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L-苹果酸黑曲霉菌株的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1
作者 刘书彤 石冰冰 +4 位作者 谭奕阳 魏彩霞 王德培 薛鲜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3,共9页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 为筛选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高浓度放线菌酮迭代诱变的方法,将野生型菌株诱变为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种子或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诱变所得一株产L-苹果酸能力强的黑曲霉CGMCC NO.40550菌株,其摇瓶发酵时种子培养基最适葡萄糖浓度为60 g/L、最适氮源为(NH_4)_2SO_4 4.95 g/L,黑曲霉菌球形成最优转速220 r/min;发酵培养基最适葡萄糖和最适(NH_4)_2SO_4浓度分别为180 g/L和4.95 g/L,Cu SO_4·5H_2O为其生产苹果酸最佳微量元素,最适添加量为0.06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的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L-苹果酸的合成,发酵96 h时L-苹果酸产酸量达到18.15 g/L,显著提高了245%,L-苹果酸占总酸的百分比达到71.69%。本研究为L-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紫外诱变 L-苹果酸 摇瓶发酵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滨海湿地植被-土壤相互作用及其对沉积环境分异的响应格局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萌 +3 位作者 陶燕东 钟胜财 于克锋 方淑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05-3314,共10页
开展滨海湿地植被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湿地植被修复工程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解析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如何响应湿地土壤沉积环境的改变,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选择南... 开展滨海湿地植被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湿地植被修复工程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解析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如何响应湿地土壤沉积环境的改变,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选择南汇东滩滩涂,采集了2015—2017年32个采样点的土壤理化参数数据及高程数据,以及7个采样点的海三菱藨草光谱反射率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植被指数、土壤理化参数及滩涂高程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将高程变化与NDVI变化的幅度分为12个级别,取中值6作为分析的阈值。结果表明,高程变化值与NDVI变化值同时不低于6的区域占总区域面积的51.45%,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西部有小范围分布。80.45%的NDVI变化值为级别6及以上区域包含在滩涂高程变化值为级别6以上的区域里,同时,围垦后南汇东滩高程逐年增加,NDVI值也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在一定范围里,滩涂高程与植被NDVI变化在空间动态里具有同步性。滩涂高程与土壤理化因子地统计分析表明,高程与土壤盐度、含水率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空间相关性,土壤盐度、含水率是显著影响海三棱藨草群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土壤因子。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分异所导致的高程变化是海三棱藨草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基于NDVI的植被指数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植被群落的变化及扩散的整体格局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三菱藨草 NDVI 土壤理化因子 滩涂高程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Miseq测序分析围垦后海三棱藨草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萌 印春生 +3 位作者 钟胜财 于克锋 方淑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727,共10页
为探讨上海南汇东滩湿地围垦后海三棱藨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4个季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 为探讨上海南汇东滩湿地围垦后海三棱藨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4个季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差异显著(P <0. 001),藨草密集区高于光滩区,同一区域样本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季节变化显著(P <0. 001),春夏2季低于秋冬2季。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Cyanobacteria(蓝藻菌门)是各样本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门,且样品优势菌季节性差异较大。RDA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盐分、干湿比、硝态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弄清海三棱藨草湿地的空间扩张微观机制及促进海三棱藨草湿地快速修复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海三棱藨草 沉积环境 湿地修复
原文传递
生态修复后海三棱藨草湿地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年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6
4
作者 钟胜财 于克锋 +4 位作者 吴铭轩 武鹏玲 何培民 方淑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899,共11页
如何确定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操纵及生态修复效果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为对象,研究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年度季节变化及空间格局。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0种,四季都存... 如何确定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湿地生态系统操纵及生态修复效果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为对象,研究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年度季节变化及空间格局。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0种,四季都存在的优势种有光滑狭口螺、拟沼螺、堇拟沼螺和中国绿螂。春季以中国绿螂为主要物种,优势度大于0.4;夏季以拟沼螺和堇拟沼螺为主,优势度分别大于0.1和0.2;秋冬季优势种数目比春夏季高,均为13种,但优势种值较春夏季为低,且均匀。多样性、丰富度指数(p<0.01)及均一性指数(p<0.05)在空间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到达2.53。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南汇东滩湿地生境质量从极差、差改善成等级一般,生境质量提高明显。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的排序分析表明,春夏秋三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植被指数及高程相关,其次是有机碳、含水率、导电率和硝氮,而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受含水率、导电率和硝氮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变化格局 海三棱藨草 影响因素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