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费翔 王新宇 +4 位作者 卢琪 李春光 杨立信 陈和忠 陆超敬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讨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87例T1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1例、女106例,中位年龄60(41,80)岁。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77)和... 目的探讨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87例T1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1例、女106例,中位年龄60(41,80)岁。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77)和非转移组(n=310),分析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87例T1期食管癌患者中,77例(19.9%)发生淋巴结转移,T1a期淋巴结转移率为8.4%(8/95),T1b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3.6%(69/29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脉管有无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2.456,95%CI(1.104,5.463),P<0.05]、脉管癌栓[OR=15.766,95%CI(4.880,50.938),P<0.05]是T1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位随访时间41(12,66)个月,失访20例(5.2%),死亡51例。T1期食管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1%、89.67%、86.82%。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之间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794,95%CI(2.109,6.824),P<0.05]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1期食管鳞癌浸润至黏膜下层或存在脉管癌栓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的T1期食管鳞癌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期食管鳞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5在肺爆震伤肺水肿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琪 李春光 张冠鑫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肺爆震伤模型,检测在不同爆炸当量下大鼠受损肺组织含水量(干湿比重)、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 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评价 AQP1和AQP5在肺爆震伤肺水肿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爆震伤模... 目的:建立大鼠肺爆震伤模型,检测在不同爆炸当量下大鼠受损肺组织含水量(干湿比重)、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 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评价 AQP1和AQP5在肺爆震伤肺水肿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爆震伤模型模拟爆炸致伤,根据所受冲击波压强的不同,将所有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额定0.3 MPa上限密闭爆炸处理;B组:采用额定0.15 MPa上限密闭爆炸处理;C组:正常对照组,未给予爆炸处理。爆炸后检测AQP1和AQP5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观察肺的病理生理改变。结果C组无损伤,A组死亡率(90%)高于B组(55%),A组大鼠肺含水量高达85.72%,明显高于B组的77.81%和C 组的70.65%;在炎症因子方面,A 组大鼠血液中 TNF-α和 IL-6含量分别为(12.62±0.40)mg/L和(10.74±0.05)mg/L、C组分别为(8.89±0.81)mg/L和(7.95±1.09)mg/L,C组(4.87±1.07)mg/L、(3.93±0.51)mg/L,3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PCR和Western-Blot发现AQP1和AQP5的表达与肺爆震伤后炎症损伤程度正相关(其中AQP1与TNF-α和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6,AQP5与TNF-α和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5,所有P值均小于0.05)。结论在一定大气压的密闭环境下,大鼠肺水肿的严重程度随着爆炸当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在肺水肿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AQP1和AQP5的表达和肺水肿的严重程度正相关,AQP1和AQP5的表达和传统炎症因子TNF-α和IL-6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价肺爆震伤肺水肿发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爆震伤 肺水肿 AQP1 AQP5
原文传递
3M贴膜改良法封闭胸管拔除后置管口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龚春霞 施博文 +1 位作者 卢琪 李春光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A0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胸管拔除后最佳的引流管置管口封闭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比分析胸管拔除后利用3M贴膜改良法(改良组,100例)与预留缝线法(预留缝线组,100例)封闭置管口的临床效果,观察操作时间、疼痛评分、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目的探讨胸管拔除后最佳的引流管置管口封闭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比分析胸管拔除后利用3M贴膜改良法(改良组,100例)与预留缝线法(预留缝线组,100例)封闭置管口的临床效果,观察操作时间、疼痛评分、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封闭置管口操作时间[(9.08±2.14)s]、疼痛评分[(1.21±0.67)分]均明显低于预留缝线组[分别为(12.1±2.4)s、(3.82±0.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舒适度更好。两组患者拔管后局部渗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封闭拔胸管后置管口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更好,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可常规使用该法封闭胸管拔除后置管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法 预留缝线 胸腔闭式引流置管口
下载PDF
microRNA-214与其靶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
4
作者 卢琪 李春光 陈和忠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425-2427,共3页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段含有18-24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促进靶基因mRNA的降解。miRNA-214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q24.3的DNM3基因中。最早是在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发...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段含有18-24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者促进靶基因mRNA的降解。miRNA-214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q24.3的DNM3基因中。最早是在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现了miRNA-214,后来在肌肉、骨骼、神经系统、视网膜和胰腺中发现miRNA-214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形态学改变,表明miRNA-214在不同的物种间高度保守,并且行使多种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214 靶基因 肿瘤
下载PDF
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可行性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李春光 施博文 +1 位作者 卢琪 陈和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8-430,共3页
了解奇静脉解剖特点,探讨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的可行性。纳入20例食管癌患者的奇静脉为研究对象,术中观察奇静脉走形特征,测量奇静脉和奇静脉弓的长度,同时测量T12、T8、T3~5和奇静脉弓4个位置奇静脉外径,并分析1例奇静脉用于上腔静... 了解奇静脉解剖特点,探讨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的可行性。纳入20例食管癌患者的奇静脉为研究对象,术中观察奇静脉走形特征,测量奇静脉和奇静脉弓的长度,同时测量T12、T8、T3~5和奇静脉弓4个位置奇静脉外径,并分析1例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的临床效果。根据奇静脉的走形和位置分为右侧型3例,左侧型11例,正中型6例。奇静脉长(17.5±1.6)cm,奇静脉弓长(3.9±0.5)cm;T12、T8、T3~5和奇静脉弓中点4个位置外径分别为(0.48±0.03)cm、(0.88±0.04)cm、(1.19±0.03)cm和(1.30±0.29)cm。1例翻转奇静脉用于上腔静脉重建操作简便,术后无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上腔静脉三维重建CT提示旁路移植血管通畅。奇静脉较长,外径合适,取材方便,可用于上腔静脉重建,1例翻转奇静脉重建上腔静脉效果良好,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重建 静脉用 上腔静脉阻塞 三维重建CT 临床效果 奇静脉 静脉弓 解剖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