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1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1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C及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H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C及LDL-C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G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而治疗后12个月,高剂量组HDL-C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mg/d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疗效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并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爱磊 陆庆革 +2 位作者 白国民 谷守敏 《四川中医》 201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直肠前突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治疗组(50例)采用改良闭式修补术,两组术后均口服益气增液中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探讨重度直肠前突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治疗组(50例)采用改良闭式修补术,两组术后均口服益气增液中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近期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坠胀、3个月后评分、力排时直肠前突深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闭式修补术并口服益气增液中药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改良闭式修补术 中药治疗
下载PDF
改良闭式修补术联合益气增液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式修补术联合益气增液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60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改良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术后辅以益气增液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经阴道切开修补术。术后3个... 目的观察改良闭式修补术联合益气增液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60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改良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术后辅以益气增液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经阴道切开修补术。术后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静息位和用力排便时直肠前突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X^2=10.588,P〈0.05);治疗组术后出血、疼痛、肛门坠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例、3例(10.0%)、7例(23.3%)、1例(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例(13.3%)、23例(76.7%)、28例(93.3%)、9例(3.3%)(X^2=4.286、38.400、30.240、7.680,均P〈0.05),且术后无复发。结论改良闭式修补术辅以益气增液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预防复发,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直肠前突 改良 闭式修补术 中医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96例哮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10 mg口服,每晚1次,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96例哮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10 mg口服,每晚1次,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对照组仅PEF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哮喘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孟鲁司特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