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创造与交往——兼评几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汉族 涂光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教育起源问题是一个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以往的各种教育起源论都未能深刻地揭示教育起源的实质;从人类本性来看,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创造与交往;深入探讨和揭示教育起源的实质问题,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建设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起源 人际交往 评价机制 生理现象 思维方式
下载PDF
略论教育的多级本质与教育的整体本质 被引量:6
2
作者 贺菊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教育的本质,必须开拓思路,全面深入揭示教育的多级本质与教育的整体本质,使教育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教育的多级本质 教育的整体本质 整体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的构建——兼评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缺失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汉族 +1 位作者 涂光辉 李克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学是从外国引进来的,它存在着严重缺失,远不能适应21世纪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造就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中国教育学迫在眉睫。而要构建中国教育学,必须要正确认识与解决其...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学是从外国引进来的,它存在着严重缺失,远不能适应21世纪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造就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中国教育学迫在眉睫。而要构建中国教育学,必须要正确认识与解决其构建的缘由、根源、理论灵魂、理论性质与内容结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缺失 构建 缘由 根源 理论灵魂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概念及其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汉族 谢少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22-28,共7页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概念是中国教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教育学思想理论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学主要有五个科学概念:教育、教育创造、教育课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并构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其中,教育创造是贯穿于统... 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概念是中国教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教育学思想理论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认为,中国教育学主要有五个科学概念:教育、教育创造、教育课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并构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其中,教育创造是贯穿于统一整体的灵魂。建构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科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教育 教育创造 教育课程 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 价值
下载PDF
教育本质新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另一种意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这些意见是否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根本性质... 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另一种意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这些意见是否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根本性质)还有待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它作进一步的探讨,只有具体地分析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教育的矛盾,才能正确地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者 上层建筑 教育本质 生产力 社会实践 培养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基础 思想道德素质 意见
下载PDF
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屏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6期87-91,共5页
历史的进程表明,有些曾长期被钦定为经典性的东西,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被人怀疑和否定,这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恰恰证明它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我们这里所要加以反思的,是师范院校长期被奉为经典性的一个口号,即“教师是人... 历史的进程表明,有些曾长期被钦定为经典性的东西,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被人怀疑和否定,这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恰恰证明它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我们这里所要加以反思的,是师范院校长期被奉为经典性的一个口号,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教师 主要任务 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观念 科学技术知识 世界观 口号 决定作用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汉族 谢少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34-37,54,共5页
中国教育学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育学。在21世纪,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有多种途径:系统梳理中国教育思想理论和创造性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理论的原创性研究,建构中国... 中国教育学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育学。在21世纪,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有多种途径:系统梳理中国教育思想理论和创造性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理论的原创性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学,进行教育创新实验,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创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走向世界 教育创造学 教育创造实验
下载PDF
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汉族 +1 位作者 谢少华 李克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0,共13页
创造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将创造引入认识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人类创造认识论,它具有与以往认识论不同的本质与任务、规律和方法。用人类创造认识论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教育,就形成了教育创造人才论,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 创造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将创造引入认识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人类创造认识论,它具有与以往认识论不同的本质与任务、规律和方法。用人类创造认识论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教育,就形成了教育创造人才论,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创造的本质、规律与价值。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是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对理论创新、社会创新发展、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创新 人类创造认识论 教育创造人才论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的整体生产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2-56,共5页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整体生产系统的新概念,论述了整体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阐明了建立整体生产系统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产系统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现代社会 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意义 结构与功能 优秀人才 造就人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论教育的本质——兼评“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被引量:3
10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7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育理论中的一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把这个理论问题搞得非常混乱。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被认为是对教育的本质的“经典”概括。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原理的歪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育理论中的一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把这个理论问题搞得非常混乱。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被认为是对教育的本质的“经典”概括。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原理的歪曲和篡改。第一,教育是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是培养年青一代的永恒的社会现象。它的根本职能首先是向下一代传授劳动生产的经验和知识。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逐步积累了一些关于劳动生产的经验和知识。年青一代必须向年长的一辈学习这些经验和知识,而年长的一辈也必须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文化科学知识 理论问题 社会现象 教育本质 教育理论 决定作用 阶级性 知识传授 建设人才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的整体生产力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整体生产力系统的新概念,并论述了整体生产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阐明了揭示现代社会的整体生产力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现代社会 整体生产力 系统
下载PDF
教育认识论新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3期8-12,7,共6页
从古至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关于教育的思想理论都是同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密切相联系的。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原以各种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建立起来的各派教育思想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解释和指导... 从古至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关于教育的思想理论都是同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密切相联系的。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原以各种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建立起来的各派教育思想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解释和指导都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人们都在进行思考、实验和探索。所以,现在世界上的教育思想论,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其中有用实用主义哲学作指导的,有存在主义哲学作指导的,有分析哲学作指导的,有结构主义作指导的,等等。但是,所有这些以资产阶级各派哲学作指导的教育思想理论,都不可能全面地深入地揭示教育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现代教育 思想理论 教育问题 方法论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革命 认识与实践 受教育者
下载PDF
论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
13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0-43,39,共5页
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教学实践能够揭示、认识和利用教学规律。正确认识和利用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对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育... 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教学实践能够揭示、认识和利用教学规律。正确认识和利用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对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育重要的意义。那么,高等学校的教学规律究竟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规律 教学观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论创知学习与终身学习
14
作者 翦开明 田汉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5,共7页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 ,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 ;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 ...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 ,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 ;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 ;要搞好这两种学习 ,就必须改变观念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知学习 终身学习 学习环境 终身学习制度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的三种生产力
15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7,共7页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才生产力三种生产力理论问题;论述了三种生产力的概念和各自的构成要素、基本特征以及运行与发展条件;阐明了研究三种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物质生产力 精神生产力 人才生产力
下载PDF
非智力因素质疑
16
作者 翦开明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概念 缺陷 方法论 心理学
下载PDF
论高等学校教学的思想性与学术性
17
作者 凃光辉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0年第2期29-33,53,共6页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思想性与学术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对于坚持教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方向,提高教学的学术水平,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思想性与学术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对于坚持教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方向,提高教学的学术水平,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等学校教学的思想性高等学校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革命人生观与共产主义道德精神,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侵袭。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方向 人类社会 辩证关系 爱国主义精神 现代化建设 热爱社会主义 教学原则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本质新论
18
作者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89年第4期17-20,共4页
当前,在我国正式出版的几本《高等教育学》中,都把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全面深入地揭示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的本质,还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教学过程 高等教育学 认识过程 认识的主体 思想道德观念 思想道德素质 主体认识 思想品德修养 道德品质 自我教育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3年第S1期145-150,共6页
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怎样正确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及其对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①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 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怎样正确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及其对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①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联系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很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积累起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实践 思想 半工半读 科学技术知识 学校教育 劳动者 受教育者 迫切需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近两年来,教育理论界对马克思丰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颇不一致;对党的教育方针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全面发展学说 相结合 脑力劳动 知识分子 体力劳动 教育方针 发展思想 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