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犬体表媒介蜱寄生情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琴 芙蓉 +3 位作者 朱丹 兰勤娴 施文琦 张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37-539,543,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犬体表蜱虫寄生情况。方法2011年3-12月,在上海市18个区(县)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捕获犬体表蜱类样本,将蜱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成蜱形态,通过形态学鉴定蜱种类。结果在上海市18个区(县)共调查犬1 950只...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犬体表蜱虫寄生情况。方法2011年3-12月,在上海市18个区(县)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捕获犬体表蜱类样本,将蜱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成蜱形态,通过形态学鉴定蜱种类。结果在上海市18个区(县)共调查犬1 950只,其中在嘉定、闵行、浦东、松江、黄浦、金山6个区的犬体表共捕获蜱虫328只,经实验室鉴定分为2属2种;宠物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实验犬和警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结论血红扇头蜱是上海市犬体表寄生的优势蜱种,长角血蜱是新发现的寄生于上海市犬体表的硬蜱蜱种;应加强对媒介蜱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扇头蜱 长角血蜱 调查 上海市
原文传递
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被引量:10
2
作者 芙蓉 刘和香 +2 位作者 吕山 胡玲 张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核糖体小亚基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295804)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与小管福寿螺16srDNA的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分别以阳性和...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核糖体小亚基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295804)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与小管福寿螺16srDNA的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分别以阳性和阴性小管福寿螺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电泳鉴定并测序。用阴性小管福寿螺DNA倍比稀释200条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DNA模板,使之浓度分别为1200ng/μl、120ng/μl、12ng/μl、1200pg/μl、120pg/μl和12pg/μl,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野外采集小管福寿螺172只,肺检法检测后,进行多重PCR扩增,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电泳和测序结果证实该多重PCR检测方法能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小管福寿螺和广州管圆线虫的目的片段分别为550和405bp。该方法可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DNA的最小浓度为120pg/μl。肺检法和多重PCR法检测均为阳性结果的45只,两法均为阴性的100只。肺检法为阴性、多重PCR法为阳性的24只,肺检法为阳性而多重PCR法检测为阴性的3只。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45/48)和80.6%(100/124)。多重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0.1%(69/172),肺检法阳性检出率为27.9%(48/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P<0.01)。结论建立了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多重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多重PCR 检测 小管福寿螺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警犬体表寄生蜱的巴贝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芙蓉 兰勤娴 +3 位作者 朱丹 叶俊华 刘琴 张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0-392,共3页
于2011年8月采用逆毛式检蜱法采集重庆、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山西、江苏和浙江等11个省(市、区)19处警犬基地警犬体表蜱虫,共计399只。采用巢式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蜱体内的巴贝虫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 于2011年8月采用逆毛式检蜱法采集重庆、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山西、江苏和浙江等11个省(市、区)19处警犬基地警犬体表蜱虫,共计399只。采用巢式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蜱体内的巴贝虫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警犬体表寄生蜱体内巴贝虫总阳性率为5.3%(21/399),均为佛氏巴贝虫(Babesia canis vogeli)。其中重庆、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等5省(市、区)警犬基地采集的蜱虫,巴贝虫阳性率分别为4/16、3.6%(1/28)、12.5%(11/88)、3.3%(4/121)和1/15。提示中国警犬体表寄生的蜱虫,存在一定比例的佛氏巴贝虫感染阳性率,接触人员有潜在感染的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 巢式PCR
下载PDF
