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分开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市北湖模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靖 郑英炜 +4 位作者 余娇 曾威 陈前知 杨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1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医药分开 北湖模式 社区医院
下载PDF
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鹏程 郑天愉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地球物理学反演多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多极值、非连续函数的优化问题 .在模拟退火与单纯形、均匀设计中引入自适应的退火规则 ,形成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方法 .数值检验与模型计算表明 ,该方法具有搜索速度快。
关键词 模拟退火 自适应 全局混合反演 地球物理学
原文传递
利用S波接收函数研究华南块体的岩石圈结构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耀阳 陈凌 +3 位作者 姜明明 许卫卫 申中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本文基于跨越华夏块体至四川盆地西部的130个线性流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90个固定台网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S波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开展了华南大陆岩石圈结构研究.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圈结构复杂,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差异显著,... 本文基于跨越华夏块体至四川盆地西部的130个线性流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90个固定台网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S波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开展了华南大陆岩石圈结构研究.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圈结构复杂,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差异显著,构造边界带附近小尺度变化强烈.150km以上的厚岩石圈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不足100km的薄岩石圈主要分布于川东褶皱带和华夏块体.雪峰山下方岩石圈厚度显著增加,且以雪峰山为界岩石圈结构和性质存在着显著的东西差异.结合其它地球物理观测得到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信息,我们提出:(1)四川盆地还保留着厚而冷的克拉通岩石圈根,且岩石圈地幔具有结构分层特征;(2)雪峰山可能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块体在西南部的边界;(3)雪峰山以东区域可能经历了岩石圈的减薄和改造,且华南岩石圈的减薄与华北相似,都主体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现今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强烈的结构差异.研究结果为认识华南大陆的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提供了地震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接收函数 岩石圈结构 华南块体 岩石圈底界面
下载PDF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与金成矿: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的启示 被引量:22
4
作者 俞贵平 徐涛 +1 位作者 刘俊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8-1893,共16页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发育特征及其与金成矿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跨胶东半岛的NWW SEE向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剖面,开展了背景噪声成像研究,获得了胶东地区8km以浅的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胶东地区沉积层较薄,基底平均深度为1~2km左右;(2)垂向速度梯度显示胶西北基底/浅层高速间断面错断特征显著,与主要拆离断层对应关系良好,且相对速度扰动显示沿主要拆离断层发育SE倾向的条带状低速异常;(3)牟乳成矿带下方S波速度具有横向分块特征,与五莲烟台等控矿断裂的陡倾特征吻合,且东部苏鲁造山带上地壳平均速度较胶西北地区明显偏高.综合本文成像结果及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我们认为胶西北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深部以大规模拆离断层为主要特征,而东部牟乳成矿带则以高角度的脆性(走滑)断裂为主,故控矿断裂构造的差异可能是胶东成矿区域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金成矿作用 伸展构造 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天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2期30-40,共11页
青藏高原是大陆范围内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清楚显示了以大区域构造为背景的整体性活动特征.在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中来研究地震活动和震源性质的变化规律,是认识高原构造活动状态、规律、起因的重要部分.... 青藏高原是大陆范围内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清楚显示了以大区域构造为背景的整体性活动特征.在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中来研究地震活动和震源性质的变化规律,是认识高原构造活动状态、规律、起因的重要部分.为此,本文综述了近些年该地区地震活动、震源性质、速度结构、地质构造及高原隆起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 速度结构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地震与声波测井匹配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云美厚 易维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1-605,611,共6页
