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琵琶女形象再探——兼与周良华、管素莉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语文知识》 2008年第3期76-77,共2页
有学者提出琵琶女并不是被损害的、被侮辱的形象。文中认为解读这一文学形象,不仅要全面分析,还要注重历史背景。纵然唐代倡伎制度极一时之盛,“每个城市都以它的艺妓为荣”,但实际上当时的世俗并不认为为倡就是光彩之事。艺妓的社... 有学者提出琵琶女并不是被损害的、被侮辱的形象。文中认为解读这一文学形象,不仅要全面分析,还要注重历史背景。纵然唐代倡伎制度极一时之盛,“每个城市都以它的艺妓为荣”,但实际上当时的世俗并不认为为倡就是光彩之事。艺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始终是他人风雅生活的附庸,是被玩弄者。琵琶女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她才艺出众,所谓昔日的风光奢华只是表面,其内心掩藏的则是无尽的悲苦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倡伎 琵琶女形象 解读
下载PDF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
2
作者 《语文知识》 2002年第9期46-47,共2页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三册第五单元《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汨沾裳!’”对句中“裳”字的读音和词义,教材没有单独加以注释。对“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的解释是:“(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三册第五单元《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汨沾裳!’”对句中“裳”字的读音和词义,教材没有单独加以注释。对“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的解释是:“(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了衣裳。”据此我们可以认定“裳”字在此句中义为“衣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使至塞上》 注释 初中 语文教学 古代汉语
下载PDF
浅谈“月牙儿”的艺术功能
3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艺术功能 女主人公 社会底层 哀莫大于心死 《月牙儿》 悲剧命运 象征意义 悲惨现实 思想性格 上当铺
下载PDF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
4
作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3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三峡》 《使至塞上》 注释 “裳” 《语文》 诵读课文 “衣” 人教版
下载PDF
标点符号误用辨析两例
5
作者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3期49-49,共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人教版2006年版)《说“木叶”》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关键词 标点符号 《说“木叶”》 误用 实验教科书 《语文》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人教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