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顾灯安 左新平 +5 位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兰勤娴 金长发 周晓俊 芙蓉 张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伽师县的白蛉种类、季节消长等生态学特性。方法 2009年5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伽师县卧里托克拉克乡的居民点和野外采集白蛉,鉴定后计算蛉种组成和性别比例,统计白蛉数量和密度,观察白蛉通宵活动情况。解剖白蛉,分析雌蛉生殖... 目的调查新疆伽师县的白蛉种类、季节消长等生态学特性。方法 2009年5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伽师县卧里托克拉克乡的居民点和野外采集白蛉,鉴定后计算蛉种组成和性别比例,统计白蛉数量和密度,观察白蛉通宵活动情况。解剖白蛉,分析雌蛉生殖营养周期,检查白蛉体内利什曼原虫自然感染情况;以油纸、捕蛉罩等方法调查白蛉栖息地。结果捕获白蛉4540只,其中99.9%为吴氏白蛉,微小司蛉新疆亚种仅占0.1%。人房处在5月底6月初出现第1个密度高峰,8月中旬出现第2个密度高峰。白蛉的活动主要集中在22:00~次日4:00,午夜0:00达到活动最高峰。生殖营养周期分析表明吴氏白蛉为野生野栖蛉种,主要在户外吸血,有较强的嗜人血习性;在4只白蛉体内查到内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野外(3只)的自然感染率高于人房内(1只)。栖息地调查发现畜圈内墙壁缝隙等处是白蛉的栖息地。结论新疆伽师县的优势蛉种为吴氏白蛉,其每年有2个世代,主要栖息在各种隐蔽、恒温的洞穴和缝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吴氏白蛉 伽师县 生态
下载PDF
检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内循环抗原的免疫层析试条的制备和评价
5
作者 张璟 王颖 +3 位作者 高春花 芙蓉 贾孝凯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亚类和效价。筛选基于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吸附于交联垫;将另一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手术确诊的细粒棘球蚴病(87例)、多房棘球蚴病(40例)、囊尾蚴病(25例)、日本血吸虫病(10例)、弓形虫病(5例)、并殖吸虫病(5例)、华支睾吸虫病(5例)患者血清,以及60例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为免疫源制备单克隆抗体,共筛选了11株能高效分泌效价在1∶25600~1∶102400特异抗体的细胞株,抗体亚类为IgG_(1)或IgG_(2)a。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 3B 6作为标记抗体,单克隆抗体C 4H 6作为包被抗体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127份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12%(112/127),其中试条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51%(77/87),检测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7.50%(35/40),试条法检测两型包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与25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6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总特异性为100.00%。结论成功制备了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为基础研制出的快速诊断棘球蚴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免疫层析试条 检测 评价
下载PDF
利什曼原虫K2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用于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丁丹 王颖 +5 位作者 高春花 莫筱瑾 石锋 张璟 贾孝凯 芙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克隆并表达分离于我国3种类型的利什曼原虫K26基因,并用其检测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性抗体,同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分别将我国新疆喀什(KS-6株)、四川九寨沟县(SC6株)和新疆伽师县(JIASHI-1株)K26基因进行全基因合成并加入Bam H I与... 目的克隆并表达分离于我国3种类型的利什曼原虫K26基因,并用其检测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性抗体,同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分别将我国新疆喀什(KS-6株)、四川九寨沟县(SC6株)和新疆伽师县(JIASHI-1株)K26基因进行全基因合成并加入Bam H I与Xho I酶切位点,分别将K26基因连接至双酶切的pET32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中经1 mmol/L的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Ni-NTA树脂)纯化重组蛋白。用制备的3种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原学确诊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中和抗体,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美国InBios公司rK39试条进行平行检测,比较3种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利什曼原虫pET32a-K26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以KS-6株、SC6株、JIASHI-1株利什曼原虫重组K26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和rK39试条法检测黑热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0.00%(99/110)、92.73%(102/110)、90.91%(100/110)和93.64%(103/110),共检测45份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包括日本血吸虫病、疟疾、细粒棘球蚴病、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健康者血清(40份)也无假阳性反应,特异性均为100.00%。KS-6株、SC6株和JIASHI-1株利什曼原虫重组K26蛋白ELISA法和rK39试条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_(KS)-6=0.97,P=0.33;χ^(2)_(SC6)=0.07,P=0.79;χ^(2)_(JIASHI)-1=0.57,P=0.45)。3种K26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97)。结论重组K26抗原在内脏利什曼病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rK26 基因克隆 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rK39 评价
