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i基因的海南星斑蛾蚋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卢西西 陈子杰 +2 位作者 解芸芸 夏琪 芦亚君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coi基因对海南省文昌市采集的双翅目毛蠓科未知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建立标准化分子鉴定流程,并为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提供防控依据。方法诱蚊灯法采集海南省文昌市双翅目毛蠓科昆虫,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i基...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coi基因对海南省文昌市采集的双翅目毛蠓科未知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建立标准化分子鉴定流程,并为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提供防控依据。方法诱蚊灯法采集海南省文昌市双翅目毛蠓科昆虫,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i基因出现特异性条带的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同源比对,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确定物种。使用MEGA X软件通过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出现特异性条带的5个PCR产物经测序、同源比对后,与星斑蛾蚋序列相似性最高,确定该物种为星斑蛾蚋(Psychoda alternata)。海南省文昌市星斑蛾蚋coi序列的核苷酸中A+T平均含量为69.42%,G+C平均含量为30.58%,具有A+T偏好性。系统发育树呈现海南省文昌市星斑蛾蚋分别与巴基斯坦、日本的星斑蛾蚋系统发育关系最接近。结论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星斑蛾蚋的分子鉴定。星斑蛾蚋在环境中的存在,提示有发生蝇蛆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目 星斑蛾蚋 COI基因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热带病知晓情况调查及宣教平台的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思琪 卢西西 +3 位作者 刘同功 赵雯雯 芦亚君 夏乾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8期120-124,共5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人群对热带病的知晓情况,为加强热带病的卫生宣教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及当地居民两类人群,随机发放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及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热带病常识性问题及获取热带病防治... 目的调查海南省人群对热带病的知晓情况,为加强热带病的卫生宣教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及当地居民两类人群,随机发放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及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热带病常识性问题及获取热带病防治知识的渠道,按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等因素进行分类比较,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体人群对热带病总知晓率为55.39%,其中当地居民知晓率为57.14%,在校大学生知晓率为53.63%,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不同年龄人群比较,30~39岁组知晓率最高,为61.35%,0~9岁组知晓率最低,为39.47%,不同年龄组知晓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海南省地处热带,是热带病高发地区。而该地区人群对热带病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应加强热带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普及,提高群众对热带病的认知与了解,为热带病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病 知晓情况 宣教平台
下载PDF
利用ITS2条形码鉴定海南省屯昌蚊种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陈子杰 杨思琪 +1 位作者 卢西西 芦亚君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研究海南省屯昌蚊种多样性,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2019年8月以人诱法采集海南省屯昌县蚊虫标本,HotShot法提取蚊虫DNA,PCR扩增ITS2基因片段,测序,经BLAST比对明确蚊种,用Mega X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采集到蚊虫43只,其... 目的 研究海南省屯昌蚊种多样性,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2019年8月以人诱法采集海南省屯昌县蚊虫标本,HotShot法提取蚊虫DNA,PCR扩增ITS2基因片段,测序,经BLAST比对明确蚊种,用Mega X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采集到蚊虫43只,其中18只雌蚊成功测序,分别为骚扰阿蚊6只,占33.33%;白纹伊蚊5只,占27.77%;白雪库蚊和淡色库蚊各2只,河滨伊蚊1只,未定种库蚊2只。ITS2基因序列变异位点比例为54.09%,具有较高的变异性,不存在碱基替换饱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海南省屯昌的不同蚊种分别与美国、斯里兰卡、日本、芬兰、希腊、以色列以及中国的重庆、上海、福建的相应蚊种系统发育关系相近,预测与蚊虫迁徙、扩张有关。结论 研究蚊多样性和监测进化动态,是预警和防控蚊媒病传播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录间隔区2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水泡带绦虫海南株的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4
作者 杨思琪 刘净闻 +2 位作者 卢西西 赵秋宇 芦亚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以COI基因和ND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水泡带绦虫海南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CR扩增COI基因和ND1基因片段,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多序列比对确定虫种。使用MEGA11软件构建基于邻接法的COI基因和ND1基因系统发育树,并... 目的以COI基因和ND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水泡带绦虫海南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CR扩增COI基因和ND1基因片段,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多序列比对确定虫种。使用MEGA11软件构建基于邻接法的COI基因和ND1基因系统发育树,并计算基于K2P模型的种内遗传距离和种间遗传距离;分析核苷酸组成,计算碱基转换率、碱基颠换率及碱基转换与颠换比值。使用DNAsp软件分析COI基因和ND1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登录ABGD网站检测COI基因和ND1基因是否存在明显的DNA barcoding gap,以评估COI基因和ND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进行物种分子鉴定的有效性。利用DAMBE软件检测碱基替换饱和度,以明确COI基因和ND1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的准确性。结果COI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276,含有81个可变位点,碱基转换率(si)为10%,碱基颠换率为(sv)13%,转换与颠换比值为0.77。ND1基因的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381,含有94个可变位点,碱基转换率(si)为10%,碱基颠换率(sv)为11%,转换与颠换比值为0.91。COI基因和ND1基因均具有明显的DNA barcoding gap,可作为有效的DNA条形码进行带绦虫属内物种的分子鉴别。COI基因、ND1基因Iss<Iss.c,且P<0.05,两者均不存在碱基替换饱和,包含了足够的系统发育信息,适合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论单基因作为DNA条形码能够快速、简便的鉴别物种,而多重DNA条形码能够提高分辨率和计算效率,是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有效识别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基因 ND1基因 水泡带绦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