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黑色旅游的愉悦性:一种体验视角下的死亡观照 被引量:46
1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4,共9页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和内驱力为出发点,试图系统地探讨黑色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厘定黑色旅游与死亡主题之间所具有的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并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的死亡观照特性的旅游类型"这一核心命题,从而将死亡观照这一美学范畴纳入黑色旅游愉悦体验的理论分析视野。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黑色旅游这一概念,探讨了其类型,梳理了黑色旅游的完整谱系,试图在体验视角下对黑色旅游的概念框架及核心命题作出系统阐释,对国内外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诸多争议给出全面的回应,以期为黑色旅游的开发实践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旅游 死亡主题 死亡观照 愉悦性 旅游体验
下载PDF
旅游场的范畴建构——具身体验视角的思辨与草原旅游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英 谢彦君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155,共16页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有关旅游场的研究,已日益呈现出从早期的概念性思辨走向知识细化方向上的科学实证研究。本文也是对这一研究转向的一个回应。通过对依托于蒙古族文化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情境的实证分析,本文努力拓展旅游场已有理论...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有关旅游场的研究,已日益呈现出从早期的概念性思辨走向知识细化方向上的科学实证研究。本文也是对这一研究转向的一个回应。通过对依托于蒙古族文化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情境的实证分析,本文努力拓展旅游场已有理论研究的范畴空间和理论命题,并尝试构造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体验模型。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在已有旅游场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两个表征草原旅游场内部结构的子范畴。本文认为,只有当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之间相互作用的"体验力"达成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时,旅游者在草原旅游场中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高峰体验。其次,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特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草原旅游体验者的旅游博客及在场体验的访谈文本做扎根理论分析,归纳出草原旅游场下氛围场与行为场的构成特质。此外,本文还对旅游经营者的草原旅游场的心理预期展开调查,以内蒙古12家旅行社所推出的草原旅游产品作为分析单位,剔除雷同线路,最终甄选出18条内容丰富、介绍详尽的精品草原旅游产品线路。通过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最终归纳出作为旅游生产经营的供给者一方是如何通过媒介手段向旅游者宣传并建构其对草原旅游场的预期体验意象的。研究发现,草原旅游者的在场旅游体验与旅游供给方设计并建构出的预期体验意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明显的匹配度。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即内蒙古草原旅游的高满意度取决于草原旅游者的在场体验与其预期体验意象的高吻合度。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草原旅游场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场 氛围场 行为场 具身行为 具身体验
原文传递
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对台湾旅游形象认知变化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谢彦君 马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7-84,共8页
借助实验法进行研究设计,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前后,3种媒介显著改变了目的地形象。各组间对认知形象的改变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情感形象、前往意向的改变... 借助实验法进行研究设计,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前后,3种媒介显著改变了目的地形象。各组间对认知形象的改变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情感形象、前往意向的改变存在显著差异,正面的在线评论和游记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形象、加强前往意向。对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可知: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信源的可信性及受众个人因素影响目的地形象的改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片 在线评论 游记 目的地形象 台湾
下载PDF
西藏徒步旅游中的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一种通过仪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英 谢彦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45,共18页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同徒步路线的徒步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结合仪式理论对徒步旅游体验的仪式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徒步旅游体验相当于一种通过仪式,这种通过仪式发生在逆转阈限中,包含个体通过与人际通过。个体通过表现为徒步者经历原始生存体验、记忆刺点、未知体验、沉浸体验、在场流动性体验和"成瘾"体验后,所获得的个人成长,其高峰体验为个体畅爽体验。人际通过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互助氛围、群体激励、逆转人际交往、本性暴露、熟悉/陌生人际变化的交往考验后所实现的人际关系上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其高峰体验为群体共睦态体验。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磨砺与考验的西藏徒步旅游体验,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符号性通过仪式,是一种实质性的通过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步旅游 通过仪式 个体通过 人际通过
下载PDF
西藏宗教朝圣旅游场中的边缘人现象及其边缘性体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彦君 +1 位作者 贾一诺 杨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5,共16页
西藏因其独特的地球第三极地貌特征与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特色而对国内外游客展现了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并日益激发了西藏旅游的热潮。相应地,这一旅游热潮也引发了西藏旅游研究的逐年扩容,并涌现了一批很有理论价值的学术... 西藏因其独特的地球第三极地貌特征与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特色而对国内外游客展现了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并日益激发了西藏旅游的热潮。相应地,这一旅游热潮也引发了西藏旅游研究的逐年扩容,并涌现了一批很有理论价值的学术成果。文章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认同理论作为基本框架,将西藏的宗教场所作为可以为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共享的朝圣旅游空间,对西藏宗教旅游中的"旅游者群体"和"朝圣者群体"因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作用而在面临外在一致性挑战时所引发的群体分化及交往张力进行探究。通过实证与思辨的结合研究,文章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宗教信仰程度的不同把上述两类群体进一步分为休闲愉悦旅游者、泛宗教信仰旅游者、权宜型朝圣者、苦行型朝圣者4个亚群体,并对各亚群体的旅行目的、体验深度、特征进行剖析。其次,通过对宗教旅游场中的"边缘人"的概念化过程,将4个亚群间的交集或过渡群体界定为"边缘人"群体,并根据其行为目标、体验特征的不同将此"边缘人"群体再划分为"类朝圣者"的旅游者群体和"类旅游者"的朝圣者群体两个亚群,同时探讨"边缘人"这一群体因其独特的行为模式而在群体互动中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最后,根据参与式观察研究,进一步提出宗教旅游情境中的"纯宗教场""宗教旅游场""旅游宗教场"和"世俗旅游场"几个范畴,并根据旅游者与朝圣者在不同场中的主导或边缘地位的转化,构建出边缘人及边缘体验的动态演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 边缘性体验 宗教旅游场 西藏旅游 朝圣
