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目标预测——以陵南低凸起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卫志杰 甘军 +3 位作者 吴怡 李金池 何文涛 王文博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6,共14页
古潜山是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其中陵南低凸起古潜山领域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大。为加快陵南低凸起古潜山领域勘探进程,开展烃源条件、储盖组合、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多种地球... 古潜山是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其中陵南低凸起古潜山领域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大。为加快陵南低凸起古潜山领域勘探进程,开展烃源条件、储盖组合、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多种地球物理手段预测潜山裂缝型储层,提出后续评价有利目标。结果表明:①陵南低凸起古潜山紧邻乐东—陵水富生烃凹陷,发育新生界厚层海相泥岩盖层与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优势储盖组合,具有大型沟源断裂、潜山内幕断裂、继承性构造脊等组成的复合运移模式以及源储压差大、近源充注的优势,成藏条件优越;②应用似然体、蚂蚁体、曲率体以及属性融合技术,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主要断层产状,综合预测陵南低凸起潜山裂缝型储层的展布特征,圈定有利勘探区带陵1构造、陵4构造,有助于推动后续勘探评价工作的进行。陵南低凸起古潜山整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预测多个构造储层发育,规模成藏概率大,是琼东南盆地继中央峡谷水道之外又一深水油气勘探新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南低凸起潜山 琼东南盆地 深水油气勘探 油气成藏条件 属性体 属性融合 裂缝型储层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的北川地区浅层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辛平 李红谊 +4 位作者 张玉婷 黄雅芬 葛慧颖 卫志杰 管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11-4325,共15页
北川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中北段,2008年M_(S)8.0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穿北川老县城而过,对当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除北川老县城以外,北川县内多处为汶川地震极震区,汶川地震摧毁了县内多个镇落.本研究在北川地区布... 北川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中北段,2008年M_(S)8.0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穿北川老县城而过,对当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除北川老县城以外,北川县内多处为汶川地震极震区,汶川地震摧毁了县内多个镇落.本研究在北川地区布设了由242台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一条一维长测线和一个小孔径的二维面状密集台阵,进行了22天的连续记录.利用这些数据分别开展了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和水平垂直向谱比法(HVSR)研究,最终得到了北川地区浅层地壳结构.首先我们从背景噪声连续数据中提取了0.1~1 Hz的瑞利面波信号,然后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三维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三个低速区,其中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附近存在深约2 km的低速区.同时我们提取了各台站的HVSR曲线,结果显示位于地表破裂带附近的台站HVSR曲线具有双峰特征,而远离地表破裂带台站的HVSR曲线总体呈现单峰特征,研究区沉积层最厚可达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中央断裂带 北川地区 背景噪声 HVSR
下载PDF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东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
3
作者 卫志杰 张盛中 +3 位作者 杨晓瑜 李世鑫 王晨辰 童琼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0-1554,共15页
利用从IRIS上下载的青藏高原东北缘238个台站以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喜马拉雅一期350个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取各个台站下方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分裂时差(δt),从而得到青藏高原东... 利用从IRIS上下载的青藏高原东北缘238个台站以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喜马拉雅一期350个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取各个台站下方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分裂时差(δt),从而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南缘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块体、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北部,快波方向为NNW-SSE,明显不同于GPS测量得到的近NE-SW的地表位移场方向,延迟时间平均~0.85 s;羌塘块体以及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西部,快波方向呈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并且与GPS测量得到的地表位移场方向一致,延迟时间平均为~1.24 s;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块体南部的交界处,快波方向呈现无序分布,与GPS方向表现出不一致的分布,延迟时间平均~1.08 s;川滇块体北部,快波方向近似N-S方向,与GPS测量得到的地表位移场方向相同,平均延迟时间为~0.925 s;位于北纬26°以南的川滇块体南部,快波方向近E-W方向分布,明显不同于GPS地表位移场方向,平均延迟时间~1.065 s。综合分析推测,羌塘块体、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西部以及川滇块体北部,地表形变和深部之间的变形是相互耦合的;祁连块体、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北部,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块体南部的交界处以及川滇块体南部,壳幔之间可能存在解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上地幔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非火山震颤研究综述
4
作者 卫志杰 杨旻 +3 位作者 王同利 葛慧颖 李炎臻 李波霖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非火山震颤是在远离火山地区观测到的一种具有较长持续时间,没有明显体波到时的地震波信号,与振幅相似的小震相比,非火山震颤的高频成分几乎没有。非火山震颤常在环太平洋俯冲带以及转换断层的板块交界面被探测到,并且有些非火山震颤伴... 非火山震颤是在远离火山地区观测到的一种具有较长持续时间,没有明显体波到时的地震波信号,与振幅相似的小震相比,非火山震颤的高频成分几乎没有。非火山震颤常在环太平洋俯冲带以及转换断层的板块交界面被探测到,并且有些非火山震颤伴随着慢地震,还能被远震面波诱发,但对于诱发非火山震颤所必需的环境尚不明确。中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具有东南沿海俯冲带以及多个大断层构造环境,这就给国内非火山震颤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充分的研究环境。本文对非火山震颤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并综述其定义、识别、定位、成因以及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火山震颤 俯冲带 转换断层 面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