。但如果部分官员从自身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那么就有可能损害其所代表的执政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导致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由于社会群体的认同度不高而被边缘化的危机。执政党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准确地把握社会群体真实的利益诉求,并充实到自己所倡导的主导价值体系中去。同时,执政党要通过宣传教育、以身作则等方式,使社会群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主导价值体系的科学涵义,并从内心接受和认同,从而使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避免边缘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 主流化 边缘化 认识
下载PDF
爱之欲其善:趋向自我实现的自爱
19
作者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16-22,94,共8页
自爱的主体以满足自我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本体论维度理解自爱就是趋利避害,趋利避害的自爱最终会落入自利的窠臼。从价值论的维度理解自爱就是“爱之欲其善”,即爱自己就让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就是满足自己越来越高层次的需要,最... 自爱的主体以满足自我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本体论维度理解自爱就是趋利避害,趋利避害的自爱最终会落入自利的窠臼。从价值论的维度理解自爱就是“爱之欲其善”,即爱自己就让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就是满足自己越来越高层次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称之为“自由的生命表现”。在重大突发性社会灾难救助过程中那些“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最美逆行者们,直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克思认为“自由的生命表现”的劳动是生活的乐趣。自我实现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了崇高的自我价值,做到了“爱他”和自爱的统一,他们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之欲其善 自爱 自我实现
下载PDF
从“麻木”到“不仁”——诚信危机的道德评价根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47,共5页
"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道德评价声音的微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传统习俗、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是道德评价的依靠力量。传统习俗主要依靠超自然力量的维护,对超自然... "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道德评价声音的微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传统习俗、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是道德评价的依靠力量。传统习俗主要依靠超自然力量的维护,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具体化为对传统习俗的敬畏,但随着现代性社会的进程,超自然力量的神圣性被逐步瓦解。良心的道德评价功能就是人们的内心信念对道德规则的维护,而良心在与市场理性的博弈中,被迫处于下风。社会舆论的有机表达途径是大众传播媒介,而没有健全制度的保障,大众媒介的言论难以突破封锁和压制,缺乏言论自由的大众媒介也难以形成对违背道德规则行为的有力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危机 麻木不仁 道德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