地震资料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匹配问题已成为地震岩性解释、油藏描述、储层反演以及储层监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目前 ,用于地震与测井匹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经典的闭合差校正法、基于杨氏谐振 Q模型的直接匹配法以及基于多分辨分析技术的匹... 地震资料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匹配问题已成为地震岩性解释、油藏描述、储层反演以及储层监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目前 ,用于地震与测井匹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经典的闭合差校正法、基于杨氏谐振 Q模型的直接匹配法以及基于多分辨分析技术的匹配方法。经典的闭合差校正方法简单直观 ,适应性强 ,但当不存在 VSP数据时 ,需要先进行准确的合成记录制作和层位对比 ;基于杨氏谐振 Q模型的校正方法虽然可直接进行测井与地震数据的匹配 ,但其对测井速度精度要求较高 ,且仅对闭合差为正偏差的情形适用 ;多分辨分析方法与经典闭合差校正具有不足之处相同 ,但前者自动化程度较后者要高。本文在系统分析现有匹配校正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新的匹配滤波方法 ,该方法可从时间、相位、频率等多方面实现合成记录与地震记录的匹配、校正 ,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研究 声波时差 地震资料 匹配校正方法 速度频散 闭合差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区深部结构探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棋福 陈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795,共18页
文章较系统地梳理了针对长白山火山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观测和探测研究情况,概述了地壳和上地幔结构探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即长白山火山下方地壳和上地幔中存在与火山岩浆系统相关的低速低阻体,长白山火山在成因机制上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活... 文章较系统地梳理了针对长白山火山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观测和探测研究情况,概述了地壳和上地幔结构探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即长白山火山下方地壳和上地幔中存在与火山岩浆系统相关的低速低阻体,长白山火山在成因机制上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活动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深入探测研究方面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中国和朝鲜半岛开展联合探测研究,火山岩浆囊三维分布和流变性的多学科精细探测研究,以及长白山火山潜在喷发危险的科学评估和动态监测系统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 深部结构 地球物理探测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及邻区地壳和地幔转换带厚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炳瑜 陈凌 +1 位作者 何玉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利用宽频流动台阵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地幔转换带的间断面结构图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西北部的... 本文利用宽频流动台阵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地幔转换带的间断面结构图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西北部的兴蒙造山带地壳较厚(~40km),东南部的燕山带、松辽盆地和辽东台隆地壳明显较薄(30~35km).这有可能反映,研究区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地壳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伸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减薄.地幔转换带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410km和660km间断面结构存在横向差异.经度121°E—122°E之间,上地幔底部出现双重间断面,深度分别为660km和690km.经度122.5°E以东(北黄海地区),410km间断面有5~20km幅度的下沉,660km间断面有5~15km幅度的抬升;该地区地幔转换带厚度相对全球平均偏薄10~20km,指示着该地区较热的上地幔底部温度环境.我们认为太平洋俯冲板块可能停滞在研究区119°E—122°E经度范围的地幔转换带中,但未延伸至118°E以西;而俯冲板块在124°E以东可能局部穿透了上地幔底部而进入下地幔,同时引起小尺度的地幔对流,导致北黄海地区下地幔物质的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其邻区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410 km间断面 660 km间断面
下载PDF
月震与月球内部结构 被引量:12
9
作者 姜明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4,共10页
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上布设的月震仪为探索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极佳资料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月震资料的分析及利用月震资料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结果。月震仪记录到的振动信号主要分为天体撞击、月震和局域震动... 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上布设的月震仪为探索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极佳资料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月震资料的分析及利用月震资料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结果。月震仪记录到的振动信号主要分为天体撞击、月震和局域震动三类。天体撞击又分为流星体撞击和人造天体撞击,其震源位于月球表面。月震按震源深度分布分为浅源月震与深源月震,前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50~220km,释放的能量较大但发生次数较少,记录信号以高频成分为主;后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700~1150km,并具丛集性,与潮汐应力有关。局域震动在月球日出与日落时出现,被认为是由近月表的热破裂和变形过程所产生。月球内部结构的多数研究集中于月震仪下方月壳厚度计算及上月幔一维速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月壳平均厚度大约为40km,而不是早期研究得到的60km左右;通过现有的月震资料还不能得到月球下月幔、月核、月球深部间断面的相关信息。文章最后对月球内部的进一步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震 月球内部结构 阿波罗登月计划