下载PDF
鄂产黄药子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海谋 袁金玉 +1 位作者 芙蓉 刘莉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研究鄂产黄药子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用鄂产黄药子水煎剂进行等容量灌胃,总剂量分别为1000,490和240g·kg-1。另设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15d后,用乳酸脱氢酶释放... 目的研究鄂产黄药子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用鄂产黄药子水煎剂进行等容量灌胃,总剂量分别为1000,490和240g·kg-1。另设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15d后,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碳粒廓清实验进行非特异性免疫检测;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进行体液免疫检测;用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进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中剂量组能增强小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抗体形成细胞数量、血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总体上,高剂量鄂产黄药子具有免疫抑制的功能,中剂量具有免疫增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小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间接血凝试验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杰 官威 +5 位作者 芙蓉 阮瑶 李胜明 许静 贾铁武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HA)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集1982-2014年有关IH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有21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本研究。在... 目的评价间接血凝试验(IHA)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集1982-2014年有关IH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相关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有21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本研究。在实验室评估中,IH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AUCSROC=0.990 6;但在现场应用中,AUCSROC=0.832 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P<0.05)。结论 IHA在现场应用中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价值低于在实验室评估中的诊断价值。在消除血吸虫病阶段,亟待开发现场应用价值高的诊断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间接血凝试验 META分析 免疫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检测黑热病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石锋 丁丹 +4 位作者 高春花 张璟 贾孝凯 王颖 芙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98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Recombinant K26,rK26)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用胶体金标记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并将其吸附于交联释放垫上;将利什曼原虫K26重... 目的建立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Recombinant K26,rK26)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用胶体金标记链球菌G蛋白(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并将其吸附于交联释放垫上;将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病原学确诊的内脏利什曼病、其它寄生虫病以及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rK39(Recombinant K39,rK39)试条进行平行检测。结果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1.82%(101/110)和93.64%(103/110);与10份疟疾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0份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4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的总特异性均为100.00%。rK26试条法和rK39试条法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2),2种试条法检测黑热病患者血清的结果一致性较好(κ=0.73)。结论建立的基于利什曼原虫K26重组抗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rK26 rK39 免疫层析试条
下载PDF