下载PDF
禁忌的张力——西藏宗教旅游场中具身体验的心理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于佳 谢彦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4-66,共13页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谋求差异性体验的旅游者而言,可能存在某个“灰色地带”,使其既作为否定性的行为规范,构成游客体验的具身障碍,同时也可能促发旅游者的窥视欲,从而成为旅游体验的推力。文章以此为假设,通过对西藏宗教旅游场...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谋求差异性体验的旅游者而言,可能存在某个“灰色地带”,使其既作为否定性的行为规范,构成游客体验的具身障碍,同时也可能促发旅游者的窥视欲,从而成为旅游体验的推力。文章以此为假设,通过对西藏宗教旅游场中有关禁忌的经验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世界中,游客对禁忌的感知通过距离关系得以实现,突出地表现在人-地距离和人-人距离的维度上。在宗教旅游场域中,游客感知到的禁忌可以统括为饮食禁忌、话语禁忌、服装禁忌、动作禁忌、路线禁忌、数字禁忌、方向禁忌7类。从游客具身体验的角度看,禁忌显然是作为一种本体性和衍生性的具身障碍而存在,影响着游客体验的达成。然而,游客对禁忌的情感悦纳倾向使得禁忌有可能仅是一种形式障碍而非实质障碍。由此,文章构建了具身障碍的旅游动力转化模型。在证实禁忌能够强化窥视欲的基础上,旅游场的神秘空间对游客的洁净化体验起到了强化作用。禁忌的推力和拉力共同构成了宗教旅游体验的心理动力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宗教禁忌 旅游场 具身体验 具身障碍
下载PDF
休闲时代背景下乡村养生旅游情境的感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志文 樊友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勾勒出旅游者对养生旅游情境的感知地图,以营销学产品层次理论为评价框架,建构了以"养生体验"为核心产品、以"养生资源符号"为配置型产品、以"景区服务和配套设施"为支撑型产品的乡村养生旅游情境感知... 为勾勒出旅游者对养生旅游情境的感知地图,以营销学产品层次理论为评价框架,建构了以"养生体验"为核心产品、以"养生资源符号"为配置型产品、以"景区服务和配套设施"为支撑型产品的乡村养生旅游情境感知体系。研究选取广西巴马为案例研究地,将乡村养生旅游情境感知体系各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旅游者对旅游情境整体感知较高,以及"旅游目的"为区分养生旅游情境差异化的主要变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养生旅游情境 巴马
下载PDF
象牙塔与生活世界的阈限呈现——一个对生产实习日记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文 樊友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实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实习阶段的认知与理解直接关系着此环节的管理和引导。将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引入高等教育实习管理的研究,把实习过程看作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阈限阶段,利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解析生产实习的日记,并结合定量分析... 实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实习阶段的认知与理解直接关系着此环节的管理和引导。将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引入高等教育实习管理的研究,把实习过程看作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阈限阶段,利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解析生产实习的日记,并结合定量分析通过"体力"、"态度"、"情绪"、"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对这一阈限阶段的结构和反结构特性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实习是以结构与反结构为特征的阈限阶段,体能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短板和态度波动幅度较大,需要长期关注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产实习 阈限 质性分析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程序之反思与完善——以广西武宣县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34-339,共6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理论多样化,彼此融汇。在综合考虑现有"二脉""四脉"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旅游形象的构建程序进行细化与完善。创...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理论多样化,彼此融汇。在综合考虑现有"二脉""四脉"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旅游形象的构建程序进行细化与完善。创新之处在于:将"目的地相关者意见"这一新的参考要素融入其中,将"地方性研究"分解为"地脉""文脉"两项,将"受众调查和分析"分解为"现实游客""潜在游客"两项。以完善后的程序为依据,对广西武宣县旅游形象进行构建,将该地旅游形象确定为"山水仙城,豪情武宣",并设计了武宣县旅游品牌标志,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形象构建 程序 反思 武宣县
下载PDF
平乐县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及桂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福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07-109,113,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平乐当地居民和船家进行调查,指出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和桂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和桂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提出了船家渔业生态文化在桂江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桂江的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平乐县 船家渔业生态文化 桂江旅游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广西平乐县大发水泊瑶山景区地方性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福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9-103,111,共6页
地方性是旅游目的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吸引力之所在,也是旅游景区创新开发最大的创意源泉。广西平乐县大发水泊瑶山景区,是一处典型的瑶族聚居区。通过阐述地方性的概念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整理和确定了景区的地方性特色,并提... 地方性是旅游目的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吸引力之所在,也是旅游景区创新开发最大的创意源泉。广西平乐县大发水泊瑶山景区,是一处典型的瑶族聚居区。通过阐述地方性的概念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整理和确定了景区的地方性特色,并提出了地方性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旅游开发 大发水泊瑶山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