下载PDF
原头蚴及囊液促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小林 +1 位作者 吴向未 陈雪玲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及原头蚴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BL/c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囊液/原头蚴共培养72h,用ELISA检测上清液TGF-β含量;同时收集细胞并提取mRNA,用RT-PCR检测TGF-βmRNA...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及原头蚴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BL/c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囊液/原头蚴共培养72h,用ELISA检测上清液TGF-β含量;同时收集细胞并提取mRNA,用RT-PCR检测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试验以PBS与脾细胞混合培养组为对照。结果 ELISA检测囊液组和原头蚴组TGF-β分泌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囊液组和原头蚴不同浓度组及对照组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囊液/原头蚴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头蚴和囊液均能刺激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增加,提示原头蚴和囊液中含有能促使宿主产生TGF-β的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在包虫病的免疫逃避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液 原头蚴 脾细胞 TGF-Β
原文传递
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洪岩 云美厚 +1 位作者 聂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5-629,530,共5页
测井资料作为连接地震与地质的桥梁和纽带,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反演以及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理论及实际测井数据分析,探讨了测井数据的频散特性、不同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等,指出了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应该注意的... 测井资料作为连接地震与地质的桥梁和纽带,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反演以及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理论及实际测井数据分析,探讨了测井数据的频散特性、不同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等,指出了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地震数据与声波测井数据之间存在由速度频散引起的差异,层位标定中应进行必要的匹配校正,地震反演中不能过分追求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的一致性;②测井数据并非真值,同样存在一定的误差,应用中不可将测井数据绝对化;③基于测井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应注意数据选取的系统性、数据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数据量的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解释 测井数据 声波频散 声波时差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多通道相关分析用于宽频带地震仪自噪声检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卫卫 袁松湧 +1 位作者 徐天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66-3474,共9页
将多通道相关分析方法用于宽频带地震仪的自噪声检测,测量分析了Reftek 130、130 B和130 S三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自噪声检测结果以及14套Reftek 130 S连接Guralp CMG-3T地震计的自噪声一致性检测结果,同时给出了地震计的三轴正交性估计.... 将多通道相关分析方法用于宽频带地震仪的自噪声检测,测量分析了Reftek 130、130 B和130 S三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自噪声检测结果以及14套Reftek 130 S连接Guralp CMG-3T地震计的自噪声一致性检测结果,同时给出了地震计的三轴正交性估计.结果表明:Reftek数据采集器设置为普通增益时在0.3 Hz以上频段自噪声高于Guralp CMG-3T地震计自噪声,设置为32倍高增益时在测量频段远低于地震计自噪声;测量的多台Guralp CMG-3T地震计自噪声结果在不同频段一致性差异较大,垂直向分量0.3 Hz以下频段可作为一致性比对参考频段,采集配置选择普通增益时0.3~2 Hz频段可作为数据采集器一致性比对参考频段;Guralp CMG-3T地震计三轴正交性误差估计平均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地震仪 自噪声 多通道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改良差时贴壁法分离培养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前体细胞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文磊 张猛 +4 位作者 徐芳洁 王艳杰 陈雪玲 吴向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索同时从小鼠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内皮前体细胞(EPCs)及对其鉴定的方法。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改良差时贴壁法分离,以48h为时间点,48h内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诱导实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 目的探索同时从小鼠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内皮前体细胞(EPCs)及对其鉴定的方法。