温带臭虫对常用杀虫剂半数致死剂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孝凯 高春花 +3 位作者 周丹丹 芙蓉 刘起勇 任东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臭虫的生物测定,了解常用杀虫剂对实验室臭虫的杀虫效果,建立臭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体系。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常用杀虫剂不同剂量下温带臭虫的死亡率,通过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臭虫对不同杀虫剂的LD50。结果在所测试的常用... 目的通过对臭虫的生物测定,了解常用杀虫剂对实验室臭虫的杀虫效果,建立臭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体系。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常用杀虫剂不同剂量下温带臭虫的死亡率,通过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臭虫对不同杀虫剂的LD50。结果在所测试的常用杀虫剂中,噻虫嗪、吡虫啉、毒死蜱、敌敌畏、倍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氟虫腈7种对温带臭虫的LD50值分别为0.00357、0.00091、2.3881、1.9347、0.0744、9.3707和0.08147μg/只。对于抗性很高的杀虫剂,也通过预实验初步评估其LD50的近似值,温带臭虫对这些杀虫剂的LD50基本都在0.5μg/只及以上;结合尚未测出的常用杀虫剂LD50预实验结果可推断,所有经测试的常见杀虫剂对臭虫的杀虫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烟碱类、苯基吡唑类、有机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结论在对臭虫的化学防治过程中应首选烟碱类和苯基吡唑类等对其敏感药物,有机磷类中的倍硫磷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臭虫 杀虫剂 微量点滴法 半数致死剂量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明 张仪 +5 位作者 吕山 朱丹 周正斌 芙蓉 施文琦 兰勤娴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在广西的玉林、北海、南宁、百色和河池等地区的17个采样点,用FTA试纸卡采集犬血.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基因,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与GenBank中的巴贝虫序列进行...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在广西的玉林、北海、南宁、百色和河池等地区的17个采样点,用FTA试纸卡采集犬血.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基因,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与GenBank中的巴贝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共采获87份犬血,其中阳性血样11份,感染率为12.64% (11/87).11份阳性血样的巴贝虫序列相同,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Babesia canis vo-geli的同源性为98.1%.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犬血样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佛氏巴贝虫同属一个分枝,系统发生关系近. 结论 广西犬血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同源性高,为佛氏巴贝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氏巴贝虫 流行病学调查 18s RDNA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基于PCR蜱体内巴贝虫检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芙蓉 兰勤娴 +3 位作者 朱丹 施文琦 周正斌 张仪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 分别对4种牛体表蜱体内巴贝虫和两种犬体表蜱体内巴贝虫基于PCR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市的62个村,现场采集犬和牛体表蜱.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比对,以确定感染... 目的 分别对4种牛体表蜱体内巴贝虫和两种犬体表蜱体内巴贝虫基于PCR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市的62个村,现场采集犬和牛体表蜱.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比对,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应用双重PCR、双重巢式PCR、双重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牛体表蜱内病原体双芽巴贝虫(Babesia bigemina)和牛巴贝虫(B.bovis)的感染情况.应用多重PCR检测犬体表蜱的犬巴贝虫(B.canis canis)、佛氏巴贝虫(B.canis vogeli)和罗氏巴贝虫(&canis rossi)的感染情况.将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采集牛体表蜱102只.巢式PCR、双重PCR、双重巢式PCR检测牛体表蜱内双芽巴贝虫和牛巴贝虫均为阴性,双重LAMP的浊度仪检测结果为5例阳性,颜色观测结果阳性样本为29例,该29例包含浊度仪检测的5例阳性.采集犬体表蜱184只.巢式PCR检测出犬体表蜱佛氏巴贝虫阳性样本9例.其中4例被多重PCR检测出佛氏巴贝虫阳性.同时多重PCR检测检出罗氏巴贝虫阳性样本4例,经测序均为罗氏巴贝虫阴性. 结论 双重PCR、双重巢式PCR检测牛体表蛑体内巴贝虫未出现假阳性情况,巢式PCR检测微小巴贝虫,双重PCR、双重巢式PCR未发生交叉反应,说明其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因无阳性样本,敏感度需要进一步评价.双重LAMP颜色观测结果阳性率15.76%,浊度仪测出阳性率2.72%,其中双重LAMP颜色观测法2例阳性样本为巢式PCR微小泰勒虫阳性(Theileria microti.双重LAMP法直观快捷,但对其检测的阳性样本需进行进一步确认,同时由于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需注重预防实验污染.犬体表蜱多重PCR可一次鉴别3种犬巴贝虫,鉴于在本研究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多重PCR不适用,建议将病原体独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虫 PCR 评价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人粪样中美洲钩虫的方法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芙蓉 朱慧慧 +1 位作者 贾孝凯 汪俊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粪样中美洲钩虫虫卵。方法根据美洲钩虫ITS基因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建立LAMP检测法。利用LAMP法检测日本血吸虫、肝吸虫、鞭虫、猪蛔...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粪样中美洲钩虫虫卵。方法根据美洲钩虫ITS基因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建立LAMP检测法。利用LAMP法检测日本血吸虫、肝吸虫、鞭虫、猪蛔虫、蛲虫的DNA样本以验证LAMP方法的特异度。以美洲钩虫成虫DNA样本,倍比稀释以评价LAMP法的DNA最低检出量。现场采集55份人粪DNA样本,采用改良加藤法、LAMP法和普通PCR方法同时检测,评价LAMP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LAMP法可特异性扩增美洲钩虫DNA样本。LAMP法可检测最低DNA浓度为1.2 fg/mL。通过现场样本对LAMP进行评价,LAMP法敏感性相对于改良加藤法和PCR法分别是95.24%和100%。特异性分别是97.06%和100%。结论建立起以虫卵为检测材料的检测美洲钩虫病的LAMP法,为美洲钩虫病提供特异、敏感、高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钩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虫卵 ITS基因
下载PDF
我国不同流行区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芙蓉 高春花 +2 位作者 汪俊云 杨玥涛 石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两株来自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不同流行区的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表达差异,为筛选和鉴定我国不同流行区利什曼原虫致病差异相关分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培养两株分离于我国四川九寨沟县(SC6株)和新疆伽...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两株来自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不同流行区的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表达差异,为筛选和鉴定我国不同流行区利什曼原虫致病差异相关分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培养两株分离于我国四川九寨沟县(SC6株)和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JIASHI-5株)的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非标记(Label-free)定量分析,利用MaxQuant软件(版本号1.3.0.5)查库,进行非标定量(Label-free quantitation,LFQ)分析。结果成功鉴定蛋白4 274个,筛选出差异蛋白1 219个(差异倍数>2.0或<0.5,P<0.05),其中JIASHI-5株前鞭毛体特有蛋白550个,SC6株前鞭毛体特有蛋白174个。SC6株和JIASHI-5株间差异表达蛋白495个,其中SC6株上调蛋白(高表达)167个,JIASHI-5株上调蛋白328个。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应激反应、延长感染宿主细胞的寿命以及利什曼原虫存活与增殖。结论来自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不同流行区的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 比较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非标记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提纯小管福寿螺DNA6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芙蓉 吕山 张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以不同方法提纯小管福寿螺DNA,用PCR检测以比较其效果。方法将80只野外采集的小管福寿螺分8组,取出肺囊并剪碎后分别用QIAGEN、天根、OMEGA的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及异硫酸氰胍抽提法、树脂抽提法和树脂-二氧化硅抽提法提纯小管福... 目的以不同方法提纯小管福寿螺DNA,用PCR检测以比较其效果。方法将80只野外采集的小管福寿螺分8组,取出肺囊并剪碎后分别用QIAGEN、天根、OMEGA的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及异硫酸氰胍抽提法、树脂抽提法和树脂-二氧化硅抽提法提纯小管福寿螺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福寿螺16s rDNA,测定目的条带相对浓度以评价各方法的抽提效果。结果各种方法提纯的基因组DNA均能用PCR扩增方法扩增出目的条带,但目的条带浓度有一定差异。其中,QIAGEN公司和OMEGA公司的抽提试剂盒、树脂抽提法和树脂-二氧化硅抽提法提纯的模板PCR扩增量较高,与其余4种抽提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剂盒抽提法的单价成本是手工抽提法的8.4~57.1倍。结论QIAGEN和OMEGA公司的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的提纯效果好,但成本较高,适用于少量样本的抽提。树脂抽提法和树脂-二氧化硅抽提法从提纯效果、成本等方面评价,较适用于大量样本抽提处理工作。异硫酸氰胍抽提法,抽提快,成本低但所用试剂对身体有毒害,较适用于大量样本或应急样本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福寿螺 肺囊 PCR DNA 提纯 效果
下载PDF
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形成胞外诱捕网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芙蓉 杨玥涛 +3 位作者 汪俊云 王燕娟 潘佳明 曹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被佛波酯刺激诱导产生胞外诱捕网的能力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每鼠腹腔接种0.5 ml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密度为2... 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被佛波酯刺激诱导产生胞外诱捕网的能力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每鼠腹腔接种0.5 ml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密度为2×108/ml)悬液, 12周后乙醚麻醉后收集抗凝血。取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抗凝血400μl加入到24孔板中,用100 nmol/L佛波酯刺激3 h后,分别用CD11b和Ly6G标记中性粒细胞,用H3Cit和MPO标记产生胞外诱捕网的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3Cit+MPO+中性粒细胞群比例。用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纯化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100 nmol/L佛波酯刺激中性粒细胞3 h,分别用蓝色荧光标记DNA,红色荧光标记瓜氨酸化组蛋白H3,绿色荧光标记髓过氧化物酶,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拍照。