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改良差时贴壁法分离,以48h为时间点,48h内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诱导实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面标记;48h后收集未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血管形成实验,传至5代后行CD31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实验,FCM检测其表面标记。结果第3代48h内贴壁细胞可诱导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FCM检测Sca-1、CD29、CD45、CD11b阳性率分别为(98.30±0.75)%,(97.47±1.32)%,(1.87±0.15)%,(1.03±0.71)%;第3代48h后贴壁细胞在基质胶上可形成血管样结构,第5代48h后贴壁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CD31呈阳性表达,FCM检测CD34、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阳性率分别为(88.90±1.18)%,(92.73±2.90)%,(87.63±1.79)%。结论采用改良差时贴壁法可同时分离培养扩增小鼠骨髓MSCs和EPCs,且简便高效稳定可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前体细胞 骨髓 改良差时贴壁分离法 流式细胞术 小鼠
下载PDF
华南陆块地壳厚度与物质组成:基于天然地震接收函数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昌昕 吕庆田 +3 位作者 陈凌 史大年 严加永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0-776,共17页
地壳厚度和物质组成与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华南陆块地壳厚度和成分变化对深化华南陆块多期变形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华南布设的135个高密度天然地震流动... 地壳厚度和物质组成与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华南陆块地壳厚度和成分变化对深化华南陆块多期变形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华南布设的135个高密度天然地震流动台站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和H-κ叠加方法,开展了华南陆块地壳厚度及波速比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华夏地块、江南造山带及扬子地块地壳厚度及纵横波波速比(V_(p)/V_(s))具有显著差异.华夏地块莫霍面平均深度约为31km,V_(p)/V_(s)比值由内陆地区1.66增加到沿海1.78,反映其地壳成分由内陆向沿海基性程度增加,推测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有关.(2)江南造山带由东向西地壳厚度由31km加深至42km,波速比变化范围1.75~1.64,反映其地壳酸性程度较高,或与中生代挤压背景地壳增厚及后期伸展背景下地壳减薄作用有关.(3)扬子地块地壳平均厚度42km,波速比变化范围1.64~1.84,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呈正相关,推测其具有较厚的基性下地壳.根据地壳结构剖面和V_(p)/V_(s)差异及前人研究结果,推测江南造山带中段与华夏地块的边界位于江山-绍兴-衡阳断裂一线,与扬子地块的边界位于九江-石台-吉首断裂一线.华夏地块与江南造山带交汇部位莫霍面出现小尺度起伏或与华南中生代发生的挤压-伸展构造体制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接收函数 华南陆块 地壳厚度 地壳成分 块体边界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岩石圈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娄辛辉 +2 位作者 张耀阳 陈永顺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8-1464,共7页
本文选择华北中、西部两条宽频带密集流动地震台阵NCISP7和PKU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北向A-A"(NCISP7)剖面64个地震台站和东西向B-B"(PKU)剖面5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记录提取P波和S波接收函数,然后通过共转换点叠加(CCP叠加)和... 本文选择华北中、西部两条宽频带密集流动地震台阵NCISP7和PKU作为研究对象,对南北向A-A"(NCISP7)剖面64个地震台站和东西向B-B"(PKU)剖面5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记录提取P波和S波接收函数,然后通过共转换点叠加(CCP叠加)和偏移成像,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岩石圈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较厚,约44 km,莫霍面(Moho)起伏十分平缓,克拉通中部地壳厚度介于36~42 km,表现为西部厚,东部薄,北部厚,南部薄的特点.华北克拉通西部岩石圈厚度100~130 km,克拉通中部岩石圈厚度100~150 km与克拉通东部60~100 km普遍减薄的岩石圈相比,克拉通中西部岩石圈较厚;但与古老稳定克拉通200 km厚度的岩石圈相比,中西部华北克拉通显然也发生了岩石圈减薄现象.无论是在A-A"剖面南北方向上,还是B-B"剖面东西方向上,岩石圈厚度都存在急剧变化,岩石圈结构表现为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CCP叠加 华北克拉通 岩石圈结构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开燕 刘丹 +1 位作者 柳俊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9,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的1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Kapaa叠加分析,获得了研究区地壳厚度与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偏薄,波速比变化也相对复杂,地壳厚度存在相对明显的东西向差异,揭示了该区域地壳在中...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的1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Kapaa叠加分析,获得了研究区地壳厚度与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偏薄,波速比变化也相对复杂,地壳厚度存在相对明显的东西向差异,揭示了该区域地壳在中—新生代可能存在着破坏和改造过程.HKapaa叠加结果所得到的地壳泊松比值较大,很有可能该区域由于其自身的地壳结构复杂性和紧邻太平洋板块前缘从而在中新生代遭受到了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更为强烈的地壳减薄或幔源物质上涌.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兴安岭造山带地区、及向东南方向的佳木斯地块、兴凯地块、长白山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厚,厚度范围在34 km至37 km之间,对应的泊松比平均值为0.311,海拔高度范围在0.24 km到1.515 km之间.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之间的吉林地区和长白山西南侧的地壳厚度偏薄,厚度分布多都在29 km至36 km之间,对应海拔高度范围在0.05 km到0.775 km之间.辽东地区和下辽河平原地壳厚度也很薄,通过地壳厚度分布图我们不难看出在该区域内地壳厚度变化程度之复杂,地壳厚度范围在29 km至34 km之间,泊松比主要变化范围在0.245到0.291之间,小兴安岭褶皱带和张广才岭地区的地壳厚度范围大约为30 km至32 km之间,泊松比数值较大变化范围在0.283到0.311之间.华北北缘燕山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复杂的变化特征显示,该地区可能受到中亚造山带增生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影响,从而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地壳改造形变.东北地区构造演化与东北亚地区地幔软流圈上涌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有着密切的相关.东北地区的岩浆活动在矿产与油气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提供物源和深层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原文传递
利用P波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一鸣 +2 位作者 姜明明 何玉梅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0-583,共14页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结构对于理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机理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对布设在研究区域内566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77853条高质量P波接收函数,应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结构对于理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机理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对布设在研究区域内566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77853条高质量P波接收函数,应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域下方精细的地幔转换带间断面起伏形态及转换带厚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南北方向上具有两个明显的转换带增厚异常区,南侧异常区位于滇中次级块体与印支块体下方,可能是新特提斯洋板片与上部印度板块间断离并部分滞留在转换带底部的结果;北侧川西地区异常增厚可能与上方岩石圈拆沉并降至转换带有关;腾冲火山起源可能是板块俯冲过程中发生断离造成软流圈物质部分熔融,湿热物质上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转换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P波接收函数
下载PDF
从墓志看唐代处士阶层信仰格局 被引量:4
18
作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1-215,共5页
本文对唐墓志里的“士”进行分类说明,并侧重考察了224位处士的信仰情况,提出唐代处士阶层的信仰格局:其一,总体上是儒道并举、佛教补充格局。其二,属于官员子弟的处士约占总数三分之二,他们以儒家思想信仰为最;属于在野子弟的处士约占... 本文对唐墓志里的“士”进行分类说明,并侧重考察了224位处士的信仰情况,提出唐代处士阶层的信仰格局:其一,总体上是儒道并举、佛教补充格局。其二,属于官员子弟的处士约占总数三分之二,他们以儒家思想信仰为最;属于在野子弟的处士约占总数三分之一,他们以信仰道家思想成分为最。其三,政治性越强地区,处士越集中,思想信仰也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志 处士 思想信仰 信仰格局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洪岩 云美厚 +1 位作者 聂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1,188+195,共8页
本文利用松辽盆地SS2-1井区11口井的测井解释成果以及岩心测试和录井资料,对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反射特性的差异性可以识别火山岩岩体,但是要区分不同的火山岩岩性具有很大的困... 本文利用松辽盆地SS2-1井区11口井的测井解释成果以及岩心测试和录井资料,对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反射特性的差异性可以识别火山岩岩体,但是要区分不同的火山岩岩性具有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火山岩储层的纵波阻抗和密度与孔隙度具有良好的统计回归关系,利用地震数据预测孔隙度是切实可行的,但是预测渗透率比较困难;气层、水层、干层的弹性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区分气层、水层与干层是可行的,但是准确估算含气饱和度十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三段 火山岩储层 岩石物理特性 测井资料
下载PDF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病源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陶思源 高庆海 +1 位作者 吕仁洪 《现代畜牧兽医》 2005年第6期39-40,共2页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病在不同类型的养猪场中普遍存在。从辽宁省沈阳市某猪场发生仔猪黄白痢病例中分离到7株细菌,经实验室检验确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头孢噻肟钠、...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病在不同类型的养猪场中普遍存在。从辽宁省沈阳市某猪场发生仔猪黄白痢病例中分离到7株细菌,经实验室检验确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仔猪黄白痢病的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头孢噻肟钠、粘杆菌素高敏,对丁胺卡那霉素、先锋Ⅴ号、新霉素中敏,建议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黄白痢 大肠杆菌病源 敏感性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