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采用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分离纯化的中性粒细胞纯度达到87%以上。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分别被佛波酯刺激后, H3Cit+MPO+中性粒细胞群占总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80±0.251)%、(0.623±0.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激光共聚焦显微成象分析发现,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体积增大,且产生环状和丝状DNA骨架结构的细胞比例增多。感染组标记H3Cit和MPO颗粒物的荧光数量较对照组增多, DNA骨架结构上附着的H3Cit和MPO颗粒物数量增多。结论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可增强小鼠中性粒细胞产生胞外诱捕网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利什曼原虫 感染 中性粒细胞 胞外诱捕网
原文传递
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定量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17
作者 芙蓉 高春花 +2 位作者 汪俊云 杨玥涛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 目的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的非标记(Label-free)定量分析,利用MaxQuant软件查库,进行Label-free非标定量(LFQ)分析;每个样品重复3次质谱分析,只有1次有LFQ值的蛋白舍弃。结果本研究共鉴定蛋白3 994个,有毒力和无毒力株间差异蛋白为298个(差异倍数>1.2或差异倍数<0.83,P<0.05),其中利什曼原虫有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15个,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23个,二者间表达丰度有显著差异蛋白260个,其中有毒力前鞭毛体表达上调蛋白(高表达)78个,表达下调蛋白(低表达)182个。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已鉴定功能的蛋白分别涉及糖与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压力反应、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周期与增殖等生物功能。结论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存在差异,为筛选和鉴定与利什曼原虫感染相关关键分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有毒力株 无毒力株 比较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表达
下载PDF
PCR-RFLP鉴定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
18
作者 周正斌 张仪 +4 位作者 朱淮民 施文琦 金长发 芙蓉 兰勤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建立鉴定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PCR-RFLP(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方法。方法使用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线粒体COI基因,比较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和歌乐山司蛉线粒体COI基因序列,... 目的建立鉴定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PCR-RFLP(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方法。方法使用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线粒体COI基因,比较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和歌乐山司蛉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寻找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TaqI、PstI内切酶双酶切,通过电泳片段大小鉴别上述6种蛉种。结果长管白蛉、中华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歌乐山司蛉和鳞喙司蛉酶切片段呈现长度不同的种特异条带,可以将上述我国常见的6种蛉种区分开来。结论基于COI基因序列差异建立的PCR-RFLP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 白蛉 黑热病 媒介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与量化软体动物体内蠕虫感染中的应用
19
作者 芙蓉 吕山 张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关键词 动物体内 分子生物学技术 蠕虫感染 检测 寄生虫病控制 应用 量化 世界卫生组织
下载PDF
3种市售杀虫气雾剂产品对臭虫及黑毛皮蠹杀灭效果探讨
20
作者 贾孝凯 王颖 +2 位作者 高春花 周丹丹 芙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3种市售杀虫气雾剂对温带臭虫及黑毛皮蠹的杀灭效果,了解2种卫生害虫对不同成分杀虫气雾剂的敏感性。方法根据国标GB/T 13917.2-2009,用圆筒法测定杀虫气雾剂对温带臭虫和黑毛皮蠹的20 min击倒率,并观察48和72 h死亡率。采用χ^... 目的研究3种市售杀虫气雾剂对温带臭虫及黑毛皮蠹的杀灭效果,了解2种卫生害虫对不同成分杀虫气雾剂的敏感性。方法根据国标GB/T 13917.2-2009,用圆筒法测定杀虫气雾剂对温带臭虫和黑毛皮蠹的20 min击倒率,并观察48和72 h死亡率。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间20 min击倒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对黑毛皮蠹的杀灭实验中,3种市售杀虫气雾剂对黑毛皮蠹的20 min击倒率、48和72 h死亡率均为100%;在杀灭实验中,1、2和3号气雾剂对温带臭虫的20 min击倒率分别为100%、98.33%和90.00%,但3种杀虫气雾剂对温带臭虫48和72 h死亡率均为100%。不同组别间20 min击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0,P>0.05)。结论根据国标GB/T 13917.2-2009的方法测试的3种市售杀虫气雾剂对温带臭虫及黑毛皮蠹的杀灭效果,能够达到较高的击倒率和杀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气雾剂 卫生害虫 温带臭虫 黑毛皮蠹